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12-15 14:24:11 作者: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锦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锦集8篇

大班教案 篇1

  课题生成:

  元旦时,幼儿园搞游园活动,我们就要布置教室。当教室里挂上灯笼、彩条时,幼儿都在叫:“过年了!过年了!”然后自由讨论着一些过年的事情。有的就说家里蒸包子、包馄饨,有的说贴对联、放鞭炮等等。谈得非常高兴,完全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

  中国有悠久文化历史和那么多的优秀民间工艺美术,我决定要让孩子接触这些,感受这些,从而萌发他们的民族情感。《美术欣赏——民间艺术》这本书上正好有年画、花灯、剪纸什么的。而这些恰恰是过年时都有的,又与幼儿讨论的过年生活有关,幼儿熟悉、感兴趣。选用这些内容是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为此,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和欢乐、喜庆的气氛。

  2、丰富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感情。

  活动准备:

  有关过年的故事、图片。视频展示台。传统年画、花灯、剪纸、对联、灯笼、贺年卡。幼儿用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话,引出过年主题。

  (1)“老师知道小朋友一个秘密,小朋友们都盼着赶快长大,所以大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过年了。因为过了年,小朋友又长大了一岁,除了这个呀,过年还特别特别的热闹,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年吗?”

  (2)“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节日。这里有一个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快快乐乐的生活着。可是一天,来了一头怪兽,它头上长着尖尖的粗粗的大角,眼睛非常大,像会喷火。嘴巴张开了比大狮子嘴巴还要大。这头怪兽的:就叫做“年”。自从“年”来了以后,村子里的猪、牛、马、羊都被吃了,后来它还要吃人,大家都非常害怕。这时候不知道谁发现一个秘密,于是大家都在门上贴上红纸,挂上红灯笼,在门口放鞭炮。原来“年”害怕红色和爆竹的声音,吓得逃走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快快乐乐的生活,人们为了一直过幸福的生活,每到这个时候,总要在门上贴上红纸,而且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这就是现在的对联、再放爆竹,一代一代的传下来,这就是过年。”“过年也叫过春节,因为那一天是我们中国农历的第一天,它象征着希望春天赶快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3)“过年是一年中最快乐、最热闹的时候,小朋友们记得最清楚的事情一定有许多,那谁来讲讲?”(师幼互动的启发式谈幼儿1:“我过年的时候,帮爸爸贴对联。”(根据幼儿回答给予补充)

  ①对联。“对联是写在红纸上的,都是写的一些吉祥祝福的(展示对联)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红纸、毛笔,等会儿请班上学毛笔字的小朋友给我们写对联吧。

  幼儿2:“我最喜欢在家看包馄饨。”

  ②包馄钝。“北方人习惯包饺子,而江苏有的人习惯包馄饨。在大年三十晚上吃。”老师还准备了馄饨皮、菜馅,请小朋友包馄钝吃。

  幼儿3:“我们家里买了许多大灯笼,挂起来很漂亮。”

  ③挂红灯笼。(展示灯笼)“灯笼一挂,立刻就有了一种喜庆的气氛。为什么呢?”

  幼儿4:“因为它是大红颜色。”

  幼儿5:“大红颜色使人觉得很喜庆,很温暖。”

  教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大红蜡光纸,还有金纸,下面要请你们动手做灯笼,挂到我们班上去。”

  幼儿6:“我们过年的时候要说好听的,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④互相拜年。“那远地方的人,见不着面,怎么办?”“发贺年卡。”(制作贺年卡)

  幼儿7:“过年的时候放爆竹,还有烟花。我还放过,我不怕。”

  ⑤放鞭炮。(结合画面看)“你放过鞭炮吗?好玩吗?”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告诉幼儿大城市内不放鞭炮,观看时要注意安全。)

  幼儿8:“过年的时候,我和我奶奶在街上买了好看的画,上面是两个娃娃,还说恭喜发财。”

  ⑥介绍年画。誓你说的这种画就叫做年画,它有许多种。在我国的天津有一种杨柳青年画,我们来看看呢。”

  “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只有我们中国才有,这些都体现了喜庆和吉祥,年画一贴,屋子顿时增添了欢乐气氛。”

  “你觉得这幅画看上去感觉怎么样?表达了什么意思?”

