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4-14 07:16:57 作者: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合集6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应及时排泄。

  2、排泄应在适当的地方。

  3、初步懂得要讲卫生,爱清洁。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认识卫生间的有关标志和图片;

  2、自编故事“爱清洁的小猫”;

  3、搜集或自编事例:关于幼儿贪玩尿湿了裤子。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某位小朋友由于玩得高兴,忘了及时去方便而尿湿裤子的事例,让幼儿知道,需要大小便时,应及时去方便,然后再去做游戏。

  2、请幼儿说一说尿湿裤子后的感受,如:不舒服、身体难受等,使幼儿了解冬天尿湿裤子还会着凉。

  3、带领幼儿认识本班的卫生室(厕所),向幼儿介绍大小便应去的地方,并告诉幼儿,只要需要,随时可以去大小便。

  4、讲述自编故事“爱清洁的小猫”,让幼儿了解小猫方便的时候也有固定的地方,并用土等将排泄物掩埋好,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排泄卫生的认识。

  活动建议:

  1、在3~4岁幼儿的游戏中,教师应注意提醒他们大小便,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

  2、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活动,教育幼儿不嘲笑尿湿裤子的小伙伴。如发现有尿湿裤子的幼儿,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3、请家长协助,为幼儿提供穿脱方便的衣裤,以便幼儿自我照料。

幼儿园教案 篇2

  内容与要求:

  1、说说自己的家里人并能根据自己的描述,大胆地表现自己家人头像的特征。

  2、通过活动,萌发爱家人的情感。

  3、让幼儿通过画画,促进了表达能力。

  4、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将幼儿全家福的照片布置在展示板上。

  2、一张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幼儿的照片。

  3、一个手偶女孩。

  重难点:

  大胆表现自己家人头像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我家有几口人

  1、师:你家里都有谁?有几口人?

  幼: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有3口。

  师:(唱)爸爸、妈妈,还有我,哦,有3口。

  2、出示7口人家的图片,观察:这家里有谁?他家有几口人?

  幼:这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宝宝。有7口人。

  3、教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厉害,他家里一共有7口人(出示数字7),看来我们的家人不仅只有爸爸和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天天陪伴着我们。

  二、爸爸、妈妈的样子

  1、师:我们每天在幼儿园都见到老师,对老师很熟悉,谁来说说老师长得什么样子呢?

  幼:老师是戴眼镜的。

  师:是啊,戴眼镜是老师的样子。

  幼:老师脸白白的,头发短短的。

  师:是的,白白的皮肤,短短的头发是沈老师的样子。

  2、师:那我们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对爸爸妈妈更熟悉了,那爸爸妈妈长得什么样子的呢?

  幼:大大的肚子是我爸爸的样子。

  幼:长长的头发是我妈妈的样子。

  3、教师小结:不管爸爸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我们都很喜欢。

  三、喜欢爸爸妈妈

  1、师:平时,爸爸妈妈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最喜欢?

  幼:妈妈烧饭的时候,我最喜欢她。

  师:为什么喜欢妈妈烧饭?

  幼:因为妈妈烧饭很好吃。

  幼:爸爸给我买玩具的时候,我最喜欢他。

  2、教师小结:爸爸妈妈做那么多事情都是为了我们。

  四、画爸爸妈妈

  1、出示手偶,边讲故事边示范。

  师:这个小宝宝,她到了幼儿园开始想妈妈了,怎么办呢?(讲故事)

  你们想爸爸妈妈吗?我们也一起来画一下爸爸或者妈妈,让他陪着我们。

  师:准备好了吗?好,我们开始想爸爸,想妈妈了。

  师:先画一个大大的圆,这是什么?(爸爸妈妈的脸)

  师:我们亲亲他,对他说:我亲亲你的脸。(啧啧有声)

  师:爸爸(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看看他(她)的照片。

  师:画好头发怎么样?(亲亲他的头发)眼睛、嘴巴别忘记咯。

  师:看看像不像你的爸爸妈妈,还有什么没有画呢?

  幼1:眉毛

  幼2:眼镜

  幼3:耳环

  2、好,现在我们用剪刀,把爸爸妈妈剪下来,贴在你喜欢的'地方,让他们陪着你。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复习侧面钻、手脚着地爬行等动作,提高动作技能。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拉德茨基进行曲》

  2.录音机,山洞(小椅子摆成),小垫子(铺成小路),纸球(地雷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随音乐作模仿动作(乌龟爬,小兔跳等),根据时间情况决定

  做几遍。

  2.组织幼儿到老师身边:小朋友,前面发现了一个雷区,小动物们想

  请我们帮忙把雷区排掉,你们干不干?

  二、展开

  1.教师用简练的语言交代游戏玩法:

  在进入雷区前,首先要钻过山洞,爬过山沟,然后用双脚夹住纸球(地雷)跳到投掷线前,用双脚把“雷”投出去,跑回。

  2.幼儿用自己的钻爬方式游戏一边。

  师:小朋友可以用自己最快的方式钻、爬到雷区,用双脚把雷投出去。

  3.请几个动作发展较好的幼儿示范一下,教师发现和及时纠正出现的

  问题。

  4.幼儿集体游戏,提醒幼儿:不同身体素质的幼儿可选择距离不同的

  投掷线将“地雷”掷出,让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根据幼儿身体状况确定玩游戏次数,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三、结束

  1.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利用,椅子,垫子,纸球进行创编游

  戏,教师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

  2.收拾活动器械。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小熊过桥的过程,进而感知诗歌内容;2. 学习诗歌,了解小熊过桥的情感变化,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3. 知道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并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有过桥的经验,课件,搭"小桥",操作卡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1.引导幼儿有秩序地依次走过"小桥"进入活动室.

