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5-02 02:32:46 作者:

【精品】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幼儿园教案模板锦集九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在照镜子游戏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从中发展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照镜子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种类,在教师帮助下尝试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从照镜子游戏中体验到快乐。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平面镜、哈哈镜等各类镜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谜语:“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你问它是谁,它说你知道。”

  2、让幼儿猜出谜底。

  3、由谜底引出活动内容。

  二、探索与发现:

  1、为幼儿提供平面镜、三棱镜、哈哈镜、u形镜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镜子,让幼儿自由照镜子。

  2、幼儿观察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比比谁的发现多。

  3、引导幼儿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

  三、讨论:

  1、你是怎样照镜子的?

  2、你发现了什么?

  3、镜子是用什么做成的?

  4、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镜子?

  四、小游戏:

  1、不转身可以看见你。幼儿用镜子自照身后,说出身后站的人或物品。

  2、镜子反光照到你。指导幼儿在阳光下,让镜子的反光照到自己选定的伙伴身上。(提醒幼儿不要让光反射到别人的眼睛里。)

  五、活动延伸:

  除了在镜子里,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看到自己?(如:照片、玻璃、水盆里……)

  教学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宗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贯穿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开心地玩,快乐地学。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由来:

  五彩缤纷的颜色能够孩子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而孩子的衣食住行都与颜色有最直接的联系。我班孩子对颜色特别好奇、喜欢,幼儿在绘画的时候常说:我见到的小草是绿色不是这种蜡笔的绿色,孩子的一席话是我们产生了思考,五彩缤纷的世界不仅仅存在这十二种颜色,那么更多的颜色它们从哪里来呢?为此我们设计了《奇妙的颜色》这一主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等活动,引导幼儿除不感知我们的世界有多种颜色,颜色是有趣、奇妙、会变化的。

  2、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使用颜色的能力。

  4、尝试通过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过程

  利用本班的墙壁,在瓷砖墙上上贴上与颜色有关的相片。

  引导幼儿利用水粉的绘画工具,自己调制出的各种颜色。

  公布《奇妙的颜色》的网络图。

  为幼儿提供有关颜色小常识的图片。

  动物图片。

  科学区: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了解这是三原色,以便幼儿做实验。

  辅助材料:

  调色盘,笔,水等。

  投放《颜色旅行》的玩具,引大幼儿了解颜色“旅行”的方式等。

  图书区:

  投放有关颜色的图书。

  动手操作区:

  三原颜色的布偶球,引导幼儿利用布偶球进行有规则的排序。

  1、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与颜色有关的图片、资料或物品,带到幼儿园后与其他幼儿工向有关的知识经验。

  2、请家长与幼儿利用家中的材料(纸张、布均可),共同纸做一件彩色服装,参加班中组织的《颜色旅行》和《模特大赛活动》

  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活动,比一比谁找出的颜色多。请幼儿欣赏大班幼儿的画展,引导幼儿感受五彩缤纷的颜色。

  请家长和幼儿收集各种颜色的纸或布等。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感受家乡童谣独特的顶真回环手法。

  2、发现儿歌的规律,并尝试续编。

  3、尝试和同伴一起用方言进行问答表演,感受萍乡传统歌谣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我来问,你来答”。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今天你是怎么来幼儿园的?

  二、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感知儿歌的顶真回环特点。

  1、教师:这里有一首特别的问答儿歌,听完之后,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慢速地朗诵儿歌。

  3、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家乡童谣的顶真回环的特点,像是在转圈圈,后面一个问题就是前面词语的第一个字。

  三、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和幼儿进行儿歌问答。

  2、幼儿和幼儿进行儿歌问答。

  3、你会用家乡话一问一答吗?我们来试一试?

  四、激发幼儿思维,尝试续编儿歌

  引导幼儿发现续编的规则,并协助幼儿进行创编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来源

  在一次自由活动时,一些孩子在热烈地议论着什么。瑞瑞搬着小椅子来到他们旁边,也想加入他们的行列。谁知,她说了几句话,谁也没听见,她有些生气,低下头不再作声。这时,“淘气包”毛毛走过去,把手放在嘴边,做了一个不许说话的手势,嘿,还真灵,孩子们全都安静了下来。接下来,毛毛又连着做了几个手势,颠球、拍球、起立、坐下等,都被孩子们说了出来。看到孩子们的反应,我眼前突然一亮,这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哑剧吗?中班正是丰富幼儿词汇的关键期,我意识到哑剧这种形式有助于幼儿大胆进行表演,还能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作、神情、场景等讲述出情景表演的内容。

  2.通过表演理解“东张西望、不理不睬、急急忙忙、高高兴兴”等词汇。

  3.喜欢参加表演,愿意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皮球一个。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理解了一些简单词汇。

  活动过程

  1.观看教师情景表演《娜娜摔倒以后》。

  表演内容:娜娜玩着玩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这时,小明路过这里,左看看右看看,见旁边没人,瞥了娜娜一眼,走开了。小梅正拍着皮球,看见了摔倒的娜娜,急忙跑过去,扶起她,帮她拍打身上的土,她们高兴地玩了起来。

  (1)你们知道这个表演和以前的表演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他们不说话,只有动作和表情。

  (2)刚才的表演你都看到了什么?

