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3-01 16:14:00 作者:

【精选】幼儿园教案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幼儿园教案九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颜色表现夏天不同的水果。

  2、通过观察、练习,了解并学习画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水果。

  3、知道要换颜色时,将自己的画笔洗干净再使用,保持颜色的干净。

  4、大胆说出自己对水果的理解。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

  【活动准备】

  1、各种夏天水果的小图片。

  2、范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感知夏天水果的多种多样。

  1、你知道夏天有哪些水果吗?教师一一出示这些水果的图片。

  2、这些水果是什么样子的呢?象什么东西呢?

  3、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一一说出水果的形状特点及与什么样的物体相似,并根据图片说说水果的颜色特点。)

  二、幼儿尝试练习手指绘画:夏天的水果。

  1、我们用自己的手指做笔,画画夏天的水果吧。启发幼儿使用自己的手指在桌子上练习画不同的水果。

  2、幼儿使用鸭嘴笔,练习绘画:夏天的水果。

  3、教师出示鸭嘴笔。幼儿指认名称。幼儿尝试使用鸭嘴笔在桌子上练习绘画。

  三、观察桌子上颜料的色彩,尝试自己说说作画的过程。

  1、幼儿观察桌子上颜料的摆放。引导幼儿用水粉颜料画水果。

  2、提醒幼儿如果要换颜色时,要把自己的笔放在水里洗一洗,才可以在使用。

  3、让幼儿可以说说这样洗笔的好处。

  四、绘画活动。

  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师在过程中不断地指导。

  五、评价。

  幼儿根据颜色的干净程度和水果形状的相似性进行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之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开展,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孩子们在认认说说中积累了关于水果的知识,通过摘水果这一环节,幼儿更体验到了夏天果园丰收的美好景象。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

  2.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3.温度计模型,气温计、体温计若干。词卡:温度计、热胀冷缩。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认识水温计,并知道它是测量水的温度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3.出示温度计模型,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温度计模型,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告诉幼儿:红柱子指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0C"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出示卡片oC。)并且移动模型中的红柱子,指导幼儿记录温度,第一次可由老师记录,接下来可由幼儿上来记录。

  (二)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1.孩子们,你们觉得测量有趣吗?现在桌上有许多的水,请你们去把它的温度测量出来,并记录在小卡片上。

  2.在测量前提几个小要求:

  (1)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2)碰到困难,请仔细想一想,或与好朋友商量,想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后,请与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的是什么困难?是否想办法解决了困难。

  3.幼儿交流。

  "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三)继续指导幼儿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1.第二次操作。

  2.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现了什么?"(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3.老师小结:热胀冷缩。

  (四)游戏:热胀冷缩。

  "小朋友,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那这个"热胀"怎样来做出来?这个"冷缩"怎么来做?想出来后,师幼一起做游戏两遍。

  (五)认识其他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三个小问题,请你们动脑筋告诉我答案。

  (1)有位小朋友生病了,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发烧了呢?

  (2)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几度呢?

  (3)我们怎么知道水的温度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温度计,并告诉幼儿它们的名字: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天气情况的叫气温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叫水温计。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出示卡片"温度计")

  1.请幼儿比较三种温度计相同的地方。

  2.提问:"温度计还有什么作用?你在哪里见过?"请了解后与好朋友或老师来交流。

  活动反思:

  《神奇的温度计》是海南教版第三主题----有趣的线中的科学教学内容。又由于最近天气较炎热以及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所以我们在晨午检时一发现孩子的体温有些异常就会拿出体温计测量温度。这支小小的体温计频繁的出现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在这节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高,积极参与活动。但是由于幼儿园材料的限制,在活动中,只有三支体温计给孩子操作,以致造成孩子们争抢体温计、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等问题的出现。在活动中我虽然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但是身为师者,我却不能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个别内向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摸到温度计。)因为材料的限制,我的活动只让我灌输了如何拿温度计,而其他的探索活动都只是纸上谈兵。活动后,我深刻的反思我自己:1、如果我园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温度计,我相信这节活动,孩子们肯定收益匪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曾经我们的孩子一度被评“高智商,低能儿”即,我们很聪明,但是我们的动手能力是0.为什么呢?专家已经告诉了我们,国家的教育策略也已经发生了转变,偏向于动手操作了。可是城乡的区别太大了,城里专家设计出的优秀教案正好碰上了乡下孩子们的兴趣。多好的教育契机啊,可是不可替代的材料材料限制了我怎么办?我的策略是材料少的,那就拿到区域里分多次对孩子进行引导。《神奇的体温计》我要趁着孩子的兴趣还不退的情况下,带到区域再进行。

