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4-11 17:08:47 作者:

【必备】大班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大班教案汇总七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根据特征设计分类标志。

  2.能根据标记进行二次分类,能正确表述分类过程。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分一分》、大操作图及标记

  2.学具:操作材料两份;粉、蓝蜡笔;油性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最近幼儿园里新买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要请小朋友帮忙来分一分整理好。

  二、复习一次分类,能通过仔细观察根据物品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1.观察图片,发现物品的特点。

  师:看一看这些物品都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铅笔有红的、蓝的;剪刀有大的、有小的)

  2.根据以往经验,请幼儿对物品进行一次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能够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感受类包含的关系

  (一)集体学习二次分类,了解二次分类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皮球图片的特点。

  2.教师出示大操作图,请幼儿尝试进行操作示范。

  提问:我们先根据皮球的大小不同,可以怎样分成两份?如果我们把已经分好的皮球再按照颜色不同,该怎么分呢?

  3.教师小结分类结果。

  4.概括二次分类的含义。

  将物品按照它们不同的特征,经过了两次分类,这种方法叫做二次分类。

  (二)幼儿操作练习二次分类 。

  1.提问:除了先按大小分再按颜色分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进行二次分类呢?

  2.教师讲述要求。

  (1)先看清分类标记

  (2)按照标记把皮球分一分

  (3)再看清下面的标记

  (4)把已经分好的这一部分皮球再分一分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指导鼓励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介绍分类过程。

  5.播放PPT,再次熟悉二次分类的方法。

  (三)二次分类的巩固与提升,尝试自己设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记

  1.提问:看看这些园服有什么不一样?(大小、颜色、男女)那么这一次我们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讲述要求。

  (1)两次分类都要先设计好分类标记放在小格内,再进行分类

  (2)分的方法要不一样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你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5.教师小结:原来进行二次分类时,有的物品可以有2种方法,有的可以有3种不同的方法呢,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标准与分类方法。

  四、延伸:二次分类的再次巩固与提升

  观察PPT,发现分类表格的区别。

  师:这里还有很多玩具积木要分一分,请大家看看这个表格和刚才的表格有什么不同,猜一猜该怎么分?老师把它们放到区域里,回到班级里我们再来分一分。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追逐跑和躲闪跑,提高幼儿跑的能力及活动的协调性。

  2.能听信号迅速作出相应的动作,增强反应能力。

  3.体验身体运动带来的乐趣,发展自身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花环人手一个,铃鼓一个,塑料圈两个,沙包、夹子、塑料袋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有看过或玩过躲闪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师幼跟着音乐一起手拿花环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运动。

  2.师:我们刚刚做运动手里拿的花环是用什么做的呀?(幼儿:塑料袋。)今天我们就用塑料袋做游戏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塑料袋,探索塑料袋的玩法。

  1.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塑料袋可以怎么玩呢?(鼓励幼儿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说说)

  2.幼儿尝试各种玩塑料袋的方法(头顶、胸夹、手拍、脚踢等,可自己或与小伙伴一起探讨),教师观察,帮助有需要的幼儿。

  3.教师幼儿探索出的玩法,并个别示范玩法。

  4.幼儿自由结伴,分散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二)竞赛游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

  1.游戏"抓尾巴"。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相隔一定距离面对面站好,幼儿把塑料袋用夹子夹在身体背后,听教师的"开始抓"命令发出后,幼儿迅速用手去抓对方身后的塑料袋,以抓中他人的塑料袋者为胜,最后哪一组抓掉对方的尾巴多的即为获胜组。

  2.游戏"踩气球"。

  在上一游戏的基础上加大难度,幼儿把塑料袋系在脚踝上,相隔一定距离站好,听教师的铃鼓声节奏单脚跳或双脚跳。铃鼓声停,两队幼儿迅速相互追逐,设法去踩掉对方组员脚上系着的塑料袋。最后哪一组所剩的塑料袋多即为获胜组。

  3.合作性游戏"运粮忙"。

  幼儿通过团结合作,跳过小水沟(塑料圈),绕过障碍物,跑到粮仓前,通过幼儿间的相互传递帮小动物将粮仓内的粮食全部运完,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

