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实用】大班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感知理解作品,理解"我一定会……"这句话对小乌龟找工作的意义。
2、通过欣赏故事和讨论活动,知道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一定不要停止努力,相信自己"一定会……。"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故事名称,并带领幼儿边看幼儿用书听教师讲述《小乌龟找工作》的故事。
2、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理解小乌龟找工作的经历。
-小乌龟第一次找到什么工作,结果如何?
-小乌龟第二次找到什么工作,结果如何?
-小乌龟两次找工作都失败了,是他不好好工作吗?
-后来,小乌龟找到工作了吗?他喜欢这个工作吗?小乌龟为什么能找到工作呢?
3、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新的思考。
-你喜欢小乌龟吗?小乌龟两次找工作都失败了,可小乌龟每次被拒绝时,都会说一句话,你还记得他还说的什么吗?"我一定会找到工作的。"你觉得这句话能帮助小乌龟找到工作吗?为什么?
-平时,小朋友在幼儿园、在家里经常也会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后来你是怎样做的?你的愿望实现了吗?
-幼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同伴、向老师讲述自己曾经遇到的困难,启发幼儿用"我一定会……"说一句话,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育孩子,使孩子懂得遇到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工作,你的 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大目标:
1、 听辨乐曲的段落和节奏,并尝试根据图谱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2、 体验合奏的乐趣。
隐含的小目标:
增强幼儿间的合作性
材料准备及环境创设:
1、 音乐《神气的乐队兵》
2、 节奏图谱
3、 乐器——铃鼓、木鱼、手摇铃、三角铁等
一、活动导入:
听辨乐器,并熟悉四种节奏型(本次活动乐曲中的节奏型),并出示相应的节奏卡
二、倾听音乐,听辨段落和节奏
1、倾听音乐第一遍
师:听听看,这首乐曲有几段?你怎么听出来的?
2、倾听乐曲第二遍
师:乐曲里从头到尾可以听到一种乐器的声音,仔细听听看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 倾听歌曲第三遍
师:再仔细听一遍,听听看铃鼓的声音每一段都一样吗?
4、分段听辨不同的节奏,选择对应的节奏卡
三、表现乐曲
1、人手一个铃鼓跟随音乐敲打节奏
2、走圆圈表现乐曲节奏
四、乐器合奏
1、幼儿分组,各组选择不同的乐器
2、幼儿集体为乐曲根据节奏进行伴奏
3、出示乐曲合奏图谱,解读图谱
4、幼儿按照图谱听乐曲合奏
5、放好乐器,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让幼儿认识和学习剪贴树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对美术的爱好。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树叶、剪刀、双面胶、剪贴好的树叶范图
活动过程:
引入部分:
1、师生互动、问好。
2、引入语: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幼儿园有好多好多的树,树上都有好多好多的树叶。
3、出示各种各样的树叶,让幼儿认识它们的形状,
进入主题:
1、发给幼儿各种各样的树叶,让他们讨论树叶的作用。
2、“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用自己手中的树叶做一样漂亮的东西,小朋友想不想做啊”[想]出示剪贴好的树叶范图,让小朋友讨论是怎么做成的,可以怎么做,做什么,使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3、教师示范一遍剪贴金鱼的方法,在让小朋友自由动手剪贴,想剪贴成什么就剪成什么,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乐曲的结构,以及连贯流畅的旋律。
2、能注意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3、学会在游戏时适当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愉快地和他人协调交往,避免碰撞。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了解歌曲内容。
提问:先是谁陪谁逛公园的?(先是爸爸,接着爸爸带妈妈逛公园;妈妈带着小弟逛公园,最后我不带小猫去公园),那么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快乐)为什么我不带小猫去逛公园啊?(因为它不捉老鼠)
2、演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歌曲。
(2)教师带领幼儿琴声学习演唱歌曲。
3、儿随歌曲旋律唱歌曲。
(1)听着音乐,幼儿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词与乐曲旋律的匹配。
(2)幼儿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现出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4、全体幼儿跟音乐齐唱。
反思:
《逛公园》是一首愉快而又带些诙谐有趣的歌曲,节奏明快,根据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准重拍,能在重拍处及时带人。在活动中不仅要学唱歌曲还要按照规则游戏,还要注意圆圈的顺逆时针走,对于大班上学期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掌握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
这个律动的加入可能会延长课堂时间,如果加入律动,可改为边唱边走,拍准强拍,也可作为课前准备。
教师第一次范唱可改为清唱,让幼儿听清楚歌词。
钢琴伴奏声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强调“带人”的规则——在第一强拍处。
角色表演唱这部分可放在前面学唱歌曲时,放在后面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投入。
游戏处应注意对幼儿情绪的.收放自如,对于猫抓住了老鼠也应给写奖励(贴花纸)。当猫捉老鼠时教师应关注好“爸爸、妈妈、小弟”,从而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冷场。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更熟练地看图列7的加法算式。
2、尝试看算式编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重点:能更熟练地看图列7的加法算式。
活动难点:看算式编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数的组成。
二、看图编7的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1、老师这里有一些组图,小朋友能根据图意口编应用题吗?
