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实用的中班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激光笔人手一个。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初步感知4/4拍的音乐节奏,巩固幼儿节拍的稳定性。
2、尝试根据音乐的旋律创编肢体动作,并将身体动作转换成用道具操作动作来演绎音乐节奏、句子和情绪。
3、在音乐游戏中大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活动过程】
1、熟悉环境,问好。
1 1 5 5 1 6 6 5-1 4 4 3 3 1 2 2 1-11
客人老师 你好啊~ 小朋友呀 你好啊~
2、观看“星星”表演一一完整欣赏音乐
(1)故事:小星星特别想变成流星,星星妈妈说:要有本领才行呀,第一天,要会眨眼睛,第二天,跳4个圈圈舞哟,第三天,流了好多的汗要洗洗澡,变得香香的,第四天变成流星,我们一起看看星星妈妈是怎样变成流星的。
(2)教师随着音乐用手电筒往墙壁打光,幼儿整体欣赏音乐。
提问:星星妈妈是怎样变成流星的?
3、幼儿肢体演绎故事一一熟悉故事情节,分段感受音乐(音乐声音小点一一背景音乐)。
导语:来,我们一起帮帮小星星学本领。
A、眨眼睛:
导语:首先我们要教给小星星眨眼睛,你的小手能变成大眼睛吗?你会怎样眨?
B、跳圈圈舞:
导语:哇,小眼睛变亮了,我们来圈圈舞,你会怎样跳圈圈舞?(音乐圈圈舞)
C、洗澡:
哦一一流汗了,我们洗洗澡。(音乐洗澡)
D流星:听(音乐流星)一一流星。
4、幼儿和教师律动表演《小星星》一一完整演绎音乐。
导语:小朋友们好棒哟,学会了小星星的本领,小星星邀请我们一起舞蹈来。
放音乐《小星星》教师随着音乐用魔法棒在图谱上演示,幼儿整体欣赏音乐。
5、星星游戏之舞一一幼儿操作魔法棒分段熟悉旋律。
(1)导语:刚才,你们都变成了好美的流星,我许了个愿望,给每人一个神奇的礼物。
(出示魔法棒)
(2)教师给每名幼儿发一个魔法棒,幼儿操作魔法棒表演星星之舞。
①学习使用魔法棒。你会变出小星星吗?
②随音乐《小星星变奏曲》,教师幼儿用魔法棒演绎星星之舞。
③流星宝宝离开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现代生活环保教育很重要,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乐音和噪音的出现。《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个活动当中,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难免会无意识的产生一些噪声,教育幼儿减少噪音迫在眉睫,为了让他们逐渐养成轻轻讲话,轻轻做事的习惯,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并初步认识乐音和噪音。
2、培养幼儿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不制造噪音的习惯,激发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感受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培养幼儿不制造噪音的习惯。
活动难点:
如何减少噪音。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PPT。铃鼓若干。贴纸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音和噪音,会用不同方式表达对乐音和噪音的不同感受
欣赏乐音、噪音能大胆地用语言、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二)区分乐音和噪音
(三)了解噪音的危害,培养幼儿不制造噪音的习惯,激发环保意识。
1、讨论生活中的噪音。
2、知道噪音的危害,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感受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生活中去发现并减少噪音,尝试如何把噪音变成好听的乐音。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中各动物拿水果的姿态,选用确切的动词进行讲述。
2.学习词:背、捧、托、一串
重点:
通过图片的观察能选用确切的动词进行讲述。
难点:
学习词:捧、托、背、一串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水果店图片一幅,小猴、小刺猬、小猫动物姿态图各一张。
2.实物:二盒油画棒、一只皮球、二个书包、一个水果篮、一桶牛奶、一个苹果、一个娃娃。
活动过程:
1.直接进入主题,根据图意进行启发提问。
(1)师:山羊伯伯开了一家水果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水果?
