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11-23 15:48:25 作者:

【热门】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总9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春天是孩子记忆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里来》这首歌曲直观地描述了春天的情景。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而且这首歌旋律轻松、活泼,歌曲形象、生动,词曲结合得比较好,唱起来上口,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春天里来》的重点在于享受唱歌的乐趣,难点是唱清楚歌词,这就要求幼儿能借助图片进行记忆,进行演唱。

  这首歌歌曲使我们仿佛置身于芳香缤纷的春景之中,给幼儿提供了欣赏美、享受美的机会。图片的使用、多形式的练唱吸引幼儿演唱的兴趣,能比较完整地唱会歌曲,又使幼儿体会到成就感、自豪感,这使幼儿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借助图谱来理解、记忆歌词,体验合作演唱带来的快乐。

  准备:

  1.歌曲图片一份。

  2.幼儿已有关于春天的认知经验。

  过程:

  一.欣赏教师范唱。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关于春天的歌,(出示字卡:春天里来)请大家仔细听,歌里面唱了什么?等下老师要问你们的哟。

  二.了解歌曲内容。

  1.教师清唱一遍,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边放图片边唱相应的歌词,以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师:还有图卡没找出来,那我就再唱一遍,把它全都找出来)

  3.清唱第二遍。

  (幼儿再次倾听教师的范唱,并把前面未说出的歌词补充完整。教师出示所有小图片放在总图谱下方。)

  三.学习副歌部分。

  师:(出示“拨浪鼓”的图片)刚才有小朋友听到啷里个啷的声音,啷里个啷是拨浪鼓发出的声音。

  师:那我们再欣赏一遍歌曲,听一听这种拨浪鼓的声音一共出现了几次,哪一次最长。

  (教师边说边把三幅拨浪鼓的图分别摆在总图谱的相应位置上.)

  师:(手指第一幅拨浪鼓图卡。)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几个拨浪鼓一样吗?

  师介绍:它们长得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就不一样。一种发出“啷里个”的声音,一种发出“啷”的声音。

  师:那现在我们把小鼓的声音连起来念一遍。

  (幼儿在教师带领下看图谱练习。)

  师:下面跟着钢琴声,我们在“拨浪鼓”的地方一起唱,其他地方听老师唱。

  四.初步看图谱完整学唱歌曲。

  1.师:刚才我们在唱歌时发现歌里的歌词与图谱的顺序不一致,你能让他们变得一致吗?谁愿意试一试?

  2.个别幼儿操作

  师:他排的顺序到底对吗?你能用什么方式知道他排的正确与否?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在图片摆放有争议的地方有意放慢速度,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唱完后.引导幼儿再次讨论,并调整图片

  五.演唱歌曲

  1、看图谱学唱歌曲(二遍)。

  2、幼儿合作演唱歌曲。

  师:下面,我们换~种方法来演唱,一半唱图片字词,一半唱“啷里个啷”。注意唱出我们在春天里快乐高兴的心情。怎么分?请孩子决定

  师:你们配合的真好,你们再来想一想想怎么来合作唱?

  1、尝试脱离图谱唱歌曲。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探索发现的乐趣。

  2、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讨论如何才能做到。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3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3、引导幼儿归纳:3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3少1的2,排在3的前面,一个是比3多1的4,排在3的后面。

  4、组织幼儿讨论2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5、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的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得还算很成功的,大部分幼儿在课堂常规方面表现得都是挺好的,能够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意义,并能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能够快速回答出5以内的相邻数。但经过家长们的反馈,有部分幼儿课堂常规不是很理想,没有完全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掌握得不够理想,这也是本次活动中本人所忽略的细节部分,所以在下次活动中我一定会特别注意这些细节,让活动目标更明确。在以后的每次教学活动中,我一定会顾及到所有的孩子,让家长们满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表现春天美丽的事物。

  2、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3、通过幼儿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重点:

  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已经学会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体胶、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形铅画纸

  3、5以内的减法题(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纸,看看春姑娘都带来是什么颜色的纸?那绿色代表什么?

  2、今天春姑娘又要请你们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到了谁?

  二、幼儿剪"春"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数数春姑娘给你带来了几张纸?

