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精华】中班教案锦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课题:学习8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认识8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有8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8个,如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小羊等。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8只不同的小动物,有8节车厢的火车或有8棵小树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谈话,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8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8的数字。)
(2)教师边操作边提问,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4)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3、游戏:坐火车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4、游戏:排队讲解示范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8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是认识8以内的序数,并感知序数的顺序性和方向性。设计过程有三个环节,环节设置及课程难易程度符合大部分幼儿的年龄特点。环节中幼儿操作部分居多,积极性及参与性颇高,幼儿基本达到本次教学目标。教具新颖,准备充分。在坐火车和住高楼的环节中,幼儿能理解序数的意义,即第几。但是,活动中发现,幼儿对于序数方向性的把握不够完善。左右、上下等空间概念还有待提高,出现方向模棱两可的教学反馈。有个别(2-3)幼儿在操作环节中虽然积极举手,但上台操作后总是出现错误,归根结底还是方向的错误。在今后的教学环节设计中,因首先明确方向,让幼儿开始时就对方向有清晰地认识,尽量减少方向性的错误概念。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牛耕地。
2、锻炼手臂力量,提高运动能力。
3、不怕累,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你最牛》、《我爱洗澡》录音磁带。
2、场地布置。
三、活动过程
(一)角色扮演,活动身体。
1、今天老师是牛爸爸,你们来做牛宝宝。瞧!今天的天气多么好,爸爸带你们到田野去做运动好吗?
2、听音乐,活动身体各部位。(田野到了,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吧)
(二)探索用各种动作表现牛耕地。
1、提问:你知道小牛是怎么帮爸爸耕地的吗?用什么动作表示。(一个人探索牛耕地的动作)
2、提问:你平时看见牛耕地是怎样的吗?牛耕地还要有谁的帮忙?(农民伯伯)幼儿两个人探索牛耕地的动作。
(三)教师讲解示范“牛耕地”的动作。
1、请个别幼儿示范。
2、教师讲解示范。
3、幼儿两两组合,再次寻找场地,互换角色,自由练习。
(四)游戏“牛耕地”
1、牛宝宝训练地怎么样了,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牛耕地”。幼儿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扮演牛的幼儿下蹲,双手放在起跑线上,听到口令后,后面幼儿马上抓住前面幼儿的双脚,一起出发。到终点再两人一起跑回来。拍一下第二队幼儿的手,第二队再出发。以此类推。
3、幼儿互换角色再次进行游戏。
(五)听音乐《我爱洗澡》做放松运动。
师:牛宝宝,耕地很辛苦吧。瞧!你们有一个水塘,我们快到水塘里洗洗澡吧。(幼儿自由做动作)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用交叉的方法寻找中心点,掌握平衡技巧。
2、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短相同的竹竿;飞盘、书本、方盒子、硬纸板等物体;
活动过程:
(一)尝试自由探索"顶物"
1、幼儿每人选一竹竿、任一物体进行尝试"顶物"。
2、请顶物比较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尝试的方法。
(二)学习寻找中心点
1.教师示范用交叉方法寻找中心点。
2.幼儿尝试操作找出中心点,并做好标记。
3.教师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物体可以用对角交叉的方法来找出中心点。
(三)第二次探索"顶物"
1、幼儿按照所做标记进行再次操作顶物。
2、与同伴交换物品进行操作,发现只要找出中心点就能顶物成功。
3、在操作中体验探索乐趣和成功感。
反思:
活动层次清晰、目标达到,本活动没有挑战性,孩子兴趣不太高,可以适当提高难度。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训练敏捷的攀爬取物能力。
2、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会攀爬技能。
2、攀爬墙上悬挂或贴各种昆虫,垫子铺成草地,椅子排成小桥。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教师当壁虎妈妈,小朋友当小壁虎,戴上头饰,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捉害虫吧!
2、活动身体,做准备操。
3、基本动作练习
小昆虫都飞的很高,停在了墙壁上,小壁虎该怎么办呢?
(1) 请个别幼儿示范练习(重点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能很快向上爬,往下落)
(2) 自由练习。(重点)
4、游戏:《小壁虎捉虫子》
(1) 小壁虎怕小草地,爬小木桥,爬上墙壁,取到小虫子,往回放到筐内。幼儿练习。
(2) 比赛游戏若干次
5、放松运动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区分水果和蔬菜,了解蔬菜的基本特征。
通过认识蔬菜,了解蔬菜的来历,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探索、发现生活中水果和蔬菜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活动准备
蜡笔,画有各种水果、蔬菜的图片,火车道具。各种蔬菜水果实物。
活动过程
一、区分蔬菜和水果、
1、小朋友请一起来欢迎一位客人。
a、“汪、汪、汪”小狗来了,它来咱们班还带了好多礼物,你们来看看是什么?
b、出示水果和蔬菜,请小朋友看看你得到的是什么礼物?
c、哪一个是水果,哪一个是蔬菜?
d、请把蔬菜举起来,请把水果举起来。
e、将水果和蔬菜放到老师指定的位置。
二、给水果和蔬菜涂色。
a、“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也带来了礼物,请你们给这些礼物穿上衣服,好吗?”
b、老师:这些蔬菜和水果应该穿上些什么样的衣服呢,说说为什么?
