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5-06 13:25:41 作者:

【实用】幼儿园教案范文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幼儿园教案范文4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试看平面示意图,运用已有的数经验,寻找相应的座位。

  2、体验“模拟小课堂”的乐趣,乐意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活动准备:

  座位表PPT、有数字的胸饰、题卡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小学课堂

  1、小朋友,我们都去参观过小学,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主要说说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

  2、小学生会上哪些课呢?

  3、小结: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很不一样,小学有不同的课,不同的课堂。

  二、看试题找座位

  导语:小朋友就快入小学了,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模拟小学生课堂的游戏。谁来说说什么叫模拟?

  1、猜测:小学生的课堂就在那里,等会儿我们要找座位坐下来,哪张椅子是你的呢,与你胸前挂着的数字有关系,猜猜怎么找?

  2、交代要求找座位:看清自己胸前的座位号,这是式题的答案,找到贴有相应式题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3、检验:幼儿一个个开火车念算式及答案,教师验证。

  4、提问:这种弯弯月亮型的座位,小学生也坐吗?可能在上什么课?(音乐课)

  5、谁愿意来当音乐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唱一首好听的歌?(请一幼儿)

  三、找座位

  (一)

  导语:音乐课上完,要上数学课了,数学课怎么坐呢?一起来看看这张座位表。

  1、 出示座位表:这次座位是怎么排的?(排成了四排,每排四个人)用你胸前的座位号找一找,想想,你会坐在哪一排的哪一个座位上?(请一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

  2、 交代任务:根据座位表,先计算相应的式题,找到自己的位置,再把椅子搬到相应的位置。

  3、 师:好了,都坐好了,可以开始上课了,谁想来当数学老师的,出几道加减运算题考考大家。

  4、 小结:在小学里,不同的课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刚才我们坐成了四列队,除了要算对题,还要看清座位表,分清前后左右,才能正确找到座位。

  (二)

  1、提问:

  (1)这里还有一张座位表,和前一张座位表有什么不同?这样分成小组的座位可能在上什么课?(讨论课、绘画课、手工课等等)

  (2)1号桌是活动室里哪张桌子?2号3号4号桌呢?(请几名幼儿帮相应的数字放过去)(教师指黑板)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我们的黑板在哪里?

  2、找座位:看着这张座位表,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吗?

  3、共享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4、小结: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题要算对,方向也不能搞错。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激发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音乐的情节变化,并能大胆表现和创编乐曲中的游戏情境。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已感受过不同乐器的不同声音。

  物质准备:图谱、乐器图片、音乐CD、狐狸和小鸟的指偶。

  活动过程:

  一、以去森林引题,让幼儿初步感受旋律。

  1、提问: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很大很大的森林,现在先听一段音乐,听听看我们来到的是一片什么样的森林?

  2、初步感受音乐,引导幼儿说出乐器的声音,引出“这是一片很热闹的森林”。

  二、出示图谱,在倾听中辨别笛子的音色。

  1、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发现图谱中有一张图片没有图案。

  2、出示四种乐器图片,鼓励幼儿猜测是哪种乐器的声音?

  3、完整倾听四种乐器的声音,从而分辨出笛子的声音。

  三、倾听表现乐曲内容,创编游戏情境。

  1、倾听第一乐句,引导幼儿从鼓和笛子音色的轻重并结合狐狸和小鸟的行走特点来判断猜测谁先来谁后来。

  2、理解第二乐句,启发幼儿发现狐狸与小鸟在商量做游戏。

  3、理解第三乐句,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狐狸与小鸟做游戏的情境。

  (1)提问:你觉得它们会玩什么游戏?

  (2)倾听乐句,启发幼儿从乐曲的特点中发现狐狸和小鸟在玩快快的游戏。

  (3)配合音乐玩游戏

  ①教师结合音乐,示范用手指进行游戏。

  ②引导幼儿议论狐狸小鸟从什么地方出来 。

  ③启发大胆创编,用不一样的动作表现。

  4、理解第四乐句并创编表现

  (1)师:狐狸小鸟玩了那么久,玩好游戏会做什么?那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2)根据幼儿说的答案进行第四乐句的配乐表演。

