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9-10 16:53:05 作者:

实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九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现代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

  2、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感知现代信息交流方式的丰富多样和方便快捷。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通讯工具。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关通讯工具的图片2、调查表——我家的通讯工具

  活动过程:

  一、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家里的通讯工具

  大家说一说,你们家里有哪些通讯工具,它们有什么用?

  二、欣赏故事,感知几种现代通讯工具的交流方式。

  1、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啊,太好了,大海的波涛声!我听得很清楚。妈妈说。”问:旅游的第一天,豆豆是怎样让妈妈听到大海的声音的?

  2、教师接着讲述故事,到“我好象和你们一起看到了日出。”问:豆豆是怎样让妈妈看到豆豆的画画的?

  3、教师将故事讲述到最后问:豆豆是怎样让妈妈看到豆豆的城堡的?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进一步认识现代通讯工具。

  1、观察图片,说一说有哪些现代通讯工具?它们有什么特点?

  2、仔细观察电话机上的键盘,说说:少了什么?请幼儿帮着添画数字。

  3、观察画面上的传真机和电脑发送E邮件的直观图象,知道这些通讯工具的传递特点。

  4、启发幼儿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现代通讯工具?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还有传真机、电脑等,它们都能方便我们与别人联系,我们给它们起一个名字:通讯工具。

  活动反思:

  1、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讯工具时刻伴随着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认识通讯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设计这节课,让孩子们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去感受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本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只有个别孩子似乎交流的较少,可能是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通讯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小百科: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获得成功的要领:重心、小心、积木摆放、高矮等

  2、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重点

  幼儿自由探索制作纸桌的方法和使纸桌变稳的方法。

  难点:

  幼儿探索纸桌"稳"的方法,并能用较完成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份A4纸,一份积木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主题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桌子,一张桌子有哪两部分组成?

  师:一张桌子由四条桌腿和一个桌面组成!那如果缺一条桌腿会怎样呢?三条腿的桌子你见过吗?它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

  二。幼儿探索,一条腿的纸桌

  (一)(PPT)题目:一条腿的桌子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PPT(一条腿的纸桌)。

  这张桌子不是4条腿,也不是3条腿,而是1条腿。(出示两张纸)有难度才需要我们去挑战!让我们的脑筋转一转,只有小手去动动、去试试,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师:请你想一想,这张纸怎样才能做成桌腿呢?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要求,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师:两人一组在一张桌子上操作。你们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参考别人的。请大家轻轻的选一个位子坐下来。(教师个别指导"你用什么方法做成的桌腿")2。教师讲解做纸桌的方法并做记录。

  师:我们继续来聊聊,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做成这一条腿的纸桌?注意说方法。

  幼:卷——圆柱体出示PPT幼:折——三棱体、长方体出示PPT师:先折再折——讲解"双层"纸桌的"稳"。出示PPT"稳"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探索,用积木来做测验,把积木一块块的放在纸桌上,全部放上去,纸桌不倒,你就成功了。积木倒了,我们重来。这一次要让你的桌腿变的稳,想想有什么方法。

  (四)教师讲解获得成功的要领1、师:你觉得要让纸桌变得稳,可能跟什么有关系?——积木的摆放(交叉摆更集中,找到重心)、积木摆放的数量、纸桌高矮、粗细、小心等等。

  2、师讲解"插"的方法要领。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要思考、探索,怎样让桌腿更稳。老师昨天在午睡的时候也在思考,后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你来看一看。(师示范折纸桌)请大家将所有积木都放在老师的积木框里,观察老师所用的方法带着思考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探索吹泡泡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使泡泡吹大和发生变化。

  2、 积极投入活动,大胆尝试,能用语言表达操作的过程。

  3、 感受成功的快乐,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二、 活动准备:

  1、水桶、洗衣粉、洗洁精、肥皂粉、洗发水、水。

  2、各种吸管、抹布。糖、醋每组一份。

  3、"比克曼的世界"DVD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教师对每组吹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自己吹泡泡的方式来引起幼儿兴趣,幼儿一下子就被感染了情绪,都试着来抓泡泡。)2.师:你们也想吹泡泡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做好吗?