  小百科:温度计是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的工具,分为指针温度计和 数字温度计。根据使用目的的区别,已设计制造出多种温度计。

幼儿园教案 篇3

  一、 主题的产生

  一天, 朱老师买来了几只鸽子准备放到幼儿园的饲养角里,

  在经过我们班时,就给我们班孩子看了看,问他们认不认识,孩子们一看,都非常兴奋,异口同声地说:“是鸽子。”有的孩子还站了起来,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他们村里也有人家养鸽子的,很好玩。有的说鸽子还会送信,能认出自己的家。于是,讨论有关鸽子的话题开始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就趁机抓住“鸽子”这个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编制了主题网络。

  二、 实施过程

  活动一:鸽子的外形特征(研究人数:11人)

  当我将鸽子带到教室里时,这组孩子都发现了鸽子身上的颜

  色不同。殷凯首先说:“怎么鸽子有白的,有灰的,还有黑的呢?”“是呀,鸽子真有这么多的颜色。”卢菊娟接着说,这时,琨琨又说:“你们看,鸽子眼睛圆圆的,上面没有睫毛。”“对”很多小朋友都肯定了这一点。栋梁说:“它的嘴是尖尖的,奶奶说过,它也会捉虫子。”眭嘉莉指着鸽子的脚说:“它的脚步也是尖尖的。”这时孩子们都围着鸽子看,有个孩子还伸手去摸鸽子,但鸽子却躲开了。我走到他们面前,建议他们打开笼子,让鸽子出来走一走。“不行!”华昱急忙拉住了我的手,“它会飞走的。”“没关系,那我们来想个办法,让它飞不起来。”这时孩子们就议论开了,“给东西它吃。”“用绳子拴住它。”聪聪说:“我奶奶开刀时,人家送来鸽子,妈妈就把它的翅膀给剪了一点,它就不能飞了。”这时,我及时对孩子们说:“那我们就来试试看。”说完,有的找绳子,有的拿剪刀。就在我要剪的时候,华昱又说:“不行,它会流血的。”我说:“ 我们试试看。”孩子们紧张地看着我,我用剪刀轻轻地、很小心地剪掉鸽子翅膀上的一段羽毛,“没有流血!”孩子们更开心了,这时华昱拿来一粒黄豆,给鸽子吃,鸽子也许太紧张了,没有吃。栋梁说:“它不吃豆,喜欢吃米。”“不对,它喜欢吃稻。”孩子们又争论开了。

  于是我布置孩子们回家找一找鸽子喜欢吃的食物。

  (通过这一观察活动,孩子们很快了解鸽子的外形特征,并且对鸽子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很多问题。可见,孩子们求知欲望是很强的,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去引导他们,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孩子的兴趣。)

  活动二:关于鸽子的生活习性及食物(研究人数:12人)

  这组小朋友在观察鸽子时,发现鸽子在咕咕地叫,有的说鸽

  子肚子饿了,有的说它害怕了,忽然,陈剑如捂住鼻子喊道:“鸽子大便了!”孩子们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赶紧把头伸过来看,“真的,真有呢。”殷浩看后又证实了一下,于是孩子们就一直盯着鸽子的尾部看,在不到二十分钟时间里,鸽子大便了三次。孩子们忍不住大笑说:“它的大便真多呀,这么一会儿,大便三次呢。”王文雅问道:“它吃了什么呀,怎么大便这么多?”“它吃黄豆。”王文瀚说道,“还吃玉米。”“还吃吃稻子和麦子,还有米,还要放点水给它喝。”家里卖鸽子的欢欢像小老师一样向大家介绍。“那它怎么一下拉三次?”“它肯定吃得太多了,所以今天总是拉肚子。”王文雅肯定地说。

