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14 14:26:15 作者:

【精华】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使幼儿认识到吸吮手指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帮助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逐步克服这种习惯。

  活动准备 制作一个指偶(带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颜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装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说:由于小朋友总是吸吮我,给我带来很多痛苦,我变得很难看,“驼了背”什么事也做不了。

  2、组织幼儿讨论,吸吮手指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如:脏东西被吸进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变了形……

  3、通过游戏,使幼儿知道,要注意保护手指,并经常洗手,保护手的干净,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

  活动建议

  了解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随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改变走路的速度。

  2、增强对速度变化的敏感性。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动物玩具。

  2、教师自选的音乐录音、积木若干块、大可乐瓶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活动身体:

  (1)教师引出游戏主题,激发幼儿用玩具做游戏的兴趣。

  ——“玩具宝宝们要上幼儿园啦,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它们上幼儿园呢?”

  (2)幼儿自由讨论,想出各种办法。

  2、自由探索:

  (1)幼儿抱好玩具,随着音乐的节奏送玩具上幼儿园。

  ——“大家怎样走才不会碰到一起呢?”

  引导幼儿散开寻找人少的地方走。

  (2)走圆圈。

  ——“前面有一条小路,路上有许多小石块,我们走路的时候一定要踩准在石块上奏,才不会迷路。”

  (3)教师示范按节奏走石块路。

  (4)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走石块路。

  (5)帮玩具找座位:

  ——“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座位,大家一起帮玩具找到它们的座位吧。”

  幼儿拿着玩具在椅子的周围走,当听到音乐停止时,马上将手中的玩具放到最近的一个空座位上。音乐重新开始,给玩具找到座位的幼儿站着不动,玩具摆放在座位上,没给玩具找到座位幼儿继续进行游戏。

  3、结束游戏: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活动过程进行简单的评价。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在家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自己收拾玩具、会自己穿脱衣等。

  2.能理解情景表演的内容,大胆回答问题。

  活动重点

  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难点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 积木一盒 手偶小兔

  一、谈话引起看情景剧表演的兴趣

  (一)出示兔宝宝。

  (二)提出问题:兔宝宝不光在幼儿园乖,在家也是能干的孩子。他怎么能干呢?请宝宝看一看。

  二、情景表演

  (一)兔宝宝搭积木,搭得高兴。妈妈叫吃饭,兔宝宝"哎,我收好积木就来"。

  (二)看电视,看得高兴,妈妈叫睡觉,兔宝宝"好的,我明天再看"。自己脱衣睡觉。

  三、根据情景提出问题

  (一)兔宝宝是听话的孩子吗?

  (二)他在家是怎样听妈妈话的?教师和幼儿共同扮演,重点引导幼儿进行对话的学说。

  四、情境与与幼儿生活相结合

  (一)宝宝在家都听话吗?

  (二)你玩过的玩具谁来收拾?晚上睡觉要不要妈妈陪?

  (三)教师小结:能干的孩子在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收拾玩具,睡觉也不要大人陪。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五、活动延伸

  在家你还会做什么?

  设计意图

  以直观的表演吸引幼儿的兴趣

  通过对话的学说强化宝宝的意识

  与自身生活相结合,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莲蓬头的乐曲旋律,初步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在韵律动作的情境中,感受,表现乐曲的三拍子节奏。

  3、感受参与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洗澡背景图一幅,各种动物头像,、

  2、人手一个串铃。

  活动过程

  1、在碰一碰乐曲的伴奏下进教室。

  2、复习歌曲夏。

  齐唱歌曲。

  全班幼儿分成三部分,教师指挥每部分幼儿各唱一句,最后齐唱夏天来到了。

  3、学习随乐律动。

  观察洗澡图,导入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设计韵律动作。

  娃娃身上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莲蓬头怎样为娃娃冲洗?、

  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如:

  帮娃娃洗澡。(一拍一下地有上而下擦洗)

  莲蓬头帮娃娃冲淋。(双手高举手碗转动)

  娃娃洗得真干净。(一拍一下地拍手)

  在背景图上用其它动物头像替换娃娃。

  联系韵律动作。(为小动物们洗澡)

  4、乐器演奏

  小串铃来为我们加油了,他是怎样一下一下地演奏的?

  小串铃怎样像莲蓬头那样冲淋?

  娃娃洗得真干净,小串铃也高兴地一下一下表演了。

  活动反思:

  浴缸和莲蓬头的大图直接营造情境,在教学开始是幼儿和教师讨论并理解歌词的主要依据;不同的公仔玩具准备,目的是因为游戏中的不确定结果,直接引发好奇心和好胜心。这样的准备可以直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2.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不和陌生人走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在幼儿园,如果有你不认识的叔叔来接你,你会跟他走吗?