  5、完整欣赏乐曲,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动作表演。

  ?四、引出小熊和猴子,并师幼互动,迁移游戏经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试图在欣赏活动中让幼儿听音乐,用自己的声音、动作来表达感受和内心的体验。让幼儿活动中学会欣赏和感受艺术美,体验审美愉快。因为本班幼儿也是刚刚才开始接触音乐欣赏,起点较低,所以我想通过选择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情节、形式工整、短小的音乐供孩子欣赏,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本班的实际水平。本次活动,本班孩子都能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大胆地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不足之处是:在教学活动中前期知识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幼儿在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理解上不够饱满,在表现狐狸和小鸟的游戏和对话上,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不够丰富。在提问和让幼儿讨论时,我的的提问还不够明确,也没有较好地给幼儿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提问要求的层次性不够。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这些都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逐步体会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懂得玩别人的玩具,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学习与同伴友好地一起玩。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玩家大家玩。

  2、友好地玩。

  活动准备

  1、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2、 皮球若干。

  3、 与大班老师联系,拟订和大班幼儿共同玩皮球的计划。

  教学过程 :

  激发情绪,介绍玩具,看别人玩---体验情绪,和同伴玩,和大哥哥一起玩---形成理念,大家一起玩才快乐。

  一、 情境一

  1、介绍个人的玩具。

  (1)让每个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怎么玩)。

  教师可让幼儿边介绍边示范,以激发幼儿玩的兴趣和愿望。

  教师可边介绍边将玩具归类。

  2、玩玩具。

  (1)幼儿相互交换玩具,大家一起玩。

  老师观望不提示,让幼儿自然地交换玩具,相互交往。

  (2)讲评

  请玩得多的和玩得少的幼儿来做一下情景表演,让幼儿讨论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么办?

  老师小结。

  (3)幼儿多次交换玩具,大家一起玩。

  二、情境二

  1、组织中班幼儿观察大班幼儿玩球。

  2、大、中班幼儿结对子一起玩。

  3、两对幼儿在一起玩球,三对幼儿在一起玩球。

  4、全体幼儿排成四行练习在操场里滚球。

  每个幼儿两腿分开,并排成一纵队。每排第一个是大班幼儿,他双手捧,从两腿间往后滚球。最后一个幼儿双手把球接住,并跑到队前往后滚球。以此类推,直到全体幼儿均轮滚发球完毕。

  三、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都可进行这类活动教育。幼儿只有在不断的情绪体验中,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

  教学反思

  培养分享意识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这次活动通过让幼儿与大家一起玩玩具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意识。活动通过介绍玩具、玩玩具、观察活动等形式,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主体验到要与他人分享。但在整个活动中,我在组织幼儿观察大班幼儿玩球时,没能指出观察的方法、重点等具体内容,这样一来,幼儿会觉得茫然,看着别人游戏只是会觉得开心,并不懂得去记忆、模仿。

  小百科:玩具,泛指可用来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类社会中常常被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幼儿园教案 篇4

  蒙氏数学:

  《按两种特征分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尝试同时按两种特征分类。

  2、提高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养成有序整理的好习惯。

  3、体验分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吹泡泡”。

  2、学具准备:“吹泡泡”;印有不同数量、颜色、种类的植物(水果、蔬菜)和交通工具的实物图片若干;白纸、铅笔;玩具柜放置具有明显特征的玩具(材料、颜色、大小等)。

  3、《操作册》第四册第1—2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按要求做动作。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和教师一起走线。音乐结束后,教师可同时说出幼儿的两种外部特征,请具备这两种特征的幼儿做一些动作,如:请扎了辫子的女孩子原地转个圈,请穿黄色衣服的男孩子跳进圈子里等。

  2、集体活动。

  (1)幼儿操作教具,感受分类。

  创设情境:请两名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看,他们吹的泡泡真多呀!

  请幼儿拿出学具“吹泡泡”,将两名幼儿吹的泡泡分成两类,说说是按什么特征分的,再将这些泡泡分成四类,说说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颜色、大小)。

  (2)猜猜他是谁。

  幼儿2人一组,一名幼儿说出班上某个小朋友的两种明显特征,另一名幼儿猜猜他是谁。交换角色玩游戏。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两种特征给班上小朋友分类,如:梳辫子的女孩子分一类,其他小朋友分为另一类等等。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操作册》第1页的活动“分餐巾”。

  第二组:对食物图片进行分类。可同时根据类别、颜色、数量等两种特征分类,并记录下来。

  第三组:将玩具柜的玩具按两种特征分类并摆放好。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交流小结,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4册第1—2页的活动。

  2、建构区活动结束后,请幼儿按新的分类特征收拾整理玩具,如按材质、属性、颜色、大小等。每周可调整一次分类的特征。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