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实用的小班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参观活动:水果真正多!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水果店,了解秋天的水果是各种 各样的。
2、能围绕“水果”这一话题交谈,能用简短的句子谈自己爱吃的水果名称,形状。
活动准备:
水果或图片
活动过程:
1、交代参观内容及要求。
(1) 现在,水果店里有些什么水果呢?(幼儿回答)
(2)你们想去看看吗?
(3)提出参观要求:
a、看看有些什么水果?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b、要有礼貌。过马路不乱跑。
2、组织幼儿参观水果店。
引导幼儿看看水果的颜色、形状。不知道的问水果店的叔叔阿姨。
3、回园谈话
(1) 你看到了哪些水果?(自由交谈)
(2) 你最喜欢什么水果?它长得什么样?
(幼儿说到一种水果老师就出示实物。)
(3) 你还吃到过或看到过什么水果?
4、教师小结
秋天的水果是多种多样的。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感知泡泡的色彩、大小、形状及易破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述。
2、 尝试制作吹泡泡的水,对吹泡泡的活动感兴趣。
3、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感知泡泡的色彩、大小、形状及易破的特征了解不同材料制作出来的泡泡水有不同的效果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活动
二、幼儿观察,交流讨论
三、制作泡泡水,相互对比
四、游戏实践,感知泡泡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的两个重点内容目标是感知泡泡的各种特征和了解泡泡的制作过程,小班孩子对“泡泡”这一内容充满了兴趣,因此,我通过让孩子们玩一玩、看一看、比一比等各种方式进行教学
(1)抓住兴趣点,以游戏导入
在活动开始前,我先让孩子们玩吹泡泡,自己体验、探索泡泡的特征和吹泡泡的`技能,通过游戏,孩子们迫不及待想把自己体验到的结果跟大家,虽然效果较好,但也有部分孩子完全沉浸在游戏中,难以集中教学注意力
(2)制作过程的科学对比
其实肥皂水制作出来的泡泡效果远没有洗洁精好,因此我运用了洗洁精、肥皂水、洗衣粉三种进行制作,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比较来发现
(3)延伸活动的思考
吹泡泡这一内容还可以有各个领域的活动延伸,如科学领域吹泡工具大小、形状对泡泡的影响等,幼儿既感兴趣,也富有教学价值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语言——迎春花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感知迎春花的外形特征,知道迎春花是春天开的花朵。
2、通过欣赏和讨论活动,理解儿歌内容。
3、能以快乐的心情参与朗读活动。
活动准备:
迎春花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1、师:(出示图片)你们认识这种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去观察)
2、、教师:这种黄黄的,像小喇叭一样的花叫迎春花,你们看过迎春花吗?迎春花什么时候开?
二、老师示范朗读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迎春花》,
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都说了些什么?
2、再次朗诵儿歌供幼儿欣赏,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
A、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B、迎春花开什么颜色的花?
C、迎春花像什么?
D、它张开小嘴巴干什么呢?
E、滴滴嗒,吹的啥呢?
三、带领幼儿学念儿歌
1、完整教念儿歌两遍: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读一读这首好听的儿歌,老师大声地读,小朋友一边听一边小声地读。
2、请小朋友跟读儿歌。
3、请小朋友完整地读一读这首儿歌。
4、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
四、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
春天花园里、田野里到处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你们喜欢这些漂亮的花吗?我们去看这些漂亮的花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诙谐有趣的特点。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而响亮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画有台灯的图片一张,老鼠和猫的贴绒教具或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老鼠的头饰,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这是什么?小老鼠有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听吗?)
2、教师朗诵儿歌《小老鼠》。
3、提问:儿歌里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猫一来,老鼠就“叽哩咕噜滚下来”?
4、出示台灯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台灯,并结合教具演示和讲解儿歌内容。
5、教师操作教具,并带幼儿朗诵儿歌。
6、幼儿轮流在集体面前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儿歌。
7、根据儿歌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并相互讲述这个故事。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听儿歌
小老鼠 上灯台
偷吃油 下不来
喵喵喵 猫来了
叽哩咕碌滚下来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关爱小动物的愉快情感。
2.学说完整句,“-----我们是好朋友。”“-----我喂你吃----”。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二.活动准备:
1. 动物玩具(兔 猫 狗)人手一份。
2. 动物食品(鱼 肉骨头 萝卜)
三.活动过程:
1. 情景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朋友,我们一块儿去公园吧。(幼儿跟老师一起进入公园)哇!公园真美呀,有大树、红花-------- 静一下,听,什么声音?(喵喵喵、汪汪汪)谁呀?
