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方法
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方法
导语: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如果失去安全生产基础的支持,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突出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管理可以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企业以及劳动人员的安全。
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方法
一、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定位
立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解放思想,树立“存在的不一定合理”的理念,认真审视各项工作的管控模式、业务流程的运行状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切实提高公司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企业科学发展与安全发展。
增强安全体系建设,并使之与企业发展、效益增长紧密结合,突出安全管理诉求,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绿色生产。
二、安全生产核心目标
以安全为保障,以高炉为中心,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一是认真总结高炉顺行经验,实现管理和操作的定量化、趋势化和标准化;二是在兼顾职业健康安全的同时,要深入开展操作优化、结构优化、资源优化攻关,以“稳”为先,条件好时以稳求进不保守,条件差时以退求稳反冒进、反侥幸;三是要在高炉稳定顺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指标,降低消耗;四是要保证炉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均质性,满足高炉生产所需。
三、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管理的主要途径
第一,深入开展反违章活动,稳定现场安全生产秩序。
作为安全部门的管理者,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责任心强,责任制完善,企业安全工作就会落实到位,实施效果必然明显。因此,要求各层级领导干部,尤其安全系统职能人员要切实提高工作责任心,深入基层,实施PDCA管理。
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去落实解决深层次潜在的隐患问题,特别是工艺和设备上的问题,提高装置本质安全的程度,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化危为安。公司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各车间要提高检查水平,摒弃程式化过场应付,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类违章现象。通过检查、考核与持续改进一体化,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向安全管理要效益。
第二,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度。
一是加强设备基础管理,深入落实点检定修制,发挥检修集中的优势,提高对大型设备的掌控能力,确保主要生产设备故障停机率不超过0.2‰,力争不超过0.1‰,提高设备运行水平。
二是加强对施工、检维修现场的安全管理。通过加强现场施工安全和施工队伍的管理,明晰责任,有效降低检修施工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切实抓好标准化检修施工作业。
三是认真开展特种设备、电气、仪表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持证率、定检率100%。
第三,启动安全目标管理,落实全员安全责任。
建立健全公司的安全管理运营网络,按照层级和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践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各部门依据同公司签订的2013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相关要求,创新措施,加大现场检查力度,消除不安全因素,突出执行力。
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全体员工学习、贯彻《安全管理手册》,尤其车间要定期组织开展装置安全、设备、工艺技术的`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培训,了解并掌握自己的安全责任和相关的安全工作流程,进而提高技能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四,严格事故“四不放过”,落实问责制。
岗位职工必须了解和掌握本车间、本岗位历年发生的事故原因和教训,举一反三,抓事故教训的教育,生产、安全、工艺、设备部门和车间必须定期进行检查,落实好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严格落实事故“四不放过”,不用同情掩盖责任、代替原则,重点要抓好对违规违纪及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对血的教训引以为戒,并起到足够的警醒作用。
严格执行缺陷、事故苗子、非计划停工和事故问责,监督各项考核规定的执行情况,强化对各级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考核,严格进行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
第五,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重点规范运输装卸环节、危化品储存的现场安全管理。增强对危险化学品装卸、储存、运输等环节专项检查频次,将对安全的不利影响(风险)降至最低。
第六,强化安全外围保障。
坚持“以高炉为中心、以连铸为中心”两个目标,抓外围、保中心,筑牢安全基础,实现外围保障工作对生产经营“零影响”。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管理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