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5-21 07:45:34 作者:

【实用】幼儿园教案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幼儿园教案范文锦集十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上下这一空间方位。

  2、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会用“上下”进行简单的描述。

  4、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5、能积极思考,提高认识上下能力。

  活动准备:

  1、猴子图片一个,一座大山,一棵大树,桃子若干。

  2、各种小动物若干。(如:小鹿、小熊、小猫等。)

  3、准备游戏时用的伞、床、桌子、椅子、蘑菇桌等物品。

  活动过程:

  1、以小猴找食物,导入活动。

  瞧!是谁呀?(小猴子)小猴子肚子饿的咕咕叫,多想找些吃的来掂掂肚子呀!他走呀走,找呀找,看!他走到了什么地方?(小猴走到了山下面,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让我爬上山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小猴现在又在什么地方了呀?(小猴到了山的上面。)让我看看前面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有棵树,树上有桃子。)小猴要去摘桃子,先要干什么?(小猴先要走到山的下面。)(小猴再走到大树的下面。)桃子在哪儿呀?小猴能摘到桃子了吗?(不能)怎么办呢?(小猴子爬呀爬,爬到树上)摘个桃子吃饱了,咕噜咕噜滑下树。

  2、引导幼儿找出各种小动物所处的位置。

  (1)小猴子吃饱了,找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他们要和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小朋友让我们赶快闭上眼,让小动物藏起来吧!

  (2)小朋友,小动物都藏好了,我们快来找找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呀?(请每一位幼儿说一说,能说出谁藏在什么的上面,谁藏在什么的下面。并请他把小动物找出来。)

  3、幼儿参与活动,一同进行捉迷藏的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小动物藏的这么好也都被你们找到了,你们的本领真大,这回我们也来藏起来,让小猴子来找找我们,好吗?小朋友在藏的时候要记住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那让我们赶快找个地方藏好,一声不响,一动不动,让小猴子找不到。(教师扮做小猴子,“小朋友,你们都藏好了吗?我要来找了?”)

  (2)小猴子找小朋友,“咦,怎么一个小朋友都找不到了,他们都藏到哪去了呢?我实在找不到你们,你们还是出来吧!”

  你们刚才藏的这么好,谁来告诉我你是藏在什么地方的?(引导幼儿说出上下方位。)

  4、结束活动:

  哦!原来小朋友藏的这么好呢,所以小猴子都找不到你们了。你们瞧,在我们教室里还有好多小动物也想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我们小朋友平时可以去找一找,看看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呢?

  教学反思:

  孩子们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所以,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中的“上下”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孩子们才能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小百科:上下,常用词语,愿意指方向上方和下方。现多用于职位、辈分的上下,也有古今、左右、大概、高低之意。

幼儿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感知10以内单数和双数排列

  规律。

  2.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定数量的卡通玩具。1—10的数字卡片若干。

  2.自制小奖品和金钥匙若干。

  活动过程:1、介绍“中奖游戏”。

  (1)提问:“什么叫中奖?”老师解释,帮助卡通宝宝找朋友。如果帮它们都

  找到了朋友(指都找到了一对一对卡通玩具),就算中奖,能得到奖品。

  如果其中有一个卡通宝宝找不到朋友,则不能得到奖品,也就是没有中奖 。

  (2)讲解游戏规则。

  每人请出若干数量卡通宝宝来做游戏。分成弟弟妹妹两队,进行比赛。提示幼儿可用已经玩过的非正式活动中“圈一圈”游戏的方法,来玩中奖游戏。

  2.第一轮游戏将幼儿分成两队进行,理解双数和单数的意义。

  (1)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能不能中奖?为什么?加深对游戏意义的理解。即:帮助卡通宝宝找到朋友,就能中奖,反之则不行。

  (2)第二轮比赛后,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弟弟队(或妹妹队)总是能中奖?让幼儿知道游戏中“请多少数量的卡通宝宝”是能否中奖的关键。

  小结归纳:遇到2、4、6、8、10的数量的卡通宝宝都能找到朋友,也就都中奖。遇到1、3、5、7、9的数量的卡通宝宝都会剩下一个找不到朋友,所以不能中奖。

  (3)认识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

  3.第二次玩中奖游戏,练习正确较迅速的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1)介绍第二次中奖游戏规则:老师抽取10以内任意一张数字卡片,如抽取的数字卡片是双数,幼儿找一个朋友相抱;如抽出的数字卡片是单数,则幼儿作双臂交叉抱状。对者得奖,错者不得奖。