  2、每个"春"字都要不一样。

  3、将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画纸上。

  (在幼儿剪几张纸后老师示意停下。老师给的纸不一定剪完)三、比较"春"字1、请幼儿介绍一下,你的几个"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总结幼儿变化的地方,及时肯定幼儿的大胆想象。

  四、找题目:

  1、师:今天春姑娘一共给你们几张纸?现在还剩下几张纸?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们可以用哪种计算方法来表示?为什么用减法?

  师概括:当剩下的东西比原来的总数少了时,我们就用减法来表示。

  2、请幼儿根据自己剪"春"字的用纸情况找相应的题目表示,并在等号后写上答案。

  3、提问:你为什么选这道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五、延伸:

  引导幼儿向同伴、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互补规律。

  2、会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并能正确书写加法算式。

  活动准备:

  1、苹果、柿等水果、各种价格标签

  2、准备好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师:森林里熊妈妈要开家超市,它需要准备好多的东西呢,看,它现在正在摆货品呢!可是他遇到了一个难题,邀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你愿意帮助熊妈妈吗?

  基本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数一数货架上一共有几个苹果?(5个)这里有两个盘子,请小朋友把这五个苹果摆放在这两个盘子里,有几种分法呢?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

  师:小朋友们真棒,货品摆好了,超市顺利开业了,吸引了好多小动物们前来购买,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来了

  师:小猴子最先跑来了,小猴子先拿了一个苹果,后来觉得太少了又拿了一个苹果,小猴子一共拿了几个苹果?(两个)

  板书:1+1=2

  这是一个加法算式,第一个1表示先拿的那个苹果,第2个表示后来拿的那个苹果,“+”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表示前边两个数合起来的数量和后边的数量相等。

  超市迎来的第二位顾客是象妈妈,象妈妈带着它的象宝宝也来到了超市,他先拿了三个柿子给了小象,又拿了一个柿子留给自己,象妈妈一共买了几个香蕉?(4个)

  列算式:1+3=4,3+1=4

  师:熊妈妈又遇到麻烦事了,它太粗心了,忘记招聘收银员了,今天它要向咱们小朋友招聘了,看看谁是最优秀的收银员。老师先来扮演小顾客,妈妈给我了五元钱要我去超市买两样东西,我买了苹果和牛奶,苹果是1元钱,牛奶是3元钱,我一共花了几元钱?

  请小朋友用盒里的`小教具列出算式1+3=4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扮演小顾客来超市购物,请小朋友通过教具列出算式计算出消费的欠款。

  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表现的这么棒,熊妈妈一时之间还不能决定哪个小朋友最适合当收银员,但是它为我们准备了好吃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活动反思:活动目标中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在课堂中没有提及到,没有达到预期设计的目标,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并没有完全被吸引到教师所讲授的课堂内容上,

  教师评价:

  1、开始部分应带领幼儿复习5的组成而不是5的分解

  2、没有将目标中要求的了解互换、互补规律详细讲解。

  3、目标中要求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

  4、活动过程中,课堂用教具发的太早,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去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彩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一个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三脚架”支撑的原理,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 探索用彩棒撑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支撑的原理。

  2. 尝试制作三脚架,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探索用彩棒撑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支撑的原理

  三、活动准备:

  Ppt课件、彩棒、彩泥、筷子、乒乓球、海洋球等。

  四、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玩一玩彩棒

  1.出示彩棒和橡皮泥,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将橡皮泥撑起来的方法及 “三脚架”支撑的原理。

  2.幼儿交流操作结果。

  师:你最少用了几根彩棒?你是怎么摆放这几根彩棒的?

  3.教师小结:最少用三根彩棒,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开摆成一个三角形,三个角不大也不小,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彩泥撑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并且还给这种架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二、说一说“三脚架”

  1.请幼儿说说在生活中看见过的“三脚架”。

  2.出示图片,说说“三脚架”在哪里?它有什么用?

  3.教师演示PPT,引导幼儿欣赏生活中的“三脚架”。

  三、做一做“三脚架”

  1.师:欣赏完了这么多有趣的“三脚架”,那你们想自己也来做一个“三脚架”吗?