  1.引导幼儿进行自评,互评。

  2.教师进行性。

  三、结束部分

  1.师幼跟随音乐做放松运动。

  2.带领幼儿好活动场地,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将塑料袋投放到晨间活动材料里,丰富晨间活动内容,继续训练幼儿追逐跑和躲闪跑的能力,并且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3

  一、您好:宝宝(5—10分钟)

  1、问候

  指向:感受友好的集体氛围,愿意大方地介绍自己。

  准备:毛绒小鸡

  宝宝坐在家长身边勇敢的向大家介绍自己。“大家好,我叫XXX”。

  2、走线活动。

  指向:稳定情绪,培养平衡感、专注力、正确的走姿和优美的姿态。

  准备:轻音乐《想象》

  过程:

  师:现在是走线时间,请爸爸妈妈和宝宝站到地毯的黄线上,互相要有一些距离,双脚并拢,身体站直,双手轻轻放两边,两眼平视。(边走边提醒)一步一步慢慢走,保持身体的平衡,眼睛向前看,仔细听音乐,不能说话!

  第一圈:自然走

  第二圈:右手托物走

  第三圈:左手托物走

  音乐完毕:请大家回到原地休息。

  二、聪明宝宝(30—40分钟)

  (一)夹夹看

  目标:

  1、练习三指捏,增强手指的肌肉力量,发展手眼协调性。

  2、在摆放的过程中让幼儿初步感知秩序感。

  准备:托盘置物:人手一份没有脚的毛毛虫,碗里放夹子若干。

  过程:

  1、铺好工作毯,取回工作托盘,放在工作毯左边。

  T:师:现在是老师的工作时间。先取工作毯、捏一捏、慢慢走,铺平,整理工作毯。取工作盘:大拇指按星星,小肚子上靠一靠,慢慢走。(回到原位)

  2、教师演示玩法

  师:(出示操作材料)宝宝看,这是什么?毛毛虫,毛毛虫,这只毛毛虫没有脚,哪里都不能去,它觉得没劲,我们用夹子来给它当脚好吗?从小碗里取出一个夹子,(请宝宝说说夹子的颜色,)拇指,食指,中指夹夹(边 说边示范),把夹子全部夹完,“瞧,毛毛虫站起来了,可以东走走,西看看,可开心了。”

  3、教师示范收拾材料。

  请宝宝把一一取下,放回小碗。把托盘送回家。

  4、提示家长:

  这个活动是锻炼宝宝三指捏的力量,发展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课根据宝宝的能力调整游戏内容,如对于不太会夹的宝宝可先引导她学会打开夹子,要用语言激发宝宝的操作欲望,鼓励宝宝坚持夹完。

  家长可以协作宝宝取工作毯和托盘,宝宝自主操作,进行适时地帮助。

  5、操作结束收归玩具。放音乐《小星星》

  (二)儿歌:手指谣

  目标:

  1、学习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体验手指游戏的乐趣。

  2、促进宝宝的大脑神经的传导功能和语言感知能力。

  过程:

  1、教师伸出双手,引起宝宝的兴趣。

  师:宝宝看,这是小手。宝宝也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吧!我们的小手很能干,会变!(边说边做动作,速度慢,让宝宝也来学动作)。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变鸭子、玩沙、分开、相叠、搭胸、开锁、纺纱、拍手、掩耳、摸鼻。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和节奏的提示,记忆并创编歌词。

  2、愿意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速度与节奏合作表演,体验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律动进入活动室,开超级歌会。

  2、出示课件:欣赏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说唱版

  提问: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听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种歌曲听起来和你特别,就像是说话一样,可是又很有节奏,这就叫说唱。

  二、说说唱唱编编——记忆并创编歌词

  1、演唱歌曲第一段:

  提问:(出示ppt),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小鱼,这是条什么样的小鱼?

  歌里唱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

  2、创编歌曲第二段:

  提问:这次有几条小鱼?两天小鱼在一起会做什么?

