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必备】小班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还有谁要上车》这首儿歌,以对话的形式在不断重复中变化动物角色,展现了有趣的坐汽车的情景。这首儿歌让幼儿喜爱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游戏性。小班幼儿有坐车的生活经验,尤其喜欢刷卡的动作。此儿歌蕴藏了坐汽车的游戏,对话形式和象声词的运用增强了游戏的效果,可满足小班幼儿的需求。二是重复性。小班孩子喜欢不断重复自己熟悉的内容,其学习方式也是重复模仿的。
在游戏中,我利用该儿歌以对话串联、游戏性强的特点,设置了“坐汽车”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对话,发展语言的连贯性。同时,我采用图片排序、角色标志提供体态提示、对话练习等多种组织策略,帮助幼儿逐步了解儿歌内容,理解游戏规则,积极地参与游戏,体验边说边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坐汽车游戏进一步熟悉儿歌,学习儿歌中的对话,并感受儿歌重复的特征。
2.通过图片明确角色及其出场的顺序,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理解游戏规则,学玩游戏。
3.愿意跟随教师与同伴一起游戏,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小兔、大鹅、小猪、小羊、胖狗),角色胸牌,方向盘。2.模拟场景,有汽车,有站牌。
3.有坐公交车的经验。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用语言创设“坐汽车”的情景。
1.宝贝们,我们一起去做公交车吧!
2.引导幼儿刷卡上车。
情景的导入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学习儿歌。
开车时间要到了,看看有谁要上来?
(一)小兔
1.小兔小兔要上车,我们听听小兔它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你仔细听好了。
2.学说:小兔小兔要上车,小兔刷卡上了车。
3.又有一个动物要上车,你们看是谁?
(二)大鹅
1.刚才大鹅上车时说了什么?
2.学说:大鹅大鹅要上车,大鹅刷卡上了车。
3.“快快快,快快快,还有谁要上车来?”
(三)小狗
1.“汪汪汪,汪汪汪”你们猜是谁呀?
2.小狗会怎么说?引导幼儿说出:小狗小狗要上车,小狗刷卡上了车。
运用多元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出场顺序排列的角色图片,记忆角色的顺序,学习动物说的话。
三、游戏“坐汽车”
1.我们一起来玩“坐汽车”的游戏吧。
2.教师当司机,幼儿当动物,完整学说对话。
3.教师扮演司机,带领幼儿边玩游戏边对话。
4.公交车又要开了,汽车将开往动物园,你们有序上车哦。
穿插情景:小猪噜噜要上车,小猪刷卡挤上车。教育幼儿坐公交车,排队刷卡不能挤,做个文明的乘客。
通过图片和体态提示,引导幼儿学习玩“坐汽车”的游戏。帮助幼儿逐步了解儿歌内容,理解游戏规则,积极地参与游戏,体验边说边玩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触碰空气袋娃娃,且有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勇气。
2. 能在空气袋的相应位置贴上眼睛、嘴巴,发展动手能力。
3. 在宽松的情境中体验动手做,游戏乐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选择大小适中的保鲜袋若干,做成空气袋气球和空气袋娃娃。
2.即时贴剪好的眼睛、嘴巴图形若干;彩带等。
3.把已做好的空气袋娃娃悬挂在一根皮筋上,位置高于幼儿高举的手指尖。
活动过程:
1.进入活动场地,引起兴趣。
教师与小朋友做律动进入活动区
2.空气袋娃娃出场,幼儿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纵跳触碰空气袋娃娃。
(1) 认识空气袋娃娃,和空气袋娃娃做游戏。
出示空气袋娃娃,让幼儿和它认识。
(2)大胆运用多种方法纵跳触碰空气袋娃娃。
①大胆用纵跳的方法触碰空气袋娃娃,重点练习纵跳的动作。
一起集体练习纵跳,再加深难度,反复练习纵跳的动作。
②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纵跳触碰空气袋娃娃。
可用肩膀、手臂关节、鼻子、头……碰一碰空气袋娃娃。
3.制作空气袋娃娃,能在空气袋的相应位置贴上眼睛、嘴巴。
(1)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发现。
空气袋怎样变成空气袋娃娃。
(2)一起动手制作空气袋娃娃,注意贴的位置。
师:请小朋友每人到桌子边上选一个空气袋,让它变成一个空气袋娃娃。
(幼儿动手制作)(音乐)
(3)与做好的空气袋娃娃做游戏,引导幼儿用不同方法玩。
可以往上拍,用头顶,两个人一起拍……
(4)到户外与自制空气袋娃娃做游戏。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糖果的多样性,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2、尝试包纸和拧纸,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糖果的糖纸。
