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钓鱼技巧:怎样调漂

钓鱼技巧:怎样调漂

发布于:2020-11-13 17:26:14 作者:

钓鱼技巧:怎样调漂

  调漂是垂钓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调好漂才能用好钓友的“第三只眼睛”,如何快速准确的调好漂呢?

钓鱼技巧:怎样调漂


  Step1:进入预定钓场,使用预定线组,把开好的饵料按照正常钓鱼大小上饵,双钩带饵抛入钓点;

  Step2:如果浮漂打横不站立则向下拉漂,直至站立起来,浮漂站立某位置不再下降,再次向下拉1漂深度,还不下降,则适当加铅直至下降,如果快速下降则剪铅。

  Step3:在半水通过加减铅皮达到,浮漂到位翻身站立后缓慢下降,大约3~5秒后漂尾没入水中,即完成全部调漂过程,此时向上推浮漂,钓1、2目还是3目,根据自己的习惯。压线不压线在细尾漂上有一目的差别,所以调漂时压线垂钓时也要压线,能看到鱼就饵,漂相清晰,提竿中鱼率高,上鱼正口就达到了目的。

  此调漂方法方便快捷,不用找底,不设定调目;同时打窝,每一次抛竿调漂,落点就接近打窝,省时省力;另外,垂钓全程实时监控垂钓的灵钝状态,每一次抛竿,都能观察浮漂的沉降速度,一旦浮漂降速过快就是顿了,而浮漂下降缓慢,露出水面过多,可能是丢铅,太灵了,可及时检查排除。

  决定浮漂语言的因素有哪些?

  1、是鱼的品种不同,就是鱼通过进化,每个品种间的主要食物分布的水层,水域品种不尽相同。造成某种鱼在某种水域固定的捕食方式,决定着它们吃钩后的标像语言。这一点从鱼的体型长相也可以初步判断出来。

  比如咱们常见的鲤鱼,它的长相就比较实用,首先口下位 易于吞食,掘食底栖食物,前鳍*下,腹平直,这些特点都是为其在水底生存而专业设计的,因此鲤鱼,包括一些与之相似的鲶鱼、青鱼等底栖鱼类,吃钩时标像语言基本都是先一顿,而后,沉稳地向下走去,直到黑漂,有的在钓组的盲区内吞食顿口看不见,而直接里漂。

  比如鲫鱼,细端详,与鲤鱼有着明显的差别,口位前,胸鳍偏上,体形偏圆,这一类的鱼,鳊鱼也可归于此类,只是吃相有所不同,在底钩时,它们吃相在漂上,多反映上送漂;鳊鱼类尤其如此,漂快速起来后在那里抖动。因为它们在底敛食后恢复平衡时,抬头所致。这点在传统钓法中有突出显现,在台钓时由于可以调整的极为灵敏,因此在吸食时,漂上就会有明显下顿,或惊慌,抢食等原因,快速黑漂也很常见,如果鱼在很安适的条件下,你不抓那一顿,它肯定把漂给你送起来,钓浮这里先不细说。

  比如鲢鱼它们的大嘴大头是最突出的了,为什么要长成这样啊,大点长着 多喝进点水,多吸食点食物。因此它们没有咬钓习性,但是它的趋食性可是天生的,所以,它的吃相不比鲫鱼好太多,慢的'上下点动 只是有时误吞钩后,游走时才黑漂。

  捕食性鱼类,(不包括鲶鱼等底栖类)它们身形健美,游速及快,我最喜欢的是狗鱼,简直就是一个工艺品,它们吃钩特点就是快,眼看着漂动去拿竿,有时都赶不上,就让你满河里追竿,草鱼按身型也可归于此,但它比较另类,吃吃钩特点是;在那里很有耐心、文雅的品尝,底钩时把漂送起来稍有点动,(浮钓有时黑漂)当你提竿时本性就露出来了,冲击力极强,不好对付啊。

  2、就是鱼的大小,小鱼包括两方面:一是小型鱼类;二是大型鱼类的幼鱼,归为小鱼类。

  大鱼吃钓,在漂粗上 除了点顿,就是很稳重的黑漂,鱼越大 顿的越慢,漂下走的就越慢。

  小鱼正相反,由于食欲强烈吃钩,在漂相上的反映,可用跳跃一词来形容。不为过份。而且漂显得很轻的样子,不同的是底栖小鱼吃钓后标下沉,比如船丁吃钓就是,中层小鱼吃相是,漂在一下一下的蹦,比如麦穗。上层小鱼吃钓则是标在水层上跑,比如白条 马口之类。

  3、是生活环境不同,造成鱼的食物构成改变,而出现的反常标相。

  比如在人工投味饲料的养殖池子,鱼养成了上浮所食的习性,鲤鱼吃钩有时就是送标,或只下沉一点,不黑标,鲫鱼等中小型鱼,托着饵不动,标上的感觉好象是没有落到底。

  再比如让我头痛的竞技池子,那里的老头鱼,让多少名将落马(除经常被钓起有一定的经验外)。我认为是我们钓手把鱼给培养成那样的。就是我们现在用的竞技饵料,都是高度溶散性的,在这样的条件下,鱼就改成以食粉屑为主,而很不情愿的去吃成团的钓饵,待雾化后,再来吸食,或滤食,就是我们看到标在动而无鱼的主要原因,那是鱼在饵周边抢食粉末,水流带动钓线,子线造成的。

  还一些因素可以造成鱼的吃相发生反常。比如;天气,水温,水底地形等。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娱乐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