  出示生活中的材料:筷子、吸管、铅笔、布条、皮筋等,请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将球撑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既然是三脚架,想想应该用几根?”

  3.欣赏幼儿制作的三脚架。

  四、延伸活动:进一步探索

  除了我们刚刚用到的材料,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更牢固的三脚架呢?

  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三脚架”支撑的原理,培养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图片讲述生活中的“三脚架”,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又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教师评语:

  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选题很好,体现了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但孩子主体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如果老师能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孩子去发现和探索,逐步寻找答案。老师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参与者就更好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和客体为中心,能区分左右,并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左右及相对关系。

  二、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

  三、活动流程

  (一)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左右

  1、找自己的好朋友

  请幼儿围成半圆而坐。伸出自己的右手。

  T:右手能做哪些事呢?左手又能做什么?两只手一起就可以搬东西、吃饭、穿衣等等,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伸出右手,再伸出左手,握手、拍手。

  T:右手、左手,握握手;左手、右手,拍拍手。

  T:再在你们的身上找找,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左脚、右脚,左腿、右腿,左眼、右眼,左耳、右耳等)

  2、听口令做动作

  T:现在我们找到自己身上许多的好朋友,那么老师来说口令,你们来做动作。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快地找到。

  口令: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

  跺跺你的右脚,跺跺你的左脚;

  摸摸你的右耳,摸摸你的左耳;

  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

  用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左手……

  (二)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1、好朋友面对面

  教师请摸到头的小朋友搬起小椅子坐到右边这位小朋友的对面,成为一对好朋友。(各一个摸)

  2、区别客体的左右

  (1)请幼儿举起自己的右手

  T:看看你的右手和好朋友的右手在同一边吗?为什么?(不是,相对坐的)

  T: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右手在同一边呢?(站在同一个方向看)

  (2)观察自己和好朋友的右脚、右眼、右肩等。

  3、做游戏“用你的X手摸摸好朋友的XXX”

  两两相对坐,根据教师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T: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能不能区分好左右。听老师的口令,用你的右手摸摸好朋友的左耳。

  好朋友之间相互检查是否做对动作。

  口令:用你的右手摸摸好朋友的左耳。

  用你的左手拍拍好朋友的右腿。

  (三)看图练习

  坐回半圆,每人分发《小朋友的书数学》,翻到第6页“区分左右”,进行左右练习,进一步巩固关于左右的方位。

  T:小鸡的左边是谁?请你学学小猪的叫声。

  小鸡的右边又是谁?请你学学小鸭的叫声。

  小猫的左边是谁?请你学学小兔是怎么跳的。

  小鸭的右边是谁?请你学学小牛的叫声。

  T:考考你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幼儿相互提问:

  小猫的右边是谁?请你学学小狗的叫声。

  小兔的右边是谁?请你做一个小猫的动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该活动以诗歌《落叶》为蓝本,以"说一句话--说一段话--说一个故事"为目标。为完成三个层次的目标,教师设置了三个不同的要求。对应"说一句话"的目标,让幼儿将树叶摆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学习表达"我把树叶当什么"。对应"说一段话"的目标,让四名幼儿任意将树叶放置在动物某身体部位,组成四句句式一样、内容不一的话,既是对第一环节句式的练习与巩固,也是一种创造。对应"说一个故事"的目标,设置四个不同的问题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并加以表述。幼儿在玩一玩、编一编、说一说中练习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

  1.通过玩一玩、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编一编、讲一讲,清楚、准确、连贯地说诗句、讲故事。

  2.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

  3.通过说儿歌、讲故事,感受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美。

  准备:

  1.材料准备:落叶飘飞的PPT背景图一幅,背景音乐,35厘米×25厘米的磁性黑板四块,四张厘米55×35厘米大小的问题背景图,展示架,篮子8只,用KT板制作的大树一棵,树叶,双面胶。

  2.经验准备:(1)观察风中飘飞的树叶,了解树叶的颜色。(2)收集若干落叶。

  过程:

  一、玩一玩,演一演

  教师创设树叶从大树上飘落下来的场景,幼儿随轻音乐进入场地。

  师: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师(捡起一片树叶顶在头上):你猜我把树叶当什么了?