2、玩具小熊。布置环境:"小熊糖果屋"一个。
3、泡沫块,橡皮泥丸。
4、幸福拍手歌。
三、活动过程:
1、带幼儿踏着《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教师出示玩具小熊,以"小熊糖果店缺货"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包糖果,帮助他人的愿望。
师:"今天,小熊有急事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小熊的糖果店今天缺货了,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做一些糖果给小熊,好吗?"2、请幼儿自选几张喜欢的糖纸,观察糖纸的色彩、形状、花纹,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3、鼓励幼儿为小熊包糖果,练习包、拧的技能。
(1) 说一说:糖果是怎样包起来的?
(2) 出示材料,先让幼儿自由进行包糖果,探索包糖果的方法,然后将包好的糖果放在一起,让幼儿去发现包糖果的不足之处,并请幼儿做示范。
(3) 教师结合幼儿探索情况,重点示范包、拧的操作技巧。根据包糖果过程教师可自编儿歌:"小糖纸手心放,小糖果里面藏,上包包下包包,左拧拧右拧拧,我的糖果包包好。"(4)再次鼓励幼儿包糖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
4、 展示幼儿包的糖果。
让幼儿数一数自己动手包了几粒糖果??(把包好的糖果一起放置在大篮子中。)
5、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将包好的糖果送给小熊,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引导幼儿说:"小熊,我们给你送糖果来了。"小熊说:"谢谢大家。"幼儿说:"不用谢,再见!")四、活动延伸:
在手工区提供各种材料(彩泥、糖纸、皱纹纸等),激起幼儿做糖果的欲望,让幼儿做棒棒糖、巧克力等各种糖果,并练习包糖果。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沿着画有轮廓撕蘑菇伞,掌握撕的技能。
2、激发幼儿相互合作,帮助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画有蘑菇伞轮廓的幼儿操作纸若干、浆糊、抹布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有只小兔子去森林里采蘑菇,这个时候,天空中打起了雷,下起了雨。
2、提问:
(1)呀!天空中打起了雷,下起了雨,小兔要淋雨了,怎么办呀?
(2)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能使小兔们淋不到雨呢?
3、教师小结幼儿的办法,那我们一起来做伞送给小兔们,好不好?
二、教师讲解示范撕伞的方法。
1、出示画有蘑菇伞轮廓的纸,这是什么呀?
2、教师着重示范讲解撕伞:按轮廓慢慢的撕下来,并贴到下着雨的纸上。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的要求(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3、教师表扬鼓励相互谦让、帮助的幼儿。
四、活动评价。
1、小朋友们看,哪一把伞最好看?为什么?(幼儿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和希望)
2、刚才呀!小兔们得到了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他们非常高兴,还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呢!那平时别人有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对,不管是谁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都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帮助别人吗?
五、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轮廓纸,继续提高幼儿嘶和贴的技能。
2、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帮助。
小班教案 篇5
小班科学:
小青蛙乘船(选自建构课程小班《冷和热》主题区角活动)
活动目标:
⒈ 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⒉ 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三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5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⒈ 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① 池塘里开来了什么?有几条?两条什么颜色的船? 蓝色的船和黑色的船长短一样吗?哪条船长,哪条船短?(手势)蓝色的船短,黑色的船长,我们根据它们长短不同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蓝色的船短,我们叫他短的船。黑色的船长我们叫它什么?手势。黑色的船叫什么船?蓝色的船呢?
