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秋冬护理的内容
婴儿秋冬护理的内容
天气转凉,婴幼儿腹泻病人骤增
前天,初为人母的蒋志芳着急地来到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找医生。她1岁的宝宝精神不错,胃口也不错,就是经常腹泻,特别是这几天,吃了拉,拉了吃,每天至少泻四五次,但孩子精神还可以,到医院化验,也没有检出什么病毒。医生告诉她,秋季以来,天气变凉,是婴幼儿季节性腹泻的多发时节,如果吃得太饱,腹泻会更厉害。
记者从市区和柯桥城区几家医院了解到,近段时间,秋雨绵绵,天气转凉,腹泻的婴幼儿患者明显增多。
市妇保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平雯说,许多年轻母亲总怕饿着孩子,常常过度喂食,是造成孩子腹泻的主要原因,此外,天气转凉,晚上着凉也是一大因素。
平雯说,每年这个时候,大地寒气上升了,加上近日不断下雨,潮闷的气候下,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婴幼儿就会受不了,造成气候性腹泻。要注意孩子的`保暖,特别是晚上睡觉,腹部不能受冷。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为主,油炸、高蛋白的食物要少吃。生、冷的食物也要少进,宜温热的食物,适当调理,腹泻就能不治而愈。
而对于婴儿,在注意饮食卫生的同时,不宜给孩子喂食过饱。中医有“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的说法,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吃得太饱,因为小孩子肠胃功能还很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导致腹泻。一旦发现腹泻症状,就要调整喂食的品种,像鱼、蟹、黄鳝、鳗等哪怕是汤汁也要尽量少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汁。
冬季护理要点
这个月的婴儿,即使在寒冷的北方地区,也不应该停止户外活动。如果一到冬天就不到户外活动,宝宝可能会出现睡眠困难、闹夜的现象,甚至成了夜哭郎。到了第二年春天,再出去,很可能会感冒,患上春季肺炎,也可能会因为捂了一个冬天,没见阳光,患上佝偻病,或婴儿手足抽搐症。这么大的婴儿,冬天也不应该停止每天洗澡。洗澡有益于婴儿身体抵抗力的提高,也不要给婴儿穿得过多,会影响宝宝活动,“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如果冬季总是让婴儿满头大汗,给婴儿穿得太多,或室温太高,宝宝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就不能提高,成了温室里的弱苗。耐寒锻炼对于总是患感冒的婴儿更加重要。因为宝宝患感冒,嗓子里总是有痰,就不敢让宝宝到户外,总是怕宝宝冻着,那就错了。不到户外活动,宝宝抵御寒冷的能力更差,更易患感冒。
小儿身体不适的日常表现
1.大便干,最为先
中医认为大便干是大肠内热的表象,会造成小儿内热盛,往往易患感冒发热。2-3岁以内的小儿应经常给些菜泥、鲜梨汁、蔬菜、水果等,这些都有清热通便的作用。3岁以上的小儿则可多吃些水果、蔬菜。
2.食不好,睡不安
吃饭与睡眠之间有连带关系,如遇到小儿在睡眠中翻动不安,咬牙,家长就应认真回忆小儿近日的饮食情况。如吃过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都会引起小肚胀,甚至肚子疼痛。
3.鼻中青,腹中痛
小儿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可损伤脾胃之阳气(指消化、运转食物的一种动力),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因而导致寒湿内生,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而寒和痛均可见面色发青,特别是鼻梁两侧较为明显。
4.舌苔白又厚,腹中有积食
舌苔白且厚,一般说来是浊湿内停或消化不良,此时可闻到小儿口中呼出的气带有一种酸腐味。每遇这种情况,应及时给小儿服适当的消食导滞的药物,如小儿化食丹、王氏保赤丸等,或遵医嘱治疗。
5.手、足心热,常有病祸
俗话说:“冰凉温干,吃行可便。”但遇小儿手心脚心干热,则往往是小儿将要发生疾病的一种现象。
6.口、鼻干又红,肺胃热相逢
鼻通肺,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鼻干燥发烧,口唇、鼻孔干红,或者鼻中有粘涕、黄涕,都是肺和胃燥热的表现,如不及时解除,可能很快会出现小儿高热。
因此,有关专家提醒,想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秋风凉当防小儿疾病起
秋季由热转凉,秋风秋雨渐多,昼夜温差大,是小儿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要顺应自然,重视保健,防患于未然。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母婴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