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实用】幼儿园教案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在理解歌词大意的基础上,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 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能够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活动准备:
磁带、录象带,活动前看过中国武术的表演
活动过程:
1、 欣赏中国功夫。
(1) 观看录象,讨论:你看到的中国功夫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中国功夫?
(2) 请幼儿交流模仿各自学到的武术动作。
2、 欣赏歌曲《中国功夫》
(1) 理解歌曲中所表现出的雄壮有利的气概。
(2) 幼儿尝试学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3) 讨论用什么声音才能够粗、唱出练武的刚劲有力。
3、 设计武术动作,创编舞蹈。
(1) 请幼儿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2) 教师将幼儿创编的舞蹈动作进行组合,组织幼儿学习。
(3) 听录音学做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动作有力,学习表现中国武术的特点
幼儿园教案 篇2
跳过小河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2、学习助跑跨跳的基本动作。
3、建立与同伴友好合作的意识。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助跑跨跳,掌握动作要领。
难点:幼儿能在活动中大胆尝试新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基本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2、物质准备:拉力器人手一个,废旧小榻榻米、沙包若干,大灰狼吊饰,录音机。
3、现场准备: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做操,充分活动身体。
2、学习游戏“跳过小河”,探索学习助跑跨跳。
带幼儿来到教师用榻榻米连接成的“小河边”,介绍游戏场地。
3、游戏“打大灰狼”。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榻榻米、拉力器拼出一条曲折的小河,河面有宽有窄。要求幼儿用助跑跨跳的方法跳过去,到河对岸用沙包打击“大灰狼”吊饰。要求:教师观察幼儿,引导胆小的幼儿大胆练习助跑跨跳,游戏进行2-3遍。
4、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些放松动作:如深呼吸、放松走、摆臂、踢腿等。
幼儿园教案 篇3
背景:
在本园开发研究的课题《亲亲色彩创意美术的开发与研究》的指导下,在色彩主题“生活美”的背景下,我们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开展美术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发展。生活中的美术材料顾名思义就是把取材自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安全的、无毒的材料物品来替代传统美术教育中纸与笔。主题开展之前我请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颜色的小瓶盖。
事件:
活动开始了,我故作神秘地跟孩子们说:“今天呀,要有一位朋友来班里做客”说着便请出了小瓶盖,孩子们一下子就提起了兴趣,开心滴打起了招呼“小瓶盖,你好······”“小瓶盖呀很调皮,喜欢去草地散步,我们跟着它一起去散步吧”孩子们跟着瓶盖,围绕桌子兴趣盎然地散步了。当瓶盖和孩子们走累了,坐到草地上歇一歇。这时我利用用儿歌引导幼儿将瓶盖一颗一颗地粘贴到草地上去。”“呀,小瓶盖还会跳圆圈舞变花呢,瞧:小毛笔手中拿,颜料瓶里蘸一蘸,靠近瓶口刮一刮;小毛笔站站直,围着花心跳个舞,蹲一蹲跳一跳,圆点的花瓣画好了”“哇,老师你好棒,”在看我帮瓶盖变成花之后,孩子欢快的不得了,个个都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们也想帮助瓶盖变花”“好啊,草地上还有很多瓶盖都想变成花朵呢,我们去帮帮它们吧······”
分析与措施:
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投入和运用方法也有所不同。我以想象游戏为情景,巧妙借助生活化材料进行创意美术操作。充分发挥创意的作用,设计引人入胜的美术教学情境,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真正的感受到美术给生活带来的色彩,有利于孩子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为生活增添颜色。活动中,我以情景贯穿,设计巧妙,为了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的粘贴,我们巧妙地以情境导入,“纽瓶盖散步”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起幼儿的兴趣。调皮的小瓶盖,喜欢去散步,瓶盖走累了,坐到草地上歇一歇。”瓶盖朋友都要去散步,坐到草地上,我们快来帮帮它们吧,用儿歌引导幼儿一颗一颗地粘贴瓶盖。 接着以“小瓶盖会跳圆圈舞,跳着跳着就变成了漂亮的瓶盖花”这样一个问题,来唤起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发挥幼儿的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在了解花朵外形的基础上,通过围绕“花心”点画的形式表现发散型长、短点花瓣的花,表达自己的创意。最后,以和所有的瓶盖花合影、欣赏花展的情景结束活动,使得孩子们快乐的分享自己和同伴作品的同时增加幼儿创作的成功感。。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投入到教师预设的有趣的故事情景中,时时处处都能闪现他们创意的火花。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画面的色彩美,也体验生活物品和色彩画结合的创作乐趣。
幼儿园教案 篇4
目标:
激发幼儿喜欢音乐活动。
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诗词的感受。
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每人一条水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导。
在一个三月,宝宝把小手从被窝里伸了出来,一点都不觉得冷,原来是春天到了。宝宝伸个懒腰,开心地念起了诗来……
教学反思:以故事引导,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故事讲述内容接近诗词意境,对幼儿理解诗词的那种意境有所帮助。
二、教师念诗词,请幼儿根据诗词内容把图片按顺序排好。
教学反思:由于个别幼儿自小父母教他们学习古诗,老师念诗时,许多幼儿能跟着老师一起念,带动了学习气氛,老师逐句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幼儿很快把图片按顺序排好。
三、引导幼儿根据词意用手舞出动作。
教学反思:在这部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学会了唱歌,还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真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四、幼儿吟诗扮演。
幼儿分辨有几句话?一人一条水袖,随乐句起舞。吟诗时模仿诗人用水袖当毛笔在地板画出线条。
教学反思:幼儿有模有样的学着古人吟诗作画,那神态让孩子们在这个环节中都充分地体验到快乐,领略到奥尔夫音乐的魅力。
三、模唱唱名旋律。
四、画出旋律线条,幼儿感受ABCA的曲式。
教学反思:幼儿学习唱名后,老师根据唱名画出旋律线条,幼儿初步感受了ABCA的曲式。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能自主探索学习折小书包:看图示折、看步骤折、看成品折等。
学习中遇到困难能主动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步骤图、剪刀、美工纸、范例、折双菱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书包
师:时间过得真快,再过2个月我们大班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将要告别幼儿园,成为一名能干的小学生。那小学生每天都要带些什么上学呀?(讨论讲述)
二、集体观察书包示意图
1.(出示范例小书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折书包,看看书包是怎么做的?说说要几个步骤才能成功?