  4个人一组,编歌词,演唱要整齐。

  3、表演歌曲第三段:

  提问:有多少鱼?这么多小鱼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

  分组创编歌词,演唱整齐、动作一致。

  三、游戏:pk挑战——根据伴奏的速度变化演唱表演。

  规则:4个人都要说的整齐,可以有动作。从一星挑战至三星。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的方法,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初步体会故事角色的情感变化。

  2.理解故事中的秘诀,鼓励幼儿遇到困难、危险时勇敢、机智地面对。

  重点目标

  幼儿能够通过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PPT,以及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根据三段故事的内容,说出蛤蟆爷爷的三个秘诀是什么。

  难点目标

  引导幼儿理解"秘诀"的'含义以及说出故事中蛤蟆爷爷的秘诀是什么。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意思的故事书,我们一看这是关于谁的故事?(播放幻灯1)

  师:这是一对感情非常好的爷爷和孙子,看起来蛤蟆爷爷好像在对小蛤蟆说话,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故事中找找答案吧。(播放幻灯2)

  二、分段播放课件,幼儿猜想故事梗概。

  (一)遭遇大蛇

  1、师:有一天,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在森林里散步。蛤蟆爷爷告诉小蛤蟆,在森林里有很多饥饿的敌人,会来吃我们。爷爷有对付他们的秘诀哦!还没说完,草丛里出现了一个可怕的脑袋。它会是谁呢?(播放幻灯3)幼儿猜测。

  2、师:我们一起看看到底是谁。(播放幻灯4)噢!原来是一条大蛇!看!大蛇吐着信子,咝咝地说:我要把你们当午饭吃了。小蛤蟆听到了是怎么做的?(播放幻灯片5、6)

  3、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小蛤蟆的表情、动作来回答。)

  4、师:面对像蛇这么危险的敌人时,小蛤蟆逃走了,蛤蟆爷爷会怎么做呢?

  我们一看蛤蟆爷爷到底是怎么做的?(播放幻灯7)

  5、你们看到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蛤蟆爷爷的手、肚皮、嘴巴。)

  6、师:嗯。蛤蟆爷爷露出了凶狠的表情,使劲地吸进好多空气,把自己的身体越鼓越大。就这样把大蛇吓跑了。

  7、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蛤蟆爷爷?(引导幼儿说出蛤蟆爷爷--"勇敢"。)

  8、师:蛤蟆爷爷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小蛤蟆对付敌人的第一个秘诀:勇敢。(播放幻灯片8)

  9、小蛤蟆高兴地说:爷爷,你真勇敢!

  (二)遭遇鳄龟

  1、师:蛤蟆爷爷刚把大蛇赶走,正要跟小蛤蟆说说对付敌人的第二个秘诀时,草丛里又出现了一个可怕的脑袋,它会是谁呢?(播放幻灯9)幼儿猜测。

  2、师:会是比大蛇还可怕的动物吗,我们放大了看一下。(播放幻灯10)噢!原来是鳄龟!鳄龟非常饿,看到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就恶狠狠地说:"喂,蛤蟆,我要把你们当点心吃了。"(播放幻灯片11)

  3、师:小蛤蟆听到了是怎么做的?(播放幻灯片12)(引导幼儿从小蛤蟆的表情、动作来回答)

  4、师:看到比蛇还要大好多、特别凶狠的鳄龟,小蛤蟆忘记了勇敢,又一次逃走了,蛤蟆爷爷是怎么做的?(播放幻灯13)你看到了什么?

  5、师:蛤蟆爷爷在和鳄龟说什么呢?(幼儿猜想)

  6、师:你们的猜想让我觉得蛤蟆爷爷不仅勇敢,还特别聪明。那我们一看蛤蟆爷爷到底用了什么秘诀。蛤蟆爷爷面对比大蛇还可怕的鳄龟时,还是那么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小蛤蟆。他凑近鳄龟的耳朵低声地说:"鳄龟先生,你想吃大餐吗?告诉你,刚才有一条又肥又嫩的蛇游过去了,你赶紧追,还能追得上。"说着,还给鳄龟指了方向。(播放幻灯13上的对话)鳄龟走了,蛤蟆爷爷用自己的智慧告诉小蛤蟆对付敌人的第二个秘诀,小朋友说,是什么呢?

