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7-11 16:36:42 作者:

【热门】大班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大班教案模板合集8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京剧唱腔铿锵有力、夸张豪放的韵味。

  2、探索用合适的声音、动作、神态来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

  活动准备

  1、已组织过活动一。(听故事、画脸谱,了解不同脸谱特点及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2、背心五件。(画有五张脸谱)

  3、《说唱脸谱》的原唱。

  4、对京剧剧种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听前奏,感受京剧的韵味)

  1、听,这是什么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为什么?(是京剧,声音响、有力……)

  2、请五个孩子穿上脸谱的衣服进来。

  3、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脸谱是什么人物?有什么故事?(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幼儿说出哪个人物就脱下服装,并展示在黑板上)

  二、欣赏原声,讨论人物特点。

  1、这几个人物想要唱一出京戏,听。

  2、这五个人物是一个接一个唱的,那他们谁第一唱……是怎样排的?

  3、谁的声音最特别?来学一学。张飞这样叫,说明心里怎样?他是怎样的人?窦尔敦、关公、典韦、曹操又是怎样的人?

  三、探索表演五个人物。

  1、你能用动作来表现这几个人物吗?(可引导幼儿表演窦尔敦盗御马、关公打仗、张飞大叫的动作,曹操、典韦的表演可引导幼儿用眼神来表现狡猾与残忍)

  2、唱段卡乐句引导幼儿逐句表演,每个人物做一个定型动作。

  3、试着跟着唱一唱。

  4、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这五个人物?(张飞特别响、窦尔敦稍微有点轻,怎样表现曹操?他是什么样的人?引导幼儿用眼神来辅助表现)试一下。

  四、游戏:扮演角色

  1、你想扮哪个人物?为什么扮这个人?请五个小朋友戴上脸谱试试。

  2、你还想怎样为这个人物打扮。(引导幼儿使用区里的其他东西:胡子、翎毛、以及刚才用的教具——衣服)

  3、幼儿回教室自己或相互打扮,再表演。(第二遍完整的)

大班教案 篇2

  [教材简解]

  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一个绘本,虽然在这个故事中没有一个文字,但是两个小木偶变化出生动的各种造型和场景,以及一环扣一环的前后连贯的故事情节,让孩子深深爱上这个绘本。大班幼儿已经对图形组合积累了一定经验,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绘本《干变万化》设计了这一活动,希望能引导幼儿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目标预设]

  1.感知不同图形的组合变化,能创造出新的图像。

  2.能有目的地进行想象,体验探索图形组合无限创意的“干变万化”的快乐。

  [重点、难点]

  感知不同图形的组合变化,能创造出新的图像。

  [设计理念]

  以小见大,创意无限

  一、情境内容——小故事大逻辑

  《千变万化》这个绘本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在“千变万化”中体现环环相扣的前后逻辑性,不仅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美术活动素材,还可以作为数学活动素材,让孩子体验在拼搭中如何组合这些图形积木,并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事情境中,每一个画面都是有前后逻辑关系的,活动设计中每一个问题设置的情境都紧紧围绕这“关系”和“逻辑”,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为接下来的创造拓展合理的想象空间。

  二、操作材料——小材料大功用

  活动的操作材料就是一盒积木,小木偶就是不断地用这盒积木变化拼搭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房子→消防车→轮船→卡车→火车→新房子……积木的灵活运用和反复操作变化,让孩子们有更过的奇思妙想。一盒小小的积木被挖掘出多种功能,不仅成为孩子欣赏的素材,也是孩子乐此不彼、爱不释手的“心爱之物”。

  三、幼儿作品——小照片大创作

  面对一盒可以反复拆卸的积木,如何让孩子们的作品得到呈现呢?我想到了时下流行的数码产品——相机(手机),在幼儿完成创作之后,用相机拍下来,及时传进电脑,利用电视机在屏幕上呈现出来,既清晰又满足孩子展示作品的愿望。通过小游戏,让幼儿用简明概况的短语来说出自己作品的名称,大家一起参评,选出新颖独特的续集新故事内容;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电脑里的作品打印成照片,为后续的排图讲述的欣赏素材。

  [设计思路]

