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关于大班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子宫及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视频仪、录音机、磁带、碟子,幼儿每人一张作业卡,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想一想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视频仪,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组织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宝宝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宝宝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三、看碟子,观察宝宝在妈妈体内长大的实况过程:——议一议讨论:“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教师小结。
四、幼儿做练习,巩固加深印象:——做一做教师分发作业卡,幼儿标出顺序号,以表明宝宝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变化。
五、听音乐表演宝宝的生长、出生过程:——跳一跳最后师生共跳《猜拳舞曲》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亲子活动,家长与幼儿通过互动交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通过看课件去探究寻找答案:爸爸妈妈共同给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长成,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观察体验,懂得了“我们要珍惜生活,我们来到世界是很神奇的,要学会对父母感恩”。家长的观念改变了,更加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这节课在我园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如果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请孩子的爸爸也到现场,相信效果会更好。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中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懂得遇到困难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出聪明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PPT、胡椒粉、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我们今天来看一段录像好吗?(播放录像)刚才的录像里有谁?他在干什么?
刚才的宝宝很高兴地一边唱歌、一边弹琴地洗着澡。唉,你们喜欢洗澡吗?你们喜欢在哪里洗澡呢?(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
:哦,原来你们都喜欢在大而美丽的浴缸、浴室……里洗澡,洗完澡身体变干净了,感觉很舒服,能使我们快快地长大。
这些洗澡用的大大小小的盆叫什么呢?(澡盆)
二、阅读图书内容。
(一)阅读第一、二幅内容这里也有一个澡盆。是谁的澡盆呀?
小熊很喜欢这只小澡盆,天天用它来洗澡,一边洗一边还快乐地唱歌呢。听——。
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在看看、讲讲中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懂得遇到困难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出聪明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爱洗澡》一起快乐、自由地洗澡。
小熊一天一天在长大,而小澡盆还是那么小,在里面洗澡会怎么样?
(二)阅读第三、四幅内容小河马路过小熊的家,看见小熊在小小的澡盆里洗澡。
小河马邀请小熊到哪儿去洗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熊会同意吗?
我们来听听小熊是怎么说的?
(三)重点阅读第五、六、七、八幅内容。
1、小熊继续在它心爱的小澡盆里洗澡,咦,怎么回事呀?小熊为什么哭呀?
2、想办法。
(1)猜一猜小河马会想什么办法帮助小熊?(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出示3幅图片,看一看小河马究竟用了哪些办法?俩俩交流。
3、教师出示胡椒粉,教师和幼儿一起认识体验。
(1)最后,小河马用了什么好办法?你见过或吃到过胡椒粉吗?
(2)出示胡椒粉瓶子,教师看看闻闻并模仿小熊打喷嚏。幼儿一一闻闻说说做做。
:小熊闻到胡椒粉后打了一个响亮而又力大无比的喷嚏,把小澡盆给震的碎片乱飞,小熊终于得救了,它也明白了自己真的长大了,不能再继续在澡盆里洗澡。可是它望着心爱的小澡盆,想:小澡盆坏了,以后我到哪儿去洗澡呀。
(3)小河马怎么安慰它的?(“小熊,你跟我来,我们一起到池塘去洗澡吧!”)
:哇,这个池塘可真是个好大好大的澡盆呀,小熊再也不怕长大没澡盆洗澡咯!
三、完整阅读师生一起完整欣赏故事。
现在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了么?(被澡盆卡住的小熊)我们回班级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吧!走咯!
大班教案 篇3
一、课件导入。
1、播放课件出示橙子。今天我把自己变成一名魔术师,我要给大家变魔术。你们知道我要用什么变魔术吗?
2、用橙子变出橙子的横切面图。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
二、橙子变魔术。
1、一个橙子变魔术。大家边念咒语边变"橙子,橙子变变变!"橙子变成一台电风扇。
提问:谁在吹电风扇?电风扇是怎样转的?会发出什么声音?
师:我把橙子变成了电风扇,我很得意,我要开心的唱起来啦。
我的橙子变成电风扇,变成电风扇,哎呀呼呼转。我的橙子变成电风扇,变成电风扇,哎呀好凉快!
幼儿随音乐再唱一遍歌曲。
2、两个橙子变魔术。
橙子变成一辆自行车。提问:自行车给谁骑的?骑了去干什么?车轮怎么转的,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创编歌词,并找出规律,只要替换每一句歌的最后三个字就可以了。
一起唱一遍歌曲。
3、三个橙子变魔术。
这次橙子又会变成什么?橙子变出伞。引导幼儿创编歌词,随音乐将歌词唱出来。
三、提供幼儿一个竖切面的橙子,引导幼儿大胆添画。
1、橙子又变成了什么?它又可以变成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一个橙子请你们想一想,用笔画一画。
3、幼儿大胆想象在橙子上添画。
四、将幼儿作品展在黑板上。
1、幼儿介绍自己把橙子变成了什么?