  幼儿的回答不一,各自记住了一部分,但不能说出完整的情节内容。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再现“左看看右看看、不理不睬、急忙、高兴”等动作和神情。

  (4)请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自由表现故事中出现的动作和表情。

  2.哑剧表演《小兔和狼》。

  (1)老师这儿有一个更好听的故事,想请你们听一听。

  故事内容:有一天,小兔挎着篮子蹦蹦跳跳地去拔萝卜。突然,一只大灰狼蹿出来,东张西望,发现了小兔。狼笑眯眯地想和小兔说话,小兔却不理不睬。狼生气了,张牙舞爪,扑向小兔,小兔急急忙忙地逃跑了。

  (2)请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好听的词”,并用动作表现。

  引导幼儿重点表现“蹦蹦跳跳、东张西望、不理不睬、张牙舞爪、急急忙忙”等词汇。

  (3)用哑剧形式完整表演故事。

  教师指导幼儿表演时动作夸张、表情丰富,将表演活动推向高潮。

  3.创编哑剧故事。

  (1)请幼儿用自己会说的好听的词自由创编、表演新的故事。

  (2)集中展示2~3个新故事。

  幼儿编的故事有的很短,只有一两个词;有的只是模仿上面的故事;但有一部分幼儿编的故事里出现了新的词语。

  活动延伸

  请感兴趣的幼儿继续在活动区中自由表演哑剧。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经验

  1、 学习用长方形纸折纸船。

  2、 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关系,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 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尝试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区域规模

  全体幼儿分为四组

  活动材料

  1、 普通白纸、蜡光纸、皱纹纸若干,折纸船步骤图

  2、 塑料盆4个

  3、 记录单4份

  活动指导

  1、感知三种纸的不同。

  出示普通白纸、蜡光纸、皱纹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触摸,体验三种纸的不同(软硬、光滑、名称等不同)

  2、学习用长方形纸折纸船,幼儿分组合作完成。

  (1)教师出示折纸船的步骤图,引导幼儿用不同质地的纸尝试折纸船。

  (2)教师在幼儿折叠的基础上重点讲解、示范幼儿不会折的步骤。

  (3)幼儿再次折纸船,教师巡回指导。

  3、猜测三种纸船沉浮的速度。

  (1)教师出示水盆,请幼儿猜测:纸船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哪种纸船沉得快?

  (2)幼儿合作将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用长短不同的竖箭头来表示快慢。

  4、幼儿分作操作实验,并记录结果。

  (1)指导幼儿分组活动,将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纸船下沉的速度。

  (2)请幼儿将实验结果在记录单中表示出来。

  (3)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皱纹纸纸船最快,蜡光纸最慢,普通白纸比较快)

  5、寻找原因,了解纸的吸水性。

  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探究: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会不一样?

  引导幼儿做实验:将水分别滴在普通白纸、皱纹纸、蜡光纸上(每张纸滴一滴),观察纸的吸水速度,并与纸船实验结果比较,找出原因。发现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沉得快。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习本活动, 孩子们都自己亲手折了小船,并用自己折叠的小船进行实验,每个孩子都很积极、认真,当看到自己的小船沉得有快有慢时,他们的好奇心瞬间被调动起来。在实验环节,幼儿动手操作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增加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l 根据画面理解儿歌内容,学念儿歌。

  l 通过念儿歌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10分钟

  重点难点

  l 重点:学会念儿歌。

  l 难点:观察画面,根据画面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

  l 经验准备:学过“打电话”的游戏。

  l 物质准备:玩具电话机,积木,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电话引出课题。(3分钟)

  教师出示玩具电话,和幼儿玩游戏“打电话”。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熟悉并理解儿歌内容。(9分钟)

  1、 “这上面有谁啊?多可爱的宝宝呀,他在干什么呢?”

  2、 “这个宝宝在用什么当电话呢?”

  3、 “猜猜看,宝宝在给谁打电话?”

  4、 “猜猜,宝宝跟妈妈说什么?”

  三、教师示范念儿歌:“小宝宝,想妈妈,抓起积木当电话:妈妈,妈妈,快点回家。”

  幼儿跟念儿歌。

  四、幼儿边看图边念儿歌。

  【活动延伸】

  1、 课后可以让幼儿到室外多几个人合作玩这勾手指的`游戏。

  附:儿歌

  想 妈 妈

  小宝宝,想妈妈,

  抓起积木当电话;

  妈妈,妈妈,

  快点回家。-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大胆的说出自己会干的事情,萌发自豪感。

  2、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

  3、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家人照片来园。

  活动过程:

  一、我可爱的家人。

  1、老师这里有许多的照片,你们看都是谁的:展示幼儿带来的照片,引导幼儿向同伴、教师介绍自己家中有些什么人,他们长什么样。如妈妈卷头发,爸爸系领带,奶奶白头发等。

  2、你家里谁最大?谁最小?(最大的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最小的是我)

  二、我会干的事情。

  1、请幼儿说说在家里、在幼儿园,会做什么?你能帮家人、老师做什么事?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会做的事,教师进行小结:我们虽然小,但我们很能干!

