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教案
实用的角色游戏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色游戏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角色游戏教案 篇1
一、目标:
1、展开主题游戏帮助幼儿分配主要角色,并要求幼儿明确自己担任的角色
2、学会从并列游戏到小组游戏,联合游戏发展,逐步培养幼儿集体
3、培养幼儿交往能力,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友好相处
二、准备:
两个娃娃家:提供材料(围裙、一次性底盘)
医院:提供材料(点滴、纸药片、药方、纸、笔、医生帽)
食品店:提供材料(各种食品空盒)
小菜场:提供材料(自制各类蔬菜、称、盘子)
点心店:提供材料(皱纸、盘子、泥工)
银行:提供材料(钱币)
理发店:
三、过程
(一)小班幼儿到大班去找好朋友、结对子。
(二)教师提出游戏要求,幼儿间协商角色,分配角色。
(三)开始进入角色,教师观察指导
①观察、了解幼儿对玩具的兴趣,并使游戏动作与角色产生关系
②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和大班幼儿一起进入角色
③鼓励幼儿摆弄玩具,并使游戏动作与角色产生关系,逐步建立角色意识,提高游戏水平
四、讲评游戏
①讲讲游戏中是怎样合作的,怎样游戏的
②教师小结
角色游戏教案 篇2
活动主题超市
活动由来
最近常听班上幼儿说××超市怎样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我发现孩子们对超市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班开展了“超市”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担当“收银台”充满了好奇,刚好中班游戏室里有超市设备,因此我们就结合这两点开设了超市游戏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观察的细致性和敏锐性,以及在同伴面前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
预期目标
1、初步了解超市的食品,及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及表现力。
3、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
4、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表演。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超市的食品,及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结合带幼儿去超市,丰富幼儿有超市的知识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第一次游戏
一、情景激趣引题
老师今天想去买一些好吃的东西,但不知道要去哪里买?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谈话丰富知识:
(1)这是什么地方?
(2)超市出售哪些食品?
(3)超市里面都有谁?
(4)营业员与顾客间会说些什么呢?
(5)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三、初次分组游戏:
1、提醒角色分工与游戏规则:
(1)每个小组一部分小朋友当顾客,一部分小朋友当收银员、售货员、计量师、顾客。
(2)每一个小组开一家超市,挂好超市牌,安排好桌椅材料。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随机指导
3、玩好角色呼唤,再玩一次。
四、集中交流评价
1、交流汇报:刚才玩什么?怎么玩?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
第二次游戏
活动目标
1、 了解超市里工作人员的工作。
2、 会大胆表演各个人物,服务于他人。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对超市工作人员及其特征有较全面认识,有扮演角色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旧知提出要求:
上一次玩超市游戏,小朋友知道了超市有收银员、售货员、计量师、顾客等工作人员。懂得他们的工作内容,玩得很高兴。今天我们继续玩超市游戏,不过,玩的时候要注意
1、顾客和售货员对话时,语言要讲清楚,要注意礼貌。
2、顾客去超市可以坐什么车呀?去玩超市肚子饿了可以到哪里吃点心?
3、今天玩游戏的同时,可以玩公公共汽车、的士车游戏和小吃店游戏,玩坐车、吃点心要注意什么?(让座、关心病人)
二、分组游戏、随机指导
幼儿分成6组,3组玩超市游戏3组分别玩的士车、公共汽车、小吃店的游戏,一轮过后相交换,教师随机介入指导,重视语言表达的示范引领和及时评价、纠正可玩3—4次。
三、集中交流、评价激励
1、交流汇报:今天玩什么角色最高兴,为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去超市买东西要知道程序。
第三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人员的工作职责。
2、增强各游戏主题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已玩过几次超市游戏积累一定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反思旧知,提出要求:
上次活动,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交往的语言也丰富了,但是,有的小朋友进入超市是没有先去买东西,有的没到售货员那边问价钱,这是不对的,今天玩超市游戏,顾客一定要按程序,同时,跟售货员一定要友好合作,有礼貌对话,售货员要热情接待顾客。
三、分组活动,随机指导
1、幼儿分6个小组,自由结合,自主协商角色分工,开展游戏
2、幼儿中顾客按程序到超市买东西,售货员热情接待
3、教师随机介入角色进行指导,重在程序和语言、态度指导
四、交换角色,再次活动(可活动3—4次)
五、集中交流、评价小结
1、交流:今天顾客按什么程序到超市买东西?
2、评价:请顾客说说最喜欢哪位售货员和收银员,为什么?喜欢他(她)什么?今天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3、小结:今天游戏开展得很好,小朋友熟悉了上超市的程序,还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但是还不敢大胆想象,材料没有创新。
行点评,以让幼儿在下次游戏中有所进步。
第四次游戏
活动目标
学习使用秤、钱等。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1、 幼儿回忆并讨论上次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师小结)。
2、 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台示范一遍,师在旁边指导。
3、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4、 幼儿游戏,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 结束
师幼共同点评,并针对本次游戏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讲评,以待下次游戏中改进。
角色游戏教案 篇3
一、情况分析
小班后期,幼儿扮演角色的意识逐步加强,游戏中的主动性越发明显。如:常见幼儿喃喃自语,“我去买菜”“宝宝该起床了”。他们是那么投入,几乎完全沉浸在游戏情景中。但是,游戏中却常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公园,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蛋糕,一家子都去买蛋糕;有时人人都在烧菜,有时人人围着娃娃转……
说明
“一窝蜂”现象标志着大部分幼儿已进入“平行模仿性装扮”即平行游戏阶段。这种平行游戏,是游戏的社会化水平的初级形式,表明幼儿之间已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由独自游戏转向关注他人的言行、受他人他物的吸引,但尚没有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因此,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游戏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游戏水平的.发展做些过渡准备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游戏要求: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三、游戏准备
1、丰富幼儿有关主题的经验。
2、启发幼儿观察家庭生活,成人劳动(菜场、公园、汽车、医院等)
3、回忆讨论a、家里的事爸爸妈妈是怎么分着做的?B、成人社会的工作分工。
说明
游戏是幼儿反映生活的意愿性游戏。观察得越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反映出来的游戏行为就越生动。尤其小班对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却很少有目的地观察,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了解生活对游戏的开展无疑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启发:找朋友-起玩,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玩什么?
(2)观察:角色分工是否出现?就分工问题是否出现商量行为?
(3)指导: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幼儿经过观察讨论得出:菜场里的营业员,有的是卖荤菜的,有的是卖蔬菜的。但是菜场游戏始终没有进展,没能同集体讨论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扮演送菜人:“送菜来喽!你们哪个营业员卖荤莱?哪个营业员卖蔬菜?”,以此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分工。又如娃娃家没有起色,教师可扮演妈妈同家庭成员商量:“谁烧饭?谁买菜?谁看娃娃?”,构筑起角色间分工协商的桥梁,帮助幼儿逐步明确各个角色的一些主要职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