  幼儿自由讲述。

  幼儿9:“过年的时候还舞龙灯,人很多,那个龙也很长。”

  ⑦介绍花灯。

  舞龙灯,舞狮子。(图片)

  “龙和狮子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蕴含着喜庆和吉祥的意义。”

  幼儿10:“还有剪窗花,有十二生肖。”

  ⑧剪纸:(展示窗花)

  “过年时候,在窗户上贴上窗花,非常漂亮。有窗花、门笺等。”

  2、师生动手操作。

  “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从小班就在一起了,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很快就要过年了,我们大家分分工,一起动手准备吧,让我们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年!”

  (1)幼儿自由分组操作。(背景音乐《金蛇狂舞》)

  ①剪纸;②做灯笼;③包馄饨;④写对联;⑤做贺卡;⑥画年画。

  (2)教师动手参与其中。

  3、共同布置教室。

  将幼儿及老师共同操作自制的各种作品装饰教室。

  请食堂师傅下好馄饨,幼儿共同分享。

  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

  通过活动,我发现毕竟课题来自于幼儿,而过年又是孩子最喜欢、最兴奋的事情。所以在活动一开始的谈话部分,幼儿就十分投入,兴致很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过年时所经历的事情。而我好像是作为一名资料补充员的身份,当幼儿讲到一个什么事情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时,我就在展示台上出示图像、图片等,加上幼儿和我的共同讲解,使中国过年时传统风俗在幼儿面前展露无遗。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当这些操作活动真真切切地展示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兴奋达到了高潮,我能感受到那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在张罗着过年。

  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动手能力很强,做出了许多精彩的东西。而且幼儿好像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于是我进行了活动的延伸,整个一天都是在过年,挂灯笼、贴窗花、贴年画、贴对联,让幼儿到其他班级送贺卡,下午大家一起吃馄饨,我们就完全是过了一个年。

  通过这次活动,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如果将民间美术欣赏与特定的节日结合起来,幼儿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再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幼儿园手工难教的问题。

  这也是一种真正的融合吧。

  二、专家点评:

  岁末,许多幼儿园都会设计有关“过年”的活动,我们常看到的景象是老师异常忙碌:布置环境、设计活动、为幼儿选购礼品等。而孩子大都是在兴奋地等待,除了活动当日很高兴地玩玩、吃吃外,孩子恐怕不会再有太多的收获。于是,教师精心布置的环境成了摆设,幼儿熟视无睹……如何使幼儿通过“过年”活动真正有所收获呢?教师不妨发动幼儿去搜集有关过年的趣闻,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布置环境,让幼儿也去做做大人们过年常做的事。当弦子成为活动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活动的小主人时,“过年”活动就会成为他们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体验参与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不容易及成功后的喜悦的“探究式”学习。建议老师再把步子迈大-些!

  三、反思与讨论

  这样的综合活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你来实施,准备分几次完成?还有没有更合适的设计与方法?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数字记录电话号码。

  2、了解不同的数字编码,表示不同的电话号码,感受数学世界的奇妙。

  3、知道有需要时才打电话,不随意拨打电话。

  活动准备:

  1、歌曲《打电话》

  2、每个幼儿活动前要记住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3、多媒体:各种电话、手机的图片一张,写有“110”、“119”、“120”的图片各一张,小动物的电话号码图片若干张,0—9的数字卡片若干张。

  4、幼儿操作用的水彩笔、图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曲《打电话》,稳定幼儿情绪。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唱首歌曲—打电话,大家仔细听音乐(放音乐)

  二、多媒体(电话、手机)图片展示,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老师请你们看图片,大家瞧!

