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翠鸟教案

翠鸟教案

发布于:2021-12-29 16:52:26 作者:

翠鸟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翠鸟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翠鸟教案集锦7篇

翠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赤褐色、衬衫、疾飞、泛着、吹泡泡、锐利”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

  句的习惯。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启发学生弄清翠鸟的外形与它的行动特点和生活习性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鸟,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翠鸟。

  (二)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3)标出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交流自学情况。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了什么?

  (2)逐句理解:

  指读。翠鸟的小爪子有什么特点?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羽毛鲜艳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作者在写翠鸟羽毛时,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翠鸟的眼睛有什么特点?嘴呢?

  (3)齐读这段话。这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4)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5)指导背诵。

  (三)布置作业:熟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朗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

  小组交流。

  读一读描写翠鸟活动的语句,并找出相关的动词。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用得准确恰当:

  (1)让学生演示“贴”的动作,理解“贴”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眨眼”的意思。

  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翠鸟捕鱼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理解第1、2句:

  (1)通过“悄悄地、露、吹”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小鱼的机灵。

  (2)通过“难以逃脱、锐利、尽情”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翠鸟的机灵。

  理解第3句:

  (1)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2)引导学生通过对“蹬、飞、叼、贴”这一系列动词的理解,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熟练、敏捷。

  (3)齐读这句话。

  理解第4句:

  (1)指读,看图理解“摇晃、荡漾”的意思。

  (2)这句话更说明了什么

  讨论:翠鸟捕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我们的脸为什么有些发红?

  小组讨论、交流。

  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四)质疑问难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预习第14课。

翠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鸟”入手,引入新课

  1、生活中,你常见和了解哪些鸟?它们有什么特点?

  2、师: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总是唱着动听的歌。在鸟的大家族中,有一种鸟,叫“翠鸟”(板书“翠鸟”,引导学生注意“翠”的写法。)

  二、自读自悟,了解内容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默读思考: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自读课文,说说所了解到的翠鸟与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特点。

  三、检查自学,生生交流

  1、指名读课文,就难读的部分指导读好。

  2、交流:你了解了翠鸟什么?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特点,体会词语的意思。

  ⑴ 既然翠鸟颜色如此鲜艳,为什么不叫“花鸟”或别的什么,而叫“翠鸟”呢?(通过理解词语和观察图,理解: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都是绿色,大多数羽毛也是绿的,当然可以叫翠鸟了)

  ⑵ 对比出示以下两组句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翠鸟速度快的程度。生先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不同之处再交流:

  ① 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②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飞过去。

  ①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② 翠鸟蹬升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1、互相检查是否认识了11个生字。

  2、书写生字:

  ⑴ 自主记忆生字:

  ⑵ 点拨字形:

  重点指导部件比例的大小: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⑶ 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导言:

  我们了解翠鸟,能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论后,再练习读:

  ⑴ 外形部分,要突出翠鸟的色彩。

  ⑵ 捉鱼部分,要读出翠鸟速度之快。

  ⑶ 老渔翁的话要读得语重心长。

  二、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针对“喜欢”,读书讨论

  1、从课文的哪些部分看出“我”喜欢翠鸟呢?

  请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

  ⑴ 想抓一只饲养;

  ⑵ 打消了捉的念头;

  ⑶ 远远地看,希望它多停一会儿。

  2、抓住矛盾处,引发讨论: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因为“喜欢”,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呢?

  (通过讨论,学生要清楚:想拥有翠鸟,虽然出于喜欢,却是伤害野生动物的想法,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爱护,就应该让它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活。)

  四、布置摘记

  在采蜜集中,抄下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师:近几年,国家、社会对于环保这个问题已经逐渐重视起来了,但仍有些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太关心周围的环境,你对环境保护有哪些想法,对自己家乡的环境了解多少。

  二、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要求,思考

  1、你了解了什么?

  2、你不了解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三、集思广益,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确定活动计划:

  特别想好:怎么样去获得我们所要的资料?

  2、全班交流,选择学习方式

  利用闲暇时间调查了解,组织交流汇报学习成果;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翠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的美,体会写法。

  2、知道翠鸟怎样捕鱼,感受捕鱼时动作敏捷。

  3、知道翠鸟住在哪,懂得要保护鸟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产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翠鸟样子美,知道怎样捕鱼,感受捕鱼时动作敏捷。

  教学难点:

  知道翠鸟怎样捕鱼,感受捕鱼时动作敏捷。

  教学准备:

  翠鸟图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继续学习《翠鸟》一课。

  二、 师:同学们喜爱翠鸟吗?可是我没见过翠鸟,所以特别想知道它长的什么样。想请同学们也转换一下身份,当一当翠鸟,向我介绍介绍你们长的什么样,好吗?小翠鸟们,要想介绍好你的外貌,应该注意什么?(板书:外貌)

  生:大家就得先把把第一自然读好!读熟!

