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09 12:28:49 作者:

小班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模板汇总8篇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按点取物及按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寻找相应物体的能力。

  2、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操作、游戏等活动,感受玩瓶子所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透明瓶子人手一个,瓶子上贴1-5个圆点;瓶盖、豆子若干。

  2、背景音乐和磁带《大猫小猫》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随教师抱着瓶宝宝进活动室,听音乐和瓶宝宝一起做运动。

  2、引导幼儿和瓶宝宝做各种游戏,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喂瓶宝宝吃豆 引导幼儿先正确点数瓶子上圆点的数量,然后根据圆点的数量往瓶子里投放相应数量的豆子。

  盖瓶盖引导幼儿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瓶盖盖好,并通过彩色的瓶盖认识一些基本的颜色。

  鼓励幼儿自由摇晃瓶子,初步感知用力的大小和声音的大小的关系,尝试用瓶子来演奏歌曲《大猫小猫》,引导幼儿用力的大小和歌词相匹配。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3-4岁的幼儿对周围世界都充满着好奇。植物怎样生长的?西瓜内为什么有黑色的瓜籽?瓜籽有什么用?香蕉内的小黑点是什么?面对幼儿如此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让他们永远保持一颗充满想象的童心?从幼儿每天吃的水果开始,开展一次寻找种子的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又能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外形不同。

  3、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西瓜、香蕉、苹果、梨;家长配合收集各种种子;录像带。

  【活动过程】

  1、找水果的种子。

  (1)让幼儿品尝西瓜。提问:西瓜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品尝香蕉。提问:香蕉有种子吗?它的种子在哪里?告诉幼儿香蕉中的小黑点就是香蕉的种子。

  (3)找出苹果、梨的种子

  2、利用每天饭后吃水果的时机,和幼儿一起品尝、讨论:

  (1)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种子吗?

  (2)找一找它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3、看录像:大树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埋入土里——发芽——小树——大树——结果子。

  延伸提示:

  1、可将各种种子做成标本,贴上标签。

  2、尝试种豆,观察种子的变化。

  3、亲子活动: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

  提问:毛豆、萝卜、青菜有种子吗?通过“家长园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介绍,展示自己找到的种子。

  教学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使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至于在“分组找种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既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地发展。整个活动的气氛随幼儿思维的活跃而活跃起来。孩子们是在玩中找,找中学,议中学,想中学结束的。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图案。

  2.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花灯的名称与特点,体验说一说、玩一玩的快乐。

  3.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4.通过花灯来对颜色感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在假期中带幼儿观看花灯展。

  2.每个幼儿准备一个花灯。

  活动过程:

  1.欣赏、讲述各种各样的花灯。

  (1)自由地欣赏与交流。(引导幼儿从名称、形状、颜色和图案上进行欣赏。)

  (2)部分幼儿在集体中讲述。

  指导语:①我们很多小朋友带来的花灯都不一样,谁来说一说你的花灯是什么样子的呢?(提醒幼儿在介绍自己的花灯时,要注意说出自己的花灯的名称和特点。)

  (3)幼儿自由结伴再次欣赏并讲述。

  (4)交流:你还见过哪些美丽的花灯?在哪里见过的?

  (5)归纳、整理经验。(花灯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图案,它们也和我们一样,有不同的名字。)

  2.游戏:《玩花灯》,幼儿自由结伴,互换花灯,边欣赏边玩,体验玩灯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会朗诵

  2、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诗歌创遍

  3、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及口语表达力,并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言

  活动准备:

  与诗歌内容相符的电脑课件,白纸两张,胶水,各种动植物 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请小画家出场,出示电脑课件第一张

  小画家出场,有礼貌的和小朋友打招呼,并介绍自己的作品(朗诵一遍诗歌内容)

  2、提问:小画家都画了什么,画的叶儿怎么样,花儿怎么样?小蜜蜂、小青蛙怎么叫?

  丰富词汇:青又青 红又红 嗡嗡嗡 呱呱呱

  3、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教师范颂,并请幼儿说一说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巩固诗歌内容。

  2)幼儿随教师朗诵

  4、出示课件的`第二个画面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初步学习创编,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培养幼儿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粘贴,一组绘画。并将粘贴和绘画的内容与大家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说话。

  2、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对散文的画面、情景进行想象猜测。

  3、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有趣的语言。

  活动准备

  1、背景图:花园。(将插在背景图中)

  2、图片公鸡、大白鹅、梅花鹿、娃娃

  3、轻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猜测。

  (1)教师根据幼儿对画面的观察理解,引导幼儿讲述。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儿有什么?

  小结:花园里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绿绿的树。

  (2)教师(拉动公鸡、大白鹅、梅花鹿、娃娃),引导幼儿进行有趣的猜测:这儿有……?

