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教案
角色游戏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色游戏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色游戏教案 篇1
一、情况分析
小班后期,幼儿扮演角色的意识逐步加强,游戏中的主动性越发明显。如:常见幼儿喃喃自语,“我去买菜”“宝宝该起床了”。他们是那么投入,几乎完全沉浸在游戏情景中。但是,游戏中却常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公园,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蛋糕,一家子都去买蛋糕;有时人人都在烧菜,有时人人围着娃娃转……
说明
“一窝蜂”现象标志着大部分幼儿已进入“平行模仿性装扮”即平行游戏阶段。这种平行游戏,是游戏的社会化水平的初级形式,表明幼儿之间已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由独自游戏转向关注他人的言行、受他人他物的吸引,但尚没有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因此,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游戏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游戏水平的发展做些过渡准备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游戏要求: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三、游戏准备
1、丰富幼儿有关主题的经验。
2、启发幼儿观察家庭生活,成人劳动(菜场、公园、汽车、医院等)
3、回忆讨论a、家里的事爸爸妈妈是怎么分着做的?B、成人社会的工作分工。
说明
游戏是幼儿反映生活的意愿性游戏。观察得越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反映出来的游戏行为就越生动。尤其小班对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却很少有目的地观察,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了解生活对游戏的开展无疑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启发:找朋友-起玩,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玩什么?
(2)观察:角色分工是否出现?就分工问题是否出现商量行为?
(3)指导: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幼儿经过观察讨论得出:菜场里的营业员,有的是卖荤菜的,有的是卖蔬菜的。但是菜场游戏始终没有进展,没能同集体讨论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扮演送菜人:“送菜来喽!你们哪个营业员卖荤莱?哪个营业员卖蔬菜?”,以此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分工。又如娃娃家没有起色,教师可扮演妈妈同家庭成员商量:“谁烧饭?谁买菜?谁看娃娃?”,构筑起角色间分工协商的桥梁,帮助幼儿逐步明确各个角色的一些主要职责。
说明
小班幼儿对成人依赖性大,当看到教师和他们一起,成为游戏的伙伴时格外兴奋。教师根据需要扮
演角色。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担任配角(客人、顾客等),但是必要时,也可担任游戏主角,给予幼儿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2、自主展开
重点观察角色分工是否能解决“一窝蜂”现象?是否有利于游戏情节发展?讨论谈话活动对幼儿有否帮助?对个别主题的鼓励是否带动其他主题?着重采用定点观察法。
说明
定点观察有利于教师对某一主题的系统追踪调查,详细把握幼儿游戏分工情况,便于检验要求的提出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谈话的深度是否有待进一步挖掘
3、自发交流
幼儿畅谈“我们的事情是怎么分着做的”。对有困难的孩子,可设置小阶梯帮助其进行表达。“你家里有谁?做了那些事?有没有分着做?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另外,鼓励已进行简单分工的主题,让该主题幼儿进行介绍,给全体幼儿一些具体的提示。
说明
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对本班幼儿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角色游戏教案 篇2
快乐街
一、游戏目标:
1.尝试在游戏中渗透有关庆“六一”的情节内容。
2.乐意与同伴有礼貌地交往,体验交往与分享“庆‘六一’”游戏的快乐。
二、游戏准备:
1.划分好各角区,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
2.丰富幼儿有关庆“六一”的生活经验。
3.幼儿已按意愿选择好游戏角。
三、游戏过程:
(一)谈话,引出游戏主题。
1.师:前几天天我们一起过了一个什么节日?是怎样过的?我们快乐街上也要为宝宝和小朋友们过“六一”节。
(二)提出游戏要求。
1.师:娃娃家怎么为宝宝过“六一”节呢?客人可以买什么礼物送给宝宝?送的时候对宝宝说些什么话?超市、幼儿园等部门又可以怎样来为小朋友过节日?谁来介绍一下。
2.师:过“六一”节大家都会很开心,除了说祝福的话和送礼物,还要有礼貌,等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来说说你们的开心事,好吗?