  师:读书,要静下心来读,读进去。

  (学生自由读。)

  师:看,你们最漂亮的照片,快看着照片来准备吧!

  生:(看照片说。)

  哪只小翠鸟愿意来介绍介绍自己?

  生:我是一只小翠鸟……

  师:其它小翠鸟说说,他把你们漂亮的样子介绍出来了吗?

  落实: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介绍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突出颜色鲜艳。

  如果能介绍出来,但没有语气,师说:你长得真漂亮,可有些不自信,哪只小翠鸟能自豪地介绍出来?

  (看图,自己再准备准备。)

  生:(指图)我是一只美丽的翠鸟。颜色非常鲜艳。我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上面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眼睛非常明亮,红色的嘴巴又细又长。一双小爪子红红的。 )

  (介绍得很详细,很生动)

  师:你介绍得太好了,你瞧,我都被你的自我介绍吸引了。可爱的小翠鸟们,你觉得自己哪里最漂亮?

  生:(小翠鸟们的回答。并且说出原因来。例:因为我的眼睛灵活透亮,所以才容易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我的羽毛颜色多鲜艳,我才这么漂亮。)

  (师:小翠鸟们,哪句描写你们漂亮的羽毛的,快找找。找到了吗?读出你们美丽的样子。读出你们漂亮的眼睛。)

  或:你能读出来吗?

  生:自读。有语气。

  师:看来你们对自己漂亮的外貌很满意,但你们看这段文字,没有把你们的漂亮写出来,怎么办?

  (出投影片)你们自己先读读,填一填。

  哪只小翠鸟能把描写你们颜色漂亮的词语填在括号里?(指名填)

  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 ),绣满了( ) 。背部的羽毛像( )。腹部的羽毛像( )。翠鸟小巧玲珑,一对( )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 )的嘴,一双( )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水边的苇秆。

  师:你们这么漂亮,快读一读,让我们都能听出来。

  (生齐读。)

  师:小翠鸟们,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作者是怎么把你们的美写出来的?都用了哪些方法?

  落实:

  (1)作者对我们进行了认真观察。

  (2)作者抓住了我们颜色鲜艳的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突出羽毛颜色的美。

  (3)作者把我们当作人来写,(拟人的写法。)表达了对我们的喜爱之情。

  黑板纸:1、认真观察 2、先概括后具体 3、拟人的写法 4、按顺序介绍

  师:以后在写小动物外形的时候也可以用上面的这些方法。

  二、 师:这些鲜艳的色彩搭配起来,把你们打扮的太美了!

  你们好像还有一个名字,叫……?(叼鱼郎)看来你们捕鱼的本领一定很高,我很想知道。请大家看书,哪些词句让我看出你们捕鱼的本领高?边读边用笔画一画。然后按顺序说说。(板书:捕鱼)

  (出投影片,学生说到哪句,就出现哪句。并且练习朗读。)

  ( 例)生:“……”这句话就是在说我的捕鱼本领高。“疾飞,一眨眼的工夫”你看,我飞得多快呀!还能急停,动作很轻,恐怕惊动水中的小鱼。

  师:小翠鸟说的真好,你们飞行的时候那么快,那么轻盈,快来读读吧!

  (学生自读)

  生: 还有这句“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一动不动”是生怕惊动了小鱼。

  “尽管小鱼是那样的机灵,只悄悄把头露出水面吐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我们多机灵呀!比机灵的小鱼更机灵。

  师:真是目光锐利的小翠鸟呀,你能读读吗?

  (生读2、3两句。注意指导)

  生:“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句也是说我们捕鱼的动作敏捷。

  师:你们捕鱼时的快速、敏捷真让人佩服!自己大声读出来!

  (生自读)

  师:小翠鸟们,你们已经捉起小鱼,贴着水面飞走了,还要这句话吗?去掉吧!(投影闪)

  “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生: 不行,这句话从侧面突出我们捕鱼时动作敏捷,飞的快。

  你们飞的快还和你们体态小巧玲珑、有一双灵活透亮的眼睛和一张细长的嘴有很大关系。

  师:在我眼前仿佛看到你们捕鱼那精彩的一幕,你们一定也很自豪吧!快来看看吧!你们都在做什么?

