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12-08 21:47:11 作者:

【精选】中班教案范文集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中班教案范文集合4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用语言表达对颜色的感受与认识,初步了解颜色的变化。

  2、体验打扮自己、与同伴一起开音乐会的快乐。

  活动准备:故事PPT、各类道具(小乐器、头饰等)、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看了这张封面,猜猜会讲个什么故事?

  2、什么叫音乐会?

  小结:音乐会就是一场有关音乐的演出。

  3、参加演出前要做哪些准备?

  4、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你会感觉怎么样?

  小结:打扮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使我们充满自信。

  二、欣赏故事

  1、看了这长图,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你看到的。

  2、黄色(红色、蓝色)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小结:我们把颜色变成了一样东西、一种味道、一份感觉!青蛙乐手们用红黄蓝三种颜料装扮自己。

  出示图片(绿、橙、紫)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小结:两种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就能变成另一种颜色。

  4、这只黑青蛙是从哪里来的呢?

  小结:把剩下的颜色全都混合在一起,就变成了黑色!

  5、完整欣赏

  6、现在的青蛙和刚才的青蛙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摇滚青蛙用不同的颜色打扮了自己,让自己换了个新造型,青蛙们感觉很高兴!

  三、游戏

  1、欣赏音乐

  2、这个音乐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小结:这段听上去很有力量、节奏感强的音乐叫摇滚乐。

  3、幼儿音乐会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了解家乡的特产有哪些?知道其特点。

  2、根据特产的特点创编简单的广告儿歌。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物品准备:稷山板枣、维之王、麻花、闻喜煮饼、芮城麻片等;字卡。

  知识准备:家长带幼儿品尝1至2种家乡的特产,并将特产带来。

  活动重点:通过小朋友互相介绍了解家乡的特产。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根据特产的特点创编广告儿歌。

  活动过程:

  1、用幼儿带来的特产创设一个小超市,请幼儿参观。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乡的名称(山西运城)。说说家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莺莺塔、鹳雀楼、永乐宫、大禹渡等)。有哪些名人?(关公、司马光、王维等)

  3、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品尝过的特产。引导幼儿介绍时要说出特产产自哪里?为什么向大家介绍它?

  4、幼儿品尝特产,并说出特产的形状,颜色味道。

  5、引导根据特产的主要特点创编广告儿歌,向来运城旅游的人们推销家乡的特产。例如:我的家乡在运城,这里有又红又甜的稷山板枣,欢迎大家来品尝等。

  6、游戏:送特产回家

  将写有地名的字卡贴在教室周围,幼儿每人选一种特产,大家

  一起开车旅游,游到哪个地方,就将那里的特产送回家。

  7、家乡的特产丰富,激励大家要热爱我们的家乡,并说说怎样去爱自己的家乡?

  8、幼儿互相交流今天的活动感受,并说说家乡其它的特产。

  9、延伸活动:将这些特产还有写有地方名的字卡投放到区角中,幼儿可以在区域中继续分类,增添新的特产。

  活动反思:在整个活动中,我整合了语言、科学以及识字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还设计了游戏活动,让幼儿做到动静结合,能专注的进行整个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陶醉在各个环节中,在重点介绍特产环节中,由于家长提前带孩子品尝了特产,所以 孩子们对特产已经了如指掌,各个能力的孩子都能很好的介绍,能力强的孩子介绍的相对详细些,能力弱的`孩子介绍的相对简略些。在创编儿歌这个难点环节中,由于孩子们亲自品尝了特产,只需要将自己的感官体验告诉大家就好,因此效果也还不错。唯独没有上好的环节出现在介绍家乡的名人,由于疏忽在课前准备时,只让孩子查了特产,没有做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最后只好由老师告诉大家。对于家乡的认识应该是全面的,因此以后的社会课要给孩子全面的知识,不能只是某一方面的知识,要让孩子全方位的了解家乡。再有一点有个别孩子一直不太明白什么是特产?尽管老师活动中又再次进行强调但在后面说说其它特产环节中,有孩子一直说的是能吃的东西,甚至说出了:“香蕉、菠萝”。这再次体现出课前的知识方面储备不足,因此给活动带来了困难。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迷路之后该怎么办,了解如何正确分辨方向。

  2、懂得迷路之后不要害怕,要大胆、礼貌的向他人寻求帮助。

  【活动准备】

  故事内容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赵老师的好朋友鼠先生遇到了一个大问题,想请小朋友帮帮忙。

  师:我们一起听听它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ppt)

  二、分段讲述。

  (一)幼儿观看故事前半部分。

  师:鼠先生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鼠先生为什么找不到鼠小姐的家?(因为鼠先生迷路了)

  师:鼠先生应该怎么办?

  幼:可以问警察,可以做记号等。

  (二)观看故事后半部分。

  1、师:那最后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吗?幼:找到了。

  2、师:鼠先生是用了什么办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

  (幼儿:问了许多的小动物,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与幼儿角色扮演。

  三、经验迁移。

  1、师:鼠先生迷路了之后是通过问路的办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们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迷路了该怎么办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当给予提示、指导)

  2、小结:迷路后可以使用的办法有,记住自己家的门牌号、电话号码、父母手机号,打电话给家人;向路上的行人问路;找警察叔叔,让他们把自己送回家……

  3、我们回家后可以问问家长还有什么好办法,下次活动时大家在一起进行交流。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帮鼠先生找到了鼠小姐的家,他们高兴的拥抱在一起,那我们也很开心,我们一起和鼠先生、鼠小姐跳舞好吗?

中班教案 篇4

  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按数字大小排队和边点数边朗诵的方法。

  2、感受儿歌带来的趣味性。

  准备:小鸡图片、1—7数字卡片。

  关键点:学习边点数边朗诵的方法。

  环节:

  一、教具导入,引起兴趣。

  1、出示小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交代学习儿歌的要求。

  二、欣赏儿歌,理解掌握。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2、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儿歌名称叫什么?

  (2)妈妈买了几只鸡?我给小鸡起了什么名字?

  (3)你们会数吗?请幼儿边点图片边数数。

  (4)啊呀,小鸡走散了,怎么办?

  (5)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数数吗?

  三、学习儿歌,帮助记忆。

  1、带领幼儿轻声学念儿歌。

  2、以多种形式练习儿歌。

  四、组织游戏,体验情趣。

  1、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要求。

  2、请幼儿八人一组进行游戏,一人扮演鸡妈妈,其他幼儿扮演小鸡,体验儿歌带来的乐趣。

  3、小结: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

  附儿歌:《七只小鸡排队走》

  一二三四五六七,

  妈妈买了七只鸡。

  我给小鸡取名字,

  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

  它们一下都走散。

  一个东来一个西,

  于是再也认不出,

  谁是小七、小六、小五、小四、小三、小二、小一。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