幼:是小花猫、小花狗。
师:我们快去把小动物找出来吧。注意每个小朋友找一个,找到后跟他打打招呼。幼儿分头去找。
师个别询问幼儿“你找到了谁呀?”跟他打打招呼。
2. 在与小动物交往的游戏中,学说完整句“我们做好朋友吧。”
刚才,老师也找到了一只小狗,“小狗,你好!(亲一亲)我们做好朋友吧。”谁也想和老师一样,和小动物们做好朋友,还要对他说“------你好我们做好朋友吧。”
幼儿抱一抱 、亲一亲小动物,学说完整句。
3. 幼儿实践操作喂喂小动物,学说“----我给你吃-----”
师“小狗,你怎么了?”“我还没迟早饭,肚子很饿很饿。”呀,这些小动物肚子很饿很饿,我们得找点吃的。小狗爱吃什么?(肉骨头)小猫爱吃什么?(鱼)小兔子爱吃什么(萝卜)我们去找一找,有没有他们爱吃的。记住,拿一样。
“啊!这里有!每人拿一样小动物爱吃的。”
师“小狗,我喂你吃肉骨头。”谁也来喂喂你的小动物?几名幼儿示范,幼儿各自喂小动物。
4. 集体游戏。
师:小朋友,摸摸小动物的肚子,“他们呀吃的饱饱的了。”来,抱着小动物们,一起在公园里玩一玩吧。
小百科:朋友(友情),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度时,可称之为知己。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雨天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2、学会使用雨伞,并进行雨伞游戏。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挂图,雨伞人手一把。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说说雨天的感受。
你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幼儿说说自己对下雨的感受,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二、听故事
1、教师: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他叫多多。听听故事,看看他是不是喜欢下雨。
2、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3、提问:以前的多多喜欢下雨吗?下雨天只能干些什么事?
(1)多多和小伙伴们想了个什么办法使自己不淋雨,又可以玩游戏?(雨伞搭成一棵树)
(2)你喜欢伞树吗?喜欢下雨天吗?
4、小结:在下雨的日子里,我们也能发现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雨天同样充满着快乐,我们这就去寻找雨天里的快乐吧!
三、雨伞游戏
教师为幼儿准备好雨伞,带他们到室外的空地。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打开伞,注意伞尖不要对准同伴。
请幼儿把伞撑开放在地上当作伞树,然后蹲下钻进雨伞,把自己藏在“伞树”下,大家把伞举起来,比比谁的“伞树”长的最高;幼儿举起伞,互相重叠。变成一棵大树。
教后记:昨天正下着小雨,平时孩子很少在下雨的时候出去,所以特别兴奋,他们打着雨伞我们一起玩伞树游戏,在雨中孩子的感觉都很好,游戏也很认真,都感受到了雨天带来的乐趣。因为怕孩子受凉,我们只玩了一会儿,孩子没有尽兴,我又引导他们回教室一起画伞树,孩子们画得都很认真。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讨论。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各我的这堂健康活动《五官总动员》分为以下几个版块。
一、说教材:
这是一堂健康领域方面的活动,让幼儿认识和感知五官,知道其名称和作用,并让幼儿知道其保护常识。
二、说幼儿:
这堂课针对的是小班的幼儿进行的,由于小班的幼儿小,但是五官是每个小宝宝脸上都有的,所以从教学上来说幼儿都是知道易懂的,让他们知道其作用和怎么去保护它。
活动目标
1、让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等器官,并能说出其名称。
2、通过听听讲讲、看看玩玩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探索各种感官的作用。
3、通过感知活动,发展幼儿感觉器官的功能,同时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
教学重点、难点
五官的感知和作用
活动准备
实物、 实物、图片、眉心贴等
活动过程
一、 一、镜子导入
1、 让幼儿自己在座位上找出镜子。
2、 照镜子,让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
3、 让幼儿自己去触摸自己的五官及观察五官的位置。
二、出示个体图片(眼耳鼻嘴)引入课题。
1、 出示图片并教认。
2、 两个小朋友之间相互对望,相互观察,相互触摸,从而加深印象。
三、出示图片及实物,探究眼耳鼻嘴的作用。
1、 实物让小朋友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问小朋友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用什么东西去看的?从而引入眼睛,知道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
2、 实物出示醋和酱油、酒和水、药和香膏,让小朋友们用鼻子去闻是什么气味?从而引入鼻子,知道鼻子是用来闻东西的。
3、 实物出示糖果,各种味道的有甜的、酸的、辣的、苦的等,让幼儿用舌头去舔一舔、尝一尝,从而引入舌头用来尝味道的,在让小朋友们吃,从而引入嘴巴,知道嘴巴是用来吃东西的。
4、 实物出示录音机,先让幼儿捂住耳朵,教师说话让小朋友们听,幼儿无法听见,在把耳朵打开听听,能听到声音,从而引入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
四、音乐游戏:《小手拍拍》。
五、告诉幼儿相关的保护小常识。
1、让幼儿明白它们在脸上的重要性、缺一不可。
2、让幼儿知道了解怎样去保护好自己的眼耳嘴鼻。
六、分小组合作一起完成粘贴眼耳嘴鼻,播放《合拢放开》音乐。
1、 教师讲相关注意事项。
2、 分发图卡和个体小贴画。
3、 让幼儿自己动手去贴。
七、展示图卡,点评图卡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在情感上有了对美的认识,他们自己脸上都有的东西,所以小宝宝学起来很容易,也很感兴趣。他们的感知认识也很强,喜欢问为什么,也喜欢动手,在五官的感知认识和作用上不是一两节就讲清楚的,是我们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随时都要注意的卫生和安全常识工作的教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