  7、师:嗯,对了,是机智。(播放幻灯14,点出"机智"二字)

  (三)遭遇怪兽

  1、师:蛤蟆爷爷正想告诉小蛤蟆对付敌人的第三个秘诀时,大树后面出现了什么?(播放幻灯15)

  2、师:会是谁的尾巴呢?我们放大图片看看。(播放幻灯16)

  哇!这是一头巨大无比的怪兽!他大声地说:我要把你们全都吃掉。这次小蛤蟆是怎么做的?(播放幻灯片17)

  3、师:小蛤蟆又尖叫着逃走了。那蛤蟆爷爷呢?这个怪兽太厉害了,一下子就抓住了蛤蟆爷爷。(播放幻灯18)

  4、师:逃到草丛边的小蛤蟆他害怕极了,全身发抖,那他会去救自己的爷爷吗?(幼儿猜测)

  5、师:看来你们都希望小蛤蟆能学会勇敢。那它会想什么办法救自己的爷爷呢?(幼儿猜测)

  6、师:你们的小蛤蟆不仅勇敢,还用了聪明的方法去救爷爷。故事中的小蛤蟆会用什么办法,我们来看一看。(播放幻灯19)

  7、师:小蛤蟆看到草从里的红果子,想到了一个办法,它把红果子扔向怪兽,怪兽的腿上立刻出现了红斑。(播放幻灯20)怪兽一点都没发现,因为他正要吃蛤蟆爷爷。(播放幻灯21)小蛤蟆勇敢地站到怪兽面前,说了些话,怪兽吓得马上丢掉了蛤蟆爷爷,飞快地逃走了。(播放幻灯22)

  8、师:小蛤蟆对怪兽说了什么呢,居然让怪兽那么害怕?(幼儿猜想)

  9、师:(播放幻灯22上的对话)哈哈,小蛤蟆对蛤蟆爷爷说:你这样对怪兽下毒可不好,你的毒已经升到他腿上了,很快他的屁股上也会布满红斑,他死定了。小蛤蟆就这样把怪兽给吓跑了。(播放幻灯23)小蛤蟆用了爷爷的秘诀了吗?是什么秘诀?(幼儿猜测)

大班教案 篇6

  课题生成:

  有一天刚上完课,珉珉边哭边喊:“老师!他打我!他打我…一”打她的莫帅小朋友向我辩解:“她是个傻瓜,老喊我‘阿姨’。”强珉是一名弱智儿童,行为异常,活动中会发出尖叫,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同伴关系差,常受到同伴的歧视,谁也不愿跟她玩,她经常会通过“抓人一下,打人一下”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不管见到谁,她总会笑嘻嘻地喊“阿姨”。

  班上有了这样一个孩子,确实让老师很头痛。如果老师不接这这个孩子,又把她推给谁呢?家访时,她的母亲告诉我:珉珉是因药物致成的弱智,作为母亲内心非常痛苦,当时,下决心将孩子送幼儿园,是想让她也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受到教育。一年来,孩子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有了很大的变化,是她没料到的。如:孩子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要,(医生曾经诊断这个孩子不会说话的)也会快乐地问:“老师好!”还知道自己的名字叫珉珉了。妈妈惟一的希望是孩子在幼儿园能开心一些,哪怕有一点点进步,总比闷在家里强。

  听了这些话,我的心情很沉重。孩子已上中班了,要继续发育,首先需要一个宽松愉悦的生活环境。就如刚才那一幕,如果我放弃教育,对当事的双方幼儿都是有弊无利。我该怎样引导周围的孩子正确对待珉珉呢?社会上像这样有残疾的孩子还很多,从小教育孩子不歧视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并愿意关心、帮助他人的心,不是很有必要吗?因此设计了这一活动。

  (2)老师领着珉珉走到孩子中间,请每个孩子在珉珉的耳朵上跟她说句悄悄话,如“我是×××,我愿意做你的好朋友”。(通过表示友好的动作及语言,可以使孩子愿意亲近珉珉,记住该怎样;也可以让珉珉感受到友爱的温暖。珉珉紧紧拉住老师的手,笑的很开心,一遍一遍重复着每个孩子的名字。)

  3、观看录像,让幼儿了解社会上人们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系。

  (1)观看录像。

  (2)提问:①他们是些什么人?②他们怎么会有残疾呢?(请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述或因病或受伤)③从他们的表情、语言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快乐吗?④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他们为什么很快乐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他们病重时收到许多礼物和钱,有人在为他们治病,有人在唱歌给他们听,跳舞给他们看,很多人献爱心。”老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总结出:因为有许多人在关心、帮助他们。)