  在环节设计上,我力图体现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思路。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首先向幼儿介绍故事的两位主人公——红红和蓝蓝,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是考虑到幼儿平日游戏所用的积木通常都会有鲜艳的颜色,用红红代表小女孩,蓝蓝代表小男孩,简单且形象,易于记忆。接着,我提出“红红和蓝蓝会用积木做点什么呢”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以利于幼儿在了解故事内容前充分发挥想象力。此后,我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引导幼儿将其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状建立联系,为幼儿利用积木变出各种东西奠定基础。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首先帮助幼儿理解“千变万化”的含义,使幼儿能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中利用积木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化”“创造”。此后,我主要用图片呈现情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提供的情境推测故事内容并完整表达,同时通过追问了解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我在动画片段的辅助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我在幼儿了解一些积木变换形式的基础上,让幼儿动手操作,借助情境进行想象拼搭,并尝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1.幼儿有拼搭积木的经验。

  2.幻灯片,积木(幼儿每人一份)、米色卡纸、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红红和蓝蓝

  师:今天我请来了两位朋友:红红和蓝蓝,他们来自积木王国。在积木王国里,任何东西都是用各种各样的积木变出来的。让我们去看看吧!

  师(呈现各种形状的积木):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积木?

  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跟它们是很像的?

  师(小结):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跟这些积木的形状很像。

  二、回忆故事——再现“无限创意”的图片

  三、引发创作——讨论“无限创意”的方法

  师: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合在一起还能变出更多的东西呢。红红和蓝蓝今天要带着大家一起玩一个名叫“干变万化”的游戏。

  师:什么叫“千变万化”?

  师:一种东西能够变化出很多很多样子,数都数不过来,这就叫“千变万化”。

  1.变房子。

  师:红红和蓝蓝会把这些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师:原来他们用积木变出了一幢房子。看一看,房子是怎么变出来的。(引导幼儿发现房子的不同部分分别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变”出来的。)

  师(小结):红红和蓝蓝把各种各样的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了一栋房子。仔细看一看,三角形积木变成了屋顶,拱形积木变成了门窗……真好看啊!

  2.变消防车。

  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房子着火了,怎么办?(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生活经验。)

  师:红红和蓝蓝会用积木变出什么来灭火呢?

  师:红红和蓝蓝用积木变出了什么?像不像?哪里像?

  师(小结):红红和蓝蓝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合在一起变出了消防车。长方形积木变成梯子,半圆形积木变成车灯和方向盘……哗啦啦,消防车里的水很快就把大火扑灭了。

  3.变轮船。

  师:仔细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师:猜猜红红和蓝蓝又会把积木变成什么呢?

  师:你知道红红和蓝蓝把积木变成了什么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消防车里流出的水越来越多,都涨大水了。红红和蓝蓝立刻用积木变出了大轮船。长方形积木变成桅杆,半圆形积木变成椅子……有了大轮船,水再多也不怕了。

  四、幼儿拼搭——表现“无限创意”的情景

  师:开着大轮船到了岸边,红红和蓝蓝还想到更远的地方去,他们需要交通工具,你有办法帮帮他们吗?今天,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形状的积木,请你先想一想,可以变什么交通工具,然后看一看哪些形状合在一起可以变出你想要的交通工具。抓紧时间动手试一试,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变的交通工具,好吗?(幼儿操作。)

  四、交流分享——欣赏“无限创意”的作品

  师:谁愿意来介绍你用积木变出了什么交通工具?

  师:大家来说说变得像不像?哪里像?

  师:这是大家用不同形状的积木组合在一起变成的交通工具,有这么多哦。你们喜欢吗?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猜出朋友变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结):原来,不同的积木可以干变万化,有的转个方向可以变,有的连在一起可以变,有的换个位置可以变。到底能变出多少东西呢,数也数不清。红红和蓝蓝看到你们变出这么多交通工具,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说:谢谢小朋友。

  五、延伸活动:

  师:有了交通工具,红红和蓝蓝又要出发了。他们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些积木还能变出什么来呢?等会儿你们再去区角里试试看好吗?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引导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使之变成其他的物品。通过多种游戏形势,让幼儿感知周围事物的多变。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体验和同伴共同制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制作好的手工成品、废旧纸盒、罐子、剪刀、彩纸、胶、双面胶、透明胶、火柴棒、蛋壳、胶棒;颜料、棉签、抹布、画稿、瓷砖、调色盘、剪刀、胶、沙盘、建构器具、洒水壶、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知识准备:

  知道三原色的配色;对沙子的造型有一定的基础;给幼儿讲一些构成物的形体。

  活动过程:

  (一)展示成品,供幼儿观赏

  1、谈话:这段时间我们都在探索周围事物的变化,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变成的,它是怎么变的,需要哪些材料组合?

