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精选】幼儿园教案范文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复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学习词组:东蹦西跳、东跑跑、西逛逛。
3、 懂得今天的事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的主题。
难点:学习复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三、活动准备:
1、木偶表演
2、动物头饰(小猴、小松鼠、啄木鸟、刺猬、大象、青蛙、长颈鹿、小兔)、 字卡 、故事挂图
四、活动过程:
(一)提问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故事。木偶表演,激起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讨论)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出示藏与身后的小猴子)咦!这是谁呀?(小猴)可是这只小猴却没有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看一个表演,看完之后你就知道小猴为什么没有家。现在请看故事:等明天。(观看木偶表演)
3、刚刚小朋友们都看了木偶表演,让我们一起来谢谢小动物们精彩的表演!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谁看得最仔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呢?小猴为什么没有家? (幼儿自由讨论)
4、教师小结:原来小猴子总是说等明天再盖房,结果总盖不成房子,最后它还是没有自己的家。
反思:谈话后引出故事,小朋友很认真的观看故事表演。观看故事表演后,多数幼儿知道了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简单情节。
(二)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及主题思想。
1、教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完整的听一听,看一看故事。(出示图片一)下雨啦,小动物们都怎样了?(松鼠钻进了树洞,刺猬躲进了它的蘑菇房)那小猴呢?(东蹦西跳,没有地方躲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词组:东蹦西跳。)小猴被雨淋得难受极了,它怎么想的 ?(等明天,我一定要盖一座大房子。)
2、(出示图片二)小猴在干嘛?(画房子图样)小松鼠看到了对它说什么?(这么大的房子,你什么时候才能盖好呀?)小猴是怎么回答的?(快了,等明天就能盖好了,我还要请很多小动物来参观我的房子呢!)
(教师讲述到小猴去请客时帮助幼儿学习词组:东跑跑,西逛逛。)
3、(出示图片三)小动物们都来了,小猴在干嘛?(做美梦)它梦到什么?(小动物们都来它的新房子里做客)(出示图片四)谁把小猴叫醒?它是怎么叫小猴的?(小猴子,快醒醒,客人们都来齐了,你的新房子在哪里呀?)小猴醒来对大家说了什么?(都说了叫你们明天来,等明天,明天我的新子就盖好啦!)小动物们对小猴说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说:等明天,难道今天不就是你昨天说的明天吗?)
4、教师小结;小猴总是说等明天,其实它昨天说的明天不就是今天吗。(举例引导幼儿学习昨天、今天、明天)那学习了这个故事,我们能不能学习小猴?(不能)今天的事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有兴趣地掌握故事梗概
2、通过故事了解水的特性
3、学会比较事物特性,并能自己尝试编故事
活动准备:
1、 已有的关于水的经验
2、酒精、绿茶、牛奶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通过谈话,让幼儿自然地想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引起水娃娃找妈妈的故事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
师:那张老师我也很喜欢听故事,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
可以让个别幼儿上台讲故事,教师也可以自己带领幼儿一起回忆故事。
师: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我们真替小蝌蚪感到开心。可是……可是我们又有几个水娃娃也在找妈妈了,看看我们的水娃娃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的环节)
二、教师讲述故事。(尽量让幼儿参与进来)
师:一天,大头儿子正在河边开开心心地玩耍,突然,几个淘气的水娃娃对大头儿子说:“大头儿子,你带我们出去玩玩吧,我们整天呆在河里闷死了,我们想到城市里去长长见识!!”大头儿子还在犹豫,可是几个水娃娃又赶紧说道:“你就带我们去吧,你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会满足我们愿望的!” 就这样,大头孩子答应了他们,几个水娃娃和大头儿子离开了小河,来到了城市里,开开心心地玩了好几天。一天,几个水娃娃对大头儿子说:“我们想妈妈了,你带我们去找妈妈吧!?”大头儿子又在犹豫,只听水娃娃们说:“大头儿子,你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肯定会满足我们愿望的!” (这里可以让幼儿自己猜猜水娃娃会怎么说,教师可以提醒第一次水娃娃是怎么对大头儿子说的) 大头儿子答应了他们,首先把水娃娃们带到了酒厂,酒精妈妈开心地对他们说:“好孩子,你们跑哪儿去呢?可把我想坏了!”几个水娃娃轻轻地摇摇头说:“你不是妈妈,我们的妈妈喝起来不是辣的,也没有酒味。”(这里可以让幼儿自己发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酒的特性,) 大头儿子又把水娃娃们带到了生产绿茶的工厂里,茶妈妈激动地说:“孩子们,你们可回来了!”几个水娃娃又重重的摇摇头,说道:“你不是妈妈,我们的妈妈不是绿色的!”(这里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发挥,适当引导) 大头儿子和几个水娃娃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工厂,突然一个水娃娃开心地叫道:“妈妈,妈妈,我们好想你啊!”可是另外几个水娃娃说:“那不是妈妈,妈妈是透明的,那个是牛奶!”(让幼儿自己发挥)大头儿子在一旁开心地说:“你们可都是聪明的水娃娃,你们的妈妈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而且是透明的,现在我就把你们送回家!” 最后,大头儿子把水娃娃们都送到了小河妈妈的怀抱里,并答应下次还带他们出来玩。
三、教师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掌握水的特性。
1、小朋友们,是谁带水娃娃到城市里玩的??
