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7-12 06:55:02 作者: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汇总6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为了丰富、充实科学角,我们除了设计了“闻一闻”、“拼一拼”、“认一认”小栏目,又用废旧罐头瓶经洗刷消毒后,盛上各种调味品摆了上去,这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的兴趣,都争着抢着来看、来问。我们抓住时机,以“尝一尝”为本次的活动主题,进行了实验活动。

  活动一:“品尝各种调味品”

  活动目标:

  1、通过品尝,使幼儿知道舌头可以感觉各种不同的味道。

  2、丰富词汇:酸、甜、苦、辣、咸

  活动准备:

  1、夸张的大舌头图片一幅;幼儿分成四组,洗净手坐好。

  2、每组一套用小碟盛放的调味品,筷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舌头”图片,通过自编的故事“病人吃药”,引出课题。

  2、引导幼儿观察说出桌子上的调味品是什么样子的。

  3、幼儿自由品尝,相互交流所尝出的味道。根据故事要求,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品尝出的味道。

  4、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所喜欢的食品以及是什么味道的。

  活动二:“品尝各种味道的小食品”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各种味道的基础上进行品尝,培养幼儿细细品尝食物的好习惯。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每名幼儿自带一二种小食品。

  2、每组桌上放有足够供幼儿品尝的各种味道的食品。

  3、幼儿洗净手;每人一把小匙。

  活动过程:

  1、以小小“自助餐”的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2、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桌上的食品名字。3、幼儿开始品尝食品并相互交流尝出的味道,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品出的味道。

  4、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出自己还尝过什么食品,是什么味道的,以及自己最喜欢什么味道。

  活动三:“拌凉菜”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自己劳动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味道的调味品。

  2、已切好的数量足够的西红柿块、各种萝卜丝、白菜丝。

  3、供拌菜用的碗、筷子若干;幼儿洗净手坐好。

  活动过程:

  1、以“开凉菜馆”为由聘请全班幼儿做厨师,激发幼儿兴趣。

  2、在动手之前让幼儿认识各种调味品,并提醒幼儿想一 想自己要拌出什么口味的凉菜。

  3、幼儿自选材料进行配料、拌菜。

  4、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调料。

  5、相互品尝并说出所尝出的味道。

  1、延伸活动:

  (1)请家长协助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家里自己动手拌凉菜。

  (2)请幼儿随时将自己课堂外所品尝到的特殊味道的食品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

  2、环境创设:“科学角”内摆上各种调味品和味道有代表性的食品。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小班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喜羊羊去野餐》通过童话故事的场景,以问答的方式使幼儿初步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相互交流,体会到与别人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主动愿意与同伴分享。活动过程中幼儿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小动物们吃到了棒棒糖,在快乐中幼儿积极地观察、讲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在喜羊羊野餐的情景中,引导幼儿通过相关信息发现、细心观察、积极思考。

  2、鼓励幼儿积极地进行口语表达。

  3、体验分享的快乐,萌发幼儿初步的分享意识。

  【活动准备】

  1、背景图:草地;

  2、小图片:喜羊羊、小猴、小鸟、牛奶、面包、桃子、香蕉、棒棒糖。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胆讲述。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地方?草地上有些什么呀?(幼:这个地方有花、有草、有树、真美呀!)

  这么美的地方,谁会来玩呢?(幼儿自由猜想)

  (到底谁会来玩呢?)出示喜羊羊的图片:看,谁来玩了?(喜羊羊)

  你们喜欢喜羊羊吗?我们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喜羊羊来干什么得呢?(幼儿讨论后总结,今天,喜羊羊还背着一个小包包呢?它是来野餐的)

  你们知道什么是野餐吗?(幼儿讨论后总结:野餐就是带许多好吃的东西到野外去吃。)

  你们有没有在外面野餐过?我们来看看喜羊羊都带了哪些好吃的东西?

  (香蕉、桃子、牛奶、面包、棒棒糖)

  二、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语言描述食品:

  黄黄的、弯弯的香蕉;红红的、圆圆的桃子;方方的、甜甜的牛奶、软软的、香香的面包、圆圆的、长长的、甜甜的、五颜六色的棒棒糖

  数一数,喜羊羊一共带了几样好吃的东西?(五个)

  三、引导幼儿根据情节思考、猜测。

  喜羊羊正想吃东西,这时候,“叽叽叽”谁来了?

  喜羊羊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它会对小鸡说些什么?

  小鸡对喜羊羊说:我喜欢吃软软、香香的食物,是什么呢?(幼儿猜想)

  喜羊羊把面包送给了小鸡,小鸡说谢谢你,喜羊羊说不用谢。

  这时候,又来了一个好朋友,它长着长长的尾巴,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的小动物来了。

  喜羊羊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它会对小猴说些什么?

  小猴对喜羊羊说:我喜欢吃红红的、圆圆的水果,是什么呢?(幼儿猜想)

  喜羊羊把桃子送给了小猴,小猴说谢谢你,喜羊羊说不用谢。

  四、噢,小鸟、白云姐姐闻到了香味也来了,喜羊羊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喜羊羊会请小鸟吃什么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拿掉牛奶)

  看,喜羊羊请小鸟吃什么了?哪样东西没有了?(幼儿观察,讲述)喜羊羊请小鸟吃甜甜的牛奶了,小鸟说谢谢你,喜羊羊说不用谢。

  喜羊羊想请白云姐姐吃棒棒糖。可白云姐姐飞得那么高,谁能帮助白云姐姐呢?把棒棒糖送给它呢?(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帮助白云姐姐吃到棒棒糖)

  小鸟帮助了白云姐姐,把棒棒糖送给白云姐姐的。

  喜羊羊把那么多好吃的东西给了好朋友,看,现在还剩下几样呀?