  2、引出话题:老师还在教室的周围和走廊上准备了许多材料,可以选择你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游戏,看看谁能变出新的花样,变的和别人不一样。

  3、交代游戏规则:①选择材料时不要拥挤和争吵②游戏过程中发现困难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想办法解决,或者找老师③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

  (二)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主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尝试创作不同的作品。和同伴共同创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象,创作难点:指导幼儿对作品进行细节的制作。

  (四)分享作品展示2、向客人和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游戏后的体会。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近年来,我园废旧利用,制作出了好多自制玩具,绳球就是其中之一,为此,我选择了这简单易做的玩具为材料,激发孩子探索其玩法,使其在与同伴的相互学习、模仿中提高自身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本活动能促进幼儿大肌肉、小肌肉动作以及手眼协调等动作能力的提升。活动中带有挑战性的任务与指令,能激发幼儿反复运动、反复探索的愿望,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绳球,(传球、踢球、顶球、掷球、夹球)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乐于挑战自我,发挥创造性。

  3、体验废旧利用带来的快乐。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自制绳球(用彩色布或塑料布做成球形,中间包些石子、锯末、乒乓球、用绳线扎好,系一条50厘米左右的短绳即成绳球)粘纸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教师带着幼儿跟着音乐进活动场地,一起做热身操。

  二、探索绳球的玩法

  1、产生兴趣。

  师:(出示事先做好的绳球):这是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用塑料布一起做好的绳球,今天咱们就来玩这个,你们知道怎么玩吗?

  2、用手、脚玩绳球。

  师:你知道用手和脚怎么样玩这个球吗?(鼓励幼儿试着做出a传球:幼儿围成圆圈中间站一人分别把球传给圈上的每个人。B投球:教师事先在场地上准备一纸箱,把绳球的绳绕于一手握球,对准指定纸箱投去。C抛球:向上抛掷,同时一起说儿歌:“节日到,心欢笑,放烟火,放鞭炮,噼噼啪啪真热闹。”说完最后一句儿歌,幼儿用力向上抛绳球,然后接住,再抛再接。D踢球等的花样动作)

  3、讨论创意玩法。

  师:刚才咱们都学会了用手和脚玩球的简单方法,除了手和脚,身体的那些部位还能玩球呢?(根据幼儿的创意,教师一一将粘纸贴在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如:头、腿等。)

  4、尝试用以上身体部位玩球。

  师:请你们都来试试用这些部位玩球,比一比看谁玩的好,每一个部位都试试。

  (教师鼓励幼儿尽量用各个部位尝试,提醒幼儿看教师身上的粘纸所示部位。)

  5、交流分享。

  师:老师贴上粘纸的身体部位小朋友都能玩球吗?

  师:哪种方法最好玩?哪种方法挑战性最大?

  (教师通过让个别幼儿挑战用头顶球、腿夹球,使幼儿意识到,这些部位不太容易玩,挑战性很大。)

  6、进行挑战赛。

  师:比一比谁是用头顶球的冠军?(将绳球的绳子绕在球上后放在头上,然后在平行线中间走,要求不得踩线或掉球,否则便自行回到座位,最后留到场上者为冠军。(教师用手抱起孩子转圈的方法鼓励获胜者。)

  师:比一比谁是用腿夹球的冠军?(教师用以上方法引导幼儿用腿夹球比赛(幼儿两脚内侧夹住绳球,原地跳起,并将绳球向前抛出,看说抛得远),并同样方法鼓励获胜者。

  7、放松环节。

  幼儿边唱“头发肩膀膝盖脚”边欣赏教师对应的用身体各部位垫球,自然地得到放松休整。

  三、趣味玩球法赛。

  1、放球飞行:幼儿持绳球的绳端,侧身伸臂朝一个方向转动,使球快速随身体转动。教师喊:“一二三!”幼儿则放手,使球飞出。绳球飞达距离远的队获胜。(幼儿第一次比赛)