c、幼儿给水果和蔬菜图片涂色。
d、撕贴蔬菜和水果,让自己做一个蔬菜娃娃或水果娃娃。
三、做游戏:听我说,跟我做。
a、蔬菜娃娃站起来,(拿着蔬菜的小朋友站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唱编好的儿歌。
b、水果娃娃扭一扭,(拿着水果的小朋友站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唱儿歌扭一扭。
c、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过之后,我就进行了深深的反思,为了促进以后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准备。活动准备的充分与否,是活动成功的基础。这次活动的物质准备很充分,但是,对孩子的知识经验的准备不够,也就是说,备教案时,备了过程,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而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在活动中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充分准备到过程中,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应该在老师的预想之中。这样活动效果就会更加理想。
二、教学过程。过程的设计环节紧凑,环环相扣。每一环都能紧扣活动主题,孩子通过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操作,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但是过程有些长,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时间长,不符合中班孩子的生理特点。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太多,问题太难,孩子不能回答。使这个活动一度陷入了僵局,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但活动中我也能够随机应变,根据孩子出现的突发性举动,灵活转变方法。
三、选材。本次活动的选材合适就是设计的问题有些深,不太适合中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显得挖掘的太多,太深,是孩子在活动中,有些茫然。
经过反思,我知道以后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上来。让孩子大胆的说话,尤其是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备教案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把活动准备的更加细致,更加的贴近孩子。设计问题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这次课的失败,要深深牢记,在以后的`活动中,不能轻率,做每一见事情都要认认真真、都要用全心。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学会听间奏,跟随音乐完整学唱歌曲。
2、知道常见的蔬菜名称。
活动准备:
1、歌曲中的九种蔬菜的实物。
2、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3、菜场场景。
活动过程:
1、 游戏导入:
(1、)猜谜。
让幼儿猜一猜蔬菜谜语,激发
幼儿的兴趣。
(2)、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它长得怎样?
(3)、出示歌曲中九种蔬菜十实物,让幼儿看1—2分钟,然后用布遮住,请幼儿说出蔬菜名称。
2、 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提问:
“歌曲的名称叫什么?”(歌曲的名字叫《菜场里的个》)
“歌曲里一共唱到了几种蔬菜?”(一共有九种蔬菜)
“有哪些蔬菜?”(番茄、胡萝卜、青菜、白菜、卷心菜……)
(2)、教师按顺序摆放九种蔬菜,教师随音乐朗诵歌词,幼儿跟着老师轻声的说出蔬菜的名称。
(3)、放歌曲录音,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的间奏:
歌曲中一共唱了九种蔬菜,是不是一口气唱完的?(不是,中间停了一下。)
(4)、教师演唱歌曲的中间部分,间奏的地方请幼儿拍手。
3、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唱开始和结束部分的几句,幼儿唱中间的蔬菜部分,注意间奏。
(2)、幼儿跟随音乐完整的轻声的演唱歌曲。
4、游戏:买菜。
“看,菜场里的菜可真多,我们唱着好听的歌一起去买菜吧。”(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游戏。)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用简单的句子完整地讲述小松鼠用尾巴帮助他人的主要情节。
2. 尝试根据图片中动物的动作以及背景线索,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
3. 激发幼儿主动帮助别人和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4张;
三、活动过程:
1. 通过谜语,引出讲述的主角。
“尾巴像把降落伞,整天爱往松树窜,贪吃松果和松子,家住松树洞里面。”
引导幼儿根据谜面描述的松鼠外形特征猜谜底。
2. 启发幼儿围绕“尾巴”展开讨论,引出主题。
“小松鼠的大尾巴像把降落伞,真有趣!那你知道小松鼠的大尾巴有什么用吗?”幼儿进行讨论,用完整的句子来讲述。
3. 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片讲述《小松鼠的大尾巴》。
a. 观察图一,讲述画面内容。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春天)
“春天小松鼠出门去,它遇见了谁?小鸡怎么了?小松鼠会对小鸡说什么?小松鼠是怎样帮助它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图意。
b. 观察图二,并讲述图片内容 。
“这是什么季节?(夏天),小松鼠出门去,它又会遇见谁呢?”
“小蜗牛怎么了?小松鼠会怎么说?他是怎样帮助小蜗牛的?”鼓励幼儿连贯地讲述几句话。
c. 观察图片三,讲述画面内容。
“夏天过后是什么季节呢?你从哪里发现的?”
“秋天,小松鼠出门去,看见小兔在干什么?小松鼠对小兔说什么?它是怎样做的?”在前几次的经验上尝试较为完整地讲述一段话。
d. 教师先引导幼儿思考、想象故事情节,再出示图片让幼儿讲述。
“下面一幅图会是什么季节呢?(冬天)冬天天很冷,小松鼠还会出门去吗?它在家里干什么呢?你们猜,小松鼠会用它的大尾巴干什么?
出示图片四,启发幼儿仔细观察画面,鼓励幼儿讲述小松鼠用尾巴当被子盖的情节。
4. 带领幼儿边看图边完整地讲述故事。
在图片的提示下逐幅讲述,采用等待、留空的方法让幼儿主动地参与讲述并进一步理解掌握故事的情节。
5、 根据幼儿经验,拓展讲述话题:“小松鼠那么喜欢帮助别人,那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是怎么帮的?”鼓励幼儿回忆自己以往的经验,完整地讲一段话。小结:“帮助别人不仅能让别人感到快乐,自己也会觉得很快乐,让我们都来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吧。”
讲述内容:
小松鼠的大尾巴
春天,小松鼠出门去,看见小鸡被雨淋湿了,小松鼠说:“小鸡,我来帮助你吧!”小松鼠用大尾巴帮小鸡挡雨。
夏天,小松鼠出门去,看见小蜗牛被太阳晒出汗了,小松鼠说:“小蜗牛,我来帮助你吧!”小松鼠用大尾巴帮小蜗牛扇扇子。
秋天,小松鼠出门去,看见小兔在扫树叶,小松鼠说:“小兔,我来帮助你吧!”小松鼠用大尾巴帮小兔扫树叶。
冬天,天很冷,小松鼠在家睡觉,用它的大尾巴当被子盖,真暖和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