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7-11 21:14:52 作者:

【必备】幼儿园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幼儿园教案集锦5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引用:

  空间智能不是幻想,而是一种能力,是人的思维的一部分。幼儿的空间智能具有以下特点:

  1、图像思维,可清楚地说出视觉表象。

  2、能轻松看地图及其他图表。

  3、喜欢画画、泥工等艺术。

  4、喜欢拼图、下棋、走迷宫及类似的游戏。

  5、喜欢想象,并创造出内心的表象。

  6、喜欢看幻灯、电影或其他视觉上的表演。

  7、有好的色彩感觉,经常用图像来记忆。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幼儿用书,红色圆卡10个。

  活动过程:

  1、 教师让幼儿自己选择把同一种东西放在一个小格子里,直到把4种东西放完。

  2、 引导幼儿讨论,每个格子里各有几个东西。

  3、 教师与幼儿一起对比讨论,两个方格里,相同位置东西的数是否一样。

  4、 请幼儿翻开儿童用书27页,说说本页的内容,有什么图形?这些图形都是什么样的?

  5、 引导幼儿用手指着书中的图,第一个中有几个皮球?是什么颜色?第二格中有几个皮球?是什么颜色?

  6、 请幼儿在桌子上,用圈圈板摆摆看,下面的第一格与上面的第一格里,对应一样的是什么颜色,有几个。

  活动目标效果:

  1、 培养幼儿的对应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3、 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来源

  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一个传达爱的日子--母亲节,但随着文明的进步,这种根深的情感,却被快节奏的生活慢慢代替,人们不再有时间去大声的说出自己的爱,渐渐的人们也就不愿意去表达自己的爱,至少,当母亲节这样一个温馨的节日,人们能够想起,却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表自己的情感,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一个人生命的源泉,对于幼小的孩童而言,因为这些爱,生活才变得如此的柔软和温馨,因为这样的爱,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因此,我们开展了以"爱。言"为主题的母亲节活动。

  托班活动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行为表现爱自己的妈妈。

  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一:学说"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等爱的鼓励的话。

  活动二:帮妈妈做一件小事情,用相机或者DV记录下来,主任老师编辑到一起,制作成视频进行分享。

  活动三:制作一张简单的小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

  小班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说出对妈妈的爱。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培养幼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一:DV拍摄,幼儿将自己想说的话用DV视频记录下来。

  活动二:手工康乃馨。

  中大班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5月8日是母亲节。知道母爱的伟大。

  2、能够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会妈妈的艰辛,培养幼儿尊重妈妈的情感。

  活动一:《我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子》语言,每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都长的不一样,而你是否有仔细观察过你的妈妈呢?

  活动二《我的妈妈》绘画,将妈妈的样子用画笔画下来。

  活动三:《我给妈妈寄封信》,选择一个妈妈可以收到信的地址,给妈妈一个惊喜。

  活动四:《我和妈妈有一个约定》,和妈妈定下一个属于只两个人的约定。

  集体活动

  1、许愿树:将所有的爱全部都写在树上。让树实现我们的愿望,传递我们的爱。

  2、爱的录音:将一些好听的母爱歌曲记录成MP3。

  3、周末派对:以"母爱"为主题开展。通过歌曲、朗诵、亲子合唱等形式开展。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策划方案

  活动来源

  世界上有一种情感,它与生俱来,没有条件,绵绵不绝,它就是母爱!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五月,阳光灿烂,暖风拂面,那是因为在这亲情融融的季节里,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母亲节"。在这温馨的日子里,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激我们的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及培养孩子用行动去表达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母亲的浓浓爱意,增进与家人的感情。学会从小关爱妈妈,学会感恩,我园将开展"母亲节"感恩系列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2、了解妈妈的辛劳,培养幼儿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用实际行动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1、晨间谈话活动围绕感恩母亲的话题:妈妈的生日、爱好习惯、我怎样让妈妈开心等等。

