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14 20:19:12 作者:

关于大班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大班教案模板七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的说白部分,掌握说词的语言节奏,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

  2、幼儿尝试排列图谱、仿编说词进行说唱。

  3、让幼儿感受与同伴合作说唱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已学会歌曲《快乐的小厨师》演唱部分。

  (2)了解炒菜的配料,如洋葱、青椒、大蒜、葱花等。

  物质准备:

  (1)音乐《快乐的小厨师》;

  (2)苦瓜炒肉丝、西红柿炒蛋、红烧排骨等菜肴的图片;

  (3)“青椒炒牛肉”说唱节奏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快乐的小厨师》,导入活动。

  引导语:“娃娃餐厅”要举办厨艺大赛,我们都来当小厨师,让我们准备一下吧!

  二、幼儿学习歌曲说唱部分。

  1、请幼儿倾听说唱部分,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出歌曲中的菜名。

  引导语:今天我也准备了一道菜去参加比赛,请你们听听我这道菜是什么菜?有什么原料做成的?

  2、借助图谱,引导幼儿学习说唱中的切菜节奏。

  引导语:歌里切青椒的节奏是怎么样的?

  启发引导幼儿从图谱中找出切青椒、牛肉、洋葱的节奏。

  3、再次倾听说唱部分,引导幼儿学说最后一句“炒炒炒炒炒炒青椒炒牛肉,请你尝一尝”,

  4、 幼儿完整进行说唱。

  5、以游戏“接力赛”,帮助幼儿巩固说白节奏。

  玩法1:跟随音乐说唱节奏,教师说出菜名,幼儿说出切菜的节奏。

  玩法2:女孩子说菜名,男孩子说切菜的节奏。

  三、幼儿学习仿编新菜谱。

  1、师幼共同仿编新菜谱,引导幼儿学习更换歌词仿编的方法。

  出示西红柿炒蛋图片,教师有节奏的说出菜名:西红柿炒蛋,让幼儿跟着教师的节奏说说菜名。

  提问:老师是用哪些材料做这道菜的?

  教师示范编说唱词:西红柿西红柿,切切切切切切;鸡蛋鸡蛋,打打打打打打;小葱小葱,切切切切切切。炒炒炒炒炒炒,西红柿炒蛋,请你尝一尝。

  2、幼儿尝试小组合作仿编菜谱

  提供苦瓜炒肉丝、红烧排骨图片,引导幼儿编说唱词。引导每组的孩子,编好后小组一起说唱。

  四、幼儿集体分享、交流和表现说唱菜谱,体验与同伴合作仿编的成功感。

  玩说唱游戏“小组接力赛”,完整演唱新编的说唱词。

  五、请全体幼儿合着音乐用新编的说唱词完整演唱歌曲《快乐的小厨师》。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跃的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体验喜爱杜鹃鸟(布谷鸟)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有简单风景的图片一幅。

  2、可活动的小朋友、杜鹃鸟图片。

  活动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春天来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听到了‘咕咕’的叫声,这是谁在叫呢?”

  2、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

  (1)教师继续操作教具并讲述歌词内容,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小朋友走在什么地方,听见杜鹃在唱歌?最后杜鹃怎么了?

  (2)教师:“你们也跟我来找找小杜鹃吧。”幼儿随音乐学念第一段歌词。

  (3)幼儿轻轻地学唱第一段歌曲。

  (4)在动作暗示下,教师提醒幼儿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双手放在胸前)。

  (5)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第二段歌词内容。

  (6)幼儿轻轻学唱第二段歌词。

  (7)教师提醒幼儿唱准跳音“咕咕”。

  3、幼儿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儿根据歌词进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体验喜爱杜鹃鸟的美好情感。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寻找顽皮的杜鹃”。第一段边走边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大班教案 篇3

  1.对幼儿美术活动的理解方面。幼儿美术活动的概念很简单,但要想很深入的了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理解。不管怎样理解,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儿为什么要参加美术活动,美术活动有什么意义。可能在上课的时候没有过多的去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无意中却重视了这个问题,如,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学到了什么,通过了美术活动提高了什么能力等。我通过此次活动对幼儿美术活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设计方面。幼儿美术活动要达到那些目标,整个过程要包括哪些环节,要设计那些问题,要使用哪些媒体等。一节美术活动只有三十分钟,要想开展好却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因此从中我得到了很多。那就是要不断的努力。

大班教案 篇4

  一、 区域名称:喜洋洋工作室

  (一) 芝麻开门

  目的:

  通过开启大门、解读任务、完成任务等一系列游戏,培养幼儿做事的坚持性,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

  材料提供:

  在墙面上布置用KT板做的1O扇上了锁的门并编上1~10的号码,每扇门上贴一首古诗,门内藏一份任务书(图文结合形式),每份任务书上设计三个游戏任务。

  操作提示:

  1.寻找与门锁相匹配的钥匙打开门(在此过程中可念念贴在门上的古诗),领取任务书。

  2.阅读任务书,根据任务书提示逐一完成游戏任务,并领取相应的奖品。

  3.司以上单独或与朋友合作游戏。

  例:任务书

  第1关:请你想办法量一量午睡室的小床有多长。

  第2关:请你破译3位好朋友的电话号码,记在自己的联系本上。

  第3关:请你画出积木的轮廓,并量一量它的长度。

  奖项设计:

  1.全部完成三关任务的小朋友得一枚大五角星。

  2.完成两关的小朋友得一枚大爱心。

  3.完成一关的'小朋友得一枚小爱心。

  4.一关都没有完成的小朋友继续努力哦!

