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精华】幼儿园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不倒娃娃,发现不倒娃娃的有趣现象。
2、体验制作不倒娃娃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蛋宝宝玩具、橡皮泥、数字标记、不倒翁玩具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
(价值分析:发现不倒娃娃的有趣现象,激发制作不倒娃娃的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闭上眼睛,数1、2、3睁开眼——不倒翁。
提问:
1、为什么说是不倒翁?它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你来玩一玩!
小结:不倒翁,真有趣,推推它,站起来;压压它,站起来,摇摇摆摆不倒下。
2、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二、制作体验
(价值分析:发现制作不倒娃娃的方法,体验制作不倒娃娃的乐趣。)
(一)第一次制作(放底部、压压牢)
1、是不是里面放了东西蛋宝宝就不会倒下呢?请你们自己来试试,做一个不倒翁。(师演示打开空蛋宝宝)
2、要求:①椅子不搬从两边走过去;②制作好不倒娃娃,让它到前面找个数字宝宝做朋友;③速度快,比比谁先做好。
3、幼儿制作:观察幼儿制作情况,找出个别不成功的不倒翁(放头部、放外部、橡皮泥的量多少等);提醒幼儿快速做好。
4、交流分享,集体记录。
小结:制作一个“不倒娃娃”,要将橡皮泥摆放在“娃娃”底部,并且要固定住、压一压,这样的“不倒娃娃”上轻下重比较稳定,才不会倒下来。
(二)第二次制作(不倒娃娃站得更直)
1、幼儿制作:在做的时候多玩玩,和朋友比赛看谁的不倒娃娃先站起来……让幼儿充分玩。
2、交流比较
小结:原来不倒翁站得直不直与它底部的橡皮泥位置有关。
三、拓展延伸
(价值分析: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师出示不倒翁检测卡:把制作好的“不倒娃娃”放在检测卡前面,如果和检测卡上面的不倒翁一样直,质量就过关了。
活动反思:
作为科学活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探究出一个结果不应成为一节科学活动的重点。不唯上、不唯书,存有一份好奇和质疑应是我们在科学活动中带给孩子的珍贵理念,也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更新的观念。当然,活动中也存在较多的亮点。如教师能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与兴趣,在探索发现环节弱化老师的控制,更多的把课堂交给孩子,使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探索,自由大胆表达。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绕圈拍皮球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有节奏的拍皮球和运动兴趣,掌握边走边拍球技巧,控制手掌用力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幼儿创先争优意识,引导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活动模式】:定点型
【活动器材】:人手一个
【活动歌曲】:拍球歌
【活动强度】:一般
【活动要求】:
1、在内径3米,外径3.8米圆环内,拍皮球绕圈匀速顺时针前行。
2、拍皮球前行过程中,拍球拍掉接不上,或球出环,均判为输,离队出环,自学练习。
【活动要素】:
一、讲解活动要领
1、单手拍球,边走边拍,要注意节奏。
2、注意拍球时控制球的运动方向,手掌稍微向前扬。
3、拍球时力度均匀,手速适当,球弹上高度为50CM左右。
二、有序活动:
1、分成若干小组(每组8——10人);
2、每组成员一人紧跟一人后,顺时针拍球绕环前行,间距30cm比谁拍球绕圈多。
3、输者,在环外自行练习。
4、播放拍皮球歌:手拍小皮球,我们绕圈走,大家紧跟着,都别落后头。
三、巡视检查:
教师巡视各组活动情况,严防打闹现象,制止不假离队学生,注意活动安全。
四、动作指导:
主要是指导学生拍球用力均匀,掌握行走球的方向。
幼儿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故意在走路时发出重重的响声,他们回觉得很有意思,乐此不疲。为此,为了保护幼儿的健康,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幼儿知道噪声的危害而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放物品。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兔子头饰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小猫出场:我叫轻轻,瞧我走路多轻,老鼠一下子就被我抓住了。
小鸭出场:我们也叫轻轻,大家在一起,不吵不闹游戏多快乐。
小鸟出场:我也叫轻轻,每次回家我都轻轻敲门,妈妈说我有礼貌。
二、讨论:
1、刚才你们看到了谁?他们叫什么名字?
2、他们为什么都叫轻轻?
3、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敲门好不好?为什么?