2、请幼儿单独编应用题。
3、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句子。
4、带领幼儿一起说应用题并列算式。
5、齐读7的加法算式。
三、老师口报应用题、幼儿列算式。
1、花园里谁来了(一只蜻蜓,不一会儿飞来了几只蜻蜓)(6只)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蜻蜓?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请你把算式列出来。(让幼儿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列出另外一道算式)。
2、草地上有2只小花猫,喵~喵~花园的草地上又来了5只可爱的小花猫,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花猫?请小朋友编应用题并说出算式。
五、评价幼儿作业,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并发现夹子玩偶制作的奥秘,尝试用夹子自制玩偶。
2、能抓住动物特征绘画侧面头像,在夹子开口处正确黏贴嘴部。
3、体会自制玩偶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青蛙、巨嘴鸟、老虎、鳄鱼,演示文稿一份。
2、 材料准备:人手一份夹子、绘画纸、记号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毛梗等辅助材料。
3、经验准备:阅读过绘本《大嘴巴青蛙》。
活动过程:
(一) 回顾绘本故事
1、 都听过《大嘴巴青蛙》的故事吧!故事有哪些动物呀?
2、 今天敏敏老师把故事里的动物都带来了,你还记得大嘴巴青蛙喜欢吃什么吗?打开看看!
3、 故事里的其它动物爱吃什么呢?请它张开嘴巴看看!
4、 敏敏老师还会用玩偶来表演这个故事呢,想看看嘛?(教师表演故事片段)
(二) 探索制作奥秘
1、 你觉得这些玩偶怎么样?有趣在哪里?为什么这些大嘴巴都能张开藏食物呢?
2、 教师小结:动物头像的后面都有一个夹子,夹子一张一合就像大嘴巴一样,该怎么做呢?
3、 现在请你仔细研究一下,看谁能发现它的制作方法!如果有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请大家来帮帮忙。
4、 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出重点和难点:头像大小、侧面特征、嘴部剪贴、食物安装。
(三) 尝试分工制作
1、 你们都会做了吗?每组5个小朋友一起分工制作故事里的玩偶,做好了自己搭建小舞台表演故事,开始行动吧!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有困难的孩子及时的帮助。
(四) 融入场景展示
1、 合作尝试边操作夹子玩偶,边表演绘本故事。请一组幼儿来介绍玩偶,并且演一演。
2、 小朋友你们用夹子玩偶表演有趣吧,那我们把它带到教室里再一起表演吧!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教室里用夹子玩偶表演故事。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让熊宝宝站起来。
2、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实验,并在交流中完整讲述自己的发现与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同等大小的纸熊宝宝若干百宝箱(各种辅助材料)记录笔与纸每组一份大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拿出纸熊宝宝与幼儿打招呼,纸熊宝宝想要出去玩,可是它站不起来,你们能帮助它吗?
二、幼儿猜测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熊宝宝站起来呢?
三、操作实验
师观察材料在幼儿实验中对幼儿探索活动的影响
观察一:
C:老师有没有双面胶的芯子?
T:双面胶的芯子没有,可以用卷桶纸的芯子代替吗?
C:可以。
用剪刀费力的剪开卷桶纸的芯子,剪不开。
C:老师能帮我一下吗?