(2)许多小动物来买水果,他们都买了些什么水果呢?又是怎样拿回家的?请你们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
(3)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小猴子他买了什么?用了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词叫‘捧’,小朋友一起来说说”。“我请你来学学‘棒’的动作”,“原来‘捧’就是用两只手托着东西”。我们一起来学学他。)
(4)师:再来看看小花猫买了什么水果?买了多少?用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有个好听的词叫‘一串’我们来说说”。“这个动作就叫‘托’,小朋友也一起来说说”。“我请你来学学‘托’的动作”,“原来‘托’就是把东西放在一只手的撑上”。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学他。)
(5)师:来看看小刺猬买了什么水果?用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我用小朋友熟悉的词来形容叫‘背’,我们一起来说说看”。“我们一起来学学背的动作”。
2.请小朋友讲述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讲讲这处故事吧!
3.给故事取名字。
师:我们来给这个好听的故事取个名字吧!听听谁取的名字最好,使没听过故事的人一听就能知道故事的内容。
4.情境游戏《开超市》
(1)师:何老师也开了一家超市,这个超市有个奇怪的规定,来买东西时,要大声的讲完整句,要讲出怎样拿回家,不然就不卖。
(2)师:想来买的小朋友请举手。
(如:来买的小朋友没讲完整就叫其它小朋友一起说能不能买,并对这个小朋友说“没关系,请先回去想好,然后再来买。)
(3)师:何老师超市的东西快卖完了,现在请小朋友帮我一起去进货好吗!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名称:看讲恐龙妈妈藏蛋
目的要求:
1.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述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2.能看图讲述故事,体验编构故事结尾的乐趣。
材料准备:
布置场景(草丛 树洞 沙滩 鹅卵石 泥土) 图片 挂图 恐龙蛋若干
指导要点:
1.以玩藏蛋的游戏。体验藏的方法,知道怎样藏不被人发现。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 鸡蛋 )“我们一块来玩藏蛋的游戏“一些小朋友来找蛋。”“你们要看那些地方藏蛋,不容易被发现? ”
师提问:“你把蛋藏哪了?你为什么要这样藏?”
2.教师出示图一图二。引导幼儿围绕恐龙妈妈怎样藏蛋进行看图讲述。并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恐龙妈妈藏蛋的办法。
(1)教师提问:恐龙妈妈要去找东西吃。可她又怕蛋打碎,你们猜猜恐龙妈妈会想什么办法?
教师出示图一问图上画着谁?是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请小朋友来帮助恐龙妈妈找一找图上哪些地方可以藏恐龙蛋?
(2)当幼儿说出藏的地点时。组织幼儿讨论这样藏蛋会安全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藏蛋会更好?学习词语“四处寻找”“又大又圆”并体验四处寻找心情和样子。
(3)师问“恐龙妈妈最后会把蛋藏在那?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恐龙蛋又大又圆和鹅卵石的样子很像,恐龙妈妈认为不会被人发现。)
教师出示图二证明小朋友的猜测。并和幼儿一块把图一图二连起来讲述。
3.提出悬念“恐龙妈妈把蛋藏好后,就离开了。那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请小朋友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可让幼儿派代表回答)
4.教师出示图三 图四 图五问幼儿说“你们说得不错。那我们看看这几副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1)幼儿边看图片教师边提问“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熊把恐龙蛋当作什么?学习词语“砌”。如句子:砌围墙是用石块砌.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练习推车或跑,发展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独轮车,沙包或积木等。
活动建议:
1.谈话提问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玩的小车,小朋友们可以用它退好多东西,你们想不想试试呢?
2.出示小独轮车,孩子们活动。
介绍规则:
推着小独轮车,另一名幼儿拉着走或跑。(孩子们分组轮流比赛游戏)
3.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可让幼儿在独轮车上装沙包或积木活动。
活动延伸:
与爸爸妈妈在家一起玩推小车的游戏,以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组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
2、学习用实物和数字表示这个过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圆点图片卡1、2、3、4及分合号;数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3的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学习4的组成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4的组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
看一看:教师逐一在黑板上画出四只桃子,引导幼儿把四只桃子分别放在下面两个盘子里(用笔画)
(4可以分成2和2、1和3、3和1)
(2)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不会画桃子的幼儿可以用圆来代替)
教师:"我们请某某小朋友把黑板上的四只桃子分放到下面两只盘子里,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看看他有没有分对?"
