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集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新《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因此,我们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意义,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互动,以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单双数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目标:
1.积极参与多种游戏活动,感知、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
2.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单双数。
3.发现身边的单双数现象,产生对周围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兴趣。
准备:
“2元超市”场景及其图片,1~10元面额的代用券(左边标有具体数字,右边画有相应数量的1元硬币图),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分组操作材料若干。
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师(手指“2元超市”场景图):瞧!我们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吗?
幼:这里都是2元钱的东西。
幼:里面的东西都卖2元钱。
师:对,“2元超市”里每一样东西都卖2元钱。
二、购物游戏――体验、感知单双数
1.理解游戏规则。
师(出示代用券):老师有一张“2元超市”的代用券,它是几元钱的?
幼:5元。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点指代用券上的硬币图,幼儿一起数数。)
师:我有5元钱,那我在“2元超市”里能买到几样东西呢?
幼:五样。
幼:两样。
师:到底能买几样呢?我们来圈一圈。(教师一边甩红色记号笔两个两个地圈,一边说:“2元买一样。”圈好后提问。)
师:我能买到几样东西?
幼:两样。
师:那好,现在我要去“2元超市”买东西了。买一个菠萝花了2元钱,再买一盒蜡笔花了2元钱。(教师边说边把图卡贴在代用券上,一张图卡遮住两个1元硬币图。)你们看看我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剩下吗?
幼:买了两样东西,还剩下1元。
师:对,我有5元钱,买了两样东西,还剩1元钱。
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也准备了一张代用券,等会儿你数一数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购物游戏。
师:圈好代用券的小朋友可以先去超市买东西,在购买时不推也不挤,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有几个幼儿拿到的是1元面值的代用券,一时觉得无法买到东西。教师及时启发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把两个1元合在一起可以买一样东西,或到教师处换一张2元代用券去买一样东西。)
三、交流与比较――理解单双数
1.感知单双数。
师:请买好东西的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没有钱剩下。(幼儿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没有钱剩下?
幼:我有7元钱,买了三样东西。
师:还有钱剩下吗?还剩几元?
幼:还剩l元。
师:你能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完整吗?
幼:我有7元钱,买了三样东西,还剩1元钱。
师:还有谁能完整地回答?
幼:我有4元钱,买了两样东西,没有钱剩下。
幼:我有9元钱,买了四样东西,还剩1元。
师:像他这样还剩1元钱的小朋友请把代用券举起来让我看看。(教师检验。)
师:请没有剩下钱的小朋友把代用券举起来让我看看。
师:刚才有几个小朋友遇到困难了,他们拿到的是1元钱的代用券,1张代用券买不到一样东西。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呢?请大家先来说说,然后请他们来告诉大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2.回收代用券。
师:“2元超市”决定回收代用券,请小朋友把还剩1元钱的代用券送到蓝房子,把用完的代用券送到红房子。(教师出示用不干胶张贴的红、蓝房子,幼儿把代用券贴在相应的房子下。)
师:请两个小老师帮忙检查小朋友送对了没有。
幼:这张8元钱的都用完了,应该送到红房子。
幼:这边贴的是都用完的,都送对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和小朋友换来的1元代用券,不知道该送到哪里,你们能帮帮我吗?
幼:应该送到蓝房子。
师:为什么?
幼:因为它有用过,还是1元。
师:你们说对吗?
众幼:对。
3.理解单双数。
师:看一看,蓝房子里住着哪些数字宝宝?
幼:1、3、5、7、9。(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逐个出示蓝色的单数卡片,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师:红房子里住着哪些数字宝宝?
幼:2、4、6、8、l0。(教师依次出示红色的双数卡片。)
师: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我们今天学过的单数有哪些?
幼:1、3、5、7、9。
师:、像2、4、6、8、10这样总能凑成两个两个的数叫双数。我们今天学过的双数有哪些?
幼:2、4、6、8、10。
师,:谁能把这10个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呢?我把“1”排在这儿,谁能接着往下排呢?(示意幼儿横排。)
师:在他们排队的时候大家可要看仔细,也许你会发现一个秘密。(两个幼儿上前给数字排队。)
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举手告诉大家。
幼:是1、2、3、4、……10这样排队的。
师: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
幼:是按一个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一个红色排队的。
师:蓝色的都是什么数?
幼:1、3、5、7、9。
师: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什么?
幼:单数。
师:那红色的都是什么数?
幼:双数。
师:原来它们是一个单数一个双数、一个单数一个双数间隔排列的,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游戏操作――区分单双数
1.寻找单双数。
师:单双数和你们也是好朋友,它们就在你们身边。请你找一找,你身上什么东西是单数,什么东西是双数?
