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发布于:2021-07-02 04:21:26 作者:

关于美术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美术教案范文6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细致地用碳笔画出自己脸部的主要特征。

  2、通过绘画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碳笔、粉笔若干。

  2、16开铅画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导入活动:

  游戏名称:猜猜我是谁?在游戏中,幼儿将眼睛蒙住,用手摸摸同伴的脸,说说他是谁,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到的?(说出同伴脸部的某一特征)

  2、谈话活动:说说自己与别人不同之处。(脸部特征)注意幼儿语言的完整性。

  3、交待活动要求,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A、请幼儿抓住自己脸部的某一特征,用碳笔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头及脸部特征。

  B、用粉笔在边缘上进行加粗,然后涂抹。

  4、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在纸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头,画面要画大,画满。能突出自己的某一特征。

  5、评价作业,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主评价。

  同伴之间用较完整的语言交流自己的作品,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我们的幼儿是怎样体验行为艺术的呢?大班美术活动《特别的我》是一节引导幼儿初步体验行为艺术的课例,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以及对人体的装饰,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并了解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学生通过观看书籍及微课资料,使学生掌握画花瓶的绘画步骤,并且能够初步画出花瓶。

  技能:学生通过运用透视与比例的关系能够准确画出花瓶。情感: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提高绘画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花瓶的透视关系,及形体表现

  难点:花瓶的质感,“三面五调子”的表现。

  三、导入

  1、师生一起观看微课的视频资料,并进行讨论(3分钟)

  四、新授

  1、观察静物与石膏的区别。静物的固有色丰富多样,比石膏更难把握。

  2、静物素描基本作画步骤

  观察——构图——起大形——比例关系——体面结构分析——铺大调子——细部刻画——整体调整

  (一)观察思考:这是许多同学都忽略的一个步骤。在落笔之前,首先要想好将怎样画这幅画,用什么手法?重点表现什么?

  目的是什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多长时间等等。+

  (二)构图:包括选择角度,画那一部分,横竖比例及大小怎样安排等。介绍画面静物与桌面的关系。

  (三)起大形:在画纸上用简练的线条勾出静物(花瓶)的形象。

  (四)定大的比例关系、分析体面结构、铺大调子:分出受光和背光,表现出大致的体感。+

  (五)深入刻画:是塑造形体最主要的部分。按照预想尽可能的把物体表现出来。

  (六)整体调整:这是收尾工作,用整体的眼光和最初时的新鲜感,全面地审视画面,做全面调整。

  从表现手法上分,可以分为光影(全因素)素描、结构(分析)素描。光影(全因素)素描:用明暗调子来表达被画物体,比较接近客观事实,可表现的内容较丰富。

  结构(分析)素描:主要采用线来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偶尔使用简单的调子来表现体积及空间。

  3、写生静物——单个花瓶

  ①观察范作,说说花瓶的作画步骤。(同学讨论、并发言)②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写生静物基本步骤,学生观察提问

  ③学生作业:按照作画步骤,完成一张单个花瓶的素描作品。④讲评学生作品: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放在一起,互相评价。然后教师统一讲评。

  4、课外作业:画一张不同形状的陶器或瓷器素描作品

美术教案 篇3

  明与暗

  课时:4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教学反思:

  泥浮雕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与《老牛和小牛》、《奔跑的动物》、《泥塑大象》组成了一个教学单元,以各种造型方式,由静到动地表现可爱的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平时都十分喜欢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的小猫咪,更是许多小朋友乐于表现的对象。学习表现猫的各种生活习性、可爱的姿态、警惕勇敢的神情等,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这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教材中展示了表现猫的各种活灵活现的学生作品,有的大胆运用各种涂色方法,有的巧妙利用有色纸,有的表现白天或晚上的猫的神情……这些作品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表现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充分欣赏感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

  实际上猫也一直是画家们乐意描绘的对象。在教材中就安排了国画大师潘天寿、黄胄的猫作品,造型简练生动、专注神态毕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为课后学生探究用国画方式表现猫埋下了伏笔。

  2.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猫的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课件、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辨声揭题。

  (1)课件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大胆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当学生听到猫的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

  2.回忆交流。

  (1)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听到过哪些有关猫的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猫是怎样的?

  (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

  3.讨论分析。

  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

  (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播放猫的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

  (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课件随机播放猫头的特写镜头。)

  (3)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课件播放猫的毛色图片。)

  (4)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4.欣赏感悟。

  (1)播放《猫和老鼠》等有趣的动画片片段或图片,体会猫的各种不同动态造型和夸张造型,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生动的瞬间猫的神态。

  (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的表现。

  5.练习体验。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猫。

  (2)教师巡视辅导:从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以指导。

  6.交流评价。

  (1)给自己的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

  (2)课后鼓励学生模仿《猫和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

  四、相关资料

  1.关于猫的趣味小知识。

  猫有230根骨头,比人多24根。猫的听觉比人和狗灵敏。相对身体尺寸而言,猫有比任何哺乳动物都大的眼睛。猫正常的脉搏每分钟大约110至170次之间。猫正常的身体温度大约是39℃。猫的垂直跳跃高度能达到自己身体高度的5倍。猫的鼻纹是惟一的,没有任何两只猫的鼻纹是一样的。猫对女人的反应大于男人,原因是女人声音的频率比男人更高。家猫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大约是55至60公里。猫是最爱睡的哺乳动物,一天中大约有16个小时在睡觉。