(3)老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操作情况,一起学用完整地话讲述分解的图。
教师:"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分的苹果对不对?谁能用分合式表示分桃子的事?"
(4)(教师出示带有四个小圆片的图片)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分解四个小圆片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怎么分苹果了,老师现在把苹果换成了小圆片,有谁会分?"
(5)请个别幼儿来做数学4的分解,其他幼儿一起验证是否正确。
二、个别操作
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知道分桃子时下面要画桃子而不能用数字来代替,下面有几条线就是有几种方法。分解数字时下面就要用数字来表示。
教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第25页,完成4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教师:"做加减法时,题目的要求是:右边每个盘里原来有4个桃子。小动物们分别拿走了几个?还剩几个?听清楚题目,想好了再做。"
三、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
1、对上课认真听讲并独立完成作业的小朋友予以表扬。
2、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再进行重点指导,直到弄明白为止。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并说出几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2.感受参与生日聚会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小猫的头饰、生日蛋糕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议一议
1.(观察课件)说说小猫为什么开心及自己是怎么过生日的.
(1)师:小朋友,看看这是谁?跟它打个招呼吧。
(2)今天小猫的心情特别好,猜猜这是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出去旅游会很快乐,收到礼物会很激动、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当然很开心啦,得到表扬也很快乐】是呀,这些事都会让我们的心情很好。
(3)(出示蛋糕的图片)小猫到底为什么那么开心,想知道吗?一起去看看,原来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几岁生日呢?你怎么知道?(数蜡烛)(一起数)原来小猫3岁啦。
(4)你们过过生日吗?你们是怎么过的?(都做些什么事情呢?)(5)过生日真是件快乐的事,今天是小猫的3岁生日,它呀,准备和朋友们开个热闹又快乐的生日PARTY。
2.课件图片,突出停电情境,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小猫想办法 。
(1)小猫的生日PARTY马上就要开始了,家里突然发生一件事情。(观看图片)怎么了?(停电了)小猫家停电了,到处都是黑黑的。
(2)咦,这是什么?为什么停电了还能看见小猫的眼睛?{鼓励幼儿讲述}(原来小猫的眼睛夜晚会发光)怪不得晚上小猫还会抓老鼠。
(3)小猫家停电了,客人们马上要来了,小猫可着急啦,快帮它想想办法。(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想办法)【电筒可以照见东西,蜡烛,灯笼,火柴】办法真多呀,看看小猫用了什么方法?(原来它也想到了手电筒,打开了就会发光,照到哪里,哪里亮了。)
二.猜一猜,讲一讲
1、看课件图片,从影子的局部轮廓猜测小猫家来的客人. (小兔、刺猬、猴子、梅花鹿、长颈鹿、熊猫、)
师:朋友来了,猜猜谁呀?你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客人来了,小猫会怎么说?(欢迎光临,请进,请进!)
2、回忆小猫家来了哪些小客人。
3、来电啦,这回可看的清清楚楚了,一共来了几个朋友?一起来数数。
三、延伸活动
小猫:“亲爱的小朋友们,我邀请你们一起去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好吗? 师:太好了,来,我们为小猫一起唱生日歌好吗?(音乐)??”
小猫:来,朋友们,我们去打扮一下,开一个生日舞会,好吗?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人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手,手不仅可以做许多事,还可感知出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属性。
2、教育幼儿多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并能注意保护小手。
活动准备
1、纸、笔、筷子、弹子、花生、剪刀等。
2、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热、冷、软、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特点的材料。
活动过程
1、猜谜,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长短不齐。
2、游戏“印指纹”。让幼儿了解每个人的手是不一样的。
提问:每个人的手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你发现纸上有什么?