  (2)游戏速度要求由慢到快。

  (3)游戏评价。

  4.第三次中奖游戏,感知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排列规律。

  (1)介绍游戏规则:有1—10的数字卡片,幼儿根据老师要求翻卡片,如翻对则中奖。

  (2)出示从小到大排列的1—10的数字卡片(反面),告诉幼儿这些数字卡片是从小到大,从1开始排队的,让幼儿了解其排列顺序。游戏开始,教师发口令。

  1:翻出这些卡片中全部的双数。

  2:翻出这些卡片中全部的单数。

  (3)讨论:某某小朋友怎么会较快的把全部双数卡片翻出来呢?

  某某小朋友怎么会翻得较慢,漏了一个单数?有没有让他翻得又快又对的好办法?

  (4)讲解小结。

  后动延伸:本次活动结束以后,可组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区别单双数的活动。如:利用点名机会,让幼儿从学号中辨别单双数;外出时,从大街小巷门牌号码上认识单双数或双数的排列等等。从而让幼儿进一步区别单数和双数。

  家长参与: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进行区别单数和双数的活动,如:家庭生活中让幼儿分发筷子,知道一把筷子在一双双的分发后,看最后剩下的是一根还是一双,来判断先前拿的一把筷子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给幼儿一定数量(10以内)的纽扣或纸牌(超过10以内的数量),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区别单双数。

  说 明:本次活动前,我们已通过非正式活动“圈一圈”投放了有关区别单双数的活动材料,如对实物数一数,圈一圈的活动。部分幼儿已有将两个数量的实物圈成一个集合的感性经验,初步感知了数量中单双数的意义,但这仅是一些初步的,点滴的,零碎的经验,尚需帮助幼儿进行整理,使幼儿从具体的,形象的事物现象中抽象,提炼出单数和双数的概念。因此我们设计安排了本次活动。通过多个游戏活动环节,让幼儿区别单双数,并感知单数和双数的排列规律,激发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幼儿园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习猜谜语,会按谜面表述的特征猜出谜语。

  2、喜欢动物,能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有关动物的谜语。

  2、幼儿已有猜谜语的经验,并知道1---2个有关动物的谜语。

  教学过程:

  1、以动物朋友来做客的情境引发猜谜兴趣。

  (1)学猜公鸡的谜语:

  教师说谜面:

  头戴红红帽,身穿花花衣,尾巴高高翘,叫人早早起。

  (2)幼儿猜谜,并说出理由。

  (3)出示公鸡的图片,与幼儿共同分析谜面,边说谜面边看图,帮助幼儿理解。

  2、猜猜、说说。

  (1)教师出谜,幼儿学猜、学说。

  (2)幼儿相互猜谜,表扬猜对的幼儿。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土壤的乐趣,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探究土壤里的成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利用各种工具分离土壤中的不同颗粒,寻找土壤中的水与空气等成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掌握了分离不同物质的方法及感受空气存在的经验。

  2、教师准备:干燥的.土壤、小勺、一次性纸杯制成的筛子(洞眼大小不同)、搅拌棍、纸碟(标明大、中、小)、量杯、卫生纸、透明水杯。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我见过的土壤。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地方采集过各种土壤,你们都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干燥的土壤,发现土壤中颗粒大小不同

  (1)教师提问: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开?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

  (1)看一看:桌上有些什么工具?

  (2)想一想:可以怎么用?

  (3)做一做: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分成三组,分别用小勺、筛子和水来分离土壤的大小颗粒。

  (4)说一说: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5)比一比: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操作完成速度及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4、 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探索土壤中里看不见的东西。

  (1)引导幼儿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看不见的秘密?

  (2)想一想:怎样让土壤里的这些秘密都显示在我们的面前?

  (3)试一试:提供水和纸巾,鼓励幼儿探索土壤中的秘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5、 师幼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秘密?怎样发现这些秘密?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植物的家园土壤这一课题。意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活动,初步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重点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一般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及不同的旋律。

  2、根据音乐特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木偶与小老鼠的形象。

  3、体验乐曲诙谐的风格,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根据音乐特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木偶与小老鼠的形象。

  活动难点:体验乐曲诙谐的风格,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教师活动

  1、幼儿听音乐学木偶进教室。

  2、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

  (1)幼儿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2)欣赏后提问:

  小朋友听完音乐之后有什么感觉?