② 看,又开来一条什么颜色的船?现在池塘里哪条船最长?我们叫它最长的船。那我们和三条不一样长短的船打打招呼。
:池塘里的三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分别是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
⒉ 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⑴ 现在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要停靠到岸边等待客人上船,我们来帮它们根据长短不同有规律地停靠在岸边,停船时请将船的一头紧紧地靠在红旗下面直直的河岸上,一条波浪上停一条船,哪条船停在最上面?接下来停哪条?最后排哪一条比较整齐。在你们的桌上老师准备了小河图和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请你为小船有规律的排队。
⑵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好从长到短与从短到长排队各一张)
⑶ 交流:
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你把那一条小船排在了最上面,为什么要把它排在最上面呢?接下来排的是那条船?(长的)后面又接着谁?(短的)原来你先找出三条船中最长的船排在第一,再找出长的,最后排短的,这种排队的方法叫从长到短,从长到短的方法小船从最长的开始,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看上去很有规律。看,这些小船是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的吗?他有没有把最长的排在最上面?那么他把上面排在了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最长的)。他找出三条当中最短的船,把最短的排在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最长的,这种方法叫做从短到长,从短到长的排列方法,小船从最短的开始越来越长,看上去也很有规律。
②除了从长到短和从短到长的排队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看它们排的有规律吗?这种排序的方法小船一会是最长的,一会是短的,又是长的,看上去有规律吗?谁来帮他改一下?
③原来按照长短给小船排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长到短,一种是从短到长。
如果你刚才没有按照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这两种方法给小船排队,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排队方法给小船有规律的排一排。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⒈ 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⑴(PPT结合青蛙叫声)小船在岸边有规律的排好了队,听!谁来乘船啦?几只青蛙排着队来啦?3只。看,又有排小青蛙也来了,它们有几只呢?猜猜还会有青蛙排着队过来吗?一起叫叫看,小青蛙快出来,哟,真的还有,这一次来了几只?这几排青蛙的数量不一样,队伍的长短一样吗?
⒉ 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⑴ 今天这三排长短不同的青蛙要乘上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去旅行,想一想,那排青蛙乘哪条船最合适,请你赶快帮小青蛙乘船吧!
⑵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⑶ 交流:最长的船上坐了几只青蛙?为什么要让五只青蛙乘到最长的船上呢?三只青蛙乘到了哪条船上呢?
⑷ :青蛙数量多,队伍长,适合乘长长的船,青蛙数量少,队伍短,适合乘短短的船。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⒈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⒉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⒊我们出发去旅游咯!根据指令(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开船离开。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2、能用动作创造性的表现蚯蚓。
活动准备:
大树衣服、图片、营养-报纸球
活动过程:
1、师:“这是哪?”——动画城 。
2、今天动画城给小朋友准备什么好看的呢?一起来看。
(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大树是什么表情?
3、这时有一只老鹰飞来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突然有一条小蚯蚓从土里钻出来说:“老鹰你不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他就要倒了。”
(1)大树为什么要倒呢?(幼儿讨论)
(2)为什么蚯蚓知道而老鹰不知道呢?
4、蚯蚓:“老鹰, 你去那边的树上安家吧!那边的树很健康。”
老鹰:“那边? 那么远你怎么知道? 分明是在骗我。”
5、老鹰不明白那么远蚯蚓怎么知道,我们小朋友来把答案告诉老鹰好吗?(幼儿讨论)——蚯蚓可以爬很远的地方
老鹰:“哼!你那么小,既没有手也没有脚,也没有我这样的尖嘴,没有大大的翅膀,更没有尖尖的爪子,而且还软绵绵的,怎么能在坚硬的地下钻来钻去呢?别骗我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不知道蚯蚓到底靠什么爬来爬去的?(幼儿讨论)利用纲毛抓住粗糙的东西向前爬。”
老鹰不相信,生气的一口把蚯蚓咬成两截,
“蚯蚓被咬成两截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6、过了几天,老鹰在大树上生出了鹰蛋,“哼,小蚯蚓被我咬死了,再也不会有人来烦我了。”
“老鹰!你好吗?”(蚯蚓钻出)
“你为什么没死”?