幼:我右手有5个手指头,5是单数。
幼:我衣服上有4个纽扣,4是双数。
……
师:你们还可以在朋友身上找一找,并告诉他找到了什么数。
(幼儿互相找找、说说。)
师: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单双数,我也找到了几个。现在请所有女孩子立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女孩子。1、2、3……9个女孩,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幼:单数。(也有幼儿说双数的。)
师:请女孩子两个两个抱一抱,看有没有多一个。
幼:多一个,是单数。
师:请所有男孩子立正,数一数有几个男孩。
幼:1、2、3、……10个男孩,是双数。
师:请男孩子两个两个拉拉手。
师:今天一共来了几个小朋友呢?19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幼儿说单数、双数的都有。)
师:让我们一起来两个两个地数一数,两个、两个……还有一个没朋友,19是什么数?
幼:单数。
师(站到队伍最后):老师和你做朋友吧,加上一个老师,现在有几个人了?
幼:20个。
师:现在大家都有朋友了,变成什么数了?
幼:双数。
师:原来单数加上一个就变成了双数。
2.区分单双数。
师:老师还准备了许多好玩的单双数,等一下你们可以去玩。(教师逐一介绍玩法后,幼儿自由选择操作项目,教师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操作。)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排一排:在1~10的扑克牌中分别选出单数、双数排排队。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用较完整、具体的语言表述所见的色彩。
2.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的美。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发现自己身边的色彩
2.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见的色彩
教学准备:
1.儿童经验基础: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色彩
2.环境准备:幼儿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引出课题
二、翻看幼儿活动材料。
1.教师和幼儿一起翻看幼儿活动材料,观察画面中的事物。
2.观察画面一,并提问。
3.观察画面二,并提问。
4.观察画面三,并提问。
5.观察画面四,并提问,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
6.教师进行总结。
三、寻找大自然的色彩。
1.教师带来幼儿来到幼儿园内寻找“美丽的东西”。
2.鼓励幼儿敏锐地发现美的事物。
3.引导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4.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
有效语言设计:
1.你能想象世界都是灰色、黑色、白色会是什么样子?
2.在田野里,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
3.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4.你发现鹦鹉幼儿哪几种颜色?
5.你在海底世界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颜色吗?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百科:色彩是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 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其优美的语言,体会其丰富的想象和散文的意境美。
2、理解散文诗,大胆想象推理,在感受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编。
3、感知梦姐姐的形象,体验快乐、美好、多彩的梦境。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知道每个人都会做各种不同的梦,梦是在睡眠时才会产生,欣赏过田野、河塘、秋色等美丽风景。
2、物质材料:各类图片,各种颜色的花,字卡,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知形象,激发兴趣
1、出示梦姐姐的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做过梦吗?什么时候会做梦?还有谁做过哪些甜美的梦吗?
2、观察梦姐姐的形象
师:白天,梦姐姐是很少露面的,到了晚上,梦姐姐就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的飞出来,猜猜她会去做什么呢?
过渡:让我们来听听,梦姐姐去做了什么。
二、欣赏散文,发现规律
1、欣赏散文第一段
(1)出示图片:小黄鸡做梦
师:梦姐姐晚上提着花篮到底出来做什么的呢?她是怎样让小黄鸡做梦的?小黄鸡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它梦见了什么?(认识新词:金黄)
(2)完整朗诵第一段
过渡:小青蛙正在小草边静静地睡着,梦姐姐飞来了,在它身边撒下一朵淡绿色的花,你觉得小青蛙会做什么颜色的梦呢?
2、欣赏散文第二段
(1)出示图片:小青蛙做梦
师:小青蛙做了一个怎么样的梦?你们听!(认识新词:碧绿)
(2)完整朗诵第二段
师:为什么小黄鸡做一个黄色的梦,小青蛙会做一个绿色的梦呢?
