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21 17:23:56 作者: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文六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加减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习过6到9的组成和加减,对于数的组成和加减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手操作、记录结果,在教室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复习9的加减。

  2、通过幼儿实际操作,学习10的组成,在感知组成的基础上,掌握组成的递增规律、递减规律、互相交换规律;学习10的加减。

  3、发展幼儿观察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笑脸、记录表格、笔。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开火车"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出示9点字样,说明火车是在9点的时候开。当老师说:"嘿嘿,我的火车6点开"幼儿说:"嘿嘿,我的火车3点开。"(老师说的点数和幼儿说的点数合起来等于9)二、复习9的加减1、出示笑脸小朋友,请你们根据看到笑脸的颜色,将加法算式填写完整。

  2、出示蜻蜓仔细观察蜻蜓的数量,发现蜻蜓变少,写出减法算式。

  三、学习10的组成1、幼儿动手操作师:"老师这里有10个笑脸,要把他们分成两份,看看我们小朋友能分出几种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请小朋友把自己分的方法记录下来。"2、师幼共同总结10的九种分法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10的组成规律教师小结: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把一个数字分成两部分,数字不变,位置互换,这就是互换规律。

  四、学习10的加减,看图列算式师:"这里有10个蓝色的圆圈,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发现颜色的不同,根据颜色列出算式。

  五"碰球"游戏巩固10的组成出示数字10,,对学生说:"嗨、嗨、我的6球碰几球?"幼儿说:"嗨、嗨、你的6球碰4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出的数合起来是10。

  备注: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大班下学期P135《10的组成和加减》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儿童化的散文诗,培养幼儿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2.通过总结、对比,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和含义,并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3.培养幼儿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带领幼儿观察过夏天的风景,并对夏天的天气特征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 有关夏天景象及天气变化的录像带、图片(人手一份)、实物投影机、字卡、散文诗录音带。

  活动方法

  观察分析法、直观表达法、激发法、辨别法。

  活动过程

  1.了解夏天的景象及天气特征。

  让幼儿自由表述夏天的特征。教师指导语: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有什么感觉?小动物、植物和天气又会是什么样子?

  2.幼儿根据图片自编诗歌。

  教师指导语:还记得前几天我们去找夏天吗?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图片,请你们用好听的话将它们编在一起。幼儿自由粘贴有关夏天的图片。打开实物投影机,请部分幼儿编排讲述。

  3.欣赏散文诗并进行比较。

  肯定幼儿的创编成果。请幼儿对比和欣赏散文诗《夏天》并提出问题:这首散文诗和你们编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它是怎样说夏天的?与录像带结合再次欣赏。

  4.活动延伸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出示字卡,进行识字教育,用图片制成小书《夏天》,进行创编活动。

  各领域渗透

  1.科学:云、闪电、雷、雨的形成;科学实验:缺水的花草等。

  2.艺术:画夏天、歌曲《夏天的雷雨》。

  3.健康:夏天到了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学游泳。

  生活中渗透 户外散步时让幼儿感受和讲述夏天的气息。

  环境中渗透 环境布置:夏天到了。

  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让朗读水平一般的后进生,跟班里读书读得好的学生读课文比试,领读词语比试,从而让其经历一次特殊的课堂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有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更有同学的真挚的评价和掌声,这是最为自然和反普归真的。课堂生命的活力,就是这样在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跳跃着、涌动着,并激起新一层的浪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茫茫沙漠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介绍沙漠的录像,了解沙漠的特性以及沙漠里生活的动植物。没有条件的,可组织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交谈,教师可寻找相应的书籍和图片,向幼儿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4、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观察画面,说说:沙漠里有哪些动物?它们叫什么名字?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骆驼走出沙漠。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有太阳的表格以及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说说你们看到的阳光的颜色。

  2、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教师: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么材料呢?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五彩的阳光。

  (1)探索一:将许多水盆放在室外,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

  (2)探索二:提供许多纸板,请小朋友对着纸板看玻璃瓶,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回班后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

  4、引导幼儿用彩笔涂色记录阳光的颜色。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张画有太阳的表格,请小朋友将看到的太阳光的颜色涂在表格里好吗?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交流表格的颜色。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幼儿爱护啄木鸟的情感。

  2、初步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3、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啄木鸟》音乐磁带

  2、图谱一张

  3、啄木鸟以及大树头饰

  重点难点:

  让幼儿理解音乐并能自己辨别三段音乐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故事导入:在一个森林里,有几棵大树生病了,于是请来了啄木鸟医生,经过检查发现是害虫在捣乱,于是啄木鸟笃笃笃、笃笃笃。把虫子给捉完了,大树的病好了,又长出了茂盛的树叶,所有的树枝开心的跳起舞来。今天刘老师带来的音乐讲的就是这个故事,我们来听听看。(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赏乐曲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音乐分别说了些什么事情?啄木鸟在干什么?(啄木鸟在给大树检查,啄虫子)现在请小朋友把手指伸出来,我们跟啄木鸟医生一起去给大树看病。(边欣赏音乐边做动作)

  1、欣赏第一段音乐

  (1)师:刚才我们跟着啄木鸟医生给大树看病给它捉虫子,那你们有没有看见啄木鸟是怎么给大树做检查的呢?(从上到下)那我们一起来跟大树学一学。提问:检查了几颗大树呀?(四棵)复习第一段。还可以在么检查(两只手一起检查)师幼一起表演。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跟啄木鸟医生一起去给大树做好检查了,那刚刚啄木鸟医生是怎么给大树啄虫子的呢?怎么用动作表示的呢?小朋友一起来学一学。师:每棵树的蛀虫一样多吗?(不一样),第一棵树上有三条虫子,我们一共啄三下,第二棵树和第三棵树各啄三下,第四棵树只有一条虫子我们只啄一下。我们听音乐一起来给大树啄虫好不好?

  3、 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大树经过我们的检查,经过我们的捉虫,它的病终于好了,又长出了茂盛的树叶,提问:那它是怎样长出茂盛树叶跳起舞来的呢。(一起听音乐做动作)那我们刚刚用的是这个动作,还有没有其他的小朋友有更好的动作可以做?(往上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二)完整欣赏一遍音乐,感知并区分音乐旋律的变化

  师:大树树的病好了,变得多精神啊!那我们现在把啄木鸟给大树检查、给大树捉虫的、大树跳起舞来的动作一起连起来完成一遍好不好。(完整表演)

  师:刚刚我们在座位上有点挤,请小朋友一起来中间,我们再来一遍,你可以跟老师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哦。(完整表演)

  (三)分角色用适当的肢体动作来表演乐曲,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师:刚刚老师看到有很多小朋友都做得特别好看,有谁愿意来扮演大树和啄木鸟来完整的表演一遍给大家看呢?我们请来了四棵大树,一只啄木鸟。那请问小朋友哪一段是做啄木鸟的动作,哪一段做大树的动作,谁先做,说后做?(完整表演)表演的真好,我们给他们拍拍手。

  师总结:先是啄木鸟检查大树,然后在给大树捉虫,第三段的时候大树开心的跳起舞来。

  师:现在请所有小朋友来分角色来玩,一个人做大树,一个人做啄木鸟,自己商量一下。大树在做的时候就要请啄木鸟医生先休息一下了,因为它刚刚在做检查的时候已经很辛苦了(完整表演)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啄木鸟给大树的病治大树真开心,啄木鸟也很高兴。小朋友,你们喜欢啄木鸟吗?(喜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啄木鸟呢?(保护它,和它做朋友)太好了,下面我们一起和啄木鸟朋友飞出去为更多的大树捉虫子吧!(听音乐《啄木鸟》飞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大班音乐欣赏,《啄木鸟》,选自一首意大利民歌音乐,全曲的结构是ABC三段,乐曲节奏鲜明,形象具体,特点明显,易于区分,适合大班儿童欣赏。A段乐曲节奏平稳流畅(可理解为啄木鸟在检查树木):B段乐曲节奏跳跃(理解为啄木鸟捉虫)C段乐曲优美流畅(理解为啄木鸟跳舞)。根据音乐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1、欣赏乐曲,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2、尝试用动作来表现乐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3、表演时能与同伴相互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在组织本活动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策略:一、借助故事情节,初步感知理解音乐内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音乐欣赏不同于歌唱和韵律等其他形式的音乐教学,它更侧重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而建立语言故事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就好比给幼儿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可以更好的引导幼儿理解和感受音乐。二、借助图谱,加深幼儿对音乐结构的理解,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图谱”(即四棵树)来帮助幼儿分辨乐曲结构,通过动作来理解乐曲的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让幼儿学会具体的音乐技能,而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的感受音乐。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表达能力。通过听觉(耳听音乐)、视觉(眼看图谱)、活动觉(创编动作)同步开放的参与方式,使幼儿充分的体验和感受乐曲的美,并能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创造和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锻炼。

