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有关中班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量的差异,学习正逆排序(数量在7以内)
2、培养幼儿通学会独立地取放、整理操作材料和正确的使用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教具:图片高矮不等的6个娃娃(见图一)
学具:分类盒6个,雪花插片若干个,幼儿用书画面二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A、 给娃娃排队,出示高矮不等的5个娃娃,,“谁来了?”“有几个娃娃?”“这5个娃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谁来给娃娃排排队”
B、请一名幼儿日来排队,排完后请他说说是怎么排的
C、再出示一个娃娃“这个娃娃排在哪里好呢?”启发幼儿按序排队。
2 、小组活动。
第一组,给娃娃排队,提醒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给娃娃排队;
第二、三组,看数字贴纸球。“在做这两组活动时,请小朋友看清楚数字再做”。
第四、五组,会变的数卡。“今天数卡上的数字和以前不同了,请小朋友看清数字后再按数送点子宝宝。然后再翻卡片,添好点子宝宝之后再说说:几添几是几。”第六、七组,依样接画:先要说说怎样做的,再检查一下。
3、活动评价:
A、展示第一组幼儿的作业,请幼儿说说是怎样给娃娃排队的。
B、表扬能主动整理材料的幼儿。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很好,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说出一组图形的两种共同特征,但在孩子动手操作时反映出一些问题,部分小年龄的幼儿须老师个别辅导。本次活动,在小组活动中,我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序,使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物体的排序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要求幼儿学会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在集体活动中我只运用了正向排序,这主要是从幼儿接受的差异方面来考虑的,初步培养了幼儿的可逆性思维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能理解并能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 知道“团结力量大”的含义。
活动准备:
太阳图片一张、雪山和大山的图片各三张。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取暖的办法
师:这段时间里新老师们都教了小朋友许多冬天里取暖的好办法,你们还记不记得有哪些好办法吗?
师:除了这些办法以外,还有一种办法可以让人暖和起来,那就是晒太阳,你们喜欢晒太阳吗?
师:太阳每天把我们晒得暖烘烘的,可是,它也碰到困难了!因为冬天来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它每天早出晚归地给人们送去温暖,自己却又累又困,再也走不动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太阳吗?
师:你有什么好主意来帮助太阳?
二、祟图片学儿歌,并了解“团结力量大”的含义
师:雪山朋友跑来帮忙了,他说:“我来背太阳吧!”(出示一张太阳的图片贴在黑板的中上方,再出示一张雪山的图片贴在太阳图片的下面)可是太阳这么大,一座雪山怎么背得动呢?
老师陆续贴上几张雪山的图片,边贴边念儿歌:“一座一座又一座,雪山兄弟站稳了说,别让太阳滑下坡。”幼儿跟着一起朗诵。
师:咦,小朋友看一看,雪山有没有站稳?雪山手拉手了吗?雪山之间如果还有空档,太阳会滑下去的,我们要让空档间也站上大山。因为呀,大山兄弟也想来帮助太阳了。(把大山的图片重叠地贴在原有的雪山图片空档之间)好了。一座一座又一座,大山大山手拉手说,半个太阳山上坐,幼儿跟着朗诵,然后把第一段和第二段连起来一起朗诵,可重复三、四遍。
师:这么多的雪山兄弟把太阳背起来了!太阳高兴极了,它非常感谢雪山和大山兄弟们。同时太阳在山雪和大山背它的过程中,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并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太阳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团结力量大!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太阳为什么会知道这个道理吗?
三、复习儿歌
请幼儿上前,一边贴太阳与雪山、大山的图片,一边背诵儿歌。分两段,先后请两个幼儿上前,并带领大家一起背育儿歌。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了解春天的特征。
2.知道柳树借助柳絮来传播种子。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柳絮飘飘》。
你看到过柳絮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呢?柳絮飘起来像什么呢?
柳絮飘起来,就像是雪花飞扬,燕子、种子、小朋友都把柳絮错当成雪花了,想知道他们和柳絮说了什么吗?
幼儿看图,教师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为什么燕子、种子、小朋友都把柳絮当成雪花了?柳絮和他们说了什么?
燕子说它刚刚回家,你知道它是从哪里飞回家的吗?为什么春天到了,燕子就会飞回北方呢?
春天到了,种子又要干什么呢?(春天到了,北方天气转暖,气温上升。燕子飞回来了,种子也要发芽了。)教师:春天的时候,小朋友们开心吗?能说说为什么会开心吗?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讲讲春天的变化和春天带来的快乐体验。
3.说一说:柳絮的秘密。
你知道春天为什么柳絮飞扬吗?
幼儿看图片,并与同伴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柳絮里有些小颗粒,那是柳树的种子。春天的时候,柳絮飞呀飞,就把柳树的种子传播到远处去了。等到春天再来的时候,种子就发芽了。
诗歌:《柳絮飘飘》
柳絮飘飘,飘向空中。
燕子说:"雪花,雪花,快快走吧。冬天已过,我刚回家!"柳絮说:"我不是雪花,是柳树妈妈的娃娃,春天到啦,妈妈让我来装扮你美丽的家!"柳絮飘飘,飘到地里。
种子说:"雪花,雪花,快快走吧。冬天已过,我要发芽!"柳絮说:"我不是雪花,是柳树妈妈的娃娃,春天到啦,妈妈让我来唤你快快长大!"柳絮飘飘,飘到公园里。
小朋友说:"雪花,雪花,快快走吧。冬天已过,我要玩耍!"柳絮说:"我不是雪花,是柳树妈妈的娃娃,妈妈让我来告诉你们:春天到啦!春天到啦!"