小朋友来告诉老鹰,我为什么没有死,好吗?(讨论)
7、老鹰被蚯蚓气的飞走了。
蚯蚓:“小朋友大树真的没有营养生病了,小朋友变成小蚯蚓帮助我搬营养给大树治病好吗?”
小蚯蚓变好了吗?快去运营养吧!
8、老师变成大树
提醒幼儿:
小蚯蚓没有手脚,我却发现咱们小蚯蚓怎么在用手爬呀?
或——小蚯蚓,你怎么长出手来了呀?
大树吸收营养慢慢舒展开来
大树:我已经有了营养不会死了,谢谢小蚯蚓
[page_break]
9、蚯蚓和大树跳舞
大树:“小蚯蚓我的朋友在那边,你们爬过去看看他好吗?”
活动结束:
幼儿一起走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 篇7
表演游戏 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对表演游戏的目的并不明确,只对表演道具感兴趣,开始时幼儿一般不会组织游戏,他们只满足自己摆弄道具,自言自语地表演,对语言及动作的表演质量不注意。因此,第一学期应以故事表演为主。
第一阶段:
一、 游戏目的:
1、 通过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2、 在老师的带领下,愿意模仿文学作品人物的对话、简单的动作初步进行表演。
二、 游戏主题:1、《拔萝卜》2《唱歌比赛》
b)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
头饰: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姑娘、小狗、小猫
道具:大萝卜、锄头、喷水壶等
2、 知识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拔萝卜》、《唱歌比赛》的故事内容,会说出主要对话。
(2) 事先请大班幼儿排练好表演的内容。
c)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 引导幼儿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使幼儿对表演感兴趣。
2、 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做出简单的动作。观察幼儿对表演游戏兴趣的程度。
3、 评价:教师表扬能大胆参与表演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1、 出示头饰,引起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 以整体表演形式,巩固故事中的对话、动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学习故事对话的情况。
3、 教师串讲故事,主要对话由幼儿讲。
4、 评价:表扬能认真参与表演的幼儿,指出学习对话时存在的问题。
第三次指导:
1、 教师与能力强的幼儿一起表演。
2、 幼儿模仿老师学习故事中角色的动作。
3、 教师串讲故事,让幼儿讲出主要对话及做出角色的动作。
4、 评价:重点讲评幼儿掌握角色动作的情况。
结构游戏
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刚入园,初步学会适应集体活动,。大部分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有为难情绪,这与小班幼儿小手肌肉动作发展教慢有关,与的幼儿手指力量不够,无法拼插成形。因此,应从培养幼儿对结构玩具和建构活动的兴趣入手
第一阶段
一、 游戏目标:
1. 对建构材料感兴趣,喜欢参与建构游戏活动。
2. 初步感知圆柱积塑的`特征,学习端点连接技能,巩固对红、黄、绿、蓝等颜色的认识。
二、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小型圆柱积塑若干。
2. 知识技能准备:
(1) 认识圆柱积塑的特征。
(2) 观察认识过指挥棒、筷子、楼梯等物体。
三、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模拟构造〈〈指挥帮〉〉
材料:圆柱积塑
1. 出示“指挥棒”,以玩小警察的游戏口吻吸引幼儿兴趣。
2. 师示范建构方法,选用单孔圆柱积塑连接而成。
3. 提出建构注意点:
(1) 选用单孔、单色的圆拄积塑。
(2) 连接时用力拼紧。
4. 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师观察幼儿是否喜欢参加活动,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提醒幼儿拼时用力。
5. 用拼成的指挥棒玩小警察指挥交通的游戏。
第二次指导:模拟构造〈〈筷子〉〉
材料:圆柱积塑
1. 以猜谜语(两跟木棒细又长,大家用它来夹菜)的形式,激发兴趣。
2. 帮助幼儿回忆指挥棒的拼插方法,启发幼儿说说筷子与指挥棒的拼插方法有何不同。
3. 示范筷子的拼插方法:拼出两根一样长的小指挥棒即成一双筷子。
4. 提出构造注意点:
(1) 两根筷子要拼得一样长。
(2) 选择相同的颜色。
5. 幼儿操作,师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提醒幼儿选择单孔及相同的颜色的积塑进行拼插。 把拼好的筷子送到“百货店”
角色游戏
情况分析:
由于小班刚入园还不会玩角色游戏,幼儿只是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本身感兴趣,游戏主题的产生,角色的扮演也要借助玩具,游戏内容、情节简单,因此,本阶段的角色游戏的重点是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角色意识。
第一阶段: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一、 游戏目的:
1、 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 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3、 初步学会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4、 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二、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两个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
汤匙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抹布、扫把、畚斗等
家具:桌、椅、电冰箱、电视、
2、 知识经验准备:
已经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晨间活动或区角活动中已经玩过抱娃娃“抱娃娃”“煮饭”的游戏。
三、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谈话引入
(1).我们班来了个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啊? 我们来给这个新朋友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2).今天老师给娃娃布置了一个漂亮的家,以后娃娃就住在娃娃家里,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照顾娃娃好吗?