  2、告诉幼儿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如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收拾玩具等,不会做的可以请大人教,做不了的才请大人帮忙,爱劳动的好孩子,人人都会喜欢。

  三、结束活动。

  1、表扬能干的小朋友,并给他们贴上小红花。

  小百科: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幼儿园教案 篇8

  游戏目的:

  锻炼幼儿的平衡感。

  游戏准备:

  空鞋盒子、奖品

  游戏过程:

  1.准备好游戏所需要的空鞋盒子、奖品等;

  2.将准备好的鞋盒子每个家庭分得2个空盒子;

  3.游戏开始时,家长给宝宝做热身运动;

  4.游戏开始,宝宝将自己的一个脚放入空鞋盒;

  5.宝宝挪动另一个脚的时候,家长给宝宝摆好另一个鞋盒子;

  6.宝宝用最短的时间走到终点;

  7.给用时最短的宝宝颁发奖品。

  温馨提示:

  在上面的这个亲子游戏中,宝宝们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平衡感,让宝宝的平衡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宝宝在这个游戏中,还能够收获很多的欢乐。

幼儿园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艺术(音):大鸵鸟

  教学目标

  1、 用较轻快、活泼的声音学唱含有十六音符的歌曲。

  2、 在学唱过程中,勇于接受挑战,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配套CD。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较轻快、活泼的声音学唱含有十六音符的歌曲。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提问法

  教 学 过 程

  老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出示图片,导入主题。

  师:(出现画面)小朋友,猜一猜它是谁呀?

  小结:这叫大鸵鸟,它是一种不会飞的鸟。今天,我们就来学《大鸵鸟》这首歌曲,你们愿意吗?

  1、集体观看画面,并自由进行猜一猜活动。

  2、集体认真倾听老师小结。

  以“猜一猜它是谁”导入主题,借助课件让幼儿猜测出大鸵鸟,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下面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二、 学唱歌曲。

  1、 看画面,观察大鸵鸟走路。

  2、 师:那你们知道大鸵鸟是样走路的?像在做什么?

  幼儿模仿大鸵鸟走路的动作,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3、 出现画面三:播放视频“鸵鸟”。

  (1)放慢速度,整首学唱歌曲。

  (2)重点练习含十六音符的乐句。

  (3)用全体、分组等形式进行练习,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1、集体观看画面,并学大鸵鸟走路。

  2、集体跟教师学唱歌曲,并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

  结合课件,让幼儿模仿大鸵鸟走路,再让幼儿学唱歌曲。在学唱歌曲中,先通过整首教唱,再分组练习的形式来展开,并让孩子们一边模仿大鸵鸟走路,一边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兴趣很浓。

  三、 创编身体动作表现歌曲。

  1、提问:

  “哎呦呦呦呦”着一句歌词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演?你能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来表演吗?(幼儿创编各种动作)

  2、出现画面四:各种各样的鸵鸟。鼓励幼儿进形创编表演。

  师:你们看,这里有许多大鸵鸟,下面我们一起来一边唱歌,一边用各种动作表演,好吗?

  3、幼儿完整歌表演,突出“哎呦呦呦呦”的身体动作。

  1、集体自由创编歌曲动作。

  2、集体观看大鸵鸟的画面,请幼儿进行创编动作。

  3、集体完整表演。

  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让幼儿为歌曲进行创编各种动作,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一边歌唱,一边表演,感受表演的乐趣。

  四、 创编歌词,集体表演。

  1、师:除了大鸵鸟,还有什鸟也不会飞呢?(企鹅)

  2、出现画面五:企鹅。

  (1)幼儿仿编歌曲。鼓励幼儿将不会飞的鸟编入歌曲中。

  3、集体演唱表演,突出“哎呦呦呦呦”的部分。

  1、请个别幼儿回答老师的提问。

  2、集体观看企鹅图片。

  3、请个别幼儿进行创编歌词,并请集体幼儿进行表演。

  在此环节中,能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通过提问,让幼儿为不会飞的鸟“企鹅”创编新的歌词,然后进行歌表演,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是学会十六音符的节奏与唱法,此节奏较以前的歌曲来说较快,对孩子们来说要唱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重点教孩子打准十六音符的节奏和唱准此节奏。从这次音乐活动的组织中,我也感受到作为老师要想教好孩子本领,首先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做好准备,认真分析教材,找出重难点,设计好活动。通过练习节奏后再学唱歌曲,歌词“哎哟哟哟,哟哟”孩子们很快学会了。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