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精选】幼儿园教案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2、喜欢古诗、古画等一些表达方式,在欣赏与体验中加深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3、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清明上河图复制品、有关清明照片
活动过程
(一)猜猜讲讲,理解四季轮换。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新的一年又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们从春天开始,然后经过夏天和秋天,紧接着是冬天,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节就是这样在不停的交替着。
3、演示画面三,前些时候我们在日历上发现了一些节气,想一想,她们可能会在什么季节?
4、小结:一年从春天开始,过了立春,是惊蛰,过了春分,是---,过了大寒,又是立春,节气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季节?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惊蛰、春分这些节气,还有哪些节气?(引出清明)。
3、从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再现与迁移已有经验: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5、小结:清明不仅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气候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祖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三)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1、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中国古代的人不仅用文字、古诗记载了清明,还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记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中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你们想不想看看那时清明节的热闹场面?
2、幼儿欣赏《清明上河图》。
3、提问:有什么感觉或?(帮助幼儿简单理解画面内容)
4、教师朗诵古诗进行小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珠杨柳属柳莺。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中班的孩子在进行看图讲述时,习惯看图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体,特别是图片所要表达的整体深层意义。
在进行活动《清明节》时,我就关注到孩子的这个特点,引导孩子学习看图片,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图片中心的牛以及牧童老人,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这个小朋友在牛背上干什么?注意观察这个小朋友的表情动作,发生什么事情呢?和老爷爷说什么呢?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是做注意的动作呢?把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就能马上明白,原来骑在牛背上的孩子给那位老爷爷指路呢。然后引导孩子和我一起朗读《清明》。并再次观看扫墓的图片,提问孩子们图上有什么?人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呢?孩子很快回答,图上的人们在跪拜,但是孩子们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去跪拜?结合图片我给他们讲解举例人们是在特殊的纪念日子用鲜花表示自己对故人的怀念,我们国家把这样的日子叫做清明节。并讲述清明节的由来,引导孩子知道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
引导孩子继续看左右下角的小幅图片,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哪些运动和饮食习俗?孩子们踊跃回答,有荡秋千,爬上,去动物园,放风筝等等吃鸡蛋呀。。与小朋友们继续对话,家人怎么怀念故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一起欣赏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个活动孩子参与的很活跃,我也快乐的参与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是要孩子学会关注整体,同时也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和孩子谈话上
应该注意让孩子们听懂,能够很快理解接受,而且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的吸引,让孩子想参与主动交谈会正确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引导孩子完成相应的活动目标。
在绘本活动中,要注意图片在相应时间针对活动的重点,细致的准备展示及讲解....。在活动重点的把握上,我还需要多思考,认真思考后的重点进行每个环节上的把握,努力达成绘本活动的最终目标。
小百科: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发出:炒(chao),青(qing)。菜(cai),捏(nie)等发音易混淆的字音,能边念儿歌便表演动作。
2、在熟悉游戏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并玩仿编的游戏。
3、愿意用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时的快乐情绪。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青菜一棵,面皮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看教师表演儿歌,引起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1、教师:儿歌里说了些什么?你想不想也来玩游戏
2、教师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二、教师便示范边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时必须一个小朋友的手心朝上摆好,另一个小朋友边念儿歌边在他的手心上翻动作,念到"切"时,将手变成刀的'样子网手臂上切三次。捏包子的动作和炒青菜是一样的,念到"捏",用手在他的手臂上捏三次,汽车来了嘟嘟嘟,用手握成拳当汽车,从手臂一直开到脖子上,然后开汽车的人就挠他的痒痒,谁忍不住笑了就可以交换游戏。
三、引导幼儿开展游戏
1.教师与一位幼儿玩这个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的玩法
2.请幼儿与同伴两两结对玩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情况
3.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来表演游戏,其余幼儿与游戏的幼儿一起年儿歌。教师在一旁指导幼儿游戏
四、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1、教师:我们除了炒青菜,还可以炒什么菜?启发幼儿讲述各种蔬菜的名称。如:菠菜。白菜、萝卜……
2、教师;我们除了捏包子还可以捏哪些点心?启发幼儿讲述各种点心的名称
3、除了汽车来了还可以乘什么车回家?启发想像乘车与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4、创编新儿歌做游戏:炒萝卜,炒萝卜,切,切,切捏饺子,捏饺子,捏,捏,捏轮船来了,嘟,嘟,嘟到家了。
5、幼儿两两结对自主游戏。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在上班,能高兴地等待妈妈来。
【活动准备】
毛绒玩具小猴子若干、篮子、音乐磁带、FLASH“猴妈妈上班”、录像“我的妈妈在上班”
【活动过程】
●感知体验
通过“猴宝宝哭了”的情境创设,引导幼儿帮助猴宝宝,让幼儿感知宝宝上幼儿园,妈妈要上班。
1、是谁在哭呀?(猴宝宝)它为什么哭?(幼儿泛议)
小结:猴宝宝在幼儿园想妈妈了。
2、那么猴妈妈送好宝宝上幼儿园,又到那里去了呀?它在干什么呢?(观看FLASH)
小结:猴妈妈去上班了。它在果园里忙着摘果子、分果子,还要卖果子赚钱,很辛苦的。它也很想宝宝的,下班就来接宝宝。
3、(出示许多猴宝宝)哎呀,这么多猴宝宝都在哭,我们来抱抱它们吧!(发现、引导幼儿的动作与语言)
动作——亲一亲,抱一抱,拍一拍;帮猴宝宝擦眼泪……
●迁移生活
观看“我的妈妈在上班”的录像,进一步体验我在幼儿园,妈妈在上班。
1、你们的妈妈又到哪里去了呢?(观看录像)
2、妈妈说什么呀?想宝宝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觉?