2、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一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3、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二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4、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三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
四、根据故事表演游戏
准备好道具,即酒精、绿茶、牛奶、水,让幼儿表演,讲师讲述。(共九个角色,教师扮演讲述者)
五、活动延伸
师:你们知道水娃娃还会变魔术了,怎么变的了,下次张老师再告诉你们(引起下节课,水娃娃变成气体和小冰雹)
幼儿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了解裁缝工人制作服装的过程,体会她们的辛勤劳动。
·学会折纸和裁剪的方式学做“小衣服”。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有过折纸经验。
(材料准备) 服装杂志画面,纸制服装数件,演示步骤图。
重点和难点:
学会折纸和裁剪的方式学做“小衣服”。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 欣赏各种服装杂志的画面。讨论:这些服装适合谁穿着?什么季节穿着?
2、 欣赏裁缝工人做服装的过程
——量:测量人体的伸长、臂长、要为、脖子、袖口等部分的尺寸)
——裁:按照服装样式在布料上裁剪
——缝纫:将各部分分别连在一起缝起来
——钉:纽扣、花边
二、观察教师演示纸质衣服的基本方法
1、判别演示步骤图的'意思,共同将步骤图依次排序。
2、讨论:还能添加些什么使服装变得更好看?如:使用同伴剪下的小纸片,合理利用,装饰自己的作品,或剪下其中一块色纸上的纸片,共同尝试拼接,做成一件娃娃衣。
三、模仿创造
从基本制作方法开始,在完成基本制作方法以后,发挥想象按需要逐渐添加装饰。
四、展示交流
1、展示各自的作品
五、延伸活动
玩一玩开服装店的游戏,看看谁做的衣服最受欢迎。
幼儿园教案 篇4
教案一:小雪人去哪儿了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根据画面,清楚的交代事情发生的顺序,并理解雪人不见得原因。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雪人的形象,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是幼儿对冬天的特征有进一步地了解。
活动准备:
(最好在雪后上此课)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后,教师提问:
指图一: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堆了一个什么样的雪人?
请幼儿分别回答以上问题后,由个别幼儿连贯讲述图一内容。
图二:谁出来了,雪人怎么样了,请幼儿连贯讲述。
图三:小鸭和小狗在干什么?请幼儿连贯讲述图三内容。
图四:小鸭和小狗吃完饭出来一看,雪人不见了,小朋友讲一讲是怎么回事?请小朋友连贯讲述图四内容。
2、请小朋友将四张图的内容连起来,编成一个小故事讲出来。先请小朋友互相讲,讲的好的小朋友再给大家讲。
3、老师小结讲述情况,重点强调雪遇到热就会融化成水的道理。
讲述内容参考:
图一:下雪天,小鸭和小狗在高高兴兴地堆雪人,他俩堆了一个圆脑袋大肚皮的雪人,,用小桶做他的帽子,用小红果做他的眼睛,用红萝卜做他的鼻子,用小雪球做他的手,小雪人换咧着嘴笑呢。堆好后小鸭和小狗回家了。
图二:红红的太阳出来了,照的雪人暖洋洋的,雪人开始流汗了。
图三:小鸭和小狗在家吃饭,小鸭吃小鱼,小狗啃着肉骨头。
图四:他俩吃完饭说:“咱们去看看小雪人吧!”出来一看,雪人不见了,只见地上有一堆水,他俩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一回事?雪人哪里去了?一个聪明的小朋友告诉他们,雪人被红红的太阳一晒就化成水了。这下小鸭和小狗才明白,雪遇到热就会化成水。
教案二:《雪人不见了》
活动目标:
1、体验下雪天堆雪人的快乐。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图片内容。
3、理解词语“融化”,能大胆讲述雪人前后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雪人不见了》
2、雪人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小雪人,用谈话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喜欢雪吗?为什么?下雪的时候都可以做什么啊?”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下雪天里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吧。”
(二)展开部分:
1、出示五幅图片,请幼儿自由观察,了解图片大意。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
(1)观察图一。
教师:“下雪啦,地上、树上、屋顶上都是什么样的?”(下雪啦,地上、树上、房顶上到处都是白白的)
(2)观察图二。
教师:“雪地里的小朋友都在做哪些游戏?”
(雪地里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滚雪球,还有两个小朋友正在堆雪人)
教师:“雪人的眼睛、鼻子是什么样的?它戴着什么样的帽子,围着什么样的围巾?”(雪人有黑眼睛、红鼻子,戴着红帽子,围着花围巾)
(3)观察图叁。
教师:“小朋友围着雪人做了哪些事情?”