  幼:当帽子。

  师:猜对了!那你们会把树叶当什么呢?

  幼:当梳子。

  幼:当扇子。

  幼:当蝴蝶结。

  教师牵手一位女孩,请女孩捡树叶并将叶子放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然后与女孩一起完整表达。

  师:秋风吹,树叶飘,女孩捡起落叶当……?

  幼:当镜子。

  请一位男孩捡树叶。

  师/幼:秋风吹,树叶飘,男孩捡起树叶当……?

  幼:当枕头。

  师:现在请你们每个人都捡一片树叶,把树叶当成一样东西,放在身体的某个部位,让我来猜一猜。

  师:秋风吹,树叶飘,小朋友们捡起树叶当扣子?当发卡?当毛巾……

  师:请你们把树叶换一个地方,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当什么。

  师:秋风吹,树叶飘,小朋友捡起树叶当……?

  师/幼:当口罩/当画纸/手表……

  (析:该环节旨在让幼儿将树叶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某种联系,并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思维,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也有机会说。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树叶、场景产生了一定的联想,主动重组了自己的语言,并指向规范的、书面化的语言,教师则始终充当参与者、支持者,幼儿的学习过程成了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二、做一做,说一说

  1.学习操作和表述。

  师:小朋友把树叶当成了××、××,真美!小动物会把树叶当什么呢?

  (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小猴图片。)

  师(边演示边问):秋风吹,树叶飘,小猴捡起树叶当什么呢?

  幼:当小伞。

  (教师继续在"小猴"图片的不同位置摆放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树叶,幼儿继续想象表达。)

  幼:当口罩。

  幼:当衣服。

  幼:当鞋子。

  师:秋风吹,树叶飘,小猴捡起树叶当什么,当什么,当什么,可以有很长很长的话,我们连起来试试看。

  众幼:小猴捡起树叶当小伞,当口罩,当衣服,当鞋子。

  2.分组操作摆放及表述。

  师:小猴还会把树叶当什么呢?毛毛虫、小蚂蚁、小兔子又会把树叶当什么呢?

  师:请小朋友分成四组,把小树叶摆一摆、说一说,看哪一组摆得快,说得长。

  (每组派一名幼儿领取一块磁性黑板和树叶,小组合作摆放树叶并想象表达。教师巡视并鼓励每位幼儿大胆表达。)

  3.小组展示、交流。

  师:现在请每个小组将你们的作品放在展示架的1、2、3、4位置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每一组是怎么摆、怎么说的。

  ●第一组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蚂蚁捡起树叶当小床,当饼干,当蝴蝶结,当口罩。

  师:第一组说得真好,说到了我们没有想到的小床和口罩。

  ●第二组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兔子捡起树叶当太阳帽,当手套,当裙子,当坐垫。

  师:真厉害!不仅说得清楚,还说得跟别人不一样。

  ●第三组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猴捡起树叶当耳罩,当围巾,当项链,当鞋子。

  师:很好,你们还会一边指着一边说。

  ●第四组

  幼:秋风吹,树叶飘,毛毛虫捡起树叶当领结,当花被,当桌子,当椅子。

  师:你们把两片叶子搭在一起成了一张桌子。这个想法很特别!

  师(小结):秋风吹,树叶飘,小动物们捡起树叶,当××,当××,当××,当××……真的很有意思!你们说得真好。掌声鼓励自己! (析:依托第一层次的"我把树叶当××"的已有经验,借助磁性黑板上树叶的实际操作,幼儿的语言学习融入到了具体情境之中,对"当××,当××"这样的排比句式有了具象的理解。同组四名幼儿的不同表达内容通过一个排比句式巧妙地串联在了一起,在实际操作与小组互动式交流中,幼儿对句式的理解逐步深入。)

  三、编一编,讲一讲

  1.观察图片,描述问题。

  师:现在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大家仔细看看,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幼:小蚂蚁要搬大梨子,但是蚂蚁太小,梨子太大,搬不动。

  幼:小猴要过河,可是河上没有桥,过不了。

  幼:毛毛虫没有家,冷得发抖。

  幼:小兔子要到树上摘果子,可是树太高了,它摘不到。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发现了小动物们遇到的困难。接下来要请你们每个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准备用哪些办法来帮这些小动物解决困难。

  2.合作解决问题并描述结果。

  (1)想象、表达。

  师:商量好了吗?让我们来听一听你们的好办法。其他人一定要先听一听,再想跟别人不一样的办法。

  ●第一组

  幼:我们准备搭一座桥,让小猴从桥上走过去。

  幼:也可以搭一条船这样划过去。

  师:你们想到了两种办法,真不错!