  (二) 棋类游戏

  1.苗苗棋

  目的:

  初步了解一年级小学生的争章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材料投放:

  将起点、终点标志,小学生各种奖章的图文介绍(如大雁章、熊猫章、白鸽章、孔雀章、海豚章、蜜蜂章)以及相应的进退规则等制成图片,贴在泡沫垫板上。

  操作提示:

  (1)两两合作,将泡沫垫板任意连接成苗苗棋谱(注意起点与终点的摆放位置)。

  (2)两人以自身为棋子,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上的点子数及棋谱上的图文提示走步(如“上课大胆发言”得熊猫章——进一步;“乱扔果皮纸屑”取消白鸽章——退一步等),先到达终点者获胜,并记录游戏结果。

  2.银行棋

  目的:

  能根据棋谱规则游戏,提高加减运算能力。

  材料投放:

  自制棋谱、骰子、棋子以及1元、2元、5元的钱币,记录表格—份。

  操作提示:

  (1)每人领取1O元钱币,选择一枚棋子掷骰子行进,并根据棋谱上的奖罚规则进行相应的钱币加减换算。

  (2)到达终点者各自算出最终剩余的钱币数目,多者为胜,并记录结果。

  二、区域名称:麦兜小学

  (一) 友谊互联网

  目的:

  通过破译电话号码的活动,初步学习简便的加减口算方法,梳理和提升加减口算经验。

  材料投放:

  在墙面上张贴每位幼儿的自画像以及自编的电话密码,小记录本笔。

  操作提示:

  1.按同伴自编的电话密码进行加减运算,得出其电话号码并记录结果。

  2.按班级留存的幼儿电话簿检验破译结果,和同伴比赛,看谁破译速度快。

  (二) 小学生的好朋友

  目的:

  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所用的物品种类,练习快速、有条理地整理书包、文具盒。

  材料投放:

  1.文具盒、书包的大图片以及书本、玩具、文具、水壶、餐巾纸等物品的小图片,用贴绒材料把这些图片贴到墙上。

  2.书包、文具盒、书本、橡皮等学习用品。

  操作提示:

  1.在墙面上操作,将相应的物品图片粘贴到“书包”内或“文具盒”内。

  2.尝试有序地整理实物文具盒,并能根据课程表学习整理小书包。

  (三) 模拟小课堂

  目的:通过角色扮演萌发对入小学的向往之情。材料投放:

  1.小学生用的课桌椅,课程表,一年级课本,文具盒,小书包,绿领巾,队长标志。

  2.下课十分钟体验区(在走廊一角提供绳子、羽毛球拍等游戏材料)。

  操作提示:

  1.自主选择“模拟小课堂”活动(5~6人为宜),推选小老师一名,并竞选班长、队长(选中者戴绿领巾、队长标志)。

  2.模拟小学生上课,可依据课程表由小老师组织活动(如:语文——阅读识字,数学——加减法速算,美术——折纸比赛等),并进行下课十分钟体验(做课间操、跳绳、踢毽子……)。

  三、区域名称:小叮当作坊

  (一) 特别的礼物

  目的:

  1.制作美观、有意义的卡片、名片、手工作品、写一封特别的信或画一幅有关小学的意愿画等,用于留念、同伴间相互赠送或送给弟弟妹妹。

  2.体会感谢和祝福他人的特别方式,激发幼儿和同伴、幼儿园之间的深厚感情。

  材料投放:

  美工纸,绘画纸,折纸步骤图,装饰材料,花边剪刀,压图机,双面胶等。

  操作提示:

  1.了解离园纪念卡、名片等的用途。

  2.有针对性地想象制作(如幼儿园景色、好朋友画像……)。

  3.展示作品,分享经验。

  四、区域名称:皮卡丘乐园

  (一)我心中的小学

  目的:

  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提高合作能力。

  材料投放:

  各种积木、牛奶盒、牙膏盒、废旧纸箱,等等。

  操作提示:

  1.在参观过小学、了解小学校园主要设施的基础上利用积木搭建心中的小学。

  2.利用废旧材料装饰“校园”,如用自制的小树、花朵等绿化“校园”。

  五、区域名称:雀之林舞台

  (一)快上一年级

  目的:

  练习敲打各种节奏,表演与幼儿园毕业以及上小学有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妙,加深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材料投放:

  自制小乐器(装有米、豆子等的罐子、瓶),打击乐器,节奏卡,小舞台背景,话筒,纱巾,彩珠等,录音机,音乐磁带《快上一年级》《妈妈的眼睛》等。

  操作提示:

  1.自己组合节奏卡,并尝试用各种小乐器敲打节奏。

  2.自由编排节目单,大胆合作表演。

  3.可与“模拟小课堂”衔接,在“下课十分钟”作互动演出。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2.使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称赞别人。

  3.教育幼儿知道要关心同伴,大胆与同伴交往。

  活动准备:

  故事《称赞》,玩具,球,绳子,抛接器,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1.随机表扬,引入活动。

  (1)教师随机表扬幼儿,让幼儿讲讲听后的感觉?