  不足之处:

  1、开始的故事导入环节限制了幼儿的肢体动作,局限了幼儿的思想。

  2、创编环节由于教师的固定动作较为明显,所以幼儿在创编时动作较为单调。

  3、道具准备不够充分,在最后的表演环节,较为凌乱。希望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能改掉本次活动中的缺点及不足,尽量做的更好。

  小百科: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它们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蛾、蝽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13.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90%以上。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科技进步,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有序的观察、讲述火箭的构造。

  3、初步了解火箭的特点、用途及火箭上天的过程。

  活动准备

  1、ppt:火箭

  2、ppt:太阳系八大行星

  3、折纸火箭2个(平头,尖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到太空旅行

  指导语:孩子们,坐上我们的小飞船,一起到太空中旅行吧!

  2、播放幻灯片:太阳系八大行星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入“太空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星球图片。

  二、展开

  1、谈话:火箭本领大

  提问:在太空中旅行中时,你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是怎样到太空中去的吗?

  教师: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自身没有足够的力量飞到太空中去,只有用火箭才能把它们送上太空。

  火箭还可以运载炸弹,我们称它为“导弹”。

  2、观察讲述火箭的外形特点

  图片:火箭

  (1)幼儿自由观察了解火箭的外形。

  (1)提供火箭模型,幼儿分组自主探索发现,教师适当指导。

  (2)提问:你们谁来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结:火箭是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分三节,头是渐渐的。

  3、小实验:火箭的头为什么是尖尖的?

  (1)提供两种不同的纸火箭,一种头是尖的,一种头是平的,

  请幼儿试一试哪种纸火箭飞的又高又快。

  (2)提问:你发现哪种火箭飞的又高又快?

  还有哪些东西为了飞的更快,头也制成或是尖尖的?

  (3)小结:飞机、子弹、标枪的头也是尖尖的,是为了在飞行时减少空气中的阻力,非得更快。

  4、ppt:火箭,了解火箭发射的过程。

  提问:刚才还有许多小朋友发现火箭是一节一节的,这又是为什么?

  你看到火箭是怎样上天的?

  小结:第一节火箭燃烧完时,第二节火箭开始点火,

  第一节火箭的外壳自动脱落,火箭变得轻了许多,跑得更快。

  火箭第二节的燃料燃烧完后,外壳也脱落下来,火箭变得更轻,跑得更快。

  当第三节火箭的全部燃料燃烧完后,火箭与卫星,卫星刚好进入预定轨道。

  所以火箭设计成三节是为了非得更快。

  5、游戏:火箭上天

  三、结束

  鼓励幼儿学好本领,长大后去探索太空中更多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土壤的特点,知道有多种颜色、有干有湿和硬软之分、里面有空气。

  2.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以及土壤的其它作用。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杯子(里面有土壤)

  2趣味练习:在土壤里生长,土壤里的故事

  趣味练习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出每人带来的一小杯土壤。

  请幼儿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是软的还是硬的?土壤上面有些什么东西?

  2.观察后交流

  (1)捏捏土壤,有什么样的感觉?

  (幼儿感知土壤:软,硬)

  (2)什么样的土壤是软的?什么样的土壤是硬的?

  (湿的土壤软,干的土壤硬。)

  (3)仔细观察,土壤有些什么颜色?

  (让幼儿相互比较。)

  3.了解土壤的作用

  (1)感知土壤的特点:有多种颜色、有干有湿和硬软之分、里面有空气。全面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以及土壤的其它作用。

  (2)土壤上面:可以种植植物

  (3)土壤里面有有许多的小生物

  4.实验:

  (1)呼吸的土壤

  放块比较硬的、大块的土壤放进玻璃杯,发现什么了?

  (有许多的气泡,得出结论:土壤里有空气,所以小动物不会死)

  (2)实验:溶解的土壤

  将水到入一个的小杯子里,然后缴绊,土壤怎么了?

  (成了象冲剂一样的东西,得出结论:土壤会融解在水里)

  讨论:怎样保护土壤,不被水冲走?

  5.趣味练习

  (1)在土壤里生长

  请幼儿观察图片,找出有哪些东西是在土壤里生长。

  (2)土壤的故事

  请幼儿排序图片。编出土壤的故事。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