T:可以,怎样剪呢?
C:这样剪。
师帮忙剪好。
T:还要帮忙吗?
C:不用了,谢谢老师。
观察二:
孩子自己拿着积木与双面胶在尝试让熊宝宝站起来,先用三块积木竖起来粘在熊宝宝的脚上,试着让其站立起来,又拿了一块大的积木粘在三
块积木的旁边,又试了试,成功了,记录了下来。
观察三:
用双面胶分别贴在小熊的两只脚上,让它站立后,发现不是很稳,又在百宝箱中找到了一次性纸杯,把小熊贴在纸杯上,成功了。
四、 集体交流
T:谁来介绍一下,你帮小熊站起来了吗?用了什么办法?
讨论一:
C1:我用了积木粘在小熊的身上,小熊站起来了。
T:还有谁也是用积木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孩子们拿上自己的小熊放在演示桌上。有的小熊倒下了,而有的小熊还站着。
T:为什么有的小熊倒下了,而有的小熊还站着呢?
C:用的积木太小了所以小熊站不住。
C:积木没有粘住。
C:用的积木多小熊站的牢。
T:为什么积木多了小熊就站起来了呢?
C:这只小熊积木的下面是平的,还有一只三块积木不平,有高低的,所以站不住。
C:下面大了。
T:什么大了?
孩子思考了一会儿,有人举起了手。
C:积木多了就宽了。
T:哦,原来是小熊下面的接触面大了,宽了,小熊就站住了。
[page_break]
讨论二:
T:除了用积木扩大受力面积让小熊站起来,还有别的方法吗?
C2:让小熊靠在积木上。
T:来试一试。
C:还可以靠在杯子上。
T:那把小熊靠在积木、杯子这些物体上为什么会帮小熊站起来呢?
C:因为有了支撑物。
T:诶,对呀,卯卯说的真好,有了支撑物小熊也能站起来。
讨论三:
T:还有谁来介绍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C3:我让两只小熊来站起来了。
T:你是怎样做的呀?
C3:我用卷桶纸的心子粘在两只小熊的当中他们站起来了。
T:这个办法也能使小熊站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C:小熊有四只脚了。
T:哦,小熊的脚下的支撑点多了,也能站起来的。还有谁也是增加支撑点来让小熊站起来的?
C4:我把小熊的四只脚都弯折了一下,小熊就也站起来了。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
大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及其生活习性。
2、学习从多角度搜索有关鲸鱼的信息。
教学准备:
1、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鲸鱼的信息。
2、教学挂图《鲸鱼》。
3、《科学》下p.22~23。
教学过程:
一、引导讨论。
1、观看教学挂图《鲸鱼》,教师问幼儿: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
2、你了解到有关鲸鱼的哪些信息?
3、小结:蓝鲸是鲸鱼中最大的一种,它的身长达30多米,体重约1700吨,一张嘴能容纳10个成年人自由进入。它运动的时速为27公里,主要食物是小虾、水母、硅藻 等浮游动物。他的力气很大,大约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的力气。由于长时间待在水中,每次浮上海面换气时,会从鼻孔内喷射出高达15米的水柱。
二、看画册《大鲸鱼》
1、发现鲸鱼的全身都是宝,知道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绘画:可爱的鲸鱼。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天鹅之死》是圣桑写的;感知大提琴演奏发出的浑厚的声音。
2、通过音乐感知生命的意义,教育儿童热爱生命。
3、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由来及设计的思路:
孩子喜欢各种动物,他们总是把动物作为活动的主角,动物的各种声音为他们带来全新的感受,走进动物的世界去聆听,会使人感到与大自然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本班结合音乐教研,设计了主题活动轨迹:声音知多少?(一)生活与声音(二)动物与声音(三)美丽的乐音。
环境布置:
1、主题轨迹
2、天鹅组图
活动准备:
《动物狂欢节》中《天鹅》的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1、感受大提琴的声音特质;
2、知道天鹅是美丽的、圣洁的以及对生命的追求和向往。
3、理解《天鹅之死》的音乐;
4、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随音乐自编动作,从而大胆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欣赏一支大提琴演奏的曲子,叫做《天鹅之死》之,是"的"的意思.就是说天鹅的死亡.当大、中班的幼儿听到老师说天鹅之死时,几乎同时发出"啊!?",言外之意:天鹅死了?天鹅怎么死的?音乐还有表现死亡的?