  2、结合背景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画面中“部分形象”,学习猜测。

  3、幼儿完整欣赏散文;理解猜测。

  4、游戏“躲猫猫”,亲自体验猜测。

  游戏玩法:幼儿带头饰躲起来,教师找到后,幼儿练习用短句回答。

  附散文:

  花园里

  花园里,真美呀。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红红的花、绿绿的树。

  咦,这儿有朵花!噢,不是花,是大公鸡头上的鸡冠呀。

  咦,这儿有个果子!噢,不是果子,是大白鹅头上的小红帽呀。

  咦,这儿有棵树!噢,不是树,是梅花鹿头上的角呀。

  咦,这儿有把草!噢,不是草,是娃娃头上的头发呀。

  小动物们和娃娃一起到花园里玩,

  大家玩的真开心呀。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动词:飞、跑、爬、游、跳、走等,练习短句“XX来运动,怎么怎么样。”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

  3、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活动前了解有关运动会的知识、教学挂图、小动物卡片、2个小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原来是小动物们正在举行小小运动会。

  出示教学挂图,启发幼儿完成问题。

  1、运动会上有哪些小动物?(蝴蝶、小马、乌龟、龙虾、青蛙)

  2、他们分别在做什么?(蝴蝶在飞,小马在跑,乌龟在爬,龙虾在游,青蛙在跳)

  3、谁来表演一下:蝴蝶怎样飞,小马怎样跑……教师以短句:“XX来运动,怎么怎么样。”进行小结

  二、理解儿歌,学习短句:“XX来运动,怎么怎么样。”蝴蝶、小马、乌龟、龙虾、青蛙不仅都来参加运动会,它们还把自己的本领编成了好听的儿歌呢。

  附儿歌:

  蝴蝶来运动,飞呀飞呀飞

  小马来运动,跑呀跑呀跑

  乌龟来运动,爬呀爬呀爬

  龙虾来运动,游呀游呀游

  青蛙来运动,跳呀跳呀跳

  1、师完整读儿歌

  2、师幼齐读

  3、接读(师读前半部分,幼读后半部分)

  4、边读边做动作

  三、尝试仿编儿歌

  1、师幼一起仿编

  2、和旁边小朋友一起仿编

  3、请个别幼儿仿编

  4、全体幼儿仿编

  四、结束活动

  师幼到户外运动,巩固短句“我们来运动,怎么怎么样。”

  活动反思:

  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对动物特别感兴趣,对他们充满了好奇,很乐意去了解它们,更加乐意去模仿他们的动作,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这个语言活动《小小运动会》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所以孩子们整个活动很积极,效果很好。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开玩具汽车的过程中观察车轮滚动产生的花纹和纹理叠加效果。

  2.通过操作玩具汽车的不同行驶轨道,大胆进行创作。

  3.体验用汽车玩具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糨糊,空桌子,玻璃,玩具汽车。

  2.幼儿的相关作品。 (可以是大班幼儿的作品)

  3.音乐《汽车开来了》。

  活动过程

  1.音乐导人,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1)幼儿随着音乐《汽车开来了》做小汽车开动的动作,进入活动情境。

  (2)欣赏幼儿的作品,对作品中的色彩、花纹有初步的审美感知,产生创作欲望。

  2.游戏中介绍材料的操作方法。

  (1)教师:这些漂亮的花纹是用什么变的?是怎么变的呢?

  (2)教师:我们来玩个好玩的游戏。把你的小汽车开动起来,你可以直直地开、转着弯开……还可以两个人比赛。选择不同的小汽车在桌上和玻璃上试试看,感觉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不同的花纹。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获得感知,原来在玻璃上和桌上开动的感觉是不同的,留下的花纹也是不同深浅、不同颜色的。

  3.快乐的游戏中无拘无束地创作。

  (1)音乐声中,幼儿尝试、探索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开动小汽车。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将画纸印到车轮滚过留下的花纹上。

  将滚出的花纹印到纸上,又是另外一种不同的体验。幼儿不仅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更是扩展了思维:原来画儿还可以这么画。

  (3)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纸上变出来的是什么。

  评析

  小汽车对孩子来说是最常见的一种玩具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何将普通的玩具玩出新的花样,用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说是一次非常特别、新颖的尝试。在活动中,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游戏中,同时又感受不同花纹、色彩问叠加的效果,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那真是在玩中学,孩子们在活动中充满了创作热情,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春风春雨让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乐意说说象声词,萌发进一步寻找春天声音的兴趣。

  重点难点:

  感知春风春雨让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萌发进一步寻找春天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喜欢听故事,知道一些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听过春雨的声音。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理解内容。

  提问:故事里有谁?鼹鼠爸爸在干什么?

  小结:黑漆漆的夜晚,窗外一片安静,鼹鼠爸爸准备睡个好觉。

  二、分段欣赏,听听猜猜:寻找声音。

  1、听听猜猜:什么声音

  过渡: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是谁呢?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呢?鼹鼠爸爸是怎么问的?

  提问:这次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呢?学鼹鼠爸爸问一问。

  提问:又听见了什么声音?这次又是谁呢?谁来学鼹鼠爸爸问一问?

  提问:这次又听到了什么声音?还有什么也会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

  小结:咣当咣当、呼啦呼啦、哗啦哗啦、沙沙沙沙,鼹鼠爸爸听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声音,他在不停地寻找、不停地问,可是没有找到答案。

  2、听听说说:春雨的声音

  过渡:鼹鼠爸爸正想重新回去呼呼大睡。 “叮咚叮咚”门铃又响了,又是谁呢?

  提问:滴答滴答,谁在敲鼹鼠爸爸的门?你听到过春雨的声音吗?(出示场景图片)春雨如果下在这些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

  小结:原来春雨下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它们都是春天的声音!

  三、经验拓展,大胆表述:春天的声音。

  提问:你还听到过春天里有哪些有趣的、好听的声音?

  结束语:瞧,这么多好听、有趣的声音都是春天的声音,春天还有很多美好的声音,我们再出去找一找吧。

  活动延伸:

  出去找一找,春天还有哪些好听的声音?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下一篇:幼儿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