  2.集体讨论:如果有陌生人和你说话你会怎么做呢?

  3.观看视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师:小朋友在动画片里都看到了什么呢?狼跟着谁走了。坏人把狼带到那里去了呢?坏人是怎么样骗狼的呢?结果狼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小结:动画片里的狼太相信坏人了,一心想找小红帽,结果就被坏人骗买给了动物园,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学大灰狼,我们要懂得自我保护,不能轻信坏人的话,不然就会想大会狼这样被坏人给拐走了。

  4、幼儿说一说如果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些事,你们会怎么做呢?

  (1)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2)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3)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4)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

  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教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

  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活动反思:

  一个社会要切实减少犯罪,不仅需要个体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更需要人际之间的信任和友善。“不和陌生人说话”是一种把他人看成地狱的教育,也是一种不健康的教育。

  的确,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育。但我们应该明白,自我保护作为一种生存本领,是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的。孩子们要养成自我保护的良好习惯,并不是“不和陌生人说话”,而是大胆和他人包括陌生人交往,并学会辨别好人与坏人,懂得友善、勇敢和机智。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小班孩子刚入园,多数孩子有挑食的坏习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青菜,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肉,有的孩子甚至在家里米饭也不喜欢吃,只喜欢喝牛奶。本活动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自制的大书,以小动物喜欢吃什么为切入点,在看看说说中理解画面的含义,学说句型“我喜欢吃……”。大书的设计很巧妙,巧妙之一是小动物的大嘴巴都有切口,可以把食物喂进小动物的大嘴巴,通过和材料的互动,使活动富有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设计巧妙之二是,前一页上有第二页内容的提示,通过一个遮盖住的小图的翻页设计,与大书的句型相匹配。如书中句型“小青蛙,呱呱呱,我喜欢吃虫子,你喜欢吃什么”(翻出小图,问小山羊)。小动物之间的问答,衔接自然,富有童趣。书页最后出现一位小朋友,小动物问我们小朋友吃什么,从关注小动物喜欢吃什么,自然地引入到我们小朋友喜欢吃什么这个话题。最后通过孩子们一起制作小书,贴贴说说中,自然地巩固了句型“我喜欢吃……”,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懂得要什么都吃,不挑食,体现教育无痕的理念。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理解画面的基本内容。

  2.尝试自己制作小书,并用简短的语句“我喜欢吃……”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自制大书《我喜欢吃……》

  2.幼儿制作小书用空白小书16本,各种食物小图若干,放有糨糊的小盆4个,抹布4块。

  活动过程

  一、阅读大书,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大书,阅读封面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大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是封面,看看上面有什么?(嘴巴)嘴巴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吃东西)

  (2)师:这本书的名字叫“我喜欢吃……”,书里面有谁呢,谁在说话呢?我们打开来看看吧。

  评析:活动开始直接用自制大书导入,并通过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嘴巴可以干什么?谁在说话呢?”等问题,引导孩子观察封面,思考并回答问题,简洁有效,激发了孩子继续阅读大书的兴趣。

  2.阅读大书第一页

  (1)师:看,是谁啊(小青蛙)?你知道小青蛙喜欢吃什么呢(虫子)?

  原来小青蛙喜欢吃虫子啊,我们来喂它吃虫子好不好?(师喂虫子)小青蛙吃了虫子,高兴地唱起歌来。

  (2)师有节奏地念儿歌:小青蛙,呱呱呱,我喜欢吃虫子。小青蛙唱得真好听,我们来学学它唱歌:小青蛙,呱呱呱,我喜欢吃虫子。小青蛙的歌真好听,它的好朋友小山羊听见了就跑来了(翻出小图,小山羊)。小青蛙看见小山羊就问:“我喜欢吃虫子,你喜欢吃什么?”

  (3)师幼一起念儿歌。小青蛙喜欢吃虫子,我们再给它喂条虫子吧。小青蛙吃了虫子,唱歌更响亮了,我们一起来跟它唱一唱吧。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喂青蛙吃虫子,青蛙高兴地唱歌,好朋友小山羊看见了,小青蛙问小山羊的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简短的儿歌,生动有趣。在让孩子学念儿歌的时候,老师采用小青蛙吃了虫子又高兴地唱起歌,我们和它一起唱歌吧,自然地调动了幼儿学念儿歌的兴趣。

  3.翻看大书第二页

  (1)师:小青蛙问小山羊爱吃什么(把书翻过来),你们知道吗?(青草)

  (2)请小朋友给它喂青草。师:小山羊吃了青草,也开心地唱起歌来了。师有节奏地念儿歌:小山羊,咩咩咩,我喜欢吃青草,你喜欢吃什么?小山羊唱得真好听,我们也来学它唱唱吧。

  (3)小山羊的歌真好听,它的好朋友小花猫听见了就跑来了(翻出小图,小花猫)。小山羊看见小花猫会怎么问呢?(我喜欢吃青草,你喜欢吃什么?)