  (3)向幼儿介绍“助残日”的意义。

  4、联系实际提问,请幼儿谈谈怎样来帮助珉珉。

  (1)如果老师、小朋友和珉珉的妈妈都不要珉珉,那么珉珉会怎么样?(有的说珉珉会饿死、冻死,有的说珉珉会迷路,有的说珉珉会被坏人抓走等等。)

  (2)你想怎样来关心、帮助像珉珉这样的人呢?(有的孩子说:做个小礼物送给珉珉。”有的孩子说:“我天天陪珉珉做游戏。”有的说:“找最好的医生来帮珉珉治病。”有的说:“我长大当一名医生,来治好珉珉的病。”)

  5、在《好朋友》的音乐声中,孩子将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珉珉

  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

  以前对幼儿进行关心他人的教育也很多,幼儿往往只停留在会说出这个道理,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这次活动是以幼儿身边非常熟悉的人为教材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情感共鸣,甚至有的孩子希望自己长大后当一名医生来治好珉珉的病。通过这次活动,珉珉能叫出五六名小朋友的名字了,常会自言自语他说:“贺锐,你好!…‘吴汉,你好!”等等。孩子们对她的态度也有了转变,能较宽容地原谅珉珉的错误,做游戏时,也会邀请她。在充满爱的集体中,珉珉很快乐。这次教育活动,对幼儿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一次,班上有一名幼儿的脚受了伤,行动很不方便,个别幼儿能主动帮助他倒水、拿点心。这些事例又成为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的典范。

  二、专家点评

  同前面《独特的我》一样,这里有一个独特的珉珉。虽然有些弱智,但他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需要大家的关心与帮助。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残疾人员同正常人一样,享有生活的权利,享有学习的权利。非常感谢徐丽老师,用自己的一颗爱心托起全班小朋友的爱心,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全班小朋友的行为。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理解残疾人、关心残疾人,我们将拥有一片爱的天地。

  三、反思与讨论

  班级中,会有不同类型的孩子出现。对个别特殊儿童,(有生理的、心理的缺陷……)是劝其退学、放弃教育,还是……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音乐游戏“逛公园”。

  2、在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3、在圆圈走时,注意与同伴保持适当距离。

  活动准备:

  熟悉歌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活动: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小朋友听一听,听完后告诉我,你的心情怎样?

  (二)基本部分:

  A、初步熟悉歌曲

  (1)播放第一遍歌曲,提问:歌曲听完了,告诉我,你的心情怎样?

  (2)请小朋友用动作表演自己快乐的心情。

  (3)变换形式练习跟着音乐节奏围圆圈蹦跳走。

  (4)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提问:谁听清楚了,刚才歌曲里他们逛公园的顺序是怎样的?

  B、教师清唱教幼儿学习歌曲。

  注意引导幼儿弱起后唱重音。

  C、玩游戏《逛公园》。

  (1)第一遍教师当爸爸,幼儿坐座位上:现在我来当爸爸,我要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园。

  (2)讲解游戏规则。教师边唱第一段歌词,边按顺时针方向蹦跳走。当唱到第一段最后一个“爸爸逛公园”的“园”字时,用右手请一个身边的小朋友,请他扮“妈妈”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第二段最后一拍时,请一个小朋友扮“小弟”跟在自己的身后走。当唱到第三段的“弟”字时,扮“小弟”的幼儿任意指一个幼儿扮“小猫”,大家停下来,一同对着“小猫”边唱边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在唱到什么地方时,就要请下一个小朋友了?

  D、教师在最后加入“猫捉老鼠”的环节,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当第四段唱完时,教师导入游戏“猫捉老鼠”。请扮“小猫”的幼儿说:“我现在就去捉老鼠,喵——”说完马上去捉老鼠(在场的人)。被捉住的就是“老鼠”,已跑上位坐下的幼儿就不能捉了。

  (三)结束部分:

  游戏小结:小朋友逛公园好玩吗?是不是有点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儿。(活动结束)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