  (出图片,生简单介绍。)

  师:你们可真棒呀!一边想象刚才的画面一边自己有语气地读一读这部分!

  (生自读。)

  三、师:你们捕鱼的本领那么高、动作那么敏捷,真喜欢你们,真想到你们家去做客,欢迎吗?(板书:住处)

  生:我们家在石壁上,洞口很小,你们人类是进不去的,真是可惜了!

  师:能再详细说说吗?。

  生:我们家在小溪边上,陡峭的石壁上,那里,洞口很小,而且又很深,所以你们人类就进不去了,只能伸进一只小手。

  师:小翠鸟们,你们真是太会找地方了。那儿真安全啊!你们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生:欢迎你以后再来我们这儿。

  生:希望你多帮我们宣传宣传。

  生:以后对我们鸟类要保护。

  生:不能再伤害我们了。

  生:要保护环境,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和你们人类做好朋友。

  师:好,各位小翠鸟们,你们的要求我记住了,我会让更多的人来保护环境,保护鸟类!谢谢各位翠鸟们。

  四、亲爱的同学们,咱们也回到课堂上来吧!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漂亮的吗?(按顺序观察;抓住颜色的特点,突出颜色的美丽;把翠鸟当人来写,拟人的写法,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翠鸟教案 篇4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作者的观察和描述的顺序:关于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颜色;关于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教法建议

  (1)课前准备。准备的挂图或幻灯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录像片或课件。学生搜集及鸟类有关的资料。

  (2)借助投影,直观地了解记忆的外形特点,并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填动词练习,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设计“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理清的外形与高超的捕鱼本领的关系。

  (5)在学习“外形”、“动作”、“捉鱼”这三部分内容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6)通过设计“课外延伸,自找答案”这一步骤,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丰富知识、积累知识的目的。

  词语解释

  苇秆:本课指芦苇的茎。

  鲜艳:鲜明美丽。[例句]王萍穿了一件色彩鲜艳的连衣裙。

  小巧玲珑:形容器物形体小而精巧细致。

  灵活:敏捷,不呆板。

  锐利:尖锐而锋利。本课指感觉敏锐。

  荡漾:水波起伏微动的样子。[例句]湖面上荡漾着细细的波纹。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清脆:清楚悦耳。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锐利——尖锐 失望——灰心 灵活——灵敏

  愿望——心愿 陡峭——陡立 清脆——响亮

  反义词: 失望——希望 喜欢——厌恶 陡峭——平坦

  背景知识

  普通全长15厘米左右,体重21一30克。生活于溪流、湖泊、江河、鱼塘。食物为鱼、虾、水生昆虫、甲壳动物。单独或成对活动,长时间站立于近水处的树枝或岩石上耐心观察,发现小鱼浮至水面,俯冲到水面用尖嘴将鱼捕获,飞到树上或岩石上吞食。在沙堤或泥崖挖掘隧道式洞穴,在其中产卵,喂养幼鸟。因独特的捕食方式,俗称“打鱼郎”。

  句段赏析

  1.它一动不动,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析 “一动不动”点出了的特点。“注视着”说明它看得非常专心。这句话写出了机警地等待着小鱼。

  2.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析 “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在一刹那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捉鱼迅速、敏捷的特点。

  课后题解

  2. (1)第二个句子写得好。第二个句子用了“贴着”“疾”这两个词,就把飞得低,飞得快的特点写出来了,也就表现出灵活、敏捷的活动特点。

  (2)第二个句子写得好。第二个句子用“蹬开”写出了发现小鱼后反应迅速,动作干脆,而“离开”就没有这个意思。“像箭一样”这种打比方的说法很形象地写出了“很快地”快到了什么程度。

  难句解析

  1.它一动不动,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一动不动”点出了的特点。“注视着”说明它看得非常专心。这句话写出了机警地等待着小鱼的情景。

  2.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在一刹那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3.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一段话就的头部、背部、腹部分别讲述羽毛颜色鲜艳美丽,并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流露出作者对的喜爱之情。

  4.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秆上了。

  这句话表明了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了。这里一是讲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它停得急而轻。

  课文结构

  本文按由“外形”到“活动”,再到“住处”这样的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的外形特点。

  第二段(第2、3自然段):概括介绍了的活动特点。

  第三段(第4自然段):介绍了的住处和作者对的喜爱。

  写作特点

  1.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使描写更加传神。

  2.在叙述中处处流露出对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鸟,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

  二、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自学。

  (1)投影出示阅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②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运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③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找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方法揭示: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学情况。)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分节指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②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方法提示: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待讲课文时再充分交流。让学生重点谈谈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