(3).你们家里都有谁?他们每天都做些什么呢?
(4).爸爸、妈妈是怎样爱宝宝的?爸爸,妈妈在家都做些什么事。
2、提出游戏要求,不争抢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参加游戏。
4、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
第二次指导:
1、 出示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2、 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及方法。
3、 提出游戏要求
(1).玩具要轻拿轻放。
(2)不争抢玩具。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抢玩具的想象,并指导幼儿如何使用玩具。
5、简单评价幼儿游戏的情况。
第三次指导
1谈话引入“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启发幼儿模仿做简单的家务,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指导观察幼儿模仿动作的情况,提醒个别幼儿爱护玩具。
3、组织幼儿收拾玩具。
4、以“玩具回家真开心”来评价游戏情况。
小班教案 篇8
一、 活动背景
在每天的早点时,都会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饼干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是方饼干吗?”“桌子是不是方的?”我发现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一节以认识图形和图形分类为主,动画课件和游戏贯穿全课的科学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录音机,欢快的音乐。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3、彩泥、泥工板、三种形状的操作模具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 师:小朋友,形状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 师:(课件4)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链接到前该形状再自我介绍)
幼A: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大家认识了圆形和方形,还有一个朋友在旁边不高兴了,它是谁呀?(三角形)你们能说出它长什么样吗?
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链接到>课件,单独介绍三角形)
哪为小朋友认识三角形了,能说出它长什么样的?
幼C: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三个图形的自我介绍,来认识图形,但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述方面还不够完善,教师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图形再介绍,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对三图形的认识。)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 动画课件5:物体分类
课件:小朋友,我们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我们把孩子找回家吗?
师:(1)、哎呀,形状朋友想请我们帮忙了。我们先看看哪些宝宝在草地上玩?(苹果、皮球、帽子、电视机、电脑、冰箱、帆船、金鱼)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是谁的孩子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将物移到相应的房子边。如答对,物体走进房子,电脑:“你真了不起,帮我找到了孩子。”答错,则物体会自动走回到草地上,电脑:“这不是我的孩子,再动动小脑筋吧”)
幼D:帽子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
幼E:电视机、冰箱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
幼F:帆船是方形的,是方形妈妈的孩子。(电脑提示错误)
师: 哎呀,帆船宝宝进不了家门,它不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哪它是谁的孩子呢? 幼G: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2、 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宝宝呀?是什么形状的?
看、那边地上有三个家,我们去找自己的家吧。(放音乐,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对家)
我们和家里的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3、 做饼干
师: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饿了,我们一起来做饼干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到和自己一样形状的饼干加工厂去做饼干吧!
幼儿用模具、彩泥进行制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游戏的形式,由个别到集体,逐步加深活动内容。让幼儿对物体按图形分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结束
师:哎呀,小朋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的饼干,我们把这些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放音乐,出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