首页 > 资料 > 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发布于:2021-07-24 05:11:55 作者:

精选劝学教案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劝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劝学教案三篇

劝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2. 讲述文章内容,背诵课文,揣摩语言,说出文章给人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 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等资料,孙权和吕蒙的故事。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生动的对话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 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孙权劝学》与《伤仲永》,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

  2. 勉励学生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翻译、背诵课文。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美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韵味 。体味对话的情味

  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练习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道出了三国时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了解一下三国时吕蒙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1. 多媒体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一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作者、作品及背景 的资料。之后,多媒体显示。

  (三)整体感知,背诵课文

  1. 初读课文,准确认读。

  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字音。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请一位学生认读,由其他学生订正。

  2.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字词,翻译课文。(有不会翻译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

  2)小组竞赛。全班分四个小组,分发练习资料,完成后派代表展示。(文言字词句解释)

  教师指导,并适时点拨。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背诵思路。学生齐背。

  (四)合作研讨,品析对话

  1)品析本文言简意丰、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课件显示)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个性。

  3)积累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刮目相看”。

  (五)体验反思,总结全文。

  提问:吕蒙由不学到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思考,踊跃发言。教师评议,赞赏中含期盼,给他们信心。

  (六)比较阅读,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小组合作探讨后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七)积累运用,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2)如果你的朋友也像吕蒙不爱学习,你会怎样劝说?请写一个片段。

劝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绍荀子。

  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本文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本文的重点、难点。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

  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本文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

  一、讲解第一自然段。

  1 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二、讲解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深 寒 曲

  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在外力作用下都有

  取 为 輮

  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举例示范,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方法。然后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此方法以训练思维推理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第二段为例作分析。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为此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种事物进行设喻、论证。“青出于蓝”,是讲靛青从蓝草中取出,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寒于水”,是说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冷。这两个比喻句可以归纳扩展,得出:客观事物(如蓝、水)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结合本文所论中心事情是学习,联想一下,可得出同样道理: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改变,就能提高。这一分析推理的过程用图示可表示为:(略)

  “輮木为轮”的比喻,说的是直木经过加热可以做成车轮;“木受绳则直”,木头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就砺则利”,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这三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如直木、木头、金)经过人工改造(如车柔、绳、砺),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如为轮、直、利)。根据同样道理推论: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这一分析过程,同样可以用图示表示:(略)

  以上的推理过程其实是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分析的目的是寻找规律,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启迪思维。

  3 、总结本段中心思想。

  明确: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劝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新部首。

  2、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2、生字卡片。

  3、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三、在文本中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学习劝:劝有两个意思,一是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如劝告;二是鼓励,如劝学。谁知道劝字在诗有是哪个意思?

  2、学习学:朗读诗的前两句。

  3、学习更:指导发音。

  4、学习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灯夜读,早上鸡叫就要起订读书。

  5、学习发:发是多音字。

  6、学习首。

  7、学习迟:后两名诗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时期不勤奋,等到白头时再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8、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学习灯读勤悔。

  四、再读古诗,感情诗意。

  诗的用意是勉励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虚度光阴。

  五、背诵古诗。

  六、巩固生字

  1、送字宝宝回家。将诗文抄在黑板上,学生将生字卡片贴到正确的位置。

  2、多音字练习。

  3、字理识字练习。

  出示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练习讲述。

  七、课后作业

  熟练背诵古诗。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