(小朋友高兴地围着雪人唱着歌,跳着舞)
(4)观察图四、图五。
教师:“为什么雪人变小了?没有找到雪人的小朋友心情会怎样? ”
(小朋友在找雪人,没找到很伤心)(学习词语:融化)
(叁)结束部分
请幼儿试着完整讲述。
四、活动延伸
幼儿观察雪人变小了(融化了),感知雪遇热融化的现象。
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幼儿到室外让幼儿堆雪人,把雪握在手里,巩固雪遇热融化的知识经验。
五、温馨提示
1、本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时候,可用手指着图片的主要内容,提示幼儿有重点地观察图片,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连贯、完整地讲述故事。
2、活动后,教师也可以将图片放在区域中,供幼儿自由讲述。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鸡蛋和小鸡的关系,学说“白白圆圆”,“黑哟黑哟”。
2、乐意倾听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3、练习推球,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鸡妈妈,小鸡,完整的鸡蛋,破裂的鸡蛋,蚂蚁的小图片(可带在手上),四副自制挂图,小球。
【活动过程】
一、通过出示小蚂蚁的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
引导幼儿与小蚂蚁打招呼。
二、讲诉故事。
(1)第一遍讲故事。
1、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并且一边讲一边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2、提问:
①这个故事里有谁?
②小蚂蚁看见的东西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白白圆圆。
(2)第二遍讲故事。
1、依次出示挂图讲故事,并引导幼儿说“黑哟黑哟”。
2、提问:你们猜这个白白圆圆的东西是什么?
如猜不出可以辅助问白白圆圆的东西裂开了,谁从里面走出来了?
三、玩“推蛋”的游戏。
把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用球玩推蛋的游戏。
规则:小朋友们每人一个球,可以单独推也可以结伴推,自由的推球。
教师在一旁个别指导。
四、结束。
带小朋友回教室,解小便,喝水,休息。
附故事:有一天,小蚂蚁走在路上,她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个白白圆圆的东西,小蚂蚁用力的去推,“黑哟,黑呦”小蚂蚁用了全身的力气,可是怎么也推不动。突然,白白圆圆的东西里发出了“卡拉卡拉”的声音,“咔嚓”一声,白白圆圆的东西裂开了,从里面走出了一只小鸡,鸡妈妈来了,小鸡赶快扑到妈妈的怀里。
幼儿园教案 篇6
目标:
1、了解小房子变化的过程,感受城市的变化。
2、联系周围生活,为周围环境越来越好而高兴。
准备:
上海现代建筑和古老建筑的照片,幼儿家门口房屋照片
过程:
一、交流讨论——生活周围的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熟悉的城市中各种房子的照片,说说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观看幼儿家门前的房屋照片,并请幼儿介绍它的特点和功能。
3、幼儿谈论各自喜欢哪种房屋,思考为什么周边会保留很多古老的房子。
二、倾听故事——小房子
1、倾听故事前半部分——了解原来小房子生活的田园风光。
2、倾听故事后半部分——了解城市化给小房子的周围带来的变化,如宽阔的道路、便捷的交通、方便的生活、热闹的居住环境……
3、根据故事结尾思考:小房子为什么不习惯城市的生活?
(高楼遮挡了阳光,灯光使星星黯淡,周围缺少绿化,人来车往十分吵闹等。)——怎样使小房子保留下来?
三、思考:保留小房子的好方法
1、每人一张纸,画一画各自想出的保留小房子的好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如:重新修繕,周边绿化,将车站搬离,与高楼保持距离,禁止车辆鸣笛等。
四、结束讲评
介绍自己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幼儿园教案 篇7
一、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体验到相互合作的快乐,感受到齐心协力的力量大于一切;
2. 让幼儿能了解到布袋的多种用法;巩固合跳、跨跳、四散跑的能力;
3. 幼儿能够听懂音乐,发挥想象感受到不同的情节性音乐,并通过游戏充分的表现音乐。
二、 活动准备:
1. 每人布袋各一个,老狼头饰一个,小兔头饰与幼儿人数一致;
2. 完整情节的录音音乐磁带一盘;
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运动:小兔子们跟兔妈妈做起床操。(教师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听音乐做情境游戏)
1、“寻找食物”:幼儿一个接着一个套着布袋蹦脚前进跳;
2、“吃完东西回家”:在草地上吃东西,吃后扛着袋子回家。
(1) 教师带领幼儿一个接一个并脚跳,不套布袋;
(2) 听到了河流声,小兔们过独木桥:幼儿把袋子扑成一条木桥,然后小兔过桥;(教师引导作用)
a. 一个跟着一个并拢双脚跳一次
b. 一个跟着一个跨跳一次
(3) 收拾布袋,套着布袋跳回家
3、 “大灰狼捉小白兔”:
a.大灰狼来了,幼儿躲避大灰狼四散跑(恐怖的音乐响起,另一老师扮演大灰狼进场);
b.小白兔藏进布袋里,大灰狼在周围巡视;
c.发现一小兔被抓,所有小兔拿起布袋当棍子打狼,最后胜利了,高高兴兴地 回家了。
活动结束:
小白兔们高高兴兴随着胜利的音乐走出场.
幼儿园教案 篇8
教案前言:
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教案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教案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教案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总结:
清明节,我们带着小百花,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革命烈士陵园,悼念我们的前辈。老师妈妈讲述了很多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让我们内心无比感动,我们将眼泪收起,用我们的茁壮成长,造福祖国来纪念这些前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