  提问:①图片上有些什么?

  ②电话有什么用途?

  三、交流电话号码并出示在黑板上。

  1、教师有选择地记录幼儿提供的电话号码。

  师:你们谁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爸爸、妈 妈的手机号码呢?

  2、拨打班上老师的电话,告诉幼儿老师的电话号码。

  师:听!谁的手机响了?(x老师)x老师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哟,又是谁的手机响了?(x老师)x老师的电话是多少?

  我们知道了老师和小朋友家的电话号码,以后遇到了问题和事情可随时拨打电话取得联系。

  3、多媒体特殊号码图片展示:110、119、120.

  师:请小朋友看图片,图片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说出特殊电话号码110、119、120.

  教育幼儿不能随意拨打110、119、120等特殊电话,也不能随意拨打所有人的电话,只能在有需要时才拨打。

  四、研究电话号码:

  1、引导幼儿观察电话号码:黑板上的这些号码长短一样吗?

  手机有11个编码,座机有7个编码,紧急电话只有3个编码。

  2、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电话号码,寻找其中的规律:“通常电话号码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

  3、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所有的电话号码都是由0—9的数字组成。”

  电话号码中0—9的数字不是从小到大,也不是从大到小,而且将这十个数字打乱编排而成。

  不同的数字编码,表示不同的电话号码。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电话号码都不相同,只有按照号码准确拨打,对方的电话才能接通。

  4、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

  (1)“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我的电话号码藏在这张表格里。”

  (2)(出示表格)观察,想知道我的电话号码,还得用这张表格来帮忙呢?

  如 :电话号码为:

  (3)验证号码

  师:你们猜出来的电话号码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打一下,听一听?

  (电话铃声响后):孩子们,这是我里的电话号码,如果你们有事可以给我打电话哦!

  五、多媒体展示动物们的电话号码图片,幼儿记录电话号码:

  1、小猴、小熊、小兔告诉我,它们买了新电话,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们的电话号码呢?

  小动物的电话号码藏在图片里。(多媒体展示带有实物图片的电话号码)

  2、幼儿用0—9的数字记录电话号码,写在图片下。

  六、给小动物送电话号码。

  小朋友帮小猴、小猫、小兔记录好了电话号码,大家高不高兴啊?现在我们开车给小动物们送电话号码去。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两人或多人合作进行手膝着地爬的方法,增强四肢肌肉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在活动中增强竞争的意识,体验用纸盒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鞋盒若干个。

  2.装洗衣机等的大纸盒几个。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游戏:穿大鞋。请幼儿将双脚套进大鞋里,比一比,看谁走得又快又稳。

  2.基本活动。

  (1)师:小朋友们想想看,除了可以用脚穿大鞋进行游戏外,这种鞋盒还可以怎么玩呢?

  (2)教师请幼儿用手套进去爬一爬,并提醒幼儿手和膝盖要同时着地爬,以免幼儿因为身体前倾而跌倒。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爬得又稳又快,并请爬得快的幼儿进行示范,总结爬得快的经验,请大家一起学习。

  (4)师:如果两个人有三个鞋盒,要把手都套进去,应该怎么办呢?

  (5)教师请幼儿找伙伴进行尝试,并将某些幼儿的好方法介绍给其他幼儿。

  (6)组织幼儿进行比赛,设置一条线作为起点,几组幼儿同时进行,决出优胜者再进行下一轮比赛。最后请爬得最快的一组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方法,大家一起进行评价,并向他们学习。

  (7)教师出示大的纸盒。

  师:这么大的纸盒,也是让我们爬的,我们应该怎么爬呢?(请幼儿想象并讲述方法后进行尝试。)

  (8)请一个幼儿到大纸盒里爬一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9)让幼儿分小组进行大纸盒的练习,教师在一旁观察并进行指导。