  ③启发学生质疑问题。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l)指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的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

  ①理解第1句。

  指读,启发学生说出:通过读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板书:小爪:鲜红)然后齐读第一句话。

  ②理解2-5句。

  A指读。

  B启发学生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羽毛鲜艳的?并理解“鲜艳”的意思。(板书:羽毛:鲜艳)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C投影出示文字及外形的彩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齐读投影片上的文字。

  D教师提示:作者在写羽毛时,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启发学生说出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③理解第6句。

  A指读,启发学生说出这句话写了的什么?(板书:眼睛: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B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板书:小巧玲珑)

  C齐读第6句。

  (3)小结。

  ①启发学生说出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板书:外形)

  ②启发学生说出对外形的看法。(板书:美)

  ③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抓住特点,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4)指导背诵。

  3.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第一自然段

  l.让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投影出示阅读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

  2.小组交流。

  3.师生议答。

  (1)投影出示:作者是怎样描写活动的?

  ①学生读出描写活动的语句。(即第二自然段的两句话,并找出相关的动词。)

  ②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用得准确恰当。

  A让学生演示“贴”的动作,理解“贴”的意思,进而体会飞行的低,动作轻盈。

  B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疾飞”、“一眨眼”的意思,通过“疾飞”“轻轻地停”这组动作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飞行得很快,动作轻盈。

  (板书:疾飞)

  ③放有叫声与轻音乐的录音,投影出示停在苇秆上的特写图。学生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2)投影出示: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捕鱼的?

  ①指读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明确作者写捕鱼是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过程来写的。

  ②理解1、2句(捕鱼前)。

  A通过“悄悄地”“露”“吹”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小鱼的机灵。

  B通过“难以逃脱”“锐利”“尽情……还是……”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写小鱼机灵,意在突出更机灵,目光特别税利。

  ③理解第3句(捕鱼时)。

  A投影出示句子:

  B找出捕鱼时的动词。(板书:蹬……飞……叼……贴……)

  C引导学生通过对“蹬”、“飞”、“叼”、“坝”、“飞”这一系列动词的理解,体会捕鱼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

  D出示捕鱼的彩图,让学生描述捕鱼时的情景。

  E齐读这句话。

  ④理解第4句话(捕鱼后)。

  A指读第4句,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摇晃”、“荡漾”的意思。(板书:苇秆……摇晃 水波……荡漾)

  B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早已叼着小鱼飞得无影无踪了。捕鱼就在这眨眼之间,就更衬托出捉鱼的迅速敏捷。)(板书:动作敏捷)

  (3)投影出示:捕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了解捕鱼的本领和外形之间的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

  我们的脸为什么有些发红?

  (①我们想捉一只来饲养。②在渔翁告诉我们飞很远来这里,是想和我们做朋友。③我们听了感到惭愧。)

  2.教师小结

  是啊!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的歌声、色彩、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而且许多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才对。

  3.我们为什么希望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四、质疑问难

  五、识记字形 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抄写生字并进行扩词练习。

  六、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七、布置作业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预习第14课,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大自然中除了文中所描绘的外,还有许许多多种鸟,请同学们交流收集的有关鸟类知识的资料或图片、照片等等。可以“我喜欢的鸟“为题在课上交流,下面资料供参考。

  青海湖有一座鸟岛,它位于湖的西北部。长近500米,宽约150米,近0.8平方公里。每年五、六月份,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赤麻鸭、黑硕鹤、鸬鹚等10多种候鸟,成群结队返回故乡,数量达10万只。它们衔草运枝,搬土叼泥,搭窝建巢,产蛋育雏,忙忙碌碌。一登上鸟岛,各式各样的鸟巢密密麻麻,五光十色的鸟蛋满地皆是,令人眼花缭乱。群鸟翩翩飞翔,遮天蔽日,甚为壮观,可谓天下一奇。现在鸟岛已设立自然保护区。

  2.如果家里有养鸟的同学,请你留心观察它的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以及在饲养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记叙下来。附《爷爷的鸟》《我和麻雀的故事》

  3.在充分读书,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想象,给“捉鱼”这部分制作几张动画片。

  自制动画片:

  4.创办一期墙报:可以有有关鸟类的知识,图片,保护鸟的倡议,自作画等。

翠鸟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应凸现一个“趣”字。本课以“谜语创作”和“情境交际”激趣,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互动的阅读教学氛围。在“谜语创作”和“情境交际”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此活动中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阅读理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并理解“小巧玲珑、隐约可见“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翠鸟的可爱,产生对小动物的观察兴趣和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谜语促疑,使学生产生新奇之感

  1出示谜语:一双眼睛一张嘴,一对翅膀两只爪,羽毛丰满真漂亮。猜猜这是什么鸟?

