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精品】小班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我常发现我班的孩子很喜欢带汽车的玩具来玩,语言角中关于汽车的书也很受小朋友的欢迎,经过观察我又发现他们对汽车的知识了解的不多.对常见的汽车也说不出名称,对交通安全的知识了解的不多.班上有一部分孩子就住在幼儿园附近大多数是老人接送,平时乘坐汽车的时间和机会不多。于是我设计这个活动。满足孩子们对车子的兴趣,尝试让幼儿体验自己开车的乐趣。并在活动中认识一些常见的汽车的名称,谈论他们的特征和主要的功用。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汽车,了解它们的名称,功用,特征。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描述。
2.认识红绿灯,分辨红绿灯的颜色,学习开汽车的儿歌,知道该怎样按红绿灯的指示来过马路。
3.体验自己开车的乐趣。
活动准备:
公共汽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的图片,照相机,电视机。红绿灯模型,布置好马路,小汽车若干,
响环若干。
活动过程:
一.据幼儿已有的经验,看图片,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
A出示公共汽车图片,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讨论:怎样乘公共汽车?(上车要买票,(或刷卡)到站停。先下后上。)
B出示警车的图片,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问问幼儿警车是怎样叫的?
C出示消防车的图片,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问问幼儿消防车开来了,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
D出示救护车,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讨论:什么时候要叫救护车?(生病的时候,可以告诉幼儿叫救护车的电话:120以及这些特殊的车子在执行任务时可以闯红灯.)
E.和幼儿一块重复说说车名,数一数一共认识了几辆汽车。马路上的车子多吗?你们还认识哪些车子?
(要幼儿自己根据生活经验自己说说)。引导幼儿知道开车子要有司机,车子是在马路上开的。
二.认识红绿灯。
咦!小汽车怎么停下了?它们看见了什么呢?(出示红灯,绿灯)车子要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停?让幼儿认识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让幼儿说说在马路上该怎样按红绿等的指令来过马路。
三.学习儿歌开汽车
A老师引导幼儿说出汽车的叫声。模仿汽车的叫声。“笛笛….”引导幼儿说:“红灯停,绿灯行”老师出示红绿灯,幼儿根据红绿灯做出做出相应的反应(停,或走)。
B和幼儿一起编念儿歌:笛笛笛,笛笛笛。我是汽车小司机,红灯停,绿灯行。红绿一定要分清。
C幼儿边开小车动作边跟老师念儿歌。
四.开汽车的游戏
听音乐,幼儿手拿响环做方向盘,自由的开着汽车。老师手持红绿灯,要求幼儿边开边念儿歌,看见红绿灯,做出相应的反应(停,或走)。
活动反思:
车对孩子来说非常熟悉,他们经常看到也经常乘坐。班上玩具车出现引起了弟弟宝宝的特别青睐。每天总有孩子带着玩具车来幼儿园。“开汽车“的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兴趣中开始了。“上海市0-3婴幼儿教养方案”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教师应尽可能把托班孩子的活动安排在适宜的空气新鲜的地方。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我利用各种真实的车,在阴凉的大树下,让孩子获得各种经验。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厕所时注意事项,知道憋尿不利于身体健康。
2、培养良好的如厕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直接导入。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的这些人在那里,在干什么。
教师:他们在上厕所。那男孩和女孩小便的姿势是一样的吗?(请幼儿来回答)
教师小结:对了,男孩和女孩的小便的姿势是不一样的。男孩是站着小便的,而女孩是蹲着小便的。
教师:那我们在上完大便以后应该做什么呢?(请幼儿回答)
教师:那又是为什么要在这样做呢?(请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在上完大便以后,我们应该拿手纸擦干净屁股,然后要把裤子提起来,再要把大便冲干净,最后还要把小手洗干净!这样此时讲卫生的好孩子,这样我们也没有那么容易生病了。
教师:在幼儿园里上厕所的时候我们有应该注意什么呢?
教师:为什么我们要排好队去上厕所呢?
教师小结:对了,在幼儿园上厕所的时候呢,因为小朋友比较多,这时我们应该注意排队和等待,在等待时不要拥挤,推搡,要注意安全。
二、引导幼儿发现驾驶解手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1、教师讲述实例。
“君正玩游戏,玩的兴致勃勃,老师提醒小朋友要去拉尿了,他却说:“我没有尿”其实他是不想离开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过了一会,打架开始收拾玩具了,君君这才觉得自己憋不住了,于是赶紧往洗手间跑,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他尿在走了身上。“
教师:君君为什么会尿在身上呢?