  ●第二组

  幼:我们准备给小兔子搭一架梯子,让小兔子一步一步爬上去。

  幼:再爬下来。

  师:你们帮小兔想得真周到!

  ●第三组

  幼:我们准备给小蚂蚁搭一辆挖土机,就可以搬大梨子了。

  幼:还可以弄一辆推车,帮小蚂蚁推。

  师:这些办法都可以,一会儿你们可以都试试。

  ●第四组

  幼:我们准备给毛毛虫搭一座房子。

  幼:也给它做一张床。

  幼:还有被子。

  师:你们真是毛毛虫的好朋友!

  (2)操作交流。

  师:现在请你们的小组长来选择想帮助的小动物图片和树叶,叶子的背面有双面胶,请你们用树叶粘出帮助的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师:现在,请每个小组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选一个代表用好听的话把你们想的办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小朋友可以补充。

  ●第一组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猴捡起树叶当小桥。

  师:走过小桥去干什么?

  幼:到山那边找朋友。

  ●第二组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蚂蚁捡起树叶当推车。

  师:运什么?

  幼:运梨子到家里去。

  ●第三组

  幼:秋风吹,树叶飘,毛毛虫捡起树叶当房子。

  师:过冬了!

  幼:暖和了!

  ●第四组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兔子捡起树叶当梯子,摘苹果。

  师:给点掌声。

  师(小结):我们四人小组真会动脑筋,帮小动物们想到了这么多好办法。小动物真的要好好谢谢你们!

  3.完整讲述。

  教师将图片重新摆放,拼成一副画。

  众幼:哇!拼成一幅图了。

  师:这里就是一个"美丽的树叶"的故事,谁能来说说看?

  幼儿连贯表达:

  秋风吹,树叶飘,小猴捡起树叶当小桥,来过河;

  秋风吹,树叶飘,小蚂蚁捡起树叶当推车,送梨子到家里;

  秋风吹,树叶飘,毛毛虫捡起树叶当房子,很温暖;

  秋风吹,树叶飘,小兔子捡起树叶当梯子,摘苹果。

  师:说得真完整!还有表情呢!你们还有谁想说这个美丽故事?

  师:请大家一起说一说这个美丽的故事。

  师(总结):秋风吹,树叶飘,片片树叶飘出一个个小朋友、小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故事。

  (析:该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材料、合理运用小组同伴资源及引导幼儿展示交流等,促进了幼儿的思考与表达。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每组幼儿协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树叶搭建的过程也有促进幼儿对事物之间产生联想的作用,有助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延伸活动:

  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捡拾不同的树叶,进行分类处理,分别投放于美工区、语言区,进行树叶绘本剧创编的前期准备工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尝试的优良品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材料:

  小动物卡片若干;画有汽车的操作卡人手一份,幼儿记录卡人手一份,糖果盒人手一份;背景图一幅,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再过几天就要过圣诞节了,森林里准备搞一场大型的圣诞舞会,许多小动物都要去参加。看,长长的车队开来了,数数来了几辆小汽车?(6)—出示汽车操作卡。哟,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6,猜猜看,什么意思?(幼儿自由表述)对了,每辆汽车上只能坐6个小动物。

  (二)、基本活动:

  1、来,看看你身边的动物卡片,他们一样吗?(数量不一样)

