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5-08 04:38:51 作者:

关于幼儿园教案模板集合4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幼儿园教案模板集合4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一:可爱的蝌蚪

  目标:

  1.乐于观察,体验发现的乐趣。

  2.观察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3.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准备:

  自然角里饲养蝌蚪,蝌蚪生长过程小图片若干套,记录用的笔、纸,订书机。

  过程:

  一、班里来了“小客人”

  1.班里来了“小客人”,你们猜是谁?

  2.观察讨论,交流有关知识经验,如,蝌蚪的外形特点,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等等。

  3.猜一猜,它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1.每天观察蝌蚪的变化并和同伴交流。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蝌蚪的生长变化(可用绘画、给图片排序等方式)。

  三、交流自制小书

  1.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按前后顺序装订成小书。

  2.翻看自制小书,互相讲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3.小结: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小尾巴消失,变成青蛙。

  活动二:青蛙妈妈本领大

  目标:

  1.观察认识青蛙的基本特征。

  2.知道青蛙的益处,产生爱护青蛙的情感。

  准备:

  1.自然角里饲养蝌蚪和青蛙。

  2.有关青蛙的图书、课件。

  过程:

  一、认识青蛙的基本特征

  1.观察青蛙,说说青蛙的基本特征。

  2.师幼总结:青蛙有四条腿,大眼睛,宽嘴巴,唱起歌来呱呱呱。

  二、青蛙妈妈本领大

  1.观看有关青蛙的图书。

  2.欣赏青蛙捉害虫的课件。

  3.小结:青蛙捉害虫本领大,是庄稼的好帮手,我们要爱护青蛙。

  延伸活动:师幼共同将青蛙放生,以激发幼儿热爱青蛙,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三:小蝌蚪找妈妈

  目标:

  1.能简单描述蝌蚪的生长过程和青蛙的基本特征。

  2.体验游戏的乐趣,感受亲情的美好。

  3.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

  准备:

  1.布置池塘、荷叶等春天景物。

  2.青蛙妈妈头饰一个,与人数相等的双面蝌蚪和青蛙头饰。

  过程:

  一、小蝌蚪找妈妈

  师幼一起扮演蝌蚪,边做蝌蚪游的动作边念儿歌:小蝌蚪,游呀游,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游呀游,游来游去想一想,妈妈妈妈你在哪?

  二、小蝌蚪变青蛙

  1.我知道妈妈在哪里,她正在田里捉害虫呢!我们快快长吧!长大了就能见到妈妈了!

  2.师幼戴蝌蚪头饰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游呀游,长呀长,长出后腿长又长。游呀游使使劲,两条前腿往前伸。游呀游,扭呀扭,小小尾巴也溜走。嘻嘻嘻,哈哈哈,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

  3.念完儿歌,幼儿将蝌蚪头饰换个面,变成青蛙头饰。

  三、小青蛙学本领

  1.现在我们都变成了小青蛙,高兴吗?瞧!妈妈来了。

  2.另一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引导幼儿说一说青蛙的样子,并一一拥抱幼儿。

  3.跟青蛙妈妈学本领,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

  4.在捉虫、过河、追逃游戏等多种情境中进一步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的动作。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结合图片理解儿歌内容,培养幼儿识图、口语交际、模仿动作等能力。

  2、引导幼儿参与活动,体验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激发幼儿感受、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3、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图片感知、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引领幼儿学习儿歌。难点:背诵儿歌。

  活动准备

  音乐光盘、挂图、牵牛花朵(模拟)

  活动过程

  1、 音乐导入:牵牛花带领小朋友去她家。

  2、 战士挂图,让小朋友逐一触摸高楼、树梢、墩墙、泥巴高、长、滑、细的感受,同时贴上字卡片,认读高楼、树梢、墩墙、泥巴。

  3、 教师简述牵牛花爬高楼、 树梢、墩墙、泥巴的过程,从而引入课题儿歌《爬高楼》

  4、 教师出示牵牛花(贴手背),幼儿也贴,教师教幼儿学儿歌时加动作、表情。

  5、 游戏:四名幼儿分别扮演高楼、树梢、墩墙、泥巴,其他幼儿边读儿歌边触摸。

  6、 活动延伸:教师随音乐带领幼儿到大自然去采牵牛花。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我以能促进“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以儿歌是幼儿喜爱且易接受的教学形式,找到幼儿兴趣点入手,再以游戏活动为载体,使儿童在活动中得到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主动发展。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第一环节,以优美轻松的音乐为背景,创设了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在第二环节,让幼儿观察、亲身体验牵牛花爬高楼,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第三环节,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体验爬高楼的不易,增强了幼儿理解能力。第四环节,幼儿边学儿歌边做动作,辅以表情,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第五环节,分角色表演进一步加深幼儿理解力,提升了表演能力,增强了记忆力。第六环节,回归大自然,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活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观察力、注意力、参与表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发展。

  不足之处:在第二环节中,应在认识高楼、树梢、墩墙、泥巴、野牵牛时贴上字卡,初步让幼儿识字。在第五环节中让幼儿带上高楼、树梢、墩墙、泥巴的头饰,这样幼儿学习兴趣会更浓些。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小动物,掌握相应的名词及和几种小动物动作有关的动词。