  你在听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

  3、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音乐的思想内涵。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出示音乐形象。

  4、欣赏音乐

  (1)第一遍分段欣赏乐曲每段欣赏后提问:请小朋友将图片贴到相应的图谱前方。

  (2)第二遍完整欣赏乐曲鼓励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自由地表演动作。

  5、分段欣赏乐曲。

  (1)分别欣赏每段音乐的旋律。

  (2)引导幼儿说出每段音乐的不同旋律及旋律变化。

  (3)尝试用动作表现各种旋律变化及不同的音乐形象。

  分段欣赏后教师的提问:

  第一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木偶兵是怎样操练的?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第二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老鼠出来干什么?用动作怎么表现?

  第三段的音乐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木偶兵会怎样来迎战?

  第四段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动作来做出来。

  6、完整听音乐分角色表演。

幼儿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冬天天气寒冷,孩子柔嫩的皮肤需要得到适当的呵护,我班里有几个孩子脸上都生冻疮了。一问,才知道他们早上洗脸后从来不涂润肤霜的,因此我设计这个活动,让幼儿能自己保护我们皮肤。

  活动目标:

  1、了解涂润肤霜的简单方法:将脸上每个地方都涂到。

  2、知道天冷要保护皮肤。

  3、了解润肤霜的品种及涂润肤霜的好处。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香味不一的润肤霜(放在桌上)。

  2、每个润肤霜旁边放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今天顾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小朋友们想看看吗?(想)

  1、教师神秘地拿起盒子:里面会是什么东西呢?

  2、进一步引导:教师夸张地做“闻”的动作“有一股香味,会是什么呢?(鼓励幼儿随意猜想)

  二、说一说:调动孩子生活经验。

  教师打开礼物取出来:“看!是什么礼物呀?”“是粉呀,它也叫润肤霜。你们来闻一闻,感觉怎么样?小结:润肤霜,喷喷香。涂过润肤霜吗?家里涂过什么润肤霜?为什么要涂润肤霜?小结:天冷了,皮肤很干燥,润肤霜涂在脸上会很舒服,能保护皮肤。

  三、抹香香:学学涂面油的方法

  (一)个别孩子操作

  “润肤霜怎么涂的?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孩子进行操作。

  (二)帮帮老师

  “我也要涂润肤霜,你们一起帮帮我,好吗?涂在哪里?”教师边说边涂粉:润肤霜,喷喷香,我要和你做朋友。蘸一蘸:手指戴上小帽子。点一点:点在哪里?额头、下巴、小鼻子,还有两旁小脸蛋。抹一抹,我把粉儿抹开来;擦一擦,额头下巴都擦到。“快给我检查检查,我脸上每个地方都涂到了吗?哦,还有鼻子上没有涂到。涂一涂:粉儿涂满小鼻子。再给我检查一下,我每个地方都涂到了,哦,每个地方都涂到了,我的脸好舒服。”

  (三)一起来涂面油

  1、“小朋友想涂吗?小桌子有润肤霜,你们去挑选自己喜欢的润肤霜试试。”

  2、教师师巡回指导:“涂好润肤霜照照镜子,看看润肤霜抹开了吗?涂完润肤霜,给你身边的好朋友和老师闻闻、摸摸。香不香?皮肤滑不滑?

  3、小结:高兴吗?我们真高兴,我们会自己保护皮肤了,我们把礼物放到娃娃家,每天都和它做朋友。

  附:自编儿歌

  润肤霜,喷喷香,我要和你做朋友。

  蘸一蘸,手指戴上小帽子。

  点一点,额头、下巴、小鼻子,还有两旁小脸蛋。

  抹一抹,我把粉儿抹开来;

  擦一擦,额头下巴都擦到。

  涂一涂:粉儿涂满小鼻子。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亲近自然,乐意参加观察、收集、分类、交流记录等活动,丰富关于春天季节特真的经验。

  2.能提出一些关于春天有关的问题,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春天季节的主要特征。

  物质准备:(1)表现春天主要特征的图片。(2)配乐诗《春天在说话》(3)幼儿收集或自制的各类有关春天的小图片。(3)音乐《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聆听诗歌,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二、回顾与讨论:我发现春天的秘密。

  回顾:引导幼儿结合收集或自制的春天小图卡进行交流分享有关春天的经验。讨论:(1)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2)春年的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情?