三、游戏“躲过大灰狼”
1、谈话激趣:小朋友,你们扮演你们喜欢的小兔子,我当兔妈妈,行吗?不过在玩的时候,我可要看兔宝宝在玩的时候是不是耳朵竖得直直的,小脚落在地上轻轻的,像妈妈一样,前脚掌先着地(老师示范,幼儿模仿)。喔,对了,妈妈还忘了告诉你们一件大事,那就是大灰狼在睡觉,我们千万不敢大声,否则会被大灰狼抓住的。好,咱们开始玩吧。(给幼儿戴头饰)
2、游戏内容
老师扮大灰狼,幼儿扮小兔。大灰狼背对着小兔在张望,小兔们一个个从大灰狼背后走过,有的搬椅子,有的喝水,还有的画画,如果发出较大的
响声,大灰狼就转身去抓小兔。
3、内化迁移
师:孩子们,大灰狼已经走远了,你们不用害怕了。快到妈妈身边来吧。让我数一数:1、2、3、4、5、6、7……唉,怎么少了几只妈妈的小宝贝,谁能告诉我他们到哪里去了?对,他们一定是没有好好保护自己,结果被大灰狼抓走了。妈妈真伤心,你们可千万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被别人伤害啊。好了,咱们今天就玩到这里吧,走,跟妈妈回家去。
四、在音乐《轻轻》中结束
活动延伸:
学习歌曲《轻轻》
效果分析:
小小班幼儿情感外露,不稳定,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在此次活动中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得发展。
幼儿园教案 篇4
秋游活动我们去了和平公园,见到了很多孩子们喜欢的动物,许多孩子对于动物的兴趣十分的浓厚,常常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动物的故事等讲给好朋友听,所以我们定了这次的主题为“可爱的动物”
幼儿时期对于其生活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浓厚的探索兴趣,尤其对于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可爱的小猫、机灵的小狗,憨厚的乌龟------,在活动眼中都是非常的可爱,是他们童话世界中的人物,也是孩子们天真的世界中的一部分。这次主题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习惯,初步认识人类与动物共存共荣,为爱护动物和维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活动进程
这个月我们进行了“跑的快,跑的慢”、“可爱的动物”、“熊猫”、“乌龟和兔子”、“动物运动会”、“我喜欢的动物”等等的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也热热闹闹的开展起来了,小朋友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了。如: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带来了乌龟,小朋友一来就围着小乌龟在看,这时正好小龙来了,他带来了小乌龟的食物---一块肉丝。小乌龟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小朋友就兴奋起来,这是许王力就问:“小龙,小乌龟还喜欢吃什么?为什么你昨天没有喂它?”小龙认真的说:“小乌龟喜欢吃小鱼小虾米等,妈妈说小乌龟到冬天要冬眠了。”“那什么是冬眠呢?”小朋友们都问小龙,小龙挠挠头,看看身边的我,我摸着他的头说:“这个问题,我们小龙回家查一下,明天来告诉你们。”“我也回家去问我爸爸,他一定懂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的说开了。第二天,孩子们就相互交流有关冬眠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
活动不仅让孩子积极的参与近来,孩子和老师也一起互动起来了。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了乌龟喜欢吃的各种食物,一起用各种小动物玩偶表演木偶剧 、模仿和扮演动物的角色进行音乐、文学作品的表演。例如:小朋友非常喜欢“三只想生病的小狗”这个故事,于是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把这个故事用木偶玩具来表演,小朋友来扮演三只小狗,我来扮演狗妈妈,小朋友都和我门都非常开心。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小朋友的交流表演能力,而且使老师和小朋友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
三.环境创设
这次的主题活动,我们为孩子创设了“可爱的动物”、“信息收集栏”、“动物角”等等的各种版面。活动中小朋友不但积极的参加,家长也帮忙收集了许多小动物的资料。有些家长收集了孔雀的图片、孔雀的生活习性,有的收集了老虎、蛇、兔子、熊猫的照片,我们把家长收集的资料都放到了信息收集栏里挂在了墙壁上,使小朋友能够随时看到他们想认识和了解的动物。有的还带来小金鱼和小金鱼爱吃的东西,我门把小金鱼放在了教室的动物角,小朋友可以自己来喂小动物吃动西。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喜欢的动物,就带他们去参观动物园。许多家长还带来了许多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各种可爱的小动物。通过这些活动,使小朋友更进一步的认识了各种动物。
四、反思
活动主题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通过去了和平公园,见到了很多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他们对于动物的兴趣十分的浓厚,常常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动物的故事等讲给好朋友听,就这样一步一步生成我们这一活动的主题“可爱的动物”,主题网络就这样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在这个主题中,每一次的探索活动都是幼儿所兴趣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都十分的投入,积极地参与探索,可以说每个
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开展主题活动时应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内容。教师在主题进行中一定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依据来确定活动的具体内容,边实施边及时调整。我们也充分利用家长这一社区资源,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在“可爱的动物”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发动家长帮助我们收集有关的资料;组织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与幼儿共同制作各种动物;帮助收集废旧材料(空的盒子、饮料罐等);利用上学、放学的机会,向幼儿介绍在路上看到的小动物,及时的向幼儿传授一些知识,解答幼儿的疑问,这种一对一的亲子交流对幼儿来说非常有益,幼儿会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弥补了教师不能全面顾及的缺陷。家长真正成为了我班工作的坚强后盾,使我们开展主题以来做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 长方形娃娃 梯形娃娃 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
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2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五、结束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造型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那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
幼儿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自己小伙伴的名字,能用语言描述其主要的外貌特征。
2、引导幼儿愿意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小伙伴的外貌特征。
3、让幼儿体会到拥有朋友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图画纸
2、水彩笔
3、蜡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将材料投放至美工区。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伙伴的名字,从发型、五官等方面简单地描述其主要外貌特征。
(1)你的好朋友是谁?她叫什么名字啊/
(2)你的好朋友长什么样子啊?
