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怎么办中班教案
遇到困难怎么办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遇到困难怎么办中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遇到困难怎么办》是中班社会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现实需要,是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困难的能力尚不足,不少幼儿遇到困难不知所措。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设置生活中的困难情境,让幼儿在真实体验中理解困难,解决困难,体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快乐,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儿童的基本社会生存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这种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此次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活动目标
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社会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及成长需求,我设计了如下目标:
1、懂得什么是困难,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重点)
2、懂得克服困难有多种方法并尝试用两种或三种方法克服困难。(难点)
3、合作完成任务,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为体现活动的游戏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并能够高效完成活动目标,我在基于幼儿已有的走独木桥经验基础上做了以下物质准备:
1、两块平衡木,一块方形木块。
2、任务卡四张。
四、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努力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根据幼儿“现有认知发展水平”和“活动本身特点”,我采用了“游戏法”、“情境体验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五、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看前面有两座独木桥,请小朋友走过去找到空位子坐好。”
这一环节采用游戏法,为幼儿创设过桥的情境,让其充分体验并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谈过桥感受,初步了解困难。(4分钟)
“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走有障碍物的桥,有的走没有障碍物的桥。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走这个桥呢?”
教师小结:“原来这座有障碍物的独木桥不容易过去,会让人害怕、担心,这种害怕、担心就是一种困难,但只要能够克服害怕和担心的心理,我们就能过有障碍物的桥了。”
这一环节我采用谈话法,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初步了解什么是困难?(达成目标1)
第三环节:交流讨论,知道不同的解决困难的方法。(6分钟)
教师播放困难情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思考怎么解决,幼儿讨论解决问题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能够克服,比如询问、求助、坚持等”。为解决难点做铺垫。
第四环节:完成任务,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10分钟)
看来大家都是不怕困难的小勇士,老师这里有四张任务卡,请小朋友五人一组来合作挑战。任务要求:读懂任务卡上的要求,按要求完成任务。
例如任务一:分豆豆:装有绿豆红豆黄豆的碗
三个空碗五个镊子幼儿能够读懂要求并照做。
四项任务皆为难度不同的任务,以便幼儿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不同程度的困难。
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操作有困难无法解决或合作中产生冲突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帮助幼儿能够合作完成任务。
第五环节:师幼交流,经验提升。(5分钟)
幼儿交流分享,“你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这一环节,我采用讨论法,引导幼儿感受从遇到困难到解决困难的过程,交流讨论,并得到经验的提升。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愿意想办法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它。遇到困难并不可怕,询问、坚持、努力、分工合作、商量协调都能解决困难的好办法。”(解决难点)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进建构区体验在拼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并解决困难的过程,并得到情感的提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