  (4)小山羊还想吃青草,我们再给它喂棵青草吧。它吃了青草,唱歌更响亮了,我们一起来跟它唱唱歌吧。

  评析:这一环节和上一环节相比,做了一点小的处理,这一环节请个别小朋友来喂一喂小动物,并让幼儿尝试说说小山羊会问小花猫的话。在上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谪动孩子的经验,孩子沉浸在大书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我喜欢吃青草,你喜欢吃什么”这句话。

  4.阅读大书第三页

  (1)师:小花猫喜欢吃什么呢?(小鱼),谁来喂小猫吃小鱼呢?小猫吃了小鱼,高兴得唱歌了。它会唱些什么呢?(小花猫,喵喵喵,我喜欢吃小鱼,你喜欢吃什么?)

  (2):小花猫还想吃小鱼呢,谁再来喂它一条小鱼啊?(再次请小朋友喂一喂)小花猫吃了小鱼,又大声地唱起歌来,我们和它一起唱吧。

  评析:三幅画面讲述的内容虽然类似,但是在环节的处理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第一幅画面是老师教念儿歌,第二次是教一半,另一半让幼儿自己来说,第三次是让孩子根据经验,自己尝试说出儿歌内容,层层递进。教是为了不教,从扶着孩子走到放手让孩子自己走,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喂喂小动物,不仅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萌发了幼儿从小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5.师生完整阅读大书一遍

  二、拓展经验,说说自己最爱吃的食物。

  师:小花猫在问谁呢?请小朋友猜猜看(小朋友,揭示小图)。原来小花猫在问我们小朋友喜欢吃什么。谁愿意告诉小花猫呢?引导幼儿用“我喜欢吃……”的句型来回答。

  评析:让幼儿想说、愿意说是小班语言活动的目标之一。这一环节通过翻看小图和封底,自然地引入话题: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并通过和小花猫的对话让孩子融入情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喜欢吃什么告诉给小花猫听,很好地谪动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非常乐意说一说。

  三、尝试自己制作“我喜欢的食物”小书

  1.出示范例小书

  师:小朋友说了很多喜欢吃的东西。老师也有好多喜欢吃的东西,我把它都记录在这本小书里,书的名字就叫《我喜欢的食物》。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喜欢吃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和幼儿一起翻看小书,并讲述,如我喜欢吃苹果,我喜欢吃香蕉,我喜欢吃饼干……咦,老师还喜欢吃米饭呢,我要找一找米饭的图片,然后在背面蘸点糨糊贴到空白的这一页上。好了,用抹布把手指擦干净。看,我还喜欢吃米饭呢。

  2.幼儿尝试自己制作小书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本这样的小书呢?老师在桌子上准备了好多食物的图片,你喜欢吃什么东西,就把它贴到小书上,一页上贴一样你喜欢吃的东西,贴好后拿着你的小书去跟客人老师读一读你的小书。

  3.介绍自己的小书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小书。

  师:我们的小书做好了,谁先来讲讲你的小书呢?

  评析:做小书环节老师提供了半成品的空白小书及品种丰富的小图片。有水果、米饭、牛奶、鸡蛋等等。通过老师示范,孩子动手锄作自己的小书,活动中他们非常乐意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食物贴一贴。制作好小书后又请孩子介绍自制小书,在介绍过程中巩固了“我喜欢吃……”的句型,同时也自然而然形成这样的认识:我们要什么都爱吃,不挑食。

  四、归纳提升,做不挑食的宝宝

  师:小朋友自己做的小书真不错,上面有很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我们把小书带回去让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什么都喜欢吃、不挑食的好宝宝。好不好啊?

  评析:把小书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让家长也了解到我们教育的宗旨,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健隶成长,我们应该从小注重孩子的饮食健康,提醒孩子不能挑食。家庭和幼儿园相互配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金冬青 网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已经很熟练地用勺子进餐,所以幼儿手部的肌肉发育已经比较成熟,因此,我开展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名称:《橡皮泥制作西瓜》

  活动目标:

  1、试运用揉、捏、压、粘等方法,塑造孩子们喜欢的水果西瓜。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捏制技巧。

  2、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活动重难点:

  探究橡皮泥造型的技巧。对幼儿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准备:

  橡皮泥西瓜制作视频,准备绿色的、黑色的和红色的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水果?是啊,天气渐热,如果能吃上甜甜的西瓜该是多么的惬意呀!想一想西瓜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抓西瓜的外型特征)

  二、基本活动:

  1、借助多媒体观看橡皮泥制作西瓜的过程;

  2、教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1)用红色的橡皮泥揉成圆球;

