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模板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午睡后,孩子们穿鞋的时候很奇怪,有两个孩子穿着一双不一样的鞋子,这时候我想,孩子们大概是不理解双的含义吧,为什么不让孩子多成长一些呢?
活动目标
1. 理解一双、一对的概念。
2. 学习说双、对、副等单位量词。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找出成双成对的物品。
活动准备
干净的手套、袜子、鞋子、衣服、筷子等
活动过程
1. 给手套、袜子、鞋子进行分类,初步感知一双、一对的概念。
A 教师将手套、袜子、鞋子任意放在柜台上。
B 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帮老师把物品整理好,好吗?为什么裙子只有一件,而手套必须是两件放在一起呢?看一看,小朋友整理的物品中还有那些必须是一双或者一对的?
2. 观察物品的样式、图案、认识一双一对的基本特征。
A 教师任意拿出一只手套,引导幼儿观察其样式和图案特征。教师再拿出一只手套,引导幼儿观察其样式和图案特征,从而总结出每副手套(每双袜子,鞋子)的样式相同,图案也相同。
B 教师分别拿出两双不同样式的袜子中的一只,将其组合在一起。
教师:这是一双袜子吗?为什么?
C 教师将两双样式相同的左脚鞋子摆在一起。
教师:他们样式相同,图案也一样,他们是一双鞋子吗?(不是)为什么?
3.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
A请幼儿想一想,找一找,自己的身体上也有一双或者一对的东西。请幼儿找到后用手摸一摸可以成双成对的部位,如:眉毛,眼睛,耳朵,手,脚,膝盖,腿,胳膊等。
B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是成双成对的。
4. 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教师:看一看图卡上都有什么东西,吧他们配对成双,然后在按照提示放入到相应的篮子里。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五只小鸟》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2、能够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怎么样算五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难点是:怎么样区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开心的我》和《五以内的加法》,录音磁带歌曲《五只小鸟》。
2、录音机,教具小鸟5只。
活动过程
一 欣赏歌曲《五只小鸟》
1、 教师播放歌曲五只小鸟>,幼儿欣赏歌曲、
2讨论、
(1)教师:歌曲中说明了什么?
(2)幼儿阅读用书,自由讨论交流、
二五以内的加减运算
1、教师出示五只教具小鸟、
教师:我这儿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呀?
2、教师:我有5只小鸟,飞走了一只,还有几只?
教师:5 -1=4。4只小鸟加上飞走的1只小鸟一共是 5只小鸟。4+1=5。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算式
5-1=4,4+1=5。
3、教师:有4只小鸟飞走了 一只,还有几只?
教师:4-1=3。3只小鸟加上飞走的1只是4只小鸟。3+1=4。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算式 4-1=3 ,3+1=4。
4、教师依照上面的形式在黑板上写下算式3-1=2,2+1=3;2-1=1,1+1=2;1-1=0,0+1=1;
5、让幼儿看书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教师在一旁观察,并加以指导。
教学反思
首先:在教材方面还应该多元化一点,这样可以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达到。
其次:整堂课下来都是教师讲的过多,和孩子互动的较少: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利用拍、踢、夹、抛等等的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
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3。培养幼儿想像力及创造力。
教学准备:
报纸若干、大篮子若干等。
教学过程:一、活动前准备: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前准备工作,活动开幼儿四肢关节(如:报纸拔河、跳过报纸、抓住报纸等)。
二、想像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前报纸团成纸球想像它像什么?