  2、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大小,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和观察能力。

  3、学说完整的语句绿色的草地长长的鼻子。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一幅,添加图片(大象、皮球、蚂蚁)按故事内容设制。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背景图;“这个地方真漂亮呀,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大象,开始讲故事。老师边操作教具、边有表情的.把故事讲一遍。

  2、老师根据故事内容提问:谁来到了一片绿色的草地上?(一只大象)。“扑——”,大象用什么喷出了红皮球?(长长的鼻子)。红皮球飞呀飞落在哪里了?(山坡上),红皮球滚呀、滚呀!碰见了谁?(小刺猬)红皮球掉在哪里了?(水里),看见谁在水里?(蚂蚁)。小蚂蚁得救了吗?(得救了),他怎么做的?(爬上了红皮球)。谁把皮球勾上来了?(大象)。

  3、引导幼儿比较大小:看看图中谁比谁大?(大象比红皮球大,红皮球比蚂蚁大)。谁最大?(大象)。谁最小?(蚂蚁)。

  4、老师用提问的方法小结:一只大象来到哪里,(绿色的草地上),学说完整句“绿色的草地”。他的鼻子怎么把红皮球弄出来的?学说语句“长长的鼻子”。红皮球飞到哪里,又滚到哪里,最后掉到哪里?谁在水里喊?他怎么样了?谁救了他?大象又怎么救了小蚂蚁呢?故事最后是怎么说的?老师在请小朋友回答的同时,加深他们的记忆。

  5、老师再完整的复述一次故事

  延伸活动:

  老师在日常活动中适当引导孩子用已学到的新词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如大象用鼻子喷皮球,还有什么可以喷东西呢?让他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巩固已已经掌握的词,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

  附:故事“大象、皮球和蚂蚁”

  一只大象来到一片绿色的草地上。“扑——”,大象用长长的鼻子把一个红皮球喷了出去。红皮球飞呀飞!“砰——”,红皮球落在山坡上。红皮球滚呀滚呀!“咚 ——”,红皮球掉进河里。“救命呀!”一只蚂蚁在水面上挣扎。小蚂蚁爬上了红皮球。大象正好从河边经过,他用长长的鼻子把球勾上河岸。

幼儿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内容编8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让幼儿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看图编应用题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姿势,并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作业纸、铅笔、橡皮擦等

  三、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图片内容编8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四、活动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演示法、谈话法、操作法等等。

  五、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1-20单数,两个两个数1-20,五个五个数。

  2、碰球游戏:复习6、7、8、的组成

  1.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复习数数。

  2.师幼共同玩碰球游戏。

  运用不同的形式复习数数,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巩固对数的认识。

  二、 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PPT课件。(第一幅图:小鸟在天空飞翔)

  提问:小朋友,图片上有什么呀?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将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应用题说一说?那列成算式怎么说?你还能根据这个算式编出其他的应用题吗?

  2、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小兔子吃胡萝卜)

  师:看看怎么了? (小兔子吃掉三个胡萝卜)

  3、看图自编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接下来老师可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谁能又快又准地看着图片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一个算式呢?

  3、教师出示第三幅图片(小朋友玩气球)。

  4、教师出示第四幅图片(蝴蝶飞舞)

  5、教师出示第五幅图片(鱼缸里的金鱼)

  6、教师出示第六幅图片(池塘里的青蛙)

  7、师:小朋友,你们都会了吗?现在可是要你们来练练本领咯!

  8、出示图片,讲解作业要求与方法。

  注意:

  (1)写作业时记得看清楚是加法还是减法哦!

  (2)我们在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谁来说说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将纸放平摆正,抬头挺胸,手臂放平,食指与拇指的前端捏住笔杆,眼睛离纸头比要一把尺还长一点的距离。

  9、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道题目:看分合式列算式

  第二道题目:看图列算式

  1. 幼儿欣赏PPT课件并

  说出图中发生的事情。

  2. 根据教师的提问做出

  相应的回答。

  3. 幼儿根据图片内容以

  及教师提示尝试编应用题。

  4. 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

  行列算式。

  5. 观察作业练习内容,

  倾听操作要求

  6. 说一说正确的坐姿和握笔的方法。

  7.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1.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清晰的了解整个事件,活动中教师以提问的引导方式帮助幼儿学会看图编应用题和看图列算式两个主要技能。在这里教师只是辅助的作用,运用课件生动形象又直接的观察让幼儿能更进一步的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不仅学习了新的技能,而且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在本次活动中,运用课件创设了多种不同的情景氛围,让孩子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学习,在复习数数和碰球游戏的基础上清晰地知道6、7、8的组成与分合,在观察图片与对话中帮助幼儿梳理图中内容,使得幼儿能更好理解内容,让绝大多部分幼儿都能较轻松的编出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3.在操作环节中,询问并提醒幼儿正确的坐姿与握笔姿势,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注意到写字时的良好习惯,并应该每次都坚持保持正确姿势。

  三、 结束部分

  点评幼儿的作业情况

  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业纸,其他幼儿进行检查作答情况。 通过作业点评帮助幼儿了解自己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小百科:应用题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有关事实,反映某种数量关系,并求解未知数量的题目。每个应用题都包括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