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5-03 03:01:53 作者:

【精品】幼儿园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幼儿园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对“花木兰”人物的回忆,将自己扮成花木兰,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活动以闯关的形式呈现,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走、跑、平衡、爬、跨越、跳等综合活动。

  中班幼儿已有了初步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孩子们应该非常喜欢参与该类活动。

  重点:

  提高幼儿的走、跑、平衡、爬等身体技能。

  难点:

  克服自己做不敢做的动作。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走、跑、平衡、爬等身体技能。

  活动准备:

  小棍子(可用竹棒代替)音乐活动过程:

  一、回忆“花木兰”人物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吗?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二、“花木兰”闯关今天,我们有一个任务,要闯过很多关,然后会找到一个“宝藏”,我们要学花木兰,不怕困难去找到这个宝藏,有信心吗?

  要找到宝藏必须按照我手上的“锦囊”做,让我来看看第一个锦囊,看看我们要过的第一关是什么?

  (1)过竹林:走将竹棒布置成竹林状(事先布置)要用四种不同的方法穿过树林,要求饶过每一棵竹子(中班降低难度,一行一行的穿,在穿竹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按节奏变化的速度走)--------------------

  (2)过小沟:跳。将竹棒摆成小沟状,要求幼儿双脚并拢跳过小沟,(沟可逐步扩大距离,增加难度)

  (3)过旋涡:平衡。每人拿一根竹棒,原地正反方向转各5圈,要求幼儿原地手持竹棒点地然后头*近竹棒顶端,正反方向各转5圈。

  (4)骑竹马:夹物跳。将竹棒夹于双腿之间,向前行进跳,要求夹注竹棒向前跳。

  (5)过铁丝网:爬。将竹棒放于两把椅子上,然后从下方穿过,要求身体不能碰到竹棒。

  (6)团结协作。所有小朋友将竹棒放成平行状,并要求按长短放,然后竹棒上出现宝藏所藏的位置,幼儿即可得到要找的东西。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豆类蔬菜的名称和特征。

  2、制作豆瓶,会根据节奏普的提示用豆瓶为乐曲配乐。

  【活动准备】

  1、黄豆、红豆、黑豆、绿豆若干。

  2、每人两个空瓶子、郊游音乐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1、师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师说:春天来了,老师和你们去郊游好不好?(好)

  师幼随音乐《郊游》拍手进活动室坐好。

  2、出示课件

  绿豆、红豆、黑豆、黄豆。引导幼儿比较这几种豆子在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异同。

  师总结:绿豆、红豆、黑豆、黄豆它们的形状一样都是椭圆形,而颜色不一样。

  师说:老师今天请来了几位豆宝宝,小朋友看一下是谁?

  出示课件:

  (1)黄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黄豆宝宝?(6个)

  (2)绿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绿豆宝宝?(8个)

  (3)红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红豆宝宝?(6个)

  (4)黑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黑豆宝宝?(7个)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多少。

  反思:在让幼儿比较豆类的颜色和形状时如果用实物让幼儿自己操作比较会效果更好。

  3、幼儿制作豆瓶。

  (1)师说:小朋友,咱们用这些豆宝宝来做个豆瓶好不好?(好)

  教师出示豆瓶乐器,幼儿观察并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尝试制作。引导幼儿自选一种豆子放入瓶中,扣上塑料盖即成。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一个瓶中最好装一种豆子。

  (3)幼儿制作完后引导幼儿晃一下自己的豆瓶。

  4、用豆瓶为乐曲配打击乐。

  (1)出示课件:

  (2)师说:豆瓶能够发出好听的声音,咱们用这豆瓶为这个谱子打节奏好不好?(好)

  (3)幼儿跟老师拍手打节奏熟悉一下。

  (4)用豆瓶替换拍手东作为谱子打节奏。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表扬。

  (5)幼儿倾听音乐《郊游》的旋律,熟悉乐曲结构,了解节奏特点。幼儿用拍手动作练习节奏,熟悉后用豆瓶替换拍手动作。

  (6)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反思:幼儿对此环节比较感兴趣,整个环节幼儿动了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会了知识,我觉得很好。

  5、结束部分:师幼随音乐拿着豆瓶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教案 篇3

  课题名称:

  球儿转转转

  活动目标:

  1、 运用多种感官在动动、玩玩中感知发现圆形与球体的不同。

  2、 尝试用球进行多种滚动游戏,并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弹力球、玻璃球、硬币、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球操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1、 让幼儿欣赏球操,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 出示装球体、硬币、圆形卡片的篮子: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滚动时一样吗?每人选两样不同的玩具,两人一组,一起玩一玩,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皮球能到处滚来滚去