小结:妈妈幸福地想念着宝宝,所以你们也要高高兴兴地想着等着妈妈来。
3、你在幼儿园里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告诉妈妈吗?
小结:快乐的想着妈妈你也能把快乐带给妈妈。
●情感表现
歌表演“笑一个吧”,体验幼儿园里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真开心。
1、跟随音乐歌表演。
2、屏幕上滚动播放所有宝宝在幼儿园快乐游戏的照片。
小结:我们在幼儿园唱歌跳舞学本领真开心,妈妈很快就会来接我们的。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多啦A梦的形象特征大胆畅想,并能用语言完整讲述自己的设想。
2.能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创作表现不同造型、不同外观的多啦A梦生活用品,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
3.能根据自己的创意构思独立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看过《多啦A梦》的动画,熟悉多啦A梦的基本外形特征。
材料准备:
(1)多啦A梦毛绒玩具、多啦A梦花盆一个。
(2)由多啦A梦衍生的生活用品图片制作的课件。
(3)陶泥、陶艺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1.幼儿听《多啦A梦》主题曲,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是哪部动画片里的?
2.展示动画人物:多啦A梦,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师:今天多啦A梦来到我们班做客,瞧,你喜欢它吗?喜欢它什么地方?
小结:多啦A梦很可爱,有一个又圆又大的脑袋,两只圆圆的眼睛,一张大大的嘴巴,还有三根胡须,最最特别的是身体上还有个神奇的半圆形口袋呢!
3.欣赏图片,激发幼儿创作欲望(1)师:除了在动画片里,你还在哪里见过多啦A梦?
过渡: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人们都很喜欢多啦A梦,利用它还做了很多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欣赏多啦A梦衍生的生活用品。
师:瞧,多啦A梦变成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多啦A梦的?
过渡:设计师真有创意,利用多来A梦做出拖鞋,做出了……,你们喜欢吗?想不想自己也来当设计师,做出更有创意、与众不同的作品。
师:谁来说说你想设计一件怎样的作品呢?准备怎么做?请你和好朋友们一起商量一下。
4.交代制作要求,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有的小朋友想做……有的想做……,但是我们的作品一定要把多啦A梦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现在就请小设计师们试一试吧。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5.评价活动(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2)教师对装饰新颖的作品予以表扬。
6.延伸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做了多啦A梦的不同生活用品,下课后可以和好朋友讨论一下,利用多啦A梦还可以做哪些东西,等下次陶艺课的时候再请你来试一试。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懂得讲卫生、环境美的道理,培养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一套纸箱
指导要点:
1、师以谈话形式引入活动
2、出示教育挂图请幼儿看一看:
图中有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3、引导幼儿讲一讲:
(1)、小猪、小兔、小猴在做什么?他们的妈妈为什么不高兴?
(2)、小红和小强分别把果皮、纸屑扔到哪儿?
(3)、李刚在墙边做什么?他们做得多吗?为什么?
4、启发幼儿联系日常生活谈谈应把果皮、纸屑扔到哪里,在什么地方小便才适宜。
5、学念儿歌《我爱环境美》。
活动延伸:
1、用纸箱制作“小小电台”一只,每天选一名值日生播放小朋友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人好事。
2、组织值日生检查活动室、走廊等环境的卫生的整洁情况。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语言、动作等表现形式,感受动态国画的趣味。
2.多通道参与感受、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元素。
3.萌发对中国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态国画课件,国画作品。
2.水墨动画片《黑公鸡》或《小蝌蚪找妈妈》。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动态国画,感受画面的趣味性,激发对国画的兴趣。
(1)分段欣赏部分动态课件:先欣赏静态的图,然后欣赏动态效果。
①教师出示老虎图:谁来了?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我们也一起来学学这只大老虎。
②教师出示鱼虾戏水图:它们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虾在水中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觉得它们的心情怎样?水中除了有虾,还会有什么?看看谁来了?
③教师出示老爷爷拉二胡图:这是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在干什么?他是怎么拉二胡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欣赏其他多幅动态国画,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
2.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本元素。
(l)观看教师作画,了解中国画基本元素。
教师:你们知道老师画的这些画叫什么画吗?是怎么画的呢?
教师:国画是用毛笔蘸国画颜料在宣纸上画的。
(2)介绍动态国画。
教师:刚才老师画的国画和你们看的国画哪里不一样?(会动的国画是用电脑在纸质国画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
3.集体欣赏水墨动画片《黑公鸡》或《小蝌蚪找妈妈》,结束活动。
教师:国画不但可以做成动态国画,还可以做成有趣的动画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评析】
在收集国画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种用Flash制作的可以局部做简单动作的国画。这种动态国画颠覆了以往国画只能“静态地看”、“体会”,不适合经验相对缺乏的小班年龄段幼儿欣赏的僵局。相对于静止的国画画面,动态国画将国画形式表现得更明显,更利于小班幼儿理解,其本身的形式也易于激发孩子们的欣赏兴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