  (2)然后用手掌压扁,在对折压扁成半圆形 ;

  (3)把绿色的橡皮泥搓成小细条;

  (4)把小细条贴在半圆形红色的橡皮泥边上;

  (5)都贴好后再次揉搓黑色的小点点,做西瓜的子。

  三、结束活动;

  1、幼儿分组捏制。

  2、教师到幼儿中间辅导

  活动延伸:

  模仿基础上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如整个西瓜的样子、苹果、樱桃等水果。

  活动反思:

  做为幼儿教师应该在一次橡皮泥活动中让幼儿自主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尝试做各种各样的东西,不应该只是西瓜或水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纸的正反面,学习在纸的反面均匀地抹胶水,在果树上粘贴各种水果。

  2、根据画纸和同伴的粘贴位置,初步尝试将水果图片贴在合理的位置上。

  3、体验粘贴活动的乐趣,感受作品的色彩美。

  活动准备:

  果树,各种水果、胶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苹果》,感知秋天的水果。

  师:小朋友,秋天到了,果树林结满了红苹果,让我们一起来摘苹果吧。

  师:果树林除了苹果还有什么呢?它们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去摘一摘。

  二、观察大树,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树上有什么?

  秋天到了,大树妈妈的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引导幼儿让大树妈妈的身上结出许多的水果宝宝。

  三、学习粘贴的方法。

  示范:在苹果没有颜色的一面均匀抹上胶水,轻轻贴在大树绿色的树冠上压一压,苹果贴好了,要找空的地方贴,不要和别的水果挤在一起。

  四、展示作品,分享丰收的喜悦。

  师:小朋友,你们看果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果树妈妈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粘贴活动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幸福感。

  听音乐摘果子游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吸管吹画的方法表现桃树的基本特征,并用手指点画桃花。

  2、引导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培养幼儿吹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用吸管吹画的方法表现桃树的基本特征,并用手指点画桃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感知桃树的特征

  1、师:老师今天去公园里拍了一张照片,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照片)

  2、师:咦?这是谁呀?原来是我们的桃树姐姐,那你们看一看桃树姐姐长得什么样子呀?(树枝从下面开始,有的往上生长,有的往前生长,有的往下生长,树枝越长越多,越长越细,最后整个画面都长满了树枝,树枝上还有漂亮的桃花。)

  观察照片,说一说桃树姐姐长的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用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图片导入活动,让幼儿产生表达的愿望,在幼儿的回答中不知不觉就让幼儿进入了教学情境中,为接下去的操作环节做好准备。

  二、出示范画,讲解吹画过程

  1、师:那你们觉得桃树姐姐漂亮吗?老师也觉得很漂亮,所以老师为我们的桃树姐姐画了一幅画,想看吗?看,老师的这幅画和桃树姐姐长得像吗?那你们来猜猜看老师的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2、师: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的方法,那老师到底是怎么画的呢?小朋友们小眼睛仔细看好,老师画画的秘密就藏在这里。

  (播放视频)

  3、师:你们看明白了吗?谁来说说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幼儿讲述,教师现场示范操作)

  4、观察教师出示的范画,猜测教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5、观看操作视频,说一说教师是怎么画的。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用教师的范画导入,让幼儿猜测教师的范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增加幼儿的兴趣。最后通过视频播放操作流程,清楚地帮助幼儿了解操作的基本流程,有利于幼儿接下来的操作顺利进行。

  三、幼儿尝试操作,教师指导

  1.师:先朋友们想不想自己来吹一吹?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上去试一试。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师:完成的小朋友把你们的画给后面的客人老师看一看。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幼儿的操作环节,有了之前的经验准备,幼儿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

  教学反思: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吹画”这种作画方式,整堂课下来,孩子的兴趣很浓,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当看到幼儿在作画的过程及吹出的作品时觉得一整个活动开展下来还是有意义的:不仅提高幼儿想象、创造能力而且使幼儿的手、眼、脑得到协调的发展。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1、在示范过程中,省略了请个别幼儿操作的环节,导致在吹画的过程中有些幼儿还是不知道怎么吹,有的是垂直的吹,有的怎么吹都吹不出来,有些吹着吹着把口水都吹到了画上等等。

  2、作画的要求强调的不够明确,导致后来有些孩子在点画时,满手都是颜料。

  3、在提供材料方面,想得还不够细致、全面。如果准备一些粗细不同的吸管,让幼儿自己探索,我想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每一次新的尝试都能够从孩子们身上反馈到或多或少的信息。虽然这是孩子们从未接触的艺术形式,但整个过程都是在盲目的探索中的,每段盲目的探索都会有一个劳动成果的出现,而每个劳动成果的出现最终都会促进教师各方面不同水平的提升。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小司机大班教案

下一篇:大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