  2、教师和家长共同给幼儿讲述爱妈妈的一些故事,也可观看一些教育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母女情深》等

  3、与幼儿共同协商选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材料布置节日环境,编排节目等等。

  4、制作花、贺卡、项链、画画所需要用的的各色纸、油画棒等。

  5、事先在家与妈妈说说怎样的饮食习惯会让自己更健康,并与爸爸一起查阅各种资料,鼓励孩子和爸爸在母亲节这一天一起动手制作送给妈妈的健康一餐。

幼儿园教案 篇3

  美丽的小鱼

  活动名称:艺术——小班美术“美丽的小鱼”设计意图:美术绘画《美丽的小鱼》以游戏的形式深受孩子的喜欢,非常富有时代气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艺术、社会的有机整合”成为了我设计的主导思想,以期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达到在提高绘画水平的同时又能发展孩子的社会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充分体验绘画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审美、创造能力。

  3.引导幼儿在认识红色、黄色、绿色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涂染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自制课件一个、磁带、幼儿绘画工具、美人鱼头饰。

  2.知识准备:认识红绿黄色。

  3.重点分析:引导幼儿选择适当的色彩描绘小鱼,鼓励大胆有力的顺着一个方向涂色。

  难点分析:添画水草、水泡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变变变”,教师带上头饰变成美人鱼。

  2.美人鱼讲故事,放课件。“我们来帮美人鱼的忙好吗?”

  二、展开:

  1.提问:美人鱼是怎样帮助小鱼穿衣服的?教师示范,幼儿观察。教师范画涂色,“大海是什么颜色?”用蓝色画弯弯的水波纹,用绿色画水草,高高兴兴吹着泡泡,什么形状?

  2.小朋友我们就来帮助美人鱼给小鱼穿上美丽的衣服,画好后我们把它们放进大海里,请小朋友在筐里每人选两条小鱼开始吧。

  3.放音乐,幼儿设计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延伸活动

  1. 展览作品讲评:

  (1)幼儿:你最喜欢哪一条?

  (2)教师:干净、色彩

  2.环保教育:

  定期给小鱼换水,不往海里扔垃圾,让水生动物健康快乐的长大好不好?

幼儿园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目标: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是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时代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通过自身努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根据《规程》提出的“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对测量的认识特点:尚不能准确而又清楚地将第1次测量的终点,作为第2次测量的起点。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三)教材重点、难点。

  幼儿主动参与自然测量的过程是重点,讨论发现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是难点

  因为只有强调幼儿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获益,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听、去思考,参与讨论,动手操作,最终获取知识经验,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由于测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大班幼儿对于测量的方法技巧,还较难掌握,幼儿独立、正确地完成测量任务还有困难,因此,幼儿讨论发现正确的测量方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做了以下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在活动区里准备:木棍、纸条、曲别针、毛线、矿泉水瓶等。为幼儿创设探索操作的条件,为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服务。

  2、教师操作的教具一套:为帮助幼儿突破难点准备的。

  三、说教法

  皮亚杰研究幼儿怎样学习数学时提出:“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他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注重手、眼并用,动静结合,调动幼儿视、听、触觉运动等多种感觉分析器,学习自然测量,从而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所以在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等。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1、猜测讨论法

  因为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的调节。在大班,讨论是激发幼儿思考和动手操作愿望的重要方法。在活动操作前,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猜测答案和结论,为下一步幼儿操作检验做了很好的铺垫。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有目的进行探索,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探索操作法

  因为幼儿爱幼、爱问、好学这一特点,让幼儿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仅是作为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更应成为幼儿探索知识,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因为探索未知,仅用理解与记忆是不行的,必须进行主动地分析,综合比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测量的方法和结果。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我采用了这种方法,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3、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幼儿通过直接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探索、去发现知识的方法。因为大班的孩子,好动、好奇心强、好问的特点。而且又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发现法,让他们在操作中,去寻找发现、满足好奇心,从中寻找发现自然测量的正确方法,为突破难点做为铺垫。