  (这组小朋友对鸽子排便非常感兴趣,一直在看鸽子排便,这是我所

  想不到的,虽然孩子们没有更深地去发现鸽子的其它生活习性,但孩子们都知道鸽子为什么排便间隔时间短的原因了,他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很开心。)

  活动三:鸽子的用途(研究人数:4人)

  当这组孩子看到鸽子的时候,孙姝敏异常兴奋,很神气地告

  诉大家:“昨天,我爸爸就杀了一只

  鸽子给我妈妈吃。”“你爸爸为什么要杀鸽子给你妈妈吃?”“因为我妈妈住院开刀,阿姨说开刀就要吃鸽子。”“为什么呢?”天瑜又问道,孙姝敏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王文瀚插过来说:“因为它会送信,而且还会自己回来,这是我爷爷告诉我的,他是养鸽子的。”王文瀚虽然答非所问,但这个话题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在一起围着鸽子听王文瀚给他们讲鸽子送信呢。

  通过孩子们之间的交谈,发现了孩子还是很关注周围的事物的。

  评 析:

  从“鸽子”这一方案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孩子的兴趣是

  不一样的,他们的探索活动与教师预定的目标也不尽一致,作为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中,应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根据,我们只能是活动的参与者、协助者、引导者,我们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并及时引导孩子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幼儿园教案 篇4

  教育价值分析:

  通过对故事的欣赏和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获知一些中秋相关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参加中秋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4.知道中秋节是八月十五号。

  活动难点:

  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难点剖析: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认知少。

  幼儿预期表现: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经验铺垫,活动就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阅读空间。

  活动过程: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讲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第17-22页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活动反思: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小百科:中秋,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是上古秋收祭月的遗俗。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了解各种昆虫的特性

  活动准备

  4种昆虫挂图、介绍各种昆虫的材料、投影仪、玩具锤子

  活动过程

  一、Warm up

  “Hello everyboby !Let’s sing a song ,OK?”——Sing a song (BINGO)

  二、Topic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4只昆虫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

  师:“咱们先来看看第一位是谁?”

  1、 学习ant

  出示ant卡片

  师:“孩子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昆虫吗?”

  师:“对,是蚂蚁,那你们知道蚂蚁的英语怎么说吗?”

  2、请幼儿跟读几次,注意n的发音,还要发一个清晰的t音。

  师:“你们看ant的最上面的两只手是不是横着放的,那咱们来学学他们横着放的样子。”

  3、模仿ant 的动作

  4、学习cockroach、fly、mosquito同上。

  三、Excise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知道朋友在一起要使用礼貌用语"请""对不起",大家才能相处愉快,共同游戏。在故事情境中体会到做错事要勇敢地面对解决。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会使用礼貌用语"请""对不起"。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第1册第34页)。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们看,新新不开心,一个人坐在那里,为什么?

  二、边看ppt边讲情境内容。

  1.情境一:冬冬正在骑木马。新新说:"让我骑一下。"冬冬说:"不给。"新新生气了。老师说:"我送新新一句神奇的话。"(老师悄悄对新新说)新新又悄悄对冬冬说。冬冬马上将木马让给新新,两人开心的轮流玩。

  2.讨论:你们猜猜,老师送给新新的是句什么神奇的话?(请你……)

  3.情境二:新新与冬冬搬椅子。新新碰到了冬冬,冬冬哭了。新新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

  4.讨论:冬冬为什么哭了?我们送新新一句神奇的话,让冬冬别哭了。(对不起……)

  三、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找神奇的话。

  请幼儿说说:在平时,我们说了哪些神奇的话,解决了什么问题。

  四、活动小结。

  活动延伸:

  小朋友在一起想要玩的开心,就应学会说许多神奇的话,让朋友听了很开心。这些神奇的话是什么呢?(请、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

  教后反思:

  活动中,我让幼儿看图片讲述故事情节,孩子们能大概说出故事的意思。针对平时生活中也像故事中的冬冬、新新一样自私的孩子进行了很好的渲染。其中陆芯怡小朋友她学了以后,马上明白了小朋友们之间要有爱,要互相谦让,要礼貌用语,还有李雨馨、刘欣愉等小朋友们都马上跟我有了回应,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集体游戏、合作学习的快乐。

  2、通过故事学习,知道做事受别人欢迎,自己也会快乐的道理。

  活动准备:太阳妈妈、太阳宝宝胸饰各一个;小鸟、蜜蜂、青蛙胸饰若干;

  课件;大树模型;彩色树叶、小礼品;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生一起玩“捉迷藏”游戏,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

  1、小朋友,我是新来的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来扮演太阳妈妈,请小朋友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宝宝(小鸟、蜜蜂、青蛙三种胸饰),跟我一起玩,好吗?

  2、太阳妈妈带宝宝玩“捉迷藏”游戏,妈妈把眼睛捂住,宝宝们听着音乐躲起来。提问:“我的宝宝怎么都不见了呀?小鸟宝宝在哪里呀?蜜蜂宝宝在哪里呀?青蛙宝宝在哪里呀?(宝宝们依次围到妈妈身边)

  二、听故事,初步理解什么是快乐。

  1、我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宝宝,心里真快乐。可是,我还有一个孩子,却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你能告诉他,到底什么是快乐吗?你遇到什么事情最快乐呢?

  2、那么,到底什么是快乐?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第一次观看多媒体演示)

  3、太阳宝宝出去寻找快乐,它遇到了谁?(小鸟、蜜蜂、青蛙)它们快乐吗?为什么?(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表达出来)

  4、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很快乐呢?请大家再仔细地听一听。(第二次观看多媒体演示)

  5、小鸟是怎样回答的?蜜蜂呢?青蛙呢?(请一位幼儿扮演太阳宝宝,其他幼儿扮演相应的小动物,一起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6、太阳宝宝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快乐。小朋友,你明白了吗?

  三、帮助大树妈妈寻找快乐。

  1、出示“大树妈妈”,“小朋友,你们都很快乐,可是我却一点儿也不快乐,因为我没有宝宝、没有朋友、没有漂亮的衣服,唉!”

  2、是呀,我们怎样帮助大树妈妈,让她也快乐起来呢?(启发幼儿讨论、想办法)

  3、彩色纸、胶水、小礼品等,幼儿一起打扮树妈妈。

  4、树妈妈:(放录音)“我找到了这么多宝宝、这么多朋友,还换上了新衣服,心里太快乐了,我请大家到我家里去玩!”(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谱用打击乐器为乐器伴奏。

  2.认识木鱼,同时探索快速演奏铃鼓的方法。

  3.自己演奏的同时,注意倾听同伴的演奏,努力使自己演奏的节奏和音量与同伴保持一致。

  4.让幼儿知道乐曲的名称《小红帽》,熟悉乐曲的旋律及乐词内容。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乐曲《小红帽》,能较为熟悉地随乐曲有节奏地说语音总谱。

  2.动作图谱一张;乐器:响板、碰铃、铃鼓若干;乐器声音卡四张;

  3. 幼儿分三组,座位为马蹄形,乐器先放在幼儿椅子底下。

  教学重难点:

  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看教师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借助语言总谱,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小红帽图片导入

  师:小朋友都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小红帽在去外婆家上了大灰狼的当,好不容易才被猎人救回来。今天小红帽又要去外婆家了,这次在森林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根据故事,出示节奏谱,学习节奏型。

  1.完整的听音乐想象故事情节。

  播放歌曲《小红帽》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后,想象故事是什么样的。

  2.教师分段播放音乐,讲述故事,并出示节奏谱。

  播放第一节音乐后,提问幼儿故事会是什么样的?教师说出快乐的`走走、跑跑。引出节奏型X一X一X X X一。幼儿学习打出节奏。

  播放第二段音乐后,提问幼儿故事会是什么样的?教师说出遇到大灰狼了,很紧张。引出节奏型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幼儿学习。

  播放第三段音乐后,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大灰狼掉进陷阱里了,小红帽得救了。引出节奏型X一 X一 X一 X一 X X X X X X X X ,幼儿学习。

  3.听音乐、看节奏谱,完整拍打节奏。

  师:请小朋友们听音乐,看节奏把小红帽在森林里发生的事情用小手拍出来吧!