  2. 你刚刚过小桥时有什么感觉?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桥?

  二. 理解图意(逐幅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逐一讲解诗歌)1. 小朋友看看这条河上架着一座什么桥?小竹桥走上去会有什么感觉呢?

  2.今天小熊来过桥了,小熊怎么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它的心里怎么样?

  3.被谁看见了?它们会怎么说呢?

  4.小熊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有人来帮帮小熊就好了,你们愿意帮它吗?怎么帮它?

  5.我们看谁会来帮它了,原来是小鲤鱼.小鲤鱼不能扶它,只能鼓励它.

  6.看,小熊怎么样了?它过了桥心里怎么样?小鲤鱼也很高兴,乐得尾巴摇.

  三.完整欣赏诗歌(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诗歌)提问:1.小熊开始过桥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2.它害怕时,有谁看见了,它们说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3.小熊后来为什么能过桥了?

  四.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幼儿打开操作卡,边看图边朗诵诗歌)提问:1.诗歌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2.你们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做的?

  小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并想办法解决.刚才你们过小桥时就很勇敢,勇敢的孩子们,跟着我一起来学学小熊过桥吧!

  《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小熊过桥》这首儿歌幼儿很喜欢,与以往的儿歌有所不同。在以往的儿歌教学中,儿歌简短、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但今天学习的这首儿歌《小熊过桥》内容比较多,较长。因此,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儿歌。我在活动一开始就带领幼儿过小桥,让幼儿自己体验过小桥的心情。提出问题:刚才你们在过小桥时心情怎么样的?今天有只小熊也要来过一过小竹桥,猜猜小熊过桥会碰到什么事情呢?提出悬念。根据幼儿回答播放课件:对于"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画面上对应出现:一只乌鸦边飞边叫,桥下的流水露出了咧嘴笑的笑容,又形象又富有情趣。在针对儿歌的最后一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画面上出现了回头笑嘻嘻的小熊,半钻进水不停摇着尾巴的鲤鱼,再配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幼儿陶醉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插上了想象翅膀。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并想办法解决,不事事依赖别人。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课件,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但由于儿歌比较长,幼儿的在念了几遍以后,对儿歌的兴趣就减弱了,部分幼儿根本就不跟着念,我觉得应该结合课件请幼儿给每句儿歌自己配上具体的动作,引导孩子变动作边表演。在动作的提示下逐步的掌握诗歌的内容,这样孩子的兴趣会高一些,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强锻炼。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小小音乐家

  活动类型:亲子音乐活动

  适合年龄段 18—24个月

  活动目标:

  1、感受2/4拍歌曲的旋律。

  2、在活动中体验用乐器伴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星星图片一张。

  2、塑料瓶制作的沙球十个。

  3、家长已经会唱歌曲《小星星》。

  4、配班教师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1、教师向家长介绍活动名称和目标。

  2、教师边唱“问候歌”,边拍手示意家长带宝宝坐垫子呈半圆型,家长引导宝宝跟着一起拍手。

  3、教师出示星星图片:今天姐姐请来了星星和我们做游戏,现在星星要跳舞,姐姐和妈妈唱歌,宝宝们来拍手,我们一起表演《小星星》的曲。

  4、教师:姐姐想要大家表演的更棒一些,瞧!还带来了沙球,请宝宝自己到姐姐这里拿沙球做伴奏乐器。家长鼓励宝宝大胆的上来拿。

  5、第一次活动时,需要家长右手帮宝宝一起握沙球摇节奏,左手在宝宝的腿上打拍子。

  6、第二、三次活动时,家长只需左手在宝宝腿上打拍子。

  活动指导:

  1、在活动时家长要投入给宝宝营造氛围,多给宝宝鼓励和肯定。

  2、帮助宝宝打拍时,节奏要正确,动作要轻柔。

  活动延伸:

  1、家长可以利用家里的废品瓶子和宝宝一起制作沙球。

  2、多让宝宝听听音乐,并做拍手、点头等动作。

幼儿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轻快的蜜蜂和笨重的小熊形象的对比,引导幼儿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形象,并能用相应的形体动作表示出来。

  2、根据音乐能有规则的进行游戏,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磁带、录音机

  2、蜜蜂和小熊的胸饰、字卡

  3、蜂箱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听听,它是谁?

  (放蜜蜂音乐)

  (二)、认识、了解、表现乐曲。

  1、熟悉乐曲:

  1)、你能听出它是谁?

  2)、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3)、你听了这段曲子你想做什么动作?

  4)、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

  2、了解表现乐曲:

  由蜜蜂的翅膀联想到曲子的轻快,并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小熊音乐。

  4、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形象。

  (三)、音乐游戏:蜜蜂与小熊

  1、由故事导入,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角色。

  2、幼儿佩带胸饰,分角色进行游戏。

  3、交换角色游戏。

  (四)、巩固对蜜蜂和小熊形象的认识。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