  4、游戏法

  采用游戏法是根据幼儿喜欢游戏,且活泼好动的天性,让他们通过自选用一种自己喜欢的工具去测量多种物体,以比赛的游戏进行,一个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再次突出重难点和突破难点服务。

  四、说学法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多种感官,参加活动,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在操作中获得探索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

  五、说活动程序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次数学活动设四个环节完成目标。第一个环节是引发兴趣;第二个环节是探索发现;第三个环节是游戏“量一量”;第四个环节是延伸活动。其中第二、三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五个环节呢?

  第一个环节:引发兴趣。

  幼儿对活动感兴趣,便于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在开始部分,我根据幼儿好动、好奇这一特点,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可以用来测量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准备。

  第二个环节:探索发现。

  首先,我让幼儿进行操作前的猜测讨论,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测量什么东西,怎样测?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测量工具进行探索性地测量,并根据自己测量的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作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共同寻找测量的正确方法,然后教师采用幼儿正确的作法,共同研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示范。通过示范,让幼儿对自然测量的方法有了正确的了解,这样得到的方法,幼儿的印象较为深刻,突出本次活动的重点,初步突破了活动的难点。

  第三环节:游戏“量一量”。

  幼儿经过了第一、二环节的学习,此时幼儿已开始感到疲倦了,学习兴趣也从高涨的状态,逐渐转向低谷状态。因此,这环节我设计了游戏“量一量”,让幼儿在初步了解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既起到巩固的作用,又起到引新作用(让幼儿探索用同样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这环节中,在安排游戏之前,让幼儿先讨论设想操作结果→接着进行操作游戏→最后进行讨论。让幼儿更明确操作的目的性,最后的讨论一方面是讲述自己实验过程和发现;另一个方面是检验自己获得的结果与活动前的设想是否一样,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同时也是进一步突破活动的难点。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里面为幼儿提供多种测量工具,让幼儿寻找、选择不同的工具,去测量其它物体,探索发现,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这四个程序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的第一条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整个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安排、讨论设想到操作到再次讨论的形式,掀起一个个高潮。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动手探索发现为主,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探索自然数列中三者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2.发展观察比较能力,对操作结果的表达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蘑菇房子10座、小动物10只(老鼠、乌龟、大象、狮子、猴子、 嘟嘟牛、贝贝羊、宝宝兔、胖胖猪、狗)、数字卡1――10。

  2.1――10数字卡每人一套、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邻居”的关系

  1.小动物住新房。

  (1)、今天,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都住进了新房。(出示新房)

  (2)、结合已有经验请幼儿说出每个动物所住的房号。

  2.找出小动物的邻居。

  小乌龟特别高兴,因为它有邻居了,你知道它的邻居是谁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完整说出小乌龟的邻居是老鼠和大象。

  教师小结:离得最近,左面一个,右面一个就是邻居。依次让幼儿说出其它动物的邻居。

  二、理解“相邻数”

  1.给数字宝宝找邻居。

  教师:数字宝宝的邻居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对幼儿进行提问巩固。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相邻数和中间的数字有什么关系?前面的比中间的数怎样?后面的呢?

  (2)用雪花片摆一摆,进行验证。

  教师小结:你们都发现了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少1,后面的数比中间的多1。

  3.拓展:为两个数找共同的相邻数。

  (1)出示2、4两张数卡提问:谁既是2的相邻数,又是4的相邻数?

  (2)说出3比2多1,3比4少1。

  (3)运用新经验为3和5,6和8找共同的相邻数。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分别将1――10的数字头饰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大家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在歌声中把相邻数找出来,大家一起说数字3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四、游戏“开火车”

  大家都玩累了,动物王国派来了一列小火车要把大家送回去。请大家准备好车票(要求是7和8之间共同的相邻数)。孩子排好队,(教师检查)“嘟嘟”, “咔嚓咔嚓”火车出发了。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