3、幼儿操作,认识手的功能。
(1)、幼儿自选材料用手进行操作,如剥花生,夹弹子,纽纽扣、绘画等。
提问:你是用什么做事情的?怎样用手做事情?
(2)、实验:光用大拇指解纽扣;用左手拿剪刀剪纸。
提问:做实验时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
小结:大拇指要和其他手指协同工作才能做成一件事,手要多用才灵活。
(3)、提问:你的手还会做哪些事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用手感知物体的不同属性,出示口袋,请幼儿用手升入口袋触摸,说出感觉,并拿出让其他幼儿触摸。
小结:做任何事离不开手,手能感知物体属性。
(5)、手势游戏:幼儿和老师一块用手势表达意思,让幼儿了解交警、聋哑人用手势指挥、交流意思。
4、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手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小手。
(1)、假如没有手会怎样?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手?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进行自我服务小竞赛。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感受诗歌的有趣和梦境的奇妙。
2、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且学会诗歌。
3、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作为能力、能大胆地表演诗歌。
活动重点:
目标2
活动难点:
目标3
活动准备:
1、意境课件:《小老鼠的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身临其境,引发兴趣。
以谜语引入,两撇小胡子 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啊?对啦!就是小老鼠看!小老鼠,来啦!)互打招呼
小朋友们。你们晚上做梦吗?做过怎样的梦?(幼儿自由发言)
二、意境学诗歌
你们知道吗 昨天晚上啊,小老鼠也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是怎样的梦?(想 )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老鼠做的梦,看过之后,请你告诉我,你觉得,小老鼠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发生了什么? (ppt)(简要讲述诗歌第一遍)这就是小老鼠做的梦,你觉得小老鼠做的是一个怎样的梦?给你的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引导幼儿说出美好的、快乐的、甜甜的等词语)
那么,你在小老鼠的梦里你都听到了什么?(猫,变了样等等)
好,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啦,那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能不能把小老鼠做的这个梦编成一首诗歌,并且用好听的声音说给我们大家听听,谁来!
哦!我们小朋友真是太棒了,让我们一起来用甜甜的、美好的声音说一遍这首诗歌吧!
(一起讲述故事三遍)
啊!小朋友的声音真是太好听了,可是,诗歌我们是会说了,这首诗歌还没有名字呢,哪位小朋友为这首诗歌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三、表演诗歌
小朋友们,小老鼠在梦里,梦见了这么美好的事情,它自己最后怎么样了啊?(鼠大王、神气地走在大街上)哦!那哪位小朋友来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神气地鼠大王。
小朋友们,表演的都不错,那哪位小朋友敢于挑战自己,:“我不仅能表演鼠大王神气地样子,这首诗歌我都能表演!”请2-3位
四、小老鼠做梦的缘由
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了,小老鼠的'梦是一个 甜甜的、美好的梦,那你有没有想过小老鼠为什么做这个梦呢?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做这个梦。
(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回答)
好,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老鼠它为什么做这个梦吧,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破旧的房子里,住着一只小老鼠和一只大肥猫。那只小老鼠非常可怜,常常被那只大肥猫欺负,又一次,大肥猫凶恶地对小老鼠说:“喂!小子,你最好快点滚出这个家,我给你三天时间,要不然啊!哼哼——休怪我无情了。”小老鼠听了大肥猫的话,拉拢着耳朵,夹着尾巴回到了自己的洞里,当天晚上,小老鼠就做了一个这样的梦,它刚梦到自己变成了鼠大王神气地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就“扑通”一声掉到了地上。
小朋友你觉得小老鼠怎么样啊?(可怜),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助小老鼠啊?怎么帮助呢?
恩,相信小老鼠啊!看见我们小朋友这么帮助它,它一定会高兴地,那只大肥猫啊,也一定会改过自新,和小老鼠和睦相处的。
最后,老师祝愿在坐的每一位小朋友上小学之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比现在更棒!