  三、动手操作:将收集春天信息进行分类。

  引导语:春姐姐想举办春天盛会,他想邀请一些朋友来,这是春姐姐的邀请函,请你将手中的小图卡按植物、动物、人类、气候四个分别贴到相应的栏目里。

  四、观看课件,“春天在哪里”?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内容,积极寻找有关春天的信息。

  引导语:春姐姐已经来到了小朋友的身边,他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耳朵里、老师将你们听到和看到的的小秘密录制下来,你们瞧!

  讨论:(1)春天在哪里?你能从画面中找出来吗?(2)为什么春姐姐在青翠的山林里?

  活动延伸:

  可为幼儿提供更多有关春天的视频,利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春天的了解。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唱雄壮有力的歌曲,唱好符点音符。

  2、产生热爱解放军的情感,知道要向解放军`叔叔学习。

  活动准备:

  有关海军的图片,教师熟悉歌曲,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听《小海军》的音乐,模仿海军开炮艇、打旗、开炮等动作。

  2、学习歌曲《小海军》

  (1)出示海军图片,引出歌曲名称与内容。

  (2)欣赏歌曲一遍,了解歌曲雄壮有力的性质,熟悉曲调。

  (3)再次模仿海军开炮艇、打旗、开炮等动作,要求动作有力。

  (4)学唱歌曲2~3遍,重点唱准符点,最后两句要唱得渐轻,表示炮艇已开走了,唱到“轰”时要响亮有力。

  3、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表演。

  附儿歌歌词:

  小海军

  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

  不怕风、不怕浪,勇敢向前进。

  炮艇开得快,大炮瞄得准。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菠萝的外形特征,巩固粘贴的技能。

  2、大胆的用线条进行装饰,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纸、勾线笔、以剪好的椭圆形彩纸和绿色的纸(菠萝冠芽)人手一份、固体胶若干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来猜一猜。"披着鱼鳞铠甲,长着公鸡尾巴,动物家族无名,水果店里有它"(菠萝)(二)观察菠萝,了解菠萝的主要特征。

  教师:菠萝外表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

  2 .老师请幼儿上来摸一摸菠萝,菠萝的表皮是怎样的?(感知菠萝突起的表皮、很粗糙。)

  3.教师小结;对菠萝有椭圆形的身体和长长地冠芽,今天我们也来画画菠萝。

  (三)教师讲解

  1.教师将菠萝的身体和冠芽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彩纸上。小朋友我们的菠萝已经贴好了,接下来我们就用折线线条来装饰菠萝的身体。"(认真画出菠萝上的花纹)

  2.画出菠萝的五官及表情。

  3.菠萝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我们来看看它还少了什么?(对,眉毛、眼睛、鼻子、嘴巴)

  4.那我们就给菠萝宝宝贴上它们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

  5.画出菠萝的叶脉。(用直线来装饰冠芽)

  (四)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贴画,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喜好自由进行装饰。

  2、教师表扬画的好的幼儿,并鼓励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五)幼儿欣赏作品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谁的菠萝宝宝最漂亮。(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幼儿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风、雨、雷、电是自然现象,不必恐惧和害怕。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事先让家长带幼儿观察有关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2、录有刮风、下雨、打雷声音的录音带《奇妙的声音》及《电闪雷鸣》录像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听录音《奇妙的声音》。幼儿闭上眼睛,认真听录音,并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看录像,了解刮风、下雨。闪电、打雷是自然现象。

  3、幼儿两人一组,分别讨论和分享:刚才看到了什么?喜不喜欢?

  4、教师引导幼儿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里,天气经常变化,有时会刮风,有时会闪电和打雷,有时会下雨,雨后还会有彩虹,有时还会下雪。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不要害怕,要想知道为什么,长大了可以去探索这个奥秘。

  活动建议:

  提供一些有关自然界其他现象的图片,如雾、霜、冰等,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自由观察。

  活动反思:

  对于雷雨天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关于雷电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我将重点放在雨点的形成上,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护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经验。目标1、2大成效果较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养鱼塘钓鱼技巧

下一篇:小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