2.学习双菱形的折法
先折出双正方形,压痕后折出双菱形,注意压痕一定要明显。
3.出示其余步骤:你觉得哪个步骤看不懂的可以提问
4.对难度大的或幼儿实在看不懂的地方老师示范。
三、介绍学习折纸的形式
1.提供有层次的材料:图示步骤图、有图示和分步折纸示意图。
2.让幼儿讨论说说哪一种形式学起来比较难?鼓励幼儿挑战有难度的进行学习。
四、学习折纸书包
1.要求:自主选择学习折书包的方法,可以看图示折、可以结合分步折纸图折、可以看折成功的作品折或直接跟老师学习折。
2.折纸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或同伴学习。
3.提醒幼儿正确使用剪刀。
五、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平衡凳游戏,发展幼儿的灵敏、力量和协调性。
2、培养幼儿积极思维、主动创想团结合作、富有责任感的品质及遇事沉着冷静、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
3、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运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平衡凳12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活动手腕、脚踝
2、热身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选择平衡凳,探索创造平衡凳的各种玩法。
2、教师组织幼儿集中展示比较有新意和锻炼价值的几种玩法,并让幼儿选出三种感兴趣的进行练习。
3、将选出的三种动作串起来,幼儿分成四队进行平衡凳竞赛。(两遍)
4、老师教授平衡凳趣味游戏
①幼儿尝试十人同时站上一条平衡凳。(如果都成功直接进入④)
②择优示范,请他们谈谈为何能成功,并总结归纳出如下几点:
a、要稳住重心,不要摇晃,不要推挤。
b、多想到同伴,采取紧贴和侧站的方式,以增加空间。
c、间隔幼儿手臂互拉的技巧。
③请幼儿们再次活动,牢记同伴获得成功的经验:控制平衡,站的姿势,要有序。
④结合已有经验,增加难度,再次游戏。
将两条平衡凳并在一起,减小空间,让二十名幼儿站上去。
⑤如果失败,引导幼儿分析原因,再次尝试。如果再次失败,教师将协助幼儿完成,并告诉他们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再集体完成一次。
⑥如果成功,老师加入再玩一次。用表扬的方式告诉他们成功的所在。
⑦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欢呼。
三、结束部分
“玩了半天,身体累累的`吧?,现在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助按摩一下,放松放松”。
(老师可对活动进行讲评)
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交流分享没完成任务时的沮丧心情,及通过合作,互相帮助后全体站上平衡凳的喜悦心情,引导幼儿认识到只要开动脑筋,相信自己,团结合作,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幼儿园教案 篇7
幼儿上学的第一天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的节日——元宵节。我们根据节日,安排了半日活动《元宵乐》。整个活动幼儿都非常地开心,大家都沉浸在元宵节欢乐的气氛中。
一、谈话。
通过谈话我们让幼儿了解了元宵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古时候,过了这一天,人们就要结束春假,开始一年的工作。因此,在这一天,人们要尽情地欢乐,进行观灯、猜灯谜、舞狮、舞龙、扭秧歌等有趣、有益的活动,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象征团圆的元宵,祝愿家人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团团圆圆。
二、猜灯谜。
小朋友们真能干,我准备的几个灯谜都被他们猜对了。我开玩笑地说:“今天老师准备的灯谜可难了,没想到都被你们猜对了,你们真能干!”听了我的话小朋友都感到很自豪。有的还说:“我们可是猜谜语的高手。”
三、圆圆的元宵。
元宵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于是我问幼儿:“你的元宵是什么馅的?是甜的还是咸的?”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的元宵。有的幼儿说:“我的元宵是妈妈给我超市里买来的,里面是芝麻的。甜甜的很好吃的。”也有幼儿说:“我的元宵大大的,是奶奶自己做的,里面放了肉和菜,是咸的,味道很好的。”
四、煮元宵。
我们借来了一个大的电饭煲。水烧开了,我们把小朋友带来的大大、小小的元宵都放进大电饭煲里开始煮,在煮的的过程中我们让幼儿观察元宵煮到什么时候算熟了。通过观察,幼儿知道元宵一个个浮在水面上了就熟了。
芝麻味的元宵先浮起来,肉馅的元宵煮起来要慢,后浮起来。
五、吃元宵。
幼儿每人都分到了四个元宵,大家开开心心地吃着元宵。有的说:“我吃到了三个芝麻味的,一个肉馅的。”也有的说:“我吃到的都是肉馅的。”
很快半天的活动在小朋友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美中不足的是元宵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我觉得让幼儿亲手来做元宵效果会更好,幼儿更能体验到元宵节大家在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