  (2)你们知道表扬还可以说是什么吗?(称赞)称赞也是发自于内心的对别人的一种赞扬、表扬,

  2.幼儿尝试称赞别人。

  (1)幼儿回忆别人的称赞。

  有人称赞过你吗?是怎么说的?

  (2)对别人的称赞。

  3.听故事《称赞》,了解怎样去称赞别人。

  (1) 听故事,并猜小动物是怎样互相称赞的,并学习。

  (2) 明知做得不好还要称赞?

  (3) 你称赞过别人吗?你是怎么说的?

  小结: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称赞,当别人做得不够好时,我们更应该找出优点,去称赞,鼓励,那样别人就能得到快乐,获得成功。

  4.幼儿间的互相称赞。

  (1)请幼儿试着说出对同伴的称赞。

  (2)自选活动。

  (3)看刚才的录像,对同伴进行称赞。

  5.游戏《交朋友》。

  幼儿随音乐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称赞同伴,然后轮换朋友。

  6. 小结。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报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本次活动利用旧报纸作为幼儿游戏的对象,通过幼儿自由的尝试,体验报纸的各种玩法,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只要肯懂脑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游戏材料,而且还能一物多用。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正确的跑步姿势,训练跑步的速度。

  2、启发幼儿尝试用一张旧报纸在胸口上而不掉下来。

  3、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幼儿正确的跑步姿势,训练跑步的速度。

  难点:启发幼儿尝试用一张旧报纸在胸口上而不掉下来。

  活动准备

  师幼每人各准备旧报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手拿卷好的报纸入场,在音乐声中做器械操,也就是本节体育活动的准备活动,同时器械就是报纸,对幼儿比较新鲜,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师设置悬念出示问题:报纸不仅可以做器械,它还可以变魔术,不用任何东西帮忙,它能贴在孩子们的胸口上而不掉下来,不信你们试试看。(在此给足幼儿时间,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的尝试,以此完成目标2的教学,如果实在不能“贴”在胸口的孩子,老师给与适当的引导。)

  2、师示范跑步的正确姿势,师生一起将报纸“贴”在胸口上围操场热身一圈,让幼儿体会跑得越快报纸就越不会掉下来。

  3、游戏比赛:胸口贴报纸接力赛。规则:报纸要贴在胸口上,不能用手帮忙,不能掉地上。游戏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

  师带领幼儿做各种放松肌体的整理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从先前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教师对活动进行小结,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最后将报纸“贴”在了胸口上而不掉下来,让幼儿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在跑步技能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整个活动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真正体现了幼儿的玩中学学中玩。效果很好!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正确表现音乐的情感,并创编新的歌词。

  3.初步掌握轮唱中遇到的新的合作方式。

  活动准备:

  教具:大鼓、鼓锤、节奏、图片,敲鼓与唱歌的标记。

  学具:小鼓、鼓锤、画夹和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幼儿自由敲小鼓,引起活动兴趣。

  (评析:让幼儿自己在探索中获得感性经验,又适合幼儿好动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副歌节奏。

  1.幼儿模仿老师敲鼓:

  ×× ××︱×× ××︱×× ××︱×× ××︱

  2.出示小猫、小鹿卡片,引导幼儿注意敲出上述节奏从弱到强的变化。

  3.老师按×× 0 ︱×× 0 ︱×× ××︱× 0 ‖的节奏敲鼓。

  提问:鼓声有什么变化?

  你们会唱出这样的节奏吗?

  4.出示袋鼠卡片,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出示大象的卡片,帮助幼儿理解“riten.”(突慢)的意思。

  5.幼儿完整演奏副歌节奏。

  (评析:借助动物们走路脚步的轻重,帮助幼儿理解节奏的强弱,效果很好。)

  三、学唱歌曲。

  1.老师随琴声有感情地范唱。

  提问:歌里唱了些什么?谁听到了我的鼓声?

  幼儿回答后,老师出示相应图片。

  2.老师清唱一遍,帮助幼儿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3.幼儿看图片轻声学唱。

  4.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学唱。老师注意提醒小朋友:前奏敲鼓,最后部分唱出鼓声。

  5.师生对口形练唱。

  6.幼儿一边唱一边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7.分组轮唱的方式练唱歌曲。

  四、创编歌曲。

  1.幼儿讨论:“除了太阳、花儿、小鸟和小朋友,还有谁会听到鼓声?它们听了鼓声会怎么做?”

  2.小朋友将自己想到的画在纸上。

  3.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把自己画的内容编到歌里去,用轮唱的方式演唱。

  4.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编的歌唱给大家听。

  5.小朋友分组到客人老师面前表演。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认识日历大班教案

下一篇:大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