  2.猫捉老鼠、爱吃鱼的秘密。

  猫是捉鼠能手早已家喻户晓,猫爱吃鱼也可谓众所周知。但猫为什么要捕捉老鼠、爱吃鱼,这个秘密就不能说人人皆知了。老鼠这种动物,体内含有一种能提高夜间视力、叫牛黄酸的物质,而一向善于在黑夜活动的猫却没有这种物质,如果猫的体内长期得不到牛黄酸的补充,那么,这只猫就会丧失夜间视觉的能力。猫为了补充“营养”,摄取牛黄酸,保留它夜间活动的习惯,就必须大量捕捉老鼠。科学家经过反复的实验分析,发现鱼肉中也含有大量的牛黄酸,这也是猫爱吃鱼的原因所在。

  3.猫的感情。

  猫的情绪变化很丰富,虽然猫不能笑,也不能哭,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也能体察到它的喜、怒、哀、乐。高兴时,耳朵扬起,胡须放松,瞳孔没有变化,尾尖抽动。发怒时,两耳直立,向后摆,耳尖向里弯,瞳孔缩小成一条缝,胡须向前竖起。要争斗时,瞳孔放大,两耳平伸,胡须向两边竖起,尾巴拍打地面,前肢伏地,随时准备跃起。要求主人爱抚时,两眼欲闭,尾巴晃动。注意观察猫的.情绪变化,对养猫者很重要,以防与猫耍斗时被抓伤,特别是在训练时,能抓住有利时机进行训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童话故事形象,对童话故事形象艺术有所了解。

  2、通过图片欣赏,感受童话故事形象的特点。

  3、学生能够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童话故事中的形象。

  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形象的风格特点,学会用线描的方式进行练习和创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认一认、说一说: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的形象。

  师:同学们,这些形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你能来说一说她们分别是什么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吗?(生交流)那你知道《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这些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都源自于那本童话故事集吗?

  生:《格林童话》

  师:你还知道哪些格林童话?

  小结:同学们,《格林童话》的编写者是格林兄弟,它是欧洲地区搜集得最系统,出版得最早的一部民间童话集。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民族色彩和时代色彩。共有216篇,于1812年出版,《格林童话》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小读者的喜爱。在世界文学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童话世界(板书),去领略一下童话故事的趣味。

  三、教学流程

  1、欣赏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童话形象,从形象、色彩上说说喜欢的原因。

  2、师:在这些童话故事中,哪些形象你最喜欢?

  师:说得不错。你能说说它们给你怎样的感受吗?

  3、课堂讨论

  童话故事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的形象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说童话故事形象的外形特征: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

  童话故事形象的颜色搭配有什么特点?

  在讨论中边欣赏边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从而使学生领悟出童话形象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4、设计练习:

  欣赏各种造型、色彩以及表现形式不同的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交流设计的想法,准备设计怎样的童话故事形象?

  通过怎样的表现形式来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先画出草稿,再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选择最佳方案和最恰当的工具来表现。

  5、学生表现,教师指导

  6、展示评价

  请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画,你喜欢谁画的,为什么?

  展示学生作品,通过自评、互评、点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美术教案 篇6

  教材思路:

  本课是“造型表现“课,让学生来观察描绘与自己一起成长,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的同学及朝夕相处的老师,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相貌特点和行为习惯,学生可以通过回忆、观察,捕捉到老师和同学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

  教学目标:

  总目标:本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和巩固写生的技法,充分地调动感受、体验、领悟情意领域的相关内容,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大胆的表现人物肖像,以提高美术综合能力。

  1.学习观察人物外貌特征的方法。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评述各种风格的肖像画作品。

  3.在欣赏的同时自主探究各类表现人物肖像的方法。

  4.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持久兴趣。

  5.通过绘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学会释放爱心、学会关心。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材料准备:铅笔、油画棒、颜料工具等

  教学准备:

  教师:性别、年龄各不相同的人物照片若干张。

  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以活动的形式向学生问好,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2.教师提出要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首先需要找到两把钥匙。

  3.多媒体展示故事情节,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探案》片断,某珠宝店于一风雪交加的夜晚失窃,

  店内摄像机拍下一张模糊影像(剪影)。名侦探柯南通过调查找到嫌疑人三人,谁是真正的盗

  窃者呢?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剪影的线索和分析“嫌疑人”的面貌特征,找到“真正的盗窃者”。当“柯南”公布正确的答案时,教室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孩子们找到了第一把钥匙----抓住特征,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二、揭示课题

  《老师和同学》----人物肖像画

  三、自主学习,情感体验

  环节一“班级大相册”

  教师播放老师和同学的一组生活镜头,激起学生对这个题材的兴趣。

  师:你对我们中的谁最有兴趣呢?用你们的眼睛做摄像机,仔细的把他拍下来。

  学生活动:互相观察,情感交流。

  师:“为什么我们班级大相册中的老师和同学会这么可爱?”

  师:“虽然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和她的同学老师造型很简单,和真人并不是特别相象,但是我们看到她们都非常亲切,这是为什么呢?怎样让画面中人物生动起来呢?”

  学生找到打开人物肖像画大门的第二把钥匙:表现神态。(多媒体展示:插入“抓住神态”和“表现神态”两把钥匙,“人物肖像画大门”随之打开。)

  环节二“参观小画廊,我是评论家”

  多媒体演示----不同形式的肖像画作品(可点击放大)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老师选择了画廊中的一些画,其中有你喜欢的吗?”

  师:“你最喜欢那一张画的绘画风格,你觉得哪一张画的给你一些启发?”

  师:“你打算选择哪种形式来表现你的画面内容呢?或者你有什么样的新构思?”

  四、教师演示,共同欣赏

  边讲边演示,解决教学重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创作步骤图。

  1.勾线图色法的步骤图;

  2.从局部开始刻画的绘画方法。

  思考:你会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创作呢?

  五、学生作业,体验乐趣

  播放优美的音乐,伴之优美的钢琴曲,学生进行创作。一切如此和谐美妙!

  六、作业展示,师生共评

  1、作业展示--“班级的新画册”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