3、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画身边的小伙伴。
教师在一旁适当的指导观察,鼓励幼儿尝试使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
(下一页:活动延伸和活动总结)
4、请幼儿完成后将所画伙伴的名字告诉老师,老师帮忙写上作品名称《我的伙伴—×××》和幼儿的名字。
四、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共同将作品帖在美工区的展览板或者墙上,布置一个以“我的小伙伴”为主题的作品展。
五、资料库
谁是我的好朋友
黑黑的眼睛,(面对面坐在一起,双手对拍)
圆圆的头,(同上动作)
红红的嘴巴,(同上动作)
能干的小手,(同上动作)
嘿嘿!(两人合掌,左右摇摆)
你是我的好朋友。(两人拥抱、拍背)
六、活动总结
本次艺术活动主要是锻炼孩子的绘画能力和手指协调能力,在锻炼这些能力的时候充分让幼儿了解自己伙伴的样子,以及名字。在活动中加深幼儿对自己伙伴的友情,增进幼儿之间的感情,并且学习在活动中感受绘画的快乐。
幼儿园教案 篇7
教案名称:礼貌小天使
适用年龄:15--22个月,23--36个月混龄综合游戏
教学时间:15--25分钟
教学地点:室内
使用教具:无
主要目标:能知道在哪些情况下要使用“请,谢谢,对不起”,奠定团体中互动的基本礼节。
间接目标:体会更丰富的感情分化,建立积极和谐的个性。
教学步骤:
1、引导者先和幼儿讨论在生活中许多的礼节,如早上到幼儿园问候老师,与幼儿打招呼道早安,拿东西时用双手接,并会说谢谢,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拿东西给别人时要说请,放学回家时会和老师、幼儿道别说再见等。
2、接下来,引导者可以发问,让幼儿来回答,如踩到别人时要说什么,幼儿就回答“对不起”,以此方式来练习生活中常用的礼节及礼貌用语,同时在这一周内提醒幼儿要注意礼貌。
注意事项:
除了课程上的教学外,引导者应和幼儿将这些礼节融入日常生活中。
失败的处理:
幼儿不会使用常用词汇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要用什么礼貌用语,在讨论时知道,实际上不会使用,因此需加强日常生活练习。
幼儿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自信,不仅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起点,也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而如今的许多孩子比较胆小,缺乏主动性,做事依赖别人,独立性差,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而在新《纲要》中明确地指出了“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进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要求。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以增进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用自己的长处为自己和他人服务。使他们获得成功,并拥有健康的人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作品中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2.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背景图,贴绒教具。
活动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个动物客人,是谁呢?请大家猜一个谜语,猜对了它就会出来和我们见面。
谜语:脖子长又长,身体高又高,爱吃树叶子,有点像豹子。
幼儿猜出后出示图片:“长颈鹿”。
二:讲解故事:
(1)边讲解故事边出示教具(1------4)节。
(2)提问:
A:长颈鹿来到森林里为什么觉得很难过?
b:长颈鹿来到小河边,它是怎么喝水的?
C: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喝水的动作。
d:这时,谁看见了?小猴子说了什么?
E:长颈鹿心里怎么想的?你们觉得长颈鹿会喜欢自己的长脖子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3)幼儿欣赏故事录音5―6节.同时出示教具.
师:长颈鹿的长脖子给它带来很多麻烦,那长脖子有没有用呢?请幼儿接着听故事.
提问:
A:长颈鹿遇到了谁?麻雀妈妈遇到了什么麻烦?
B:长颈鹿是怎么帮助小麻雀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做?
C:长颈鹿救了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么说的?
D:长颈鹿发现自己的长脖子可以帮助别人,它心里怎么样?
三:创编故事:《长颈鹿的脖子用处大》
出示图片:
(1)小松鼠在河边哭。原来它要过河可是没有桥。
(2)在大树边哭,原来它的风筝挂在树梢上拿不下来。
四:让幼儿找找并说说自己的长处,增进幼儿的自信心。
师: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那么你有什么长处?你用自己的长处有没有帮助过别人?怎么帮助的?
五:教师总结:
刚才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长处,并能用自己的长处为大家做了很多事情。接下来,让我们用自己的长处去为中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做些好事吧。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积极参加分类活动,能按事物的种类和数量等特征进行分类,发展思维能力。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画面内容。出示视频照片画面,引导幼儿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风车、皮球和娃娃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每种玩具的数量是多少?”为幼儿进行分类活动做准备。
2、每人一捆图片玩一玩“分一分”的游戏,引导幼儿尝试按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将卡片分开;本文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引导幼儿确定分类标准,尝试按照文具、水果和玩具的概念进行分类,或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如:用的、吃的、玩的等。
3、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可引导幼儿数一数每张卡片上实物的数量,在按照数量将每组卡片继续分,如:将水果按照数量分成7个和8个两组等。
4、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把卡片分开,为什么这样分。对不正确分类方法的幼儿,可请幼儿演示分卡的过程,教师帮助其概括出分类的标准,与大家共同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培养幼儿的观察鱼的外表。
4、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