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乐曲ABA的结构,感受其流畅连贯的旋律。
2、借助故事和名画等理解乐曲,通过语言和绘画表现自己的想法。
3、乐意倾听,喜欢欣赏活动。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白金尧的画《秋日私语》。
2、图谱,两只小鸟。
3、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画《秋日私语》,组织谈话。
教师:这是什么季节?两只小鸟在干什么呢?
(二)欣赏教师讲述的配乐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及基本结构。
教师:秋天的脚步慢慢走来,秋天的清风拂过林荫道,阳光穿过树冠照射在地面上,地面的落叶被踩的沙沙作响,树林是那么的寂静,鸟儿唱着思乡的歌谣准备离开北方,天是那么的高,前方的路是那么的遥远。心情带着单单的忧郁,不知是惋惜落叶的飘零,还是在追忆往昔的欢乐?
(三)幼儿完整欣赏乐曲,了解乐曲ABA结构。
1、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音乐,音乐中就讲了这个故事。
2、出示图谱和小鸟,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感受乐曲ABA结构。
3、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尝试表现乐曲。
4、交代作品:《秋日私语》。
教师:这首动听的乐曲名字叫《秋日私语》,是法国作曲家塞内维尔和图森保罗谱写的,理查德·克莱得曼是原演奏者。
(四)再次出示画,激发幼儿创作。
教师:这是白金尧作家画的,名字也叫《秋日私语》,我们也来做一个小画家,把你听音乐的感受也通过画画出来。
(五)结束活动。
教师:我们回去把这首好听的音乐介绍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在来园活动、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时候可以播放这首乐曲,让幼儿多听听。
活动反思: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鉴于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1、注意导语的连接作用,直击教学重点:
我用一个小练习入课:请同学们为一句不完整的诗歌补充词语。“自在飞花轻似 ,无边丝雨细如 。”目的是通过推敲比较,让学生领略品味诗歌语言之趣、之美。
这个小练习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细细揣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妙想。这样,导语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把我将针对这首教学的重点“细品语言”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连接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目标明确,而且过渡自然。
2、由表及里,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我再次把一节不完整的诗歌展示给学生,这是《秋天》一诗的第一节,其中每一句话均被我抽掉了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把“动过手术”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小百科:秋日,是一个汉语词汇,有秋天的太阳;秋天和秋季的白昼三重含义。
幼儿园教案 篇2
一、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线条与图形,对树杆及树叶进行创造性地装饰与表现。
2、在活动中初步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线条与图案装饰树杆与树叶。
难点:表现树枝交错生长的形态。
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在散步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木,了解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范例二幅,幼儿用纸,彩色水笔,各色水粉,音乐带。
四、 设计思路:
中班下学期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欣赏中丰富幼儿的装饰表现能力。在近阶段美术目标中以色彩、线条装饰为主,且中班幼儿对色彩及图形、线条表现十分敏感,乐意使用这些方法装饰自己的`画面,围绕这个目标,我们从幼儿生活经验、认知领域等各方面选择教学内容。我结合春天万物复苏,自然生长等季节特征,以散步、谈话活动形式,丰富了幼儿对树木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活动《走进未来的森林》,让幼儿在绘画中进一步发挥对树的畅想,加深了解自然与人的密切关系。其中在导入情境中引起幼儿的作画兴趣,又通过欣赏讨论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接着以优美的音乐渲染创作环境,引起幼儿遐想。整个活动以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教育目的的。
五、 流程设计:
导入情境——>讨论欣赏——>联想创作——>引导讲评
(一)、导入情境:
1、 师:最近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树木,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为什么说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木对人有些什么帮助呢?(幼儿讨论回答)
小结:树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保护了我们的环境,又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这么美丽舒服,大家都很喜欢树。
2、 师:如果将来的树木能变得更漂亮,那该有多好呀!
提议:今天我们一起去未来的森林里走一走,看一看未来的树木会是什么样子的?
(二)、讨论欣赏:
师:走走走,出发啦!
1、 讨论一、
师:我看见了一棵大树!(示范画一根竖线)
问:这是棵大树吗?为什么?(树杆太细了,大树树杆粗粗的)
师:我来加加粗,现在这棵大树的树杆可粗啦!树杆上伸出了手指,像在和我们大家打招呼。
问:树杆上长着什么呀?树枝比树杆粗一些还是细一些?树枝是怎么样长的?像搭积木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往上长。(师边示范边讨论)树枝越往上长就越细,越短了。
2、 讨论二
问:这棵大树上会长什么样的叶子呢?
(幼儿扩散,师选一种添上,画满树枝)。
问:树身上还少了什么?我们给树杆穿件什么花纹的新衣服?