  2、经验交流。

  师:怎样才能飞得远?(快速转动球,用力向前扔)

  3、男女幼儿分开比赛。

  四、放松活动:师幼随音乐调整呼吸,有针对性的放松上肢与手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思路清晰,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通过孩子自己的发现探究,教师也融入到活动中成为孩子的玩伴,使幼儿探索出了绳球的各种玩法。掌握了用手、脚、腿等身体各部位玩球的方法。整个活动各环节联系紧密,适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学习各种玩法中由易至难,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在此次活动中,80%以上的幼儿积极性都很高,教育目标完成较好。活动中有个别幼儿不积极我也请他多次尝试,多给他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还有一点欠缺的地方是为了引导幼儿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习惯,增强同伴之间合作的乐趣,我在活动中花费的时间过长,没有把握好。今后开展类似活动就要引以为戒,合理分配好每个环节的时间。为了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我将做出以下调整:幼儿自由探索环节,发现幼儿有新玩法(如顶、抛)时,引导全体幼儿做顶、抛等动作。尤其多给活动中不积极的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1、小恐龙玩具一个。事先在班中放一个阶段,大家熟悉并喜欢。

  2、图片三张。投影仪。

  3、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流程:

  向动物介绍 延伸活动 想象、讨论、构画,再过教师讲述故事 讨论我们的城市 五十年后我们的城市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这几天,我们班来了位好朋友,它是谁?(小恐龙)

  对,(出示)小恐龙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可他还有许多的动物朋友都还生活在森林里。乘着我们国庆节放假的时候,小恐龙也回到森林去看望他的朋友们。动物们见了,都围上来问长问短,想请他说说城市的事情。

  二、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略)

  你们说:小恐龙是怎么介绍“城市”的呢?把你听到的、想说的,先跟你旁边的朋友说说。

  三、讨论:

  (一)幼儿先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二)幼儿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顺序出示图片内容,并一一分析:

  1、 图一:“斑马线”

  1) 幼儿讲述内容。“小恐龙介绍马路这段,谁还有补充吗?”

  2) 老师完整讲述这一段。

  3) 斑马认为“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这种对城市的印象对不对?请讲讲你的理由。(什么地方是有道理的)

  小结:马路上一条条线叫人道线或横道线,人们过马路的确要在上面走,那是遵守交通规则。但它不叫斑马线,只是一条条相似。应该:城市是个讲交通规则的地方。

  2、图二:“花奶牛”

  1) 幼儿讲述故事内容。请其他幼儿补充。

  2) 老师完整讲述这一段。

  3) 花奶牛为什么会认为“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这种对城市的印象对不对?什么地方介绍的正确,什么地方不对?(试互相抓痒)

  小结:城市很大,很难找,所以要地图来帮忙,这一块那一块表示不同的地方。但并不是花奶牛身上的图案,小恐龙在他身上乱画,才使花奶牛认为“城市是个很痒的.地方”。应该:城市是个很大的地方。

  3、图三:“抽水马桶”

  1)

  幼儿讲述内容,请其他幼儿补充。

  2) 老师完整讲述这一段。

  3) 小松鼠和小动物们认为“城市是个没羞的地方”,这种印象对不对?请讲讲你的道理。

  小结:城市里的爸爸妈妈是喜欢在……看报纸,那是在卫生间关上门的,所以城市是个文明的地方。

  四、讲述:

  可是,刚才被小恐龙这么一介绍,林林里的小动物们都不喜欢我们的城市了。今天,还是让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来介绍给动物朋友们,我们的城市到底是怎样的。大家先商量一下,把我们的城市最明显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1、幼儿商量讨论,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2、幼儿讲述。2~3个幼儿。

  3、用简笔画画出自己想介绍的内容。

  老师巡回观察,先画好的先相互介绍。老师选取部分作品待用。

  4、投影仪出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6~8个。

  五、“刚才,小动物们听我们这么一介绍,这才知道原来森林真的跟城市不同,那是个又大又美又现代化的地方,又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儿,这个城市叫什么?”(肇庆)