也希望我们的小朋友听故事或者背诗歌的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从中学会了什么,不能只追求把诗歌、故事理解、会说就行了,知道了嘛!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谢谢各位小朋友们。
注:幻灯片等2页是有意境声音的
音效一:小老鼠出场音乐(星球大战主题曲、片段)
音效二:小老鼠跟小朋友们打招呼(hi,小朋友们好!我是 小老鼠。)然后 互打招呼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说出不同动物叫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象声词:叽、呷、咩、噜。
2.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的相同之处,知道它们都是从嘴里发出的叫声,都与“口”有关,初步了解汉字构成的规律。
3.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大量认识汉字是小学的教学内容,而在学前阶段,我们需要的是让幼儿学习和习得一些前识字的经验,使他们乐意观察汉字,了解简单的汉字认读规律。此活动目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在此活动中,教师是引导幼儿认读四个带有“口”字旁的表现动物叫声的汉字,重点是启发幼儿找出这些汉字的相同之处,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强调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叽、呷、咩、噜”汉字卡片各一张。
2.小鸡、小鸭、小羊、小猪的图片各一张。
3.教学挂图“农场里的叫声”。
4。幼儿会唱歌曲《在农场》。
(前三条准备工作是活动材料上的准备,后一条是幼儿经验的准备。)
活动过程
1.出示农场图片及小动物图片,并提问:在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要求幼儿能完整地回答问题。
(先采用出示图片的方式,引出本次活动的地点和人物,即农场和农场里的小动物,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看图讲述农场里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叫声,从而为下面的幼儿阅读活动奠定基础。)
2.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
(1)逐一出示汉字卡片,并放在相应的小动物嘴边,让幼儿结合图片,想象并认读动物叫声的汉字。可采用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的方法,让幼儿学习这些象声词。
(2)出示汉字卡片“叽、呷、咩、噜”,带领幼儿认读汉字。
(本次活动是围绕认识”口”字旁的表现动物叫声的汉字进行认读活动的,故将本次活动的背景安排为农场,角色为农场里的小动物,这样的设想较合理。教师采用让幼儿看动物图片猜汉字的方式,引导幼儿自己认读汉字,这种方法较直观形象,幼儿易理解,也易掌握。)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的结构,启发幼儿找一找这四个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它们都有“口,,字旁。再组织幼儿开展动物图片和汉字卡片进行配对的游戏活动。教师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请幼儿帮他们找到表示各自叫声的汉字朋友(汉字卡片)并且贴在下面。
(在这一过程围绕‘‘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开展活动,帮助幼儿感知汉字的构成规律。接着采用配对游戏的形式.启发幼儿将动物图片与汉字卡片匹配,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巩固所学汉字的目的。
4.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农场还会有哪些动物或还有哪些动物的叫声也会有“口”字旁呢?教师快速地将动物的主要形象及相应的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带领幼儿认读汉字,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理解“口”字旁的汉字,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
(采用引导幼儿想象各种动物叫声的汉字写法并记录下来的形式,带领幼儿进一步认识。“口”字旁的汉字,从而扩展幼儿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本次阅读重点内容“口”字旁汉字的印象,加深对汉字构成规律的认识。)
5.采用对话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对动物叫声的练习。可以问:小鸡小鸡在哪里?幼儿边做鸡嘴动作,边回答:叽叽叽叽,在这里。教师问:小牛小牛,在哪里?幼儿边用手做牛角动作,边回答:哞哞哞哞,在这里..…
然后,教师带领幼儿采用接唱的形式,仿编歌曲《在农场》。建议教师唱前半句,幼儿唱后半句的叫声。如教师说:“猪儿在农场……,,幼儿说:‘‘噜噜”;教师说:“鸭子在农场……”幼儿说:“呷呷”……最后,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通过对话活动和音乐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练习动物叫声,提高幼儿对阅读象声字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阅读本次活动的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活动效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