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帽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
2.使幼儿知道帽子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3.丰富幼儿的想像,锻炼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情感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设计新颖独特的帽子,培养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让幼儿戴一顶帽子来园。
2.教师准备一些帽子:太阳帽、草帽、游泳帽、安全帽、军帽、钢盔、护士帽、医生帽等。
(二)环境准备
把准备好的帽子图片挂出来,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帽?它有什么作用?
(三)知识经验准备
能认出不同的帽子,了解它们的作用。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特征,启发幼儿说出帽子的颜色、形状等特征、式样、制作材料等。(如有厚厚的、软软的,有的是红色的、白色的、蓝色的、绿色的……)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帽子的制作材料和用途,向幼儿介绍太阳帽、安全帽、草帽、钢盔等,它们是用窗纱、塑料、草、钢等材料制成的。
3.让幼儿自己想像并说说想制作一种什么样的新帽子,想用它来干什么,培养创新精神。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将自己喜欢的帽子画出来,用报纸折帽子。
五、生活中渗透 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种帽子。
六、环境中渗透 设置一个帽子展览会。
七、家庭中渗透 让家长配合收集各种帽子。
八、活动评价。
小班教案 篇2
幼儿园游戏活动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设定游戏,孩子们往往更容易接受也更感兴趣。
游戏活动:
“网鱼”
游戏准备:
“网”,和“鱼”。
游戏说明:
1、先跟小朋友介绍游戏规则,所有的“小鱼”必须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也就是鱼的生活环境—— 海洋,我必须讲清楚的是孩子们如果变成了“小鱼’,就不能离开“海洋”,因为鱼离开大海,没有了水是无法生存的,是会死去的。
2、接下来是“网”,变成“网” 的小朋友,必须手拉手,不能分开,因为如果“网”破了是网不住鱼的,鱼会从破洞里溜走!我挑了几个个子大一些的孩子,合作能力强一些的孩子变成网。
开始游戏:
开始网鱼啦!孩子们可兴奋了,变成网的孩子恨不得跑的快点,快点,再快点,能捉一条是一条,变成小鱼的孩子也不甘落后,有些惊慌而逃,有些正得意别人跑不赢他呢,还在那做鬼脸,好像在说“网都赶不上我,……快来呀,快来呀!”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可是往往兴奋过头就忘了游戏规则,而在慌乱中,你是无法提醒他们要遵守游戏规则的,也许你说的话根本就没人理你,他们玩的正起劲呢!谁有空理你呀!这个时候你必须终止游戏,再次强调游戏规则,只有这样重复几次,孩子们才能顺利的进行游戏,也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蔬菜的大小。
2、认识一些常见的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体验操作的快乐,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瓶子一个、水果盘一个、水果盘里事先放好每一种蔬菜、各种工具各一个、然后用布盖好。
学具:1、各种蔬菜:包菜、茄子、大蒜头、黄瓜、挖有小洞的西红柿、胡萝卜,各种蔬菜混合摆放。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玩具小刀
3、各种瓶子、泥工板
4、抹布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感知各种蔬菜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盘子里装的是什么?(教师揭示盖布)问: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二、思考如何使蔬菜变小
1、这些蔬菜想躲进瓶子里玩“捉迷藏”,让它们的妈妈来找它们。(教师边说边演示把长长的黄瓜放进矿泉水瓶口),你们说这些食物能躲到瓶子里去吗?为什么?
2、怎样才能让蔬菜进瓶子里去呢?
3、你认为哪些办法最好?
三、操作活动:蔬菜变变变
1、讨论:除了用嘴咬、用手掐或折这些方法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工具,它们叫什么名字呢?(逐一出示剪刀、汤匙、小刀,让幼儿说出工具的名称。)
怎样使用小刀呢?使用小刀、剪刀时要注意什么呢?
2、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蔬菜变小,并放进瓶子里,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使用各种工具。
3、师幼共同讨论:
你是怎么把蔬菜藏进瓶子里的?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研究用剪刀、小刀、勺子这些工具还能把什么变小,有些东西如石头、木材、泥土、玩具等材料用这些工具不能变小,那该怎么办?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的红、黄、蓝、绿,理解儿歌内容。
2、学习儿歌,能大胆仿编儿歌。
3、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色彩和语言的美丽。
活动准备:制作电脑课件“魔术师”。
活动过程:
一、感知生活中的红、黄、蓝、绿,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魔术师”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t: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魔术师)先和他打个招呼吧!
t:他是谁呢?猜猜看?
t:这魔术师长什么样?
小结:小小魔术师,身体瘦又长。
t:魔术师有什么本领?(变魔术)
2、认识魔术道具,颜色宝宝。
t:今天这位小小魔术师就要来给我们变魔术了,魔术师变魔术都有道具的!想看看他变魔术用的道具吗?(出示颜色宝宝)
t:它们是谁呀?(蜡笔)
3、观看PPT,理解儿歌内容
t:原来是颜色宝宝。有哪些颜色呢?那魔术师会用它们变出什么来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红色变太阳)
t:魔术师用哪个颜色又变出了什么?(出示黄色)你们来猜猜会变出什么呢?(黄色变小鸡)
t:魔术师接下来用什么颜色宝宝变魔术了?又会变出什么呢?
(蓝色变天空)
t:还剩下绿色宝宝了,绿色宝宝会变出什么呢?(绿色变草地)
t:哇,你们真厉害,变出了这么多东西,我们赶紧来看看魔术师都变出了什么?
t:魔术师的表演真精彩,我还把这个表演编成了儿歌,一起来听听。
二、学习儿歌,能大胆仿编儿歌。
1、观看PPT,教师念儿歌
儿歌《小小魔术师》
2、学习儿歌
t:儿歌念完了,有趣吗?谁来学一学?(个别幼儿回答)
t:大家一起来念一念。(集体)
t:有没有小朋友本领大的,自己来念一念呢?(3—4个幼儿)
3、仿编儿歌
t:魔术师听了这首儿歌可高兴了,一高兴呀,又变了。(出示仿编图)
t:精彩吗?那你会用像刚才儿歌里的话来说一说吗?