教师对幼儿想像出各种不同物品进行引导性游戏。
引导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的体育游戏活动。
三、引导幼儿进行小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根据想像出不同的玩纸球游戏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各别指导。
四、小组接力竞争游戏:运果子。教师提出运果子的要求,不能用手可以自由结组。看哪组运的果子最多。
五、结束,集合进行做放松、整理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舒缓活动稳定幼儿激动情绪。
六、活动延伸:报纸的多种玩法。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孩子们喜欢读儿歌,并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好奇,经常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想。在语言区里,常常看到他们自编自创小儿歌。如: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感受儿歌韵律美,体验创编的乐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思路:
开始部分以图片导入,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基本部分围绕“摇篮”分为五个步骤:一是教师有感情的完整朗诵,幼儿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使幼儿初步了解儿歌大意。二是结合flash课件进行欣赏活动,再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三是图文结合,分段理解,使幼儿知道这些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四是配乐朗诵,陶冶情操,五是借助各种动物图片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儿歌。结束部分:师幼在愉快的谈话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宁静、温馨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3、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活动难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1、《摇篮》flash动画,《摇篮曲》音乐。
2、一张摇篮图片,四幅自制教学挂图。
3、创编时所用图片:鸟宝宝,龟宝宝、熊宝宝、蝴蝶宝宝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孩子们快来看看,是谁呀?
宝贝们好!我的名字叫摇篮。你们认识我了吗?
师:摇篮有什么用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摇篮》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二、欣赏诗歌、感知理解。
1.第一遍欣赏(教师朗诵,引人入境)
提问:
(1)儿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师:儿歌里还有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哪些是摇篮?她们又是谁的摇篮呢?
2、第二遍欣赏(播放课件flash,整体感知)
提问:
(1) 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摇篮?(提示幼儿用诗歌中这样完整的句子回答)
(2)师:想一想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呀?大海是摇篮,她的宝宝呢?......
3、第三遍欣赏(图文结合,分段理解)
孩子们说得可真棒! 摇篮妈妈听到了可高兴了,瞧:她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教师此时将教学挂图轻轻地推到前方)
(1)、师:看谁的小眼睛最明亮?先来看第一幅图吧!你看到了什么?
师:哦!白云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2)、师:你演的可真好!我们一起接着看看大海的怀抱中有谁呢?师:好的,浪花在做什么?一起做一下这个动作吧!
(3)、师:恩,孩子们表演得真不错!再来看一下第三幅图中又有谁呢?
师:看风儿在做什么?花宝宝呢?
(4)师:花宝宝睡着了,我们可爱的小宝宝呢?
师:他是怎样睡着的?
三、诵读诗歌,加深理解。
1、随文划指诵读
师:宝宝们都睡着了,我们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师:那我们就用轻轻的、美美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孩子们,伸出你们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划指读一读吧!此时你们的小指尖嗖的一下碰到了字宝宝,准备好了吗?
2、师幼合作诵读
师: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再合作读一读吧!我读前半句,你们接读后半句。看好老师的手势,比比哪一小组接读的好哦!
3、幼儿接龙朗读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声音?好的,请4名幼儿接龙朗读。
4、师幼配乐同诵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我也想读一读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美美地读读吧!
四、展开想象,创编儿歌。
1、示范引导创编
师:你们朗读的声音可真好听!瞧,都把螃蟹宝宝吸引来了!螃蟹宝宝的摇篮在哪里?我想到一首诗歌了,你听:海滩是摇篮,摇着蟹宝宝,海风轻轻吹,蟹宝宝睡着了。
2、幼儿分组创编
师:我当上了小诗人,你们呢?想不想当小诗人?好,赶快把你们桌下的宝宝们请出来吧!你也来用诗儿歌中那样美的语言说一说吧!还可以将你编的诗歌说给同伴听。
3、幼儿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情感提升。
1、师:这些小诗人编得真好听!老师把它们串在了一起,你们想不想听听我们创编的诗歌呢?
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响,鸟宝宝睡着了。
沙滩是摇篮,摇着龟宝宝,温度悄悄升,龟宝宝睡着了。
草地是摇篮,摇着兔宝宝,草儿轻轻动,兔宝宝睡着了。
花儿是摇篮,摇着蝴蝶宝宝,风儿轻轻吹,蝴蝶宝宝睡着了。
2、师:这真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啊!孩子们,你们真棒!今天不仅帮小宝宝找到了摇篮,还当上了小诗人,编出了好听的诗歌。你们高兴吗?