(三)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并以顾客的身份去买礼物送礼、坐客等,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情节。
(四)游戏评价。
1.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把开心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请个别幼儿交流、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开心的原因)。
2.师:有没有遇到困难呢?是怎样解决的?(幼儿交流,视情况加以讨论)
2.教师小结:今天我也很开心,我们快乐街上的小市民都很有礼貌,还为宝宝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过了“六一”节,现在老师也祝福大家:节日快乐,天天开心。
(五)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角色游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间的社会关系。
2、 学会大胆、有创造性的选用替代物与游戏材料,学会根据幼儿的需要自制简单的玩具,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麦当劳设施和用品;工作人员的服装、标记;供幼儿自制或替代的物品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忆上次活动情。
1、在上周我们的角色游戏新介绍了什么工作?
2、你扮演了什么角色?
3、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觉得可以怎样解决?
二、幼儿按意愿选择角色分组进行游戏。
1、幼儿自主游戏。
2、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游戏,注意“工作人员”应热情礼貌的为“顾客”服务,“顾客”应文明用餐,不浪费“食品”。
3、指导幼儿根据“顾客”的需要自制各种“食品”。
4、启发“工作人员”及时收拾和整理餐厅各类“物品”,保持清洁。
三、讲评。
探讨本次游戏的情况及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四、结束。
提醒幼儿收拾、整理、归类,摆放好各类物品进行场地整理。
角色游戏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活动准备
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
活动过程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3)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3、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4、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
5、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6、游戏结束时,教师对服务好的医生、护士给予表扬。
活动反馈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一直忘记自己手中的仪器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还有部分幼儿说到打针就怕即使是假的',通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打针也不是很恐怖。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预防疾病的意识,目标基本完成。
角色游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能监守岗位;
2、能够使用礼貌用语,较安静地游戏;
活动内容: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银行、公共汽车、超市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
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来玩娃娃家了,你们高不高兴啊?上次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时候啊,李子恒小朋友玩得可棒拉,他啊,本来是娃娃家的爷爷,可是后来他看到医院的医生不够了,那是因为医院的小朋友跑掉了,所以他就自己到了医院,帮助病人看病。
而且他看病的方法与别人不一样,他用的是气功,今天,我要在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把工作做到下班,还有,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不是要安静一点啊,这样,在医院里面看病和休息的人就能很好的休息了;
二、幼儿游戏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娃娃家,扮演客人的角色和娃娃家的
妈妈一起将娃娃家整理干净;
普遍指导各个服务场所能应用礼貌用语;
教师观察:
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先搬好椅子和桌子,再去拿玩具;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遇到的小问题;
3、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监守好自己
1、 让个别幼儿介绍今天自己的新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的岗位,不在教室中间奔跑;
4、观察幼儿游戏的声音是否比较安静;
三、教师评价
2、 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予以表扬;
3、 对于全班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放低音量地进行游戏给予表扬,并告诉幼儿在下次游戏中也要看他们的表现。
角色游戏教案 篇6
任务1 角色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一、 角色游戏的概念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为象征性游戏。它在儿童2、3岁时产生,在学前晚期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为有规则游戏所取代。
二、 角色游戏的特点
(一)角色游戏表征的特点
表征的实质是学前儿童表达意思——表意。
游戏中的这些“假想”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当真”的。
(二)自主性和创造性特点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自己的游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选择主题、角色、材料,游戏过程中自由切换情节和发展内容,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创造性也是未来创造活动的萌芽。