  “被小朋友这么一介绍,小动物肯定会更喜欢我们的城市,想来肇庆玩玩看看。这样吧,我们就带上我们的画,去把我们还要讲的都去介绍给他们,让他们更喜欢,了解我们的城市。”

  活动目标:

  1、在感受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城市,用完整的语句来讲述“我们的城市”。

  2、对故事中小恐龙介绍城市的错误之处作出判断。

  3、积极参加故事学习活动。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歌曲《走路》。

  2、让幼儿知道歌曲中的小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并可以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3、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轻与快”、“轻与慢”,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4、能大胆创作,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鹿、小鸭、小猫、小乌龟的图片

  2、歌曲《走路》的歌词和歌谱。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片。

  (1)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动物?”请幼儿来回答。图片上的动物分别是小鹿、小鸭、小猫、小乌龟。

  (2)教师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吗?”

  (3)请幼儿用肢体语言来模仿这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2、教师将歌曲《走路》完整的演唱一遍。

  (1)教师对幼儿说:“现在老师把歌曲唱给小朋友们听。请小朋友们认真听。然后用歌曲中的语言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2)老师向幼儿提问:

  ①小鹿是怎么走路的?

  ②小鸭是怎么走路的?

  ③小乌龟是怎么走路的?

  ④小花猫是怎么走路的?

  (3)请幼儿用歌曲中的语言来回答,并鼓励幼儿加上肢体动作。

  3、请幼儿来和老师学唱歌曲。

  (1)请幼儿唱的时间用拍手的形式打出节奏。

  4、把《走路》的动作交给幼儿,并让幼儿在唱歌的时候配上相应的动作。

  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出其他小动物走路的样子。教师请幼儿一起来把新的小动物填到《走路》歌曲中,让幼儿自己进行创作,自己编一首《走路》。

  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表现真棒,会听音乐做又轻又慢和又轻又快的动作,今晚回家后,大家要配上动作,把《走路》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哦。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学习借助图片分辨音乐乐句。

  能够用连贯、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感受音乐优美、动人的旋律,体会音乐中蝴蝶找花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出示蝴蝶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2.欣赏音乐《化蝶》。

  (1)初步欣赏音乐,想像蝴蝶在干什么。

  (2)播放蝴蝶找花的PPT,再次感受音乐。

  3.结合画面感受音乐乐句,并分辨乐句。

  (1)出示四朵花图片,并用顶部贴有蝴蝶图片的棍子引导幼儿边观察画面边欣赏音乐,感受乐句。

  教师:请你们听听,这段音乐中的蝴蝶在花园里找了几多花呢?图上只有四朵花,表示这段音乐有几句呢?

  (2)再次听音乐,分辨音乐乐句长短。

  教师:蝴蝶找花的过程中,哪一朵花最难找,用的时间最多?我们一起来帮它!

  4.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蝴蝶飞、花儿的造型。

  (2)教师不断反馈与分享幼儿优美独特的造型。

  (3)播放音乐,幼儿表演。

  5.根据幼儿意愿分角色扮演蝴蝶和花,随音乐做游戏:蝴蝶找花。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导幼儿画蝴蝶或用纸折蝴蝶。

大班教案 篇8

  目的:

  1、在多种形式的感受中,使幼儿知道几种民族乐曲的名称,了解乐曲的性质

  2、对民族乐曲感兴趣,有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清不同民族音乐的旋律

  准备:录音

  过程:

  1、歌表演《给爷爷奶奶敲背捶腿》能用动作表现出爷爷奶奶爱孙子及孙子关心爷爷奶奶的情感

  2、音乐欣赏:民族大联欢

  (1)音乐的性质

  听音乐一遍:听听有什么感觉?

  边听边拍手:“这首音乐是有几个民族的音乐组合成的,我们叫它‘民族大联欢’”

  (2)引导幼儿边听边根据自己的经验回忆是什么民族的音

  乐

  (3)分段感受

  欣赏第一段的音乐:“这是什么民族的音乐?这个民族的音乐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边听音乐边根据节奏做动作

  (4)完整地欣赏一遍

  3、在“民族大联欢”音乐的伴奏下,按节拍拍手离教室。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大班教案

下一篇:中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