2、请个别幼儿跟着歌曲把自己变得魔术唱出来。
活动准备
课件 ,笔、纸人手一份,相关图片。
活动目标
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替换歌词创编歌曲。
观察事物的细节部分,根据橙子的不同形状展开想象。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老奶奶和老爷爷对小鸟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2、以边听边理解、边体问探究的方式,理解老奶奶和老爷爷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感受与同伴互动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及舒缓的背景音乐磁带,录音带。
2、幼儿用书:《鸟窝》
活动过程
一、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愿望教师: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鸟窝》。(边讲边书写出《鸟窝》两字,让幼儿自然识字。)
二、边理解边听,并提问边探究的方式,帮助幼儿逐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及人物爱鸟的情感。
教师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富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结合幼儿用书画面,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三、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教师: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吗?为什么?
教师:他们用爱心为鸟儿营造出一个美丽安宁的家园,同时也为人类营造出一个鸟语花香、有声有色的世界。善待鸟类,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四、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配乐故事教师播放故事,幼儿欣赏。
音乐:动物猜谜歌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动物猜谜歌》。
2、尝试独立地按节奏创编谜语歌词,玩猜谜游戏。
3、体验有节奏地念象声词的快乐,在一次比一次高的要求中感受挑战性,并勇于战胜困难。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动物猜谜歌》
2、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边猜谜,学念歌词、节奏。
教师创设情境,引出活动,调动幼儿兴趣。
师:森林里要开一场隆重的音乐会,可是有那么多小动物,选谁参加呢?大家决定请智慧老爷爷来选小动物。智慧老爷爷已经把选中的小动物编成了有趣的谜语。
如果小朋友猜对了,就能请出这些小动物了。第一个出场的会是谁呢?
教师边念歌词边展示课件上的图片,幼儿自由猜测。
师:图上有什么?脑袋是什么形状的?眼睛会放光,说明眼睛怎么样?这会是什么动物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说出答案。教师教会幼儿唱出答案。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接唱谜底的方法。
教师用与"脑袋,圆圆的"同样的句式再出几个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例如:"脑袋,圆圆的;眼睛,大大的;个子,高高的;脖子,长长的。"并完整地唱歌曲问句部分,引导幼儿讨论、得出一致的答案,并完整地唱出答案(某一小动物名称)。
师:听一听,这次智慧老爷爷唱的是什么小动物?
教师再出两次谜面,幼儿进行猜谜并歌唱。
师:这次请你仔细听、认真猜,想一想歌里唱的是哪一种小动物。
3、教师唱谜面(前四句有关动物特征的句子),幼儿直接接唱谜底。
师:原来,谜语也可以唱。那我们也唱着回答智慧老爷爷,好吗?
4、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按节奏创编前四句有关动物特征的歌词,玩猜谜游戏。
师:谁能想出一个谜面,让大家来猜一猜呢?不过谜面要放进歌曲里面,谁来试一试唱出来?
师:除了外形、喜好,还可以把小动物的哪些特征编进歌曲里呢?
5、幼儿尝试直接接唱答案,玩猜谜游戏。
师:现在请一个小朋友编唱歌曲的前半部分,我们大家一起来回答,好吗?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语言活动《鸟窝》,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老奶奶和老爷爷对小鸟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活动采用边听边理解,边提问探究的方式,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对小鸟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故事《鸟窝》,它以巧妙的构思,温暖、关爱的基调深深吸引着幼儿。于是我借助图片及幼儿用书设计了此次活动。我遵从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的教学原则,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幼儿学什么,怎么学。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图片、图谱辅助法理解、记忆歌词,并用自然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2.能根据提示唱准歌曲的副歌部分"啷里格啷……"。
3.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和合作演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图谱、秋天背景图
2、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有关秋天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秋天多么美》
二、副歌前置图谱辅助,初步感受歌曲活泼、欢乐的旋律
(一)出示小拨浪鼓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小拨浪鼓有什么不同?会发出什么声音?一起说一说。
(二)学唱副歌部分
1.老师能把这些小拨浪鼓的声音唱出来,听一听。
2.谁能自己来试试?
3.怎样才能唱出欢快跳跃的感觉?
4.猜猜后面的小手表示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三、图片辅助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特有的结构,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乐趣。
(一)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提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喜欢这首歌曲吗?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二)借助图片学唱歌曲主歌部分,能有感情的演唱
1.秋天来了,开得最多最漂亮的就是菊花了,一起说说吧。能不能试着唱出来。
2.想一想太阳照着我们感觉怎样?太阳会照在哪里?声音大一些唱出来。
3.你看到小朋友走过哪里?还有一对好朋友是谁?我们把这两句唱一唱。
4.秋天的风光美不美?太美了,真是处处好风光,直接唱出来吧。
四、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1.整体接唱(师幼同唱)要求:用歌声大胆表现秋天美丽的风光和欢快的心情。
2.师幼接唱、幼幼接唱要求:先唱的听好前奏,接唱的要接得紧凑,"嗨"处一起唱。
3.跟客人老师合作接唱活动延伸:这是一首老歌,回家和爸爸妈妈合作唱。
冬天里来梅花香,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寒冷的北风呼呼吹,吹动了我的花衣裳,啷里个啷,啷里个啷,走过田野和山冈,堆雪人呀打雪仗,处处白茫茫,啷里个啷,啷里个啷,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里个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