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宝宝,他们的摇篮在哪呢?细心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发展幼儿的平衡动作;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个小朋友一根木棒,一块小毛巾;
2、布娃娃,塑料盒子若干,皮球若干;
3、体育垫子四张,椅子三张;
4、音乐磁带,录音机一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活动
1、出示胸卡,老师自我介绍,进入第一部分游戏。
师:“我是玩具商店的贝贝,这是我的胸卡,今天我想带你们去参观玩具商店,你们想不想去呀?”
(想)“听,我们的小汽车要出发了。”
2、每个小朋友转动手中的木棒,开汽车出发了。
二、进入玩具商店,模仿各种玩具的动作。
1、师:“小汽车,开过来,开过去,咦!看到了一只电动大象,那这只电动大象会做什么呢?”
(吸水,洗澡)。
2、把小木棒作大象的长鼻子。
3、模仿电动船划浆,用小木棒左右划划。
4、两个小朋友利用小木棒翘翘板,作蹲起运动。
5、模仿小鸭子走路,摇摇摆摆。
师:“小鸭子,左右摆,慢慢走到小河边,围成圈圈休息了!”
三、出示布娃娃,进入抬小轿活动(重点)
1、师:“看,谁来了?”(布娃娃)
“刚刚布娃娃看到小朋友在玩得真高兴,她说:“我也想和我们一起玩,可是我不会走路,我要请两个小朋友帮助我一下,带我走路,那现在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帮助一个布娃娃好不好?”
2、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两人合作抬小轿(比较
容易)。
(1)“小朋友们用了好多办法来帮助布娃娃,想想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2)幼儿回答演示。
3、抬塑料盒子宝宝,增加难度
师:“这些盒子宝宝说:“我的身上有点滑,小朋友们抬我的时候当心我跳下来,要轻轻地,慢慢地,别把我摔疼了。”
四、抬皮球(难点)
(1)师:“我当听到一个小朋友叫了,它是谁呢?
(皮球宝贝)
它说呀,你们和布娃娃,盒子宝宝玩得那么开心,别把我忘了呀!”“可是我的身体是圆的,小心别把滚下来,我会跳到别处撞疼的,要慢慢地!”“小朋友你们去试试看。”
五、把宝宝送回家,结束课堂
(1)每对幼儿都要送一个布娃娃,盒子宝宝,皮球宝宝回家。
看谁又快,又不把宝宝们摔疼,要稳稳地,“预备开始!”
(2)“宝宝们都回家休息了,那我们是不是也要休息了,
我们下次再到玩具商店来和其它宝宝一起玩,和客人老师再见。”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知道年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它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年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
2、20xx年年历人手一张;铅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看课件说一说,这个朋友的家特别在哪里?
2、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妈妈”赠礼物的方式,出示课件:“数学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1、幼儿看课件:“数学卡:12、28、30、31、365”,并认读。
2、师问幼儿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三、演示课件并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2、幼儿看课件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
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
大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
小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
最小的月是几月?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四、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1、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2、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星期。
3、幼儿尝试在年历上找到自己喜欢过的节日和自己的生日。
本次活动,目标的设置具体、有效,可行性强。在环节设计方面,教师将看似难理解的年月日,用课件以及故事的形式巧妙地化解了,使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教师的语言生动、简练,普通话水平较高,声音也十分好听,给在场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田”字格,知道“田”字格上、下、左、右位置的名称。
2、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学习用铅笔按箭头方向画线。
活动准备:
1、已认识“田”字格。
2、花卉图片四张。
3、字卡五张,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田”字格。
①教师:我们小朋友都有家,字宝宝也有家,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请一名幼儿上来书写。)
②教师绘制“田”字格,并告诉幼儿它的名称。
2、向幼儿介绍“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
3、教师分别将花卉图片放入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4、完成幼儿操作材料,巩固对“田”字格的认识。
(1)将桃花、荷花、菊花、梅花放入“田”字格的各格中,要求幼儿正确说出各种花的位置。
(2)将几何图形按要求放入各格。
5、将“花”字等放入“田”字格中,帮它们找家。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看幼儿操作材料,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学习用铅笔按箭头方向画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