教师:他这样憋尿好吗?
教师:怎么样才不会尿在身上呢?
教师小结:有了尿意的时候要及时的去拉尿,长期的憋尿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也容易尿在裤子上。知道了吗?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幼儿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好玩的沙子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玩沙总是乐此不疲。于是我们便抓住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并组织了此次科学活动——“好玩的沙子”。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感知、比较、交流获取对沙子基本特征的了解,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体验玩沙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沙子的基本特性。
2.了解沙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沙土游戏的快乐。
3.通过了解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沙漠和海滨的录像、几种颜色的沙子标本、水泥少许。
2.每桌一盘沙子、五个沙箱,每个幼儿一杯沙子、一罐土。
3.冰糕棍、抹布、盛清水的杯子(每组必备)、废旧物品制作的漏斗。
4.铲子、小水桶、印模、吸铁石、网眼大小不同的筛子、废旧纸杯、玩沙工具等。
5.沙尘暴录像带、一盘沙、用报纸卷好的纸简。
活动过程
一、细细的沙
(一)美丽的沙
1.录像画面一;广阔的沙漠
引导幼儿讨论:沙漠里的沙子是什么样的?(黄色,干燥,有许多)
2.录像画面二:美丽的海滨
引导幼儿讨论:海滨的沙子是什么样的?(非常细,柔软,湿的)
3.小结:沙子的颜色很多,最常见的有白色、黄色,还有黑色、红色和紫色。(逐一出示红色、黑色、紫色沙子标本给幼儿看)
自评:幼儿仅仅对常见的黄较熟悉,通过观看录像片,丰富了幼儿对沙子的认识。
(二)细细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看、摸、吹、闻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幼儿:点点的、小豆豆、粒粒的,经老师引导后说出是颗粒状的)。
2.两个幼儿为一组进行装沙游戏,用筛子、水桶、铲子、漏斗等工具,想办法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
自评:幼儿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每两人合作装沙,变换着不同的操作材料,他们一会儿把沙子放到漏斗里,一会儿把沙子放到小筛子上,观察沙子在不同物品上的变化。幼儿说:沙子像溪流,能像水一样流出来;这个漏斗孔太小,用手一捏就可以让沙子很快地流下来;从筛子上流下去的是碎沙子。
3.引导幼儿在盛水的杯子里放人沙子,然后用冰糕棒搅一搅并观察,有什么变化。(水变得有些浑浊,沙子沉到杯底、沙子变湿了,且不溶于水)
4.请幼儿分别用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瓶底打孔)装等量的沙、土,再请幼儿分别向两个瓶子倒入同样的水,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盛土的瓶只有少量的水流出,大部分水被上吸收;沙子中的大部分水较快地从瓶底流出,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
自评:幼儿以往有过玩水的活动经验,知道盐、糖溶于水的道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简单操作就很快得出了结论:沙子不溶于水,但是有吸水性,其吸水性比土要差。但要注意提醒幼儿倒入沙子和土中的水要一样多,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5.为幼儿提供铲子、水桶、印模等,幼儿分组用沙子造型,其中一组幼儿的沙盘装有干沙子,另一组装有湿沙子,观察比较二者的不同:湿沙子能抱成团,干沙子不容易抱成团。提问:谁有办法使干沙子容易做造型?(幼儿自己动手加工湿沙子)
6.请幼儿将吸铁石放入沙盘中自由拖动,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沙土中含的一些铁屑能被吸铁石吸上来。
7.每人一盘沙,将适量颜料倒入盘中,请幼儿用手揉捏均匀,感知沙子有吸附性,能够着色。(将彩沙晾干后待用,可制作沙画)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结合指偶表演,图片和文字进行阅读,让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及其过桥的样子。
2、尝试仿编短句“谁过桥怎样”,发展表达和仿编的能力。
3、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的指偶人手一个
2、幼儿对一些小动物的叫声及走路的样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磁带、挂图4张小熊木偶1个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小熊”,“今天小熊可高兴了,因为等会儿有许多的小动物要来给它庆祝生日,可是,到小熊家必须经过一座小桥,小熊想:它们能过桥吗?瞧!别担心,谁已经来到桥边了?”