活动反思: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生机盎然,春天的来临,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看到窗外飞过的小燕子,我禁不住对孩子们说:快看,快看,小燕子从南方回来了。孩子们仰起小脸,高兴地手舞足蹈,一个一个巴望着小燕子掠过的身影。我不禁问孩子们:小燕子的家在哪儿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不绝,答案先不能告诉孩子们,这是个秘密留在最后。
带领着孩子们去草坪踏青,我指着绿油油的小苗苗,问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多的小苗苗长出来了?随后便是孩子们的激烈讨论,我笑而不语,留给孩子们最大的讨论空间吧。
幼儿园的花开了,我带领孩子们去看花,不远处就闻到了一股香津津的味道,我问孩子们:为什么有香味,为什么这儿有这么多的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一连串的回答,虽然孩子们的讨论很激烈,但是这种讨论对我而言,是一种教育策略与手段。
最后,回到课堂,我们翻开书,将《柳絮飘飘》的内容呈现给孩子们:原来小燕子的家住在屋檐下,种子发芽是在春天,春天花园里盛开了美丽的花,春天来了,小朋友可以换上春装,到处玩了。
我只读给孩子们两遍,当我读第三遍的时候,孩子们就能随我一起读了,特别是:我不是雪衣,是柳絮妈妈的娃娃,冬天已过,妈妈让我来……
我很惊讶,孩子们学得真快,都超乎了我的想象,没过几次,果然孩子们就学会了这首诗歌!
到大自然中,学大自然中的事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孩子们之所以学得快,是因为他们已经理解了诗歌的内容,而孩子们之所以能够理解,是因为老师在课前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去发现了。幼儿园的老师,在带孩子户外活动时,常常都会引导孩子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去发现一些大自然的秘密,这些在幼儿园里,都是一些司空见惯,每一个用心的老师都会这样去做的。而我更加惊喜与赵老师在引导孩子们去发现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给孩子们留足了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自己讨论,自己去想。小家伙们肯定有着很多的`疑问和想法,带着这些疑问再回到课堂时,我可以想象得出,每一个孩子都会很认真的去听老师的诗歌,这节课不需要很巧妙的导入,不需要老师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用费劲的去想,怎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怎样引起孩子们对诗歌的兴趣,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循着诗歌,孩子们就找到了答案,既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同时也理解了诗歌的内容,颇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这便是一个幼儿老师的教育智慧,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快乐,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总会想起王少群园长的一句话: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记录你和孩子一起学英文的那些事吧,那就是好文章的料!放大开来说:记录你和孩子(老师)一起学习的点点滴滴吧,那也是好文章的料!
中班教案 篇4
韵律活动向来是深受幼儿喜欢的,在音乐活动《挪威舞曲》中,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迁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多种感官在动静交替中进行教学,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小孩子生性好动,游戏就像是他们的伙伴。借着这一点,我把创编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放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并把此重点贯穿在游戏一《小树变森林》和游戏二《小小魔法棒》中,以故事进行衔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创造性表演。虽然在活动中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也基本掌握了活动内容,但还是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
一、导入过长中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将重难点贯穿在两个游戏中重点教学,随之引出音乐。这一环节需要个别幼儿创编动作,以及集体进行创编,而且幼儿一直要在活动场地中间与座位上来回流动,导致开始部分过长。而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音乐欣赏在活动进行了十分钟后才出现。如果在进行游戏时将ABA结构的两段音乐于游戏想结合,效果会更佳。
二、有对象进行集体创编
韵律活动有独自一人进行表演的,也有合作进行表演的。音乐《挪威舞曲》是ABA结构的,韵律动作分别为小树、小精灵与小树、小树。在第一段小树变成大森林的动作创编中,幼儿独自进行创编,教师给予鼓励与表扬。而第二段小精灵与小树相亲相爱的动作创编中,幼儿都在创编小精灵的动作,而教师比较牵强的把幼儿做的动作形容成大树,并引导两名幼儿进行小精灵与大树的合作表演。导致其余在创编小精灵动作的幼儿无事可作。如果教师在进行第二段音乐的动作创编时,手持小精灵与大树的图片,先与幼儿交流创编小精灵和大树的动作,再让幼儿以椅子为对象进行表演,既让活动有了很好的秩序,又拓展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发展其想象力与创造性。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意图:
现代生活环保教育很重要,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乐音和噪音的出现。《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个活动当中,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难免会无意识的产生一些噪声,教育幼儿减少噪音迫在眉睫,为了让他们逐渐养成轻轻讲话,轻轻做事的习惯,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并初步认识乐音和噪音。
2、培养幼儿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不制造噪音的习惯,激发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感受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培养幼儿不制造噪音的习惯。
活动难点:
如何减少噪音。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PPT。铃鼓若干。贴纸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音和噪音,会用不同方式表达对乐音和噪音的不同感受
欣赏乐音、噪音能大胆地用语言、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二)区分乐音和噪音
(三)了解噪音的危害,培养幼儿不制造噪音的习惯,激发环保意识。
1、讨论生活中的噪音。
2、知道噪音的危害,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感受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生活中去发现并减少噪音,尝试如何把噪音变成好听的乐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