  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身体的其他什么地方呢?现在我听音乐,看节奏,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吧!

  三、初步学习看图谱和指挥,打击乐曲。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为乐曲配制乐器。

  幼儿分别讨论三小节用什么乐器,可以说几种配器方案。

  2.教师选择一种配器方案,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组做好,看指挥分乐器打击来练习。

  3.教师:小红帽一个人在森林里走走跑跑,我们可以用声音比较轻的乐器来伴奏,小红帽见到外婆,高兴地笑起来,我们可以选择声音比较响亮的乐器来伴奏。

  4.教师哼唱,幼儿尝试打击。

  5.听音乐,看指挥,一起合奏。

  6.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四、情景讲述,一起欢唱。

  师:小红帽把大灰狼送进了陷阱,她很高兴。我们小朋友把她的故事打了出来,你们高兴吗?

  活动反思:

  进入中班后孩子们首次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本次活动原来准备用小铃、圆舞板、铃鼓,但受学校已有的乐器数量影响改为铃鼓、串铃、木鱼,这些乐器的使用方法就花了不少时间,然后看指挥演奏又是一个难点,好在小红帽乐曲比较熟悉,因此孩子们还是打击乐活动有了一个较好的了解,这节课比我预期的时间要长,因为中间有很多预想不到的突发状况,例如对之前学习的乐器使用方法掌握不牢固,个别幼儿需要重新指导幼儿太多。另外活动内容有点多,以至于课堂节奏有点快没有留出给孩子们消化的时间。授课效果比较满意的是找男女幼儿分别表演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男女分别表演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要是能在区域中组织幼儿演奏那就更好了。

  小百科:小红帽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的童话《小红帽》中的人物。“小红帽”的故事版本多达一百多个,小红帽最早的结局是被邪恶的野狼吞噬。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欣赏了解的基础上,尝试用剪、画、贴的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面具。

  2、喜欢面具,并进行面具舞会,体验带上面具跳舞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曾经欣赏过的面具相应的图片照片若干。

  2、各种材料剪刀、彩纸和胶水、油画棒等。

  3、表演区,(各种围巾、彩带、项链装饰物品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欣赏各种面具的图片、照片,引导幼儿发现面具的制作方法。 师:小朋友们这是我们欣赏过的面具,你们知道面具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做面具先要做什么?再做什么?做面具要先将眼睛和嘴巴的地方剪空,再画上或者贴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装上松紧带,面具就做好了,可以戴了(主要根据幼儿自己的经验对制作面具的过程进行讲述。选出其中最好的方案.)

  2、小结: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些方法都是可以做成面具的没有挖空的方法,有剪贴的方法还有绘画的方法都行。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确定自己的创作主题。

  (1)师:今天我们班要开一个化装舞会,小朋友们都要戴上自己亲手制作的面具来参加舞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子的面具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面具?(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样子进行自由表述。

  (2)引导幼儿从制作动物、人物、植物和水果等面具,漂亮的还是滑稽的等方面进行思考,引导幼儿互相启发确定自己的创作主题,以及制作的方法等。

  (3)引导幼儿观察提供的材料,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供各种鲜艳的各色彩纸、线绳剪刀、彩纸和浆糊、油画棒,装定机和松紧带等)

  (4)幼儿自由进行面具制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2、教师交代需要注意的地方。

  师:请小朋友在做面具的时候,先想好自己想要的面具,想好是用贴的方法、画的方法,还是两种结合的方法制作面具。

  师:注意将不用的材料放回原来的地方。

  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教师指导幼儿确定自己要表现的形象,提示幼儿装饰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制作中发生的困难完成自己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

  1、引导做好面具的幼儿到表演区进行化装舞会,表演!

  2、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