(反思: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揭示主题,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整个开始部分简单;过渡很自然)。
(二)基本部分
1、结合图片,示范仿编儿歌。
(1)老师出示小青蛙、蝴蝶的图片。提问:谁来过桥了?怎么过桥呢了?
学习短句,小青蛙桥过桥呱呱呱(跳跳跳)学习短句:小蝴蝶过桥飞飞飞(反思:这两句的提问采用了递进式的方法,在第一句的学习基础上,幼儿很容易掌握"过桥"的结构句式。
在活动的组织上,灵活地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及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便于幼儿学会儿歌,为仿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幼儿选择指偶自由表演“过桥”,“可以选个你喜欢的动物,找上你喜欢的朋友,把小动物怎么过桥,一边讲一边表演出来”。
幼儿分组表演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这一环节是幼儿学习的重难点,而幼儿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运动看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我设计使用指偶把静态的形象转化为动态的形象,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由选择指偶开始自由的说"过桥",这里安排能力强的幼儿带头,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分组自由仿编,给每位幼儿提供了活动机会,让他们大胆创作;个别仿编能充分了解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3、结合图谱幼儿表演,幼儿手拿指偶和教师的图谱结合汇编成《小动物过桥》。
"小动物来到了小熊家,它们把过桥这件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小动物过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请用完整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幼儿从表演指偶到结合图片和文字图谱进行阅读。不但让幼儿对作品有完整的认识,还进行了阅读活动于美工活动的整合。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阅读规则意识差,所以设计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图片,符合小班幼儿视觉和认知发展特点同时指导幼儿正确阅读图片。)4、"我们带上我班的这些小动物一起去小熊家为它过生日,好吗(唱生日歌结束)。
(反思:整个活动用故事形式串联下来,过渡自然,完整。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表演,阅读,来发展幼儿的仿编能力。让每个幼儿积极地参加阅读活动。)
附:作品 小动物过桥
小鸭子过桥呷呷呷,小鸡过桥叽叽叽。
小螃蟹过桥爬爬爬,小白兔过桥蹦蹦跳。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故事导入很感兴趣,可是在仿编短句和表演时“冷场”了孩子不太善于表述和表演,若是在故事导入时请幼儿集体出来表演。先活跃下气氛,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勤洗澡、勤换衣是使自己变漂亮的好办法。
2、通过故事的感染,学说其中的象声词。
3、体会洗澡的快乐,愿意勤换衣,成为一个爱干净的人。
活动准备:
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师:今天,我们来说个故事《小猪变干净了》,大家听听小猪是怎么变干净的。教师讲故事,幼儿认真倾听后,说说:你喜欢前面的小猪还是后面干净的小猪?为什么?
2、幼儿学说故事中的象声词。
师:小猪是怎么洗澡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教师与幼儿共同边做动作边说:洗洗洗,擦擦擦;洗洗洗,擦擦擦。
师:我来说,你们做做小猪洗澡的样子。(教师与幼儿共同合作两次)接着,小朋友说,教师学学小猪洗澡。(幼儿说象声词,教师模仿幼儿的动作,做小猪洗澡的动作)
3、迁移故事中的情感,乐意做个爱干净的小朋友。
4、师:你们平时爱干净吗?你们是怎么爱干净发呢?