  (10)将幼儿分组,进行比赛。(教师确定起点与终点,让幼儿按直线进行爬的活动。)

  3.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上下抖一抖手腕,然后手扶着腰,前后左右晃一晃,摇一摇,放松手腕和腰部的肌肉。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 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 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 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 、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 、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 、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 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 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 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活动延伸:(组合编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

  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图片、图谱辅助法理解、记忆歌词,并用自然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2.能根据提示唱准歌曲的副歌部分"啷里格啷……"。

  3.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和合作演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图谱、秋天背景图

  2、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有关秋天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秋天多么美》

  二、副歌前置图谱辅助,初步感受歌曲活泼、欢乐的旋律

  (一)出示小拨浪鼓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小拨浪鼓有什么不同?会发出什么声音?一起说一说。

  (二)学唱副歌部分

  1.老师能把这些小拨浪鼓的声音唱出来,听一听。

  2.谁能自己来试试?

  3.怎样才能唱出欢快跳跃的感觉?

  4.猜猜后面的小手表示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三、图片辅助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特有的结构,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乐趣。

  (一)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提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喜欢这首歌曲吗?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二)借助图片学唱歌曲主歌部分,能有感情的演唱

  1.秋天来了,开得最多最漂亮的就是菊花了,一起说说吧。能不能试着唱出来。

  2.想一想太阳照着我们感觉怎样?太阳会照在哪里?声音大一些唱出来。

  3.你看到小朋友走过哪里?还有一对好朋友是谁?我们把这两句唱一唱。

  4.秋天的风光美不美?太美了,真是处处好风光,直接唱出来吧。

  四、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1.整体接唱(师幼同唱)要求:用歌声大胆表现秋天美丽的风光和欢快的心情。

  2.师幼接唱、幼幼接唱要求:先唱的听好前奏,接唱的要接得紧凑,"嗨"处一起唱。

  3.跟客人老师合作接唱活动延伸:这是一首老歌,回家和爸爸妈妈合作唱。

  冬天里来梅花香,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寒冷的北风呼呼吹,吹动了我的花衣裳,啷里个啷,啷里个啷,走过田野和山冈,堆雪人呀打雪仗,处处白茫茫,啷里个啷,啷里个啷,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

  活动反思:

  季节的更替,自然界美丽而神秘的变化,秋天来了,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蕴育着生命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我带领孩子们走进秋季,感受秋的色彩,体味秋的品性,体验自然界的和谐与激情,是对一年级学生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11月12日我在一(5)班上了校内公开课,现将本人对本课的所感所想总结如下:

  一、感受秋

  在上课之前,我播放了一段《秋天印象》的视频,让孩子在视频里,欣赏自然景色:蓝天、白云、落叶、树林、人物;寻找秋天的色彩;找找人物衣着打扮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意境和自然的美。

  二、激发兴趣

  学生对“秋姑娘”的礼物特别感兴趣,将秋天拟人成秋姑娘,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秋天的礼物导入,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图片欣赏

  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向学生展示秋天的美丽容貌,从秋天成熟的果实或蔬菜中,找出想要表现的'物品。鼓励学生亲自探访大山、田野、庭院,收集秋天的物品。让孩子对自己周围的自然环境又有一番新的认识。让孩子注意叶片、果实等秋天的礼物的造型美,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让孩子了解学习创作的不同表现手段。

  四、利用学科整合,丰富课堂内容

  在本堂课的一个环节中,我把音乐融合到课堂。学生对《去郊游》这首歌曲很熟悉,我出示时,学生能根据音乐一起唱起来,充分的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带着愉悦的感觉去欣赏接下来的图片,不但营造的氛围,同时也是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器官。还有就是把语文课上的语言训练带进了美术课堂,在欣赏完每组图片时,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教师讲解,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不足之处

  整堂课学生的参与率还是较高的,但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没有自己的思想,这让我很头疼,我在出示一组图片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学生在说时,都是按照前一位同学的语言套路去表达。这让我想起创作作品时,学生也是把看到的画在纸上,没有自己想象的内容,失去想象,画面就少了生机。学生的回答需要教师及时的评价和肯定,我在本堂课中对学生的回答评价有点单调,我想在今后的课堂当中,多一些有新意的评价和鼓励!