  好朋友吃了喜羊羊的好吃的东西,心里怎么样?喜羊羊自己心里怎么样?为什么?原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好吃的东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小朋友,你们平时会把好吃的东西分给朋友吃吗?你有过吗?说给大家听听。(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你们都是好孩子,都是老师的好朋友,(出示棒棒糖)看,老师这里也有好吃的棒棒糖,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来,大家一起跟我来!

  【活动反思】

  1、教师关注了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经验,活动中让幼儿真正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了,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师幼互动,丰富了幼儿知识,发展了语言的表达,提高了幼儿的知识和能力。

  2、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的渲染,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场景中,溶入了自己内在的情感,陶冶了美好的品质,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学说短句:小动物藏在X X地方,训练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2.通过讲述,学习方位词,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

  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学习与人合作、交往。

  (三)人格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培养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制作一幅动物图片,画面内容为:大象藏在小山后面,露出长长的鼻子;鸭子藏在水中,露出扁扁的嘴巴;小兔子藏在草里,露出长长的耳朵;大公鸡藏在房子后面,露出红红的鸡冠;长颈鹿藏在大树后面,露出长长的脖子。

  (二)环境准备

  教师事先将各种立体小动物布置在活动室的'各个地方。

  (三)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动物特征。

  2.玩捉迷藏游戏,体会不同的方位。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扮成花仙子,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我是森林里的花仙子。今天,我约了几个小动物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小动物们早就到了,小朋友快来和我一起找找小动物藏在哪里。”

  2.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找到小动物藏在哪里了吗? 你怎么知道它藏在那儿呢?

  3.请幼儿仔细观察,依次找出5种动物,说出:X X小动物藏在X X地方,如:大象藏在小山后面,并简单说出理由。(说出动物的主要特征)

  4.幼儿讲述正确后,教师操作图片,让动物从隐蔽处走出来。

  5.游戏:还有许多小动物藏在课室里的其他地方,请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并告诉“花仙子”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

  6.请小朋友和小动物们跳舞,活动结束。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认识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艺术:通过练声和律动,学习各种动物的叫声与动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幼儿感受色彩的美。

  2、体会吹起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画纸、装有颜料的眼药水瓶两只

  【活动过程】

  一、老师做示范

  1、首先,把水彩颜料滴在纸上。

  2、然后用嘴轻轻向各个方向吹,边吹边滴颜料。

  3、颜料会在纸上形成各种形状,让宝宝看看,这些形状像什么?

  二、幼儿亲自试一试,吹出他们想象的图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儿歌内容,喜欢朗诵儿歌。

  2、掌握国旗的主要特征,懂得尊敬国旗。

  3、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儿歌内容尝试仿编儿歌的最后一句。

  4、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国旗一面,国歌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国旗。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这是国旗。(学习词语:国旗)谁能告诉我国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上面有什么?(五角星)有几个五角星呢?我们一起来数数。国旗上有五颗金星,我们叫它五星红旗。(学习词语:五星红旗)

  二、学习儿歌。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国旗的儿歌,你们想听吗?(想)

  教师示范朗诵儿歌。

  师:这首儿歌好听吗?你们想学吗?那老师要问你们几个问题:

  1、什么红?(国旗红)

  2、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是怎样的?(学习词语:红彤彤)

  3、什么亮?(金星亮)

  4、金星镶在什么上面?(金星镶在红旗上)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跟老师一起把儿歌念一遍好吗?(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完整地念一遍儿歌)

  师:我现在要来比比是男小朋友念得好听还是女小朋友念得好听。(分组念儿歌)

  三、组织幼儿谈话。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那吴老师又有问题想问问你们了,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呢?(天安门、学校、商店、电视里等等)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会升国旗呢?(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举行升旗仪式,学校每周一早晨会举行升旗仪式。)

  四、告诉幼儿国旗是国家的标志,我们都应该尊敬国旗。

  师:国旗是国家的标志,每个国家的国旗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国家的人民都很尊敬国旗。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国旗,我们也应该尊敬五星红旗,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不同的人就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对国旗的尊敬,比如解放军会行军礼,戴上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会行队礼。在升旗的时候会放国歌(丰富词语:国歌)让我们一起起立学一学解放军行军礼吧!

  (放国歌)集体练习行军礼和行队礼。

  师:可是我们既不是解放军也不是少先队员,那我们应该行什么礼呢?让老师告诉你们吧,我们普通人在升旗的时候只要行注目礼就行了。跟老师一起立正,眼睛看着国旗慢慢升起来。

  (放国歌)集体练习行注目礼。

  五、教师跟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国旗红》,活动结束。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好多知识呀,还记得刚才和老师一起念的儿歌吗?让我们再念一遍吧!

  教学反思:

  在决定上这节课之前被很多老师告知有点难度,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不过既然选择了,能做的只有尽量让整个活动顺利进行了。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学习儿歌的情况还是较好的,上课时的情绪也较积极。当然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首先,由于本课的教学准备比较简单,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在课前没有做到充分准备,为了幼儿能够更加直接的感知举行升旗仪式的场面,在练习集体行注礼的时候我应该和孩子们一起做行礼的动作,那样孩子们的表现应该会更棒;其次,在组织幼儿谈话这一环节中,我忽略了两边的幼儿,没有面向全体孩子,使得一部分幼儿失去了回答问题以及得到表扬的机会;最后,由于情绪紧张的原因,在讲解某些细节的时候言辞不够紧凑严谨,这种错误其实是不应该发生的,我会努力改掉这些毛病,多向老教师学习,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小百科: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