小结:对呀,梦姐姐在小黄鸡身边撒下一朵黄色的花,小黄鸡就做了一个黄色的梦,在小青蛙身边撒下一朵淡绿色的花,小青蛙就做了一个绿色的梦。这次梦姐姐撒下了一朵红色的话,她会洒在谁的身边呢?又会使它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3、欣赏散文第三段
(1)出示图片:小鸟做梦
师:小鸟用脚抓住树枝,在树上睡觉,梦姐姐飞来了,在它身边撒下一朵红色的花,于是,小鸟就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它梦见了什么呢?(认识新词:火红)
(2)完整朗诵第三段
4、看图、配乐完整朗诵散文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三幅图上的内容有感情地说一说。
三、创设情境,自由创编
1、播放音乐,幼儿大胆创编
师:梦姐姐温柔美丽又善良,给大家带去了许多美好的梦,今天她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花,让我们也来做个美美的梦。
2、幼儿讲述创编内容
小结:梦姐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美梦,让我们小朋友梦见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所以我们都喜欢梦姐姐。我们把这些美好的梦也送给周围的人,送给更多的人,好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互相团结合作的精神。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平坦的场地。
2、让幼儿在场地做钻的动作。
活动玩法:
三个幼儿各自把双手交叉拉好,其中两个幼儿左手压右手拉好,另一幼儿右手压左手再拉另两个人的手,互相拉好手后,先套标①的人,再套标②的人,最后套标③的人,边套边说歌谣。套人的两个幼儿套完后要蹲下,被套者用脚跨出手臂。然后大家站起来套另一个人。
活动规则:
游戏过程中不得松手,必须按规定顺序动作进行。
提活动示:
此游戏适合中、大班幼儿玩。
[附]歌谣:切切察察切切察,我是织布的小行家,心灵手巧织布忙,白布花布堆满架。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幼儿能熟练哼唱出乐曲,跟着乐曲做动作,但本次活动因为主要是创编动作,由于幼儿对织布显得很陌生,没有生活经验,所以创编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几乎编不出什么动作,全是老师教,幼儿模仿,不过幼儿在听音乐做动作时,还是非常感兴趣,动作做得很准确到位,比较整齐,课堂气氛较好。老师能带领幼儿用动作表现整首歌,幼儿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绝大部分幼儿都能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做到声情并茂,是比较成功的一次活动。
小百科:手织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经验的题材是培养幼儿感知,创造能力的重要一环,抓住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进行创作,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连续几天下雨不断一事,为幼儿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事先的观察,了解雨的特征,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之后,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长垂线、斜线的画法,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雨具”,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雨衣,雨靴问)
幼A:那件黄色的雨衣是我的。
幼B:那个是我的。
(教师手指雨衣,雨靴再问是什么?)
幼C:这些是雨衣和雨靴。
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
幼A:在下雨。
幼B:今天在下雨。
师小结:对,因为今天外面在下雨,所以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
不错的'幼儿园,而且这几天呀,一直在下雨对吧,前天老师还和你们一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
幼A:上面落下来的。
幼B:从天上落下来的。
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
幼A:是一滴一滴的。
幼B:是一根一根的。
幼C:有的时候一滴一滴,有的时候是一根一根的。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幼A:下小雨时是一滴一滴的,大雨时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幼齐答:好)
2、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评析:通过回想雨的不同形态,让幼儿对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上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下雨,更使幼儿对雨以及对这个活动增强了兴趣。)
3、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幼齐答:好)
师:先画什么样子的雨呢?(有的幼儿说先画大雨,有的幼儿说先画小雨等。)
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好)
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4、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幼齐答:好)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
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5、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
(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引导
不错的幼儿大胆讲述)
(评析:讲评时不强调作品的好坏,而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个小细节,都成了同伴赞扬的对象,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述的习惯,也增强了幼儿本身的自心信。)
6、活动延伸。
帮助幼儿穿好雨衣,雨靴,带领幼儿进行《踩雨》活动,让幼儿在雨中寻找更多的快乐。
[活动评价]
这一活动内容是教师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是寻找而产生的,选材适时及时,符合幼儿情感需要。活动过程中,教师总是以积极的心情与幼儿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互相欣赏,肯定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创造过程,从而激发了幼儿再次创作的兴趣和愿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玉米,了解玉米外部的结构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3、学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物体有效地结合。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白纸、记号笔、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玉米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
2、局部观察:玉米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啊?
3、细节观察:玉米上有一颗一颗的玉米粒,像什么啊??
二、画玉米
1、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刻画玉米:画这个玉米应该怎么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玉米的穗子、颗粒等难画的部位,教师可以适当的示范一下。)
2、幼儿画:现在请你们把这个玉米画下来,看谁画的最有意思。(请幼儿用简练的笔法把玉米画下来)
三、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刻画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如果请你添上几笔能变成什么?这个玉米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侧看像什么?你能变成什么?
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播幼儿的作用。
教师提供成品作品给幼儿欣赏,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把玉米变成了什么?你喜欢吗?如果只你,你会把玉米变成什么?为什么?
四、创造作画
老师:原来把玉米换一个方向就可以变出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玉米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你们可以变一整只玉米,也可以变玉米的一个部位,还可以转化各个方向来变,看谁边的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
活动反思:
玉米是幼儿经常看到的,在上次活动中,让幼儿围绕玉米进行写生,进行写生之后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变形,玉米在写生的时候,在纸上呈现出来的都是正常方向摆放的,在想象的时候,让幼儿在不同方向进行想象变形,玉米一个奇特的食物,在幼儿的突发奇想中,变出了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东西。在观察幼儿在变形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想象还是蛮奇特的,变形的东西许许多多,幼儿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通过将常见的玉米进行变形后。增加幼儿的意象画特征。加强幼儿进行想象的能力。
小百科:玉米别名:苞米、珍珠米、棒子等等。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我国玉米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