  让孩子自由发表他们在课上看到的秋景的美,往往喜爱的素材是他们绘画的原动力。这节课主要让孩子自己看,让孩子自己说,让他们积极全情投入,从而带来更好的学习效率。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名称:认识国旗、国徽

  重点领域: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集体

  预设目标:

  1、认识代表我们国家的国旗、国徽,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学习升旗时行注目礼,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升国旗的活动。

  活动准备:国旗、国徽、国歌的VCD,纸和笔。

  活动预设

  1教师与幼儿看国旗、国徽、国歌的VCD,引导幼儿认识国旗,简单地向幼儿介绍有关升旗的常识,以及国旗与国庆的关系。

  教师提问:

  (1)你见过国旗吗?在哪见过?你知道国旗是怎样来得吗?

  (2)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五颗星星代表什么?

  (3)国徽你在哪里见过?五颗星,天安门城楼,麦穗和齿轮各象征什么?

  2、欣赏国歌,你听过国歌?

  3、指导幼儿学习用绘画的形式画出在哪见过国旗。

  观察记录:

  1、在看国旗、国徽、国歌的VCD,孩子

  发表自己的看法:陈俊宇说打仗的,陈曦说红军叔叔扛着红旗冲锋,李安说有很多人流血,太可怕。从看VCD中使他们懂得了和平环境来之不易。同时还与孩子讨论什么是和平?孩子的理解力是不可估量的,恒恒说不打仗,汶羲说不吵架,何龙说不打架,孩子直接的感受已经理解了和平的意义。

  2、结合电化教育能使教学活动突破时

  空限制,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过程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动态化。

  3、从孩子的图画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观察力是很细致的,象陈俊宇画宇宙飞船上有五星红旗,邓安杰画轮船上有五星红旗,李安和覃国雄画了坦克上有五星红旗恒恒画了市政广场上有五星红旗等等。

  活动反思:

  电化教育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借助它的优势为我们的自主性主题教学服务,收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在绘画暗示孩子画出不同的内容,总以为标新立异才更能体现出幼儿的创造性。但是在活动中仍出现幼儿间互相借鉴、模仿的现象,我如果对这种想象采取断然否决的态度,一味强求“不一样”的东西,将会抹煞孩子的看法,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大班教案 篇7

  大班科学活动:艾玛捉迷藏

  目标:

  1、感受艾玛的体色和大森林的关系。

  2、获得动物体色是保护色的经验。

  3、萌发对动物的兴趣,乐意亲近小动物。

  重难点:感受艾玛的体色和大森林的关系。

  获得动物体色是保护色的经验。

  准备:课件、每人一只大象图片,画纸、油画笔等。

  过程:

  一 、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

  2、艾玛捉迷藏,什么是捉迷藏?

  3、艾玛和谁玩捉迷藏呢?

  二、观看课件,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1、艾玛可能会躲在哪里?为什么?

  2、我们看看是不是艾玛?是什么?

  3、小鸟找到了艾玛吗?

  4、小鸟一下就发现了谁?它为什么一下就发现了熊猫和七星瓢虫?

  5、小鸟为什么没有发现枯叶蝶、竹节虫呢?

  小结:原来这些小动物就是找一个周围颜色和自己身体很相近的地方躲起来,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小动物就是利用这个本领来保护自己,躲避天敌的。

  6、故事中,艾玛还是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的?

  7、在我们生活中,艾玛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1、出示艾玛的朋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你喜欢哪只大象?为什么?

  2、它们的颜色怎么样?(很相近)。

  3、请你去想办法,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4、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四、拓展。

  1、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片中有谁躲起来了?他们躲的好吗?为什么?