(幼儿扩散,师选一种示范)。
幼儿园教案 篇3
一、音乐:尾巴谣
幼儿与老师共舞,使幼儿用肢体语言引发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二、图片引出动物尾巴,并让幼儿大胆说说动物尾巴的形状特征
1、谜语引出壁虎,金鱼,牛,燕子四种动物。
2、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这四种动物尾巴的形状。
壁虎的尾巴像绳子、针……
金鱼的尾巴像扇子……
牛的尾巴像鞭子、毛笔……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3、出示已准备好的四种动物尾巴形状的标记图(出示在展板上)。
三、由课件《小壁虎借尾巴》引出尾巴的作用
1、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出现了哪些动物?有没有动物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为什么?
2、让幼儿大胆的讲述故事里的动物不借给壁虎尾巴的原因,并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尾巴的作用。
壁虎的尾巴有着断尾逃生的作用。
金鱼的尾巴可以帮助它在水里掌握方向。
牛的尾巴可以赶苍蝇。
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和保持平衡。
3、教师引导性的出示每种动物尾巴作用的标记图(出示在展板上)。
四、出示动物尾巴记录表
1、教师示范画不同的“形状标记”,“作用标记”。
2、请个别幼儿示范画“标记图”。
五、出示ppt多种动物图片
1、幼儿讨论其它动物尾巴有何作用。
出示松鼠、袋鼠、孔雀、鸭子、蜻蜓、老虎等……
2、老师进行讲述总结。
松鼠的尾巴又大又蓬松,当它从高处往下跳时,尾巴起着降落伞的作用。
袋鼠的尾巴长满了肌肉,起着支撑的作用,还能帮助它跳跃的很高很远。
鹿的尾巴又短又小,但它是很重要的报警器,当敌人靠近鹿群,遇到危险时,首先发现敌人的那只鹿就会竖起尾巴露出亮点,鹿群就会马上逃离。
六、幼儿自由操作“动物尾巴记录表”
幼儿一起分享探讨并交流自己记录表所记录的内容。
幼儿园教案 篇4
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准备:
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重点:
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
难点:
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
设计思路: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流程:
活动导入――学习朗诵――仿编诗歌
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
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叫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食指蘸颜料在瓷砖墙上点画小雨点。
2、在画画玩玩中对色彩、绘画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色颜料、湿抹布若干。
2、在瓷砖墙上画几把漂亮的雨伞。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瓷砖墙上的伞,导入活动。
2、手蘸颜料,示范点画彩色的雨伞,强调点画后要将食指直接抬起,不能拖。
3、请几名幼儿试着点画,教师作简单小结,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4、鼓励幼儿大胆练习(若墙面不够大,可分批进行)。
5、提醒画完的幼儿及时擦净手上的颜料,以免抹到其他地方。
幼儿园教案 篇6
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和国旗的情感。
2.指导幼儿朗诵儿歌,要求幼儿注意停顿,并读准字音:旗(qí)、丽(lì)、亲(qīn)、你(nǐ)。
准备
1.找国旗。课前散步时,带幼儿到户外找国旗。
2.参加升旗仪式,体会升旗时庄严肃穆的气氛。
3.国旗实物及升国旗时的图片或照片。
过程
1.谈话
(1)教师与幼儿谈话:散步时我们在外面看见了什么?
(2)教师出示国旗实物及升国旗时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幼儿认识国旗,简单地向幼儿介绍有关升旗的常识,以及国旗与国庆的关系。
2.学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美丽的国旗》。
(2)幼儿学说儿歌。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停顿和读准字音:旗、丽、亲、你。
附作品美丽的国旗
国旗国旗真美丽,
高高飘在天空里。
我愿变只小小鸟,
飞上蓝天亲亲你。
幼儿园教案 篇7
一、活动名称:
泥工:《餐具》
二、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室内布置一角为“兔宝宝之家”,有两幼儿扮演小兔子和小鸡。
2、实物餐具一套,课件:各种餐具图片,“食物”每桌一盘。
3、彩色橡皮泥若干,橡皮泥范例一套,泥工板幼儿每人一块。
4、毛绒玩具若干,背景音乐,录音机。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2、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学习。即在会团、搓、压泥的基础上,学习压坑、捏边的技能,能表现餐具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通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小鸡”到“小白兔”家做客,小白兔家没有准备餐具,从而引出餐具。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实物餐具,引导幼儿观察其形状及颜色。然后教师小结碗与盘子的不同:碗中间凹进去了,能够盛米饭、汤等,而盘子呢,它的盘底比较平,有一点凹进去,不象碗那么深,它能够盛菜。
2、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更多花纹、形状的餐具。
3、教师讲解、示范制作餐具,后让幼儿一起制作。
师:小朋友刚才看了这么多的漂亮餐具,那餐具怎么做呢,老师现在就要给小朋友做一做餐具。
4、幼儿动手制作餐具,师巡回指导。
5、讲评作品。
请小白兔欣赏小朋友制作的餐具,老师让个别幼儿上来介绍自己制作的餐具,后送给小白兔。
(三)结束部分:
小白兔还带来了很多小客人,请小朋友招待自己的小客人,小白兔也用小朋友送给的餐具来招待小鸡,活动结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