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中华鲟》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中华鲟》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中华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激发幼儿对中华鲟的探索欲望。
2.知道中华鲟是我国的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要保护中华鲟。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中华鲟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对中华鲟产生初步的印象。
请幼儿大胆说说自己对中华鲟的认识,激发幼儿对中华鲟的探索欲望。
二、认识中华鲟
1.引导幼儿了解中华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1)这种动物叫什么名字?你在哪见过?
(2)仔细看看中华鲟长得什么样子?
头是什么形状的?头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后知道头上有触须)
(3)教师讲解触须
教师:触须也叫触角,是各种昆虫、软体动物感觉器官的'一种,生长在头上,一般是丝状。
教师小结:三角头,椭圆身,四条触须口前伸,软骨硬鳞歪型尾。
(4)中华鲟生活在哪里?
(让幼儿知道,中华鲟是河里出生海中长。)
三、保护中华鲟
1.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家要保护它。
(1)为什么说它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教师:中华鲟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鱼类。
你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
如大熊猫、金丝猴等都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2)让幼儿简单了解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进行保护中华鲟。
四、学习儿歌:中华鲟
1.欣赏儿歌:中华鲟
2.儿歌里是怎么介绍中华鲟的?引导幼儿说说儿歌里的句子。
3.集体学习儿歌《中华鲟》。
五、活动延伸
表演儿歌《中华鲟》,进一步熟悉儿歌。
附:儿歌《中华鲟》
三角头,椭圆身,四条触须口前伸。
软骨硬鳞歪型尾,名字叫做中华鲟。
河里出生海中长,十年回来把家寻。
一级动物受保护,珍稀物种永生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