  2、小结:原来解放军叔叔也是向动物学来的本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是从动物那里学到的本领,我们一起去发。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等作品,尝试用红、黄、蓝三种不同比例的蜡光纸色块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中组合粘贴,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2.迁移折纸经验,能将正方形折成自己需要的各种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能按照先摆图形后粘帖的程序操作,体验创作的快乐。

  准备:

  1.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等作品挂图。

  2.A4纸大小的图画纸人手一张,裁成A4纸的四分之一大小的正方形红、黄、蓝色蜡光纸(幼儿人手一份)

  3.胶水,剪刀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诼一欣赏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等作品,感受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特点

  1.出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画家的一些画。他的名字叫蒙德里安。(带读作品名字)他的作品名称是《红黄蓝构成》(带读作品名称)请你们仔细看看,能不能发现他的画有什么特点。

  师:你觉得他的画好象什么?

  2.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了解其颜色。图形的特点。

  师:谁能发现这些画都用了哪些颜色?(引导幼儿找出蒙德里安作品中用色风格和特点)

  师:每一幅画上的红、黄、蓝色一样多吗?谁能发现这幅《红黄蓝构成》画上哪种色块最多,哪种色块第二,哪种色块最少?

  师::每一幅画上的红、黄、蓝色都是按照这样的大小来分配的吗?

  师:谁还发现这些色块都是什么图形?

  师:在画上所有的线条都是什么线?请个小朋友来画画看。

  二、幼儿讨论操作

  1.出示材料,交代任务。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的红、黄、蓝三色正方形蜡光纸各一张,请你们学学这位画家,也用红、黄、蓝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粘贴成一幅画。

  2.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1).讨论怎样改变纸的形状。

  师:今天老师只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如果你还需要颜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怎么办?(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

  师:怎样才能剪得直呢?(教师帮助整理并迁移折纸经验:先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沿着折痕剪。)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选择或改变底纸。

  师:你想在什么形状的底纸上帖?

  师:老师给你们的是长方形纸,如果你想要在正方形纸上贴怎么办?(引导幼儿将长方形纸折剪成正方形。)

  师:如果你想要在菱形纸上贴怎么办?(引导幼儿将正方形纸的角朝上摆放。)

  (3).讨论构图。

  师:请小朋友先想一想你想制作一幅怎样的图,把你想要的形状先全部折剪好,然后先摆一摆,对好了位置之后再用胶水进行粘帖,记住了吗?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根据底纸形状大胆运用不同色块进行构图和粘帖。

  四.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评价作品

  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反思:|

  认识红黄蓝教学反思《红黄蓝》是一节色彩知识课,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红、黄、蓝三色,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参与活动兴趣。本堂课的成功之处一、目标达成较好通过变魔术、动手操作等活动一堂课下来,幼儿认识了红黄蓝三色,基本能说清三色。二、教学环节丰富由于以前上的几堂公开课自己反思下来都觉得环节太简单,所以这堂课的设计在环节的多样性上我下了功夫,让幼儿感到新鲜、丰富参与积极性较高。三、注重学生自主体验自主体验是学习过程的归宿,一个人获得的知识、能力、情感,不经过自身的体验很难形成。本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自主体验的环节,一个是让幼儿自己在箱内摸出不同颜色的糖果,并说出红黄蓝三色名称。另一个体验是给玩具找家,找出红黄蓝玩具分别放入红黄蓝相应的筐内。活动中幼儿自我参与兴趣较高。

  不足之处

  一、环节过渡语言组织的不够好。

  二、教学有些拘谨。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毕竟是公开课,感觉自己还是太拘谨,不管是语言还是跟幼儿的互动,还不够放得开。三、最后一个环节给玩具找家创设的情境不够好,应把玩具杂乱放真正创造玩具没有家的感觉。

  总之,今后我要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多多锻炼自己,使自己更快成长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