教师与幼儿玩“闻一闻“的游戏。教师说:我要来闻一闻,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很干净,变成了干净的小猪。(教师走到每一个幼儿的身边,用鼻子闻闻)。最后,教师说:大家都很干净,有香香的味道,但是有的小朋友衣服没有换,还不够干净,希望你们都变成最干净的小猪。
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猪妈妈有一个小猪,最喜欢在泥土里玩,他经常在泥土中滚来滚去,弄的满身都是泥。妈妈喊他回家洗澡,他说:“不好不好。”妈妈喊他换衣,他说:“不好不好。”
有一天,小猪去找朋友玩,可是朋友们都说,“你太脏了,我们不想跟你玩。”小猪非常伤心,就回到了家,他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洗澡,我要换衣服。”他高兴地站在水龙头下面,一边洗一边说:“洗洗洗,擦擦擦;洗洗洗,擦擦擦。”他太开心了,洗完澡,他说:“我要换衣服。”他一边穿干净的衣服一边说:“穿穿穿,真高兴;穿穿穿,真高兴。”
他穿上了干净的衣服,朋友们都来和他玩了。大家真开心呀!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指导语: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指导语: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熟悉幼儿园环境。
2、让小朋友认识幼儿园各类负责老师以及卫生老师和餐厅师傅。
3、让小朋友们了解幼儿园不同地方的人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事先计划好带孩子们参观的线路,最好是一路走下来,不要有重复的地方。
2、事先与其他的部门负责人打好招呼,让他们做相应准备,给新来的小朋友们一个最热情的欢迎。
活动过程:
1、先把孩子们带到户外,让孩子们先看到户外设施,从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2、再按顺序进入各种活动室等等,并让孩子们逐一地了解一下一些基本的设施和设备,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让小朋友们去感受一下这些设施设备,尤其是活动室里的。
3、重点的地方是在厨房。一定要让孩子们认识厨房的叔叔和阿姨,这样,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就知道找谁吃东西,而不是随便就接受其他人给的食物。
4、最后就带孩子们到老师办公室,以及团长室,让孩子们认识其他的老师和园长,并让孩子们学会礼貌用语,见到他们时要说您好。
活动: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环境的小朋友来讲,环境的陌生给他们增添了许多恐惧,如果老师能主动带小朋友们集体参观一下,不仅会让小朋友们快速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还加深了对环境的了解,自然就减弱了恐惧感。
小班教案 篇9
目标:
1.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用短句说说、唱唱变出的《怪汽车》。
2.知道汽车的主要特征,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Flash动画“怪汽车”。
2.歌曲《汽车开来了》、《汽车轱辘辘》
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小朋友吗喜欢车吗?喜欢什么车呢?那我们开着你的车去大森林玩吧。
2.律动《汽车开来了》。
3.美丽的森林到了,我们把车停好吧!
二、引入故事《怪汽车》
(一)播放Flash动画《森林新发现》
1.今天呀,大森里都是客人老师,没有动物,动物到哪里去了呢,他们呀都出去找房子去了,它们说:“你们人都有房子住,我们没有房子住,我们要出去找房子住。”看!它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什么?(它们发现了西瓜、草莓和苹果。)
2.小兔想把西瓜带回家变成一座西瓜房子,小老鼠想把苹果变成苹果房子,小蚂蚁想把草莓变成草莓房子,它们就滚着“房子”在马路上走。狐狸警察看见了说:“停!停!马路上不能滚东西。”狐狸警察为什么叫他们停下来呢?(因为马路上不能随便滚东西。)
3.哎呀,那可怎么办呢?你们帮小动物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西瓜、苹果、草莓带回家呢?
4.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办法,肯定幼儿的合理想象。
5.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小兔也想了一个办法,它想如果把西瓜变成汽车就好了。
(二)播放Flash动画《西瓜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你们怎么知道这是一辆西瓜车?(因为有轮子、方向盘、门。)
2.一辆西瓜车变出来了。狐狸警察看到西瓜车在马路上开很奇怪。咦,这是什么怪汽车呀?。我们一起来告诉狐狸警察这是一辆什么怪汽车吧。
3.师幼共同编唱歌曲《汽车轱辘辘》。
(三)播放Flash动画《苹果车》《草莓车》
1.小老鼠、小蚂蚁会怎么运苹果和草莓呢?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对汽车主要特征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给苹果、草莓装上轮子、方向盘、窗户、门,就能变成车了。)
2.鼓励个别幼儿编编、唱唱“苹果车”和“草莓车”。
三、变怪汽车小兔、小老鼠、小蚂蚁开着怪汽车高高兴兴地回家喽。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也想变出怪汽车开回家,我们现在就来帮助它们,好吗?(幼儿自由想象、讲述想变的各种怪汽车,如奶糖车、太阳车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综合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通过让幼儿说说,唱唱,做做的过程中变出可爱的水果汽车,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参与教学是引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幼儿的回答要及时给与鼓励,让幼儿知道自己参与整个教学。给幼儿充分想的时间,不要急于求答案。让幼儿在回答中明白理解故事。在这次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很高,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是也存在这很多的问题,整个活动下来时间过于长了,语言不够简练。有很多环节可以不需要过多的提问,而且,在活动中没能照顾到每个幼儿,下次活动应该好好注意这些细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