分析与措施:他们压根就没想大、小提琴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而小班的幼儿依然是上音乐课时的高高兴兴的快乐样子。老师让幼儿大胆发言。
老师播放幻灯片.片一:在宁静皎洁的月色下,一只白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郁的旋律)白天鹅被猎人打伤了,伤的很厉害,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片二:但她渴望重新振动翅膀飞向天边。
片三:她轻轻地抖动翅膀,艰难地站立起来,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起来,离开湖面。她渴望活下来,生命在呼唤着,她奋力与死神拼搏.片四:她终于奇迹般地展翅旋转飞翔起来了,生命的光辉重新闪现。
片五:但由于她的伤实在是太严重了,白天鹅慢慢地、缓缓地弯屈身体,倒在地上,渐渐地合上双眼,她浑身发出一阵阵颤栗,似闪电扫过她全身。
片六:最后,她在颤抖中竭尽全力抬起一只翅膀,遥遥指向天边,她多想活下去。然而,死神降临她身上,她慢慢地闭上双眼,默默死去了。
老师边放幻灯片边讲述着天鹅的故事,全班安静极了,鸦雀无声.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地看着,认真地听着.小班的幼儿也渐渐的不笑了.当幻灯片放完,全班一片静寂.几秒钟之后,突然,华锎小朋友(大班)站起来大声说:"那个猎人太坏了,一定要让警察把他给抓起来."焦宇洋小朋友(中班)也表情严肃的说:"我妈说天鹅是高贵的,是国家保护动物."分析与措施: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很宽,天性又很善良。老师表扬了他们。
(三)师:这段音乐是音乐家圣桑写的,演奏乐器是大提琴,大家感受一下大提琴发出的声音.(反复播放前8小节)师:你觉得大提琴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四)请幼儿欣赏芭蕾舞《天鹅之死》,同时老师朗诵幻灯片的解说词。
(五)请小朋友随天鹅之死的音乐,把美丽的天鹅、受伤的天鹅、 渴望活下去的天鹅表演出来。
(六)请陈老师(业务院长)表演《天鹅之死》,同时老师第三次讲天鹅的故事。
(七)师:请小朋友们像陈老师那样,勇敢的大胆的随着音乐,表演《天鹅之死》
小朋友认真看着陈老师的表演,听着天鹅之死的故事。
分析:他们通过感官的看和听,进一步加深了对天鹅之死的音乐的理解。
措施:当陈老师随音乐舞蹈起来,同时用眼神、手势,示意幼儿舞动起来时,几乎所有的幼儿都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在音乐的伴奏下开始了天鹅之死的表演.孙家雯(中班)把两臂高高身举起,表示天鹅想飞.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老师用眼神对表演的幼儿给予赞美。
(八)师:小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
大班的哥哥王润盟说:"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老师问:"哥哥说的对不对呀?"弟弟妹妹一起说:"对!"分析与措施: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老师继续引导幼儿爱护大自然。
变化与延伸:
(1)制做《天鹅湖》图画(2)剪纸――天鹅(3)涂色――月夜天鹅湖准备:
(1)兰色电光纸或瓦棱纸(2)兰色皱纹纸若干(3)白棉花一包(做天鹅用)(4)黄电光纸(5)胶水(6)红水彩笔(7)黑水彩笔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比较困难的研究课题.我想,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涉及到情感、智力、个性及社会性(包括责任感)等幼儿心理发展的全部领域。而幼儿只能更多地依靠外部可见的音乐操作活动来感知、欣赏音乐,特别是跟随音乐做动作的方式,更是幼小儿童感知、理解音乐的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这同时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收集各种直观的教学资料,投放多种材料进行教学.针对教育对象的现有状况及发展需要提出目标,避免过高、过全;过低、过偏。具体内容、程序和方法都围绕目标提出,使活动朝既定目标的方向发展。
小百科:天鹅指雁族(学名:Cygnus)的鸟类,属游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