  幼儿:硬币、圆形卡片可以朝着一个方向滚动。

  教师:请将到处滚动的放在圆形的篮子里,只朝一个方向滚动的放在方形的篮子里。

  教师小结:只朝着一个方向滚动的是圆形。

  3、 看一看,说一说

  让幼儿说出:皮球、硬币、圆形卡片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从每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并且能向每个方向滚动的物体,我们叫它球体。

  4、 找一找,说一说:

  请幼儿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像圆形,哪些物品像球体。

  5、请幼儿自由玩球,进一步探索球的特性。

  (1)请幼儿在室内探索球的玩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法。

  6、活动延伸:户外区玩球,继续探索球的玩法。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对照相片认真观察爸爸的外形特征,细致画出五官的特点。

  2、能运用色彩和点、线条、图形等装饰画面。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1、每个幼儿自带的爸爸的相片。

  2、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等。

  情景创设:布置"我的帅气爸爸"展区。

  活动指导一、引导幼儿说出"我的帅气爸爸"。

  1、请幼儿拿出相片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爸爸,重点说说爸爸的脸型、发型、五官等特征。

  2、谈话引题: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吗?和爸爸在一起开心吗?今天请小朋友来画一画自己的爸爸,看谁画得最好。

  二、讲解与示范。

  1、出示一幼儿的爸爸和妈妈,比较爸爸和妈妈的'脸型、头发、穿着的异同,一边比较一边画出来。

  2、请个别幼儿上前画一画爸爸的发型,比较爸爸和妈妈发型的不同。

  三、引导幼儿作画。

  1、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作画材料。

  2、向幼儿提出作画要求:作画时先画脸型,再画发型和五官;对照相片细致刻画爸爸的五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表达对爸爸的爱;充分运用色彩和点、线条、图形等装饰画面,使画面更加饱满。

  3、幼儿对照照片画爸爸,教师观察指导,给予适当的帮助。

  四、展示幼儿作品,开展分享活动。

  引导幼儿将作品布置在"我的帅气爸爸"展区,互相欣赏、交流。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有节奏地朗诵诗歌。

  2、学习使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 活动准备: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PPT。

  三、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引出诗歌主题“水”,并说一说水师:这是什么?你们在在哪里见过?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导幼儿初步学习理解诗歌。

  1、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各种各样的水问:图上的这些水你们见过吗?叫什么水呢?(协助幼儿认读)

  2、初步感受诗歌《水》

  (1) 师:老师将这些图片上的各种水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水》。

  幼儿倾听诗歌一遍.

  (2) 师:你听到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自由描述)

  3、学念诗歌

  (1)、教师念,幼儿倾听想象。

  师:我们来听一听诗歌里念的是不是这样子的。

  (2)、幼儿有节奏地念诗歌师:我们说过好听的诗歌要是按照节奏来念会更加好听教师出示节奏谱“ X X X X / X X X”

  师:这个节奏谱认识吗?

  大家一起拍打节奏问:你们想不想也来有节奏地念一念这首诗歌呀?

  问:你们还记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吗?

  (3)、幼儿集体朗诵。

  问:刚才我们在念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一个“X”对应一个字)4、引导幼儿理解诗歌问:我们刚才念的这首诗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幼儿自由提问,教师或幼儿回答。目的:协助幼儿理解难词难句。)问:你见过喷泉吗?为什么诗歌里说它是跳舞的水呢?

  6、 幼儿集体朗诵诗歌。

  (三) 、学习仿编诗歌

  1、师问:我们在生活中除了有刚才说到的这些水,还有些什么水呢?

  问: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鼓励幼儿做小小诗人,动脑筋编诗歌。

  师:你愿意把你知道的其他水也编进我们的诗歌中去吗?

  3、师:今天回家把你编的这首好听的诗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诗歌:

  水小小的水 是泪水大大的水 是海水跳舞的水 是喷泉脏脏的水 是泥水静静的水 是湖水甜甜的水 西瓜水

幼儿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感知物体的宽与窄,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宽与窄的兴趣。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小马、小羊的头饰,玩具若干

  2、情景主题画《三只小猪》

  3、幼儿用书、宽窄不同物体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给小朋友讲述三只小猪的内容,让幼儿仔细观察情境图,自由讨论。

  2、老师将宽窄不同的物品摆放出来,让幼儿找出哪个宽哪个窄。

  3、再次感知宽与窄

  (1)老师发给每个幼儿手中两个物品,一个宽,一个窄,当老师说把宽的放在头上,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老师说把窄的放在脚下,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2)在地上画三条宽窄不同的“小河”,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小马,妈妈带着孩子要去森林里吃青草,路上遇到了三条小河,看看那条河是最窄的,那条河是最宽的。

  4、幼儿探索操作

  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说一说。

  四、活动结束

  1、回家了让幼儿练习走宽窄不同的路,深化对宽窄的认识。

  2、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引导幼儿比较宽窄的物体。

  教学反思: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