(三)角色游戏社会性的特点
角色游戏既是学前儿童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也是学前儿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模拟,还常常包含了学前儿童对成人社会的某种期待。
三、角色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意义(信息搜索)
(1)角色游戏具有游戏发展价值的独特性。
首先,它为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对其积极的情绪,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在角色游戏中,儿童独特的想象活动为儿童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并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再次,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有力地推动了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促进了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最后,在角色游戏中,言语也得到了发展。
(2)角色游戏具有游戏发展价值的全面性。角色游戏是幼儿获得动作、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全面推动着游戏发展价值的实现。
思考题:简述我所理解的角色游戏。
任务2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 角色游戏的组织
(一)游戏的准备
1.丰富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增加现实生活的印象,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2.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为学前儿童开展角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二)游戏的过程
1.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为有针对性教育提供依据。
2.观察儿童游戏活动,了解儿童真实的游戏水平,为评价、指导学前儿童游戏提供依据。
3.针对各年龄班学前儿童的水平,抓住游戏的主要环节,以间接的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学前儿童组织和开展游戏
游戏中,应该注意
1.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
2.抓住游戏主要环节,结合学前儿童发展水平帮助学前儿童开展游戏 成人要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教师要帮助学前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
(三)游戏的结束
1.结束游戏
(1)结束的时间
教师要在儿童的游戏性质尚未低落时结束游戏,可使学前儿童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学前儿童活动持续时间一般为:小班 5-10分钟;中班 15-20分钟;大班 25-30分钟。
(2)结束的方式
“天黑了”“下班了”“关门了”来结束游戏。
(3)时间过长的原因
①一个游戏情节长,导致时间长,如“娃娃医院”。
②学前儿童游戏兴致高而让学前儿童反复游戏导致时间长 。
2.收拾整理
(1)老师主要在旁边指导,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对学前儿童收拾好玩具的要求不同。如,小班能把一些稍大点东西放好;中班能把基本的玩教具放回原位;大班已经能对玩教具分类放好。
(2)提要求时,老师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这样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3.评价游戏
(1)小班可由老师讲评,让学前儿童简单评价。主要以鼓励、表扬学前儿童的某行为 。
(2)中、大班可由老师和学前儿童共同参加讲评,这样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分析能力,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有助于游戏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大中小班儿童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一)小班儿童角色游戏的指导
小班儿童的思维水平处于感知运动性向直觉形象性过渡的阶段。小班角色游戏多为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
(1)玩具的种类适当少些,但相同种类的玩具应多些
(2)教师应更多地参与游戏过程,以平行游戏法与合作游戏法的指导方式,通过角色之间的语言交流来指导儿童。
(3)教师应在游戏指导过程,及时协调角色关系与现实关系,减少现实关系的冲突对游戏的干扰。
(4)游戏结束时宜采用情感式评讲,并带领儿童整理场地培养良好游戏习惯。
(二)中班儿童角色游戏的指导
中班儿童最感兴趣的是角色,但是只考虑个人的愿望不善于分配角色,开始向结伴游戏和合作游戏发展。
(1)引导并鼓励儿童独立提出主题,通过协商的方式培养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正面提醒培养集体意识。
(2)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增强儿童角色扮演的创造性和游戏内容的新奇性。
(3)游戏结束时吸引儿童参与评讲,引导反思,培养观察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大班儿童角色游戏的指导
大班儿童角色游戏水平明显提高,关注的焦点在于游戏的规则及角色扮演的逼真程度,游戏主题明确,独立性强,角色游戏的反思与评价能力萌芽。
(1)较多地采用直接指导方法,尽量在游戏中引入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保持想象的合理性
(2)指导儿童采取协商方式,独立开展合作游戏并解决问题,鼓励配合主题自制玩具。
(3)引导儿童把外部言行与内部动机一致起来,深化游戏主题,在深层次上把握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
(4)游戏结束时的讲评引导儿童反思主题和内容的深刻性,心理活动,最终目的在于使儿童适应社会生活。
思考题:
结合幼儿园见习或学前儿童角色游戏观察活动,编写一份学前儿童角色游戏指导方案
任务3 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评价与设计
一、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评价
游戏名称: 班级: 指导教师: 观察者: 观察日期: 观察时间:
学前儿童角色游戏能力评价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