  2、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帮你身边的小动物们,把他们一起送上汽车。记住:每辆小汽车上的小动物的数量合起来一定要刚好是6。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你的车上都坐了哪些小动物。(例:我的第一辆车上坐了一只小白兔,5只小花猫;第二辆车上……)小组交流,个别回答。小朋友说的都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把送小动物的结果记录下来。看,这是一张记录纸,纸上画的是6辆小汽车,和我们的小汽车排一样的队,(你的第一辆车上坐的是一只小白兔和5只小花猫,你就在第一辆车里写上数字1和5)。幼儿对照自己操作结果进行记录。你能将你的记录结果告诉老师吗?(幼儿表述,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结束部分,送糖果。我们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帮小动物乘上了汽车,还学会了记录,现在我们一起准备好,开上小汽车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参加圣诞晚会吧。(听音乐,幼儿做开汽车动作)晚会现场到了,看看圣诞老人今天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各种糖果)圣诞老人还准备了这么多糖果盒子,请我们小朋友帮助他来包装糖果。记住,每个盒子了只可以装6个糖果。你一边装一边说,几个红色的糖果、几个兰色的糖果、几个黄色的糖果,一共是6个糖果。装好以后你可以送给周围的客人老师检查一下,你对吗?如果正确了就请你把它送给圣诞老人。

  注意事项:

  幼儿在送小动物乘汽车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给幼儿充分表述的时间与机会,让幼儿在说的过程中感受数的分合;记录活动要根据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在表述记录结果时,让幼儿感受到数的分合不光是两个数字,还可能是3个或者是4个数。

  活动反思:

  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的情节,感知小动物尊敬长辈的行为美以及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情感。活动的中,我在指导幼儿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内容时,拿着熊婆婆的图片提问:“熊婆婆上车了,可是座位全坐满了,怎么办呢?”接着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并学习让座的动作:“那小动物们看见熊婆婆上车是怎么做的?谁来学一学?” 又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延伸:如果当时上车的是一位老爷爷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们又该怎样说怎么做呢?活动的最后,我进行一个游戏“让座”,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今天的目标,并学说“某某某,来我这儿坐”,加强对幼儿的礼貌教育,突破了重难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

  2、锻炼幼儿用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官对事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3、使幼儿学会简单的使用方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和提高生活技能。

  活动准备

  1、白糖、味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调料分类放好。

  2、黄瓜、西红柿、豆腐皮、葱、胡萝卜、火腿、白萝卜等切好分盘。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教师:今天,先请小朋友参观一下宝贝厨房的调料大世界。

  带领幼儿进入宝贝厨房参观已准备的各种调料,提醒幼儿用各种方法感知各种调料的名称和味道,

  注意参观时的秩序和卫生。

  二、幼儿参观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及用途

  1、提问: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是哪些调料?

  (白糖、鸡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

  2、请幼儿说出是如何知道这些调料的

  引导幼儿分别从嗅觉和味觉、视觉的感受说出各种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

  (例如糖甜、盐和酱油咸、味精鲜美、醋酸、油香等。)

  3、教师总结各种调料的味道和作用:

  人们使用调料是为了做菜时使菜的味道更好吃。

  醋可以用来www.chinajiaoan.cn杀菌消毒;盐可以加水稀释用于伤口或皮肤消毒;

  如果有烧伤和烫伤可以用酱油涂抹,减轻伤痛;

  涂抹香油可以减轻婴幼儿口疮等痛苦。

  三、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凉菜。

  1、出示一盘调好的菜,请幼儿品尝并说出菜中用到的调料。

  2、出示各种切好的菜类

  请幼儿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这些菜的吃法,调制凉菜。

  3、教师:今天,我们用这些调料和蔬菜自己来做凉拌菜好吗?

  4、幼儿分四组进行活动。

  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调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卫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

  将各种菜加入调料用筷子进行搅拌,教师进行指导,提醒幼儿味道搭配合理,甜和辣的冲突,

  每一个菜有其突出的特点,四组小朋友的菜尽量不重复。搅拌完毕之后幼儿试尝,

  然后根据不足进行补充加料。如淡的加盐,咸的加点鸡精或醋等。

  教师提醒幼儿不要将调料撒到外边,如果有用抹布随时清理。

  5、请幼儿将调好的菜装盘,为菜起名并做简单介绍。

  介绍的语言形式为:我们的菜名是(什么)?用的主料是(什么)调料。

  西红柿拌白糖、凉拌豆腐皮、黄瓜火腿、糖醋萝卜丝等。

  四、相互品尝,活动结束。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