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色彩和语言的美丽。
1、小组讨论仿编的儿歌
t:现在请你和你身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待会给大家说一说。
2、请个别幼儿上前交流仿编的儿歌。
t:谁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编的儿歌?(幼儿交流仿编的内容)
t:你们编的真不错!老师也来编了一个,你们来看看!(播放PPT)
t:我们一起来看图编一编吧!
附儿歌:小小魔术师
小小魔术师,身体瘦又长。红色变太阳,黄色变小鸡,
蓝色变天空,绿色变草地。变来又变去,世界真美丽。
小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比较物体的大小,将物体按大小进行匹配。
2、用各种方式招待客人并用短句进行表述。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有简单的招待客人的经验
在比较过程中掌握“大中小”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讲讲故事《三只熊》
·欣赏故事
·重点提问:
1、房子里住着怎样的三只熊?小姑娘走近屋子,看见了什么?
2、怎样的碗、怎样的勺子、怎样的椅子、怎样的床?
3、小姑娘吃了谁的粥?
4、三只熊回来发现了什么东西变了?说了什么?
二、欢迎三只熊
·分别和三只熊打招呼
·请三只熊分别坐在合适的椅子上
·和不同的熊对话并告诉大家自己是和谁问候的。
三、给三只熊送礼物
·看礼物:说说礼物的不同
·送礼物:根据礼物的大小把礼物送给不同大小的熊。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见到或吃过的各种糖果的名称、形状、味道等特点。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家长协助提前一天带幼儿去超市参观糖果区。
2。活动室中布置各种糖果的图片,各种有趣的糖纸、糖果包装盒等。
3、各种糖果许多。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昨天去参观过什么地方吗?你找到了什么糖果?我们教室里有吗?(幼儿自由交流后个别介绍,并指出相应的糖果)
洋洋: 我找到了水果糖。
一诺:我找到了巧克力糖。
嘉源:老师还有QQ糖。
玉启:我找到了棒棒糖。
分析:通过回忆、交流、能大胆、清楚地说出糖果的名称。
2、(1)师:这么多的糖果一样吗?请你摸一摸桌上的糖,每次拿两粒,说说谈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 摸糖果,教师注意观察,引导幼儿从糖果的形状、品种、颜色几个方面来讲述。)
双泽:这个水果糖是圆的,瑞士糖是方的。
祥毅:棉花糖是软软的,水果糖是硬硬的。
雨涵:这两粒水果糖的颜色不一样。
宇飞:这粒糖大,这粒糖小。
分析:通过游戏“摸糖果”感知各种糖果的特点。
3、(1)师:这么多好吃的糖果想不想来尝尝?你可以一边吃一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我吃的是什么糖果,是什么味道的?
(2)集体交流:我吃的是什么糖,是什么味道的。
振宇:我吃的是小白兔糖,很甜的。
双泽:我吃的是瑞士糖,它的味道又酸又甜,还有点桔子味道。
嘉源:我吃的.是薄荷糖,味道凉凉的。(边说边把小舌头伸了伸,表示凉凉的感觉)
红岩:我吃的是棉花糖,甜甜的软软的。
凤婷:我吃的是跳跳糖,它会在我的舌头上跳,还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有点辣的
分析:让幼儿吃糖果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每个孩子的脸都象糖果一样甜甜的,他们通过吃糖果获得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并十分愿意将自己的感觉与同伴分享。
师小结: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圆的,有方的,有硬糖,有软糖;有各种颜色的糖;还有各种口味的糖,有甜的,有酸的,有凉的,有又酸又甜的……
【延伸活动】
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用橡皮泥制作成各种有趣的糖果。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本周的主题是奇妙的声音,那为了找声音,了解声音,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了许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钥匙、纽扣、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各种各样的瓶子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把这些瓶子放入了区角内供幼儿发现和探索,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瓶子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来,那除了在瓶子上找到声音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一次,我发现东东和冰冰两位小朋友那着瓶子在比谁的瓶子漂亮,兴趣十足。这不是瓶子可以再利用的价值吗?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把这些废旧的瓶子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装饰瓶子,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而这些经过幼儿装饰的瓶子还可以放到娃娃家装饰,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这次活动的重点区是彩瓶子世界,3个层次:一是幼儿愿意在废旧的瓶子上随意的进行涂鸦;二是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去装饰瓶子;三是自己设计制作来装饰瓶子。
活动目标:
1 、孩子们能够积极快乐的在区角里玩。
2、学习利用一些辅助材料装饰废旧的花瓶。
3、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准备:
娃娃家:娃娃家的餐具、娃娃、凳子、桌子、食物等
美工区:印染屋:各色颜料、宣纸、抹布
娃娃食品店:烂泥、饼印、抹布、颜料等。
糖果加工厂:泥、糖纸、 糖果盒等。
打扮瓶娃娃: 瓶子,利用橡皮泥、颜料、纸、线等将你的瓶子打扮的很漂亮。
生活区:喂一喂:根据小动物的嘴形喂它们吃相应形状的饼干。
串一串:利用各种各样的管子串链子。(要求能看图片有序的串)
扣一扣:扣鱼鳞、扣桃花等、卷袜子(卷成一个小蜗牛)
建构区:各种积木、管子、各种罐子
表演区:各种服饰、装饰品、各种头饰、提供敲击手套
语言区:放置教师录制的“幼儿园的一天”(如:吃饭、洗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