  2老师对学生的答案都予以肯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出示课题:翠鸟

  4你们想用翠鸟创作一则谜语吗?那好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阅读课文吧!

  二、谜语激趣,使学生产生探究之欲

  1自读课文,咬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节读课文,读中正音,读中指导正确读文。

  3默读课文,要求: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特点?你能用这些特点创作谜语吗?一句两句都可以。愿意的请写在黑板上。

  三、谜语深化,使学生享合作之乐

  1身体小巧玲珑:利用文中语句说说你的创作用意,并能用朗读展示。

  2羽毛鲜艳特别:利用翠鸟图片,通过“赏、读、悟、诵”领略翠鸟的羽毛之美,体会课文语言之美。

  3鸣声清脆动听。

  4疾飞捕鱼本领强,人人称它“叼鱼郎”。

  其中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尽管小鱼是那样机灵,只悄悄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3)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就蹬开苇秆象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5家住陡峭石壁,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矣。

  6朗读集体创作的谜语:

  身体小巧玲珑。羽毛鲜艳特别。鸣声清脆动听。

  疾飞捕鱼本领强,人人称它“叼鱼郎”。

翠鸟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二)能力目标了解翠鸟的外形,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的描写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翠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及方法,激发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

  四、教学资源

  翠鸟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学生答)那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呢,有小朋友愿意分享一下吗?(学生答)

  2、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答)

  (二)补充知识,了解翠鸟

  1、师:你们了解翠鸟吗?(学生答)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翠鸟的资料,我们一一下。

  2、师:看了文字性的.资料,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翠鸟的样子。分别是普通翠鸟,斑头翠鸟和蓝耳翠鸟。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同学们,看了翠鸟的文字性资料和图片,你们喜欢翠鸟吗?(学生答)课文中啊!就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翠鸟。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8页,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师: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作者

  3、师:再来认识一下生字(例如衬,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它是衤字旁,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四)细读第一段,感受翠鸟外形美

  1、师:刚才大家默读了课文,能不能告诉老师课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一自然段?(学生答)大家再仔细地读第一段,在第一段中画出描写翠鸟特点的词语。

  2、生:小巧玲珑,色彩鲜艳

  3、师: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小巧玲珑的意思。(并补充翠鸟体型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成人的拳头那么大)

  4、师:我们一看第一段里出现了哪几种颜色(学生答)提醒小朋友要描写一件东西的颜色,可以用上颜色词,就能把这件东西描写的更加具体。

  5、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鲜艳的意思。(学生答):鲜艳指颜色鲜明,亮眼,有色彩。

  (五)描写方法

  1、师:作者又是怎样将翠鸟的颜色描写具体的呢?找出原文中具体描写翠鸟颜色的句子。(引导总分结构)

  2、师: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比喻?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学生答)

  3、描写方法──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

  作业布置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描写方法,写一小。

翠鸟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

  5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 3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

  课时安排:

  3 课时

  流程展示:

  展示翠鸟标本、导言入课

  ↓↓

  投影学习目标投影学习方法

  ↓↓

  学生质疑

  ↓

  据疑板书导学

  ↓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

  投影翠鸟外形图VCD 翠鸟鸣叫、飞行、等鱼时画面

  ↓↓

  学生看图、说图文字投影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

  投影文字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VCD 翠鸟捉鱼时动作

  ↓↓

  动画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完成形成性习题2

  ↓↓

  完成形成性练习题1 →查标,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文

  ↓

  结束

  《翠鸟》教学设计简介

  《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特点为:

  开课即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该课的教学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有据可依。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图画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读勾划的良好自学习惯,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 新课。

  播放关于翠鸟的教学录像,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

  3 、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投影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 、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个方面呢?

  3 、四人小组自学。

  4 、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 )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红色的小爪子。

  (2 )第二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 )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指导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 )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

  (2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点。

  第1 、2 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 、4 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 )翠鸟的动作熟练连贯,不犹豫不落空。(2 )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晃?(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

  (1 )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的小爪子。)

  (2 )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 )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 )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5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 、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

  活动

  1 、迅速敏捷:疾飞

  2 、专心机警:注视

  捕鱼

  1 、眼睛锐利:悄悄

  2 、行动迅速:蹬、叼、飞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1 3 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已学内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 、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 、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6 、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

  真想

  打消想法 喜爱翠鸟

  希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教案

下一篇:荷叶圆圆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