  (在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幼儿自己制作吹泡液的愿望。)3.师:做吹泡液需要用什么呢?

  教师:原来洗衣粉、肥皂、洗发水、沐浴露、洗洁精、洗手液加了水以后都能制作成吹泡液。

  二、幼儿实验(一) 尝试制作吹泡液1. 师:老师准备了肥皂粉、肥皂、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边说边出示)你们可以任意选一种来制作吹泡液。看哪位小朋友做得又干净又快,而且用完的东西都能放回原处,做成功后马上回到座位上,好吗?

  (在制作吹泡液材料的选择上,我大量幼儿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就是这些东西都能制作吹泡液。同时渗透了操作常规,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2. 幼儿实验。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制作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实验了解了制作吹泡液的方法。)3. 师: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朋友已经制作成功了?

  (1) 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吹泡液的?怎么做的?

  (2) 和他一样,用XX来制作也成功的小朋友有哪些?谁和他使用的材料不同也成功了?那是用什么制作的呢?

  (3) 有没有不成功的呢?那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和幼儿一起观察他的吹泡液来找不成功的原因,并想出解决的办法。

  教师请不成功的幼儿把吹泡液拿上来观察,请其他制作成功的幼儿来原因。你是用什么制作的?

  师:那怎么做才能作成功呢?

  师:好,那过一会你再试一下!还有谁没有成功?我们来看看他的吹泡液!你是用什么制作的?

  师:谁来帮他想办法?

  师:那你再试一试!还有谁没有成功的!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让我来试着吹一下,好吗?(老师在试吹的过程中吹出了泡泡。)师:这是怎么回事?

  师:应该怎么吹呢?

  师:好,用他们教你的办法再来试一试!好吗?

  (二) 尝试用不同的管子来吹泡泡,发现问题。

  1. 师:这次我们吹泡泡要用桌上的三根管子分别来试吹泡泡。你们猜这三根管子吹出的泡泡会一样吗?(请幼儿猜想)师:好,那就来试试吧!刚才吹泡液没有制作成功的小朋友想一想自己是什么原因,赶快该一下再来试吹,好吗?

  2. 幼儿试吹。

  师:为什么粗的管子吹出的泡泡最大呢?为什么两根细管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呢?

  (三) 尝试在吹泡液中加入糖或醋,发现问题。

  1. 师:这次在吹泡液中要加入一样东西,在试吹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

  2. 师出示生活中经常看见的食糖和白醋。

  师:你在吹泡液中加入其中的一种,看看有什么变化?记住了,加了糖就不能加醋了;加了醋就不能加糖了了!

  3. 幼儿实验4. 师:你们都试了吗?

  (1) 谁放了什么?(放了糖)你们有什么发现?

  (2) 谁放了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三、 结束:

  引起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1. 师:吹了那么多次的泡泡,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一般的情况下泡泡吹出来都是圆的,但是比克曼世界里的气泡吹出了不同形状的泡泡来,我们一看吧!

  2. 幼儿观看《比克曼的世界》。(内容:气泡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有方形的、有拱形。)3. 师:泡泡还可以吹出方的和拱形的。吹泡泡好玩吗?但是泡泡吹出来会怎样?有个小哥哥,他有好办法不让泡泡破,我们再来看看!(看录象)(内容:小哥哥戴着羊毛手套来玩吹出来的泡泡,既不破,又能拍。)4. 师:我也来试试!(老师把吹出的泡泡,用穿着毛衣的胳膊去抛抬)为什么泡泡没有马上破而且还在跳舞呢?请你们也回去试试,再来告诉大家!

  (通过电教化的手段,激发幼儿新的兴趣。通常情况下,泡泡吹出来是圆的,但是泡泡有时吹出来不一定都是圆的。在改变一定的条件下,泡泡还可以吹出其他的形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包装袋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包装袋,明白包装袋上标识的作用,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愿意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认识食品包装袋的各种标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学习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活动准备】

  1、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见到的包装袋标识,与老师、小朋友交流分享,初步了解标志的意义和作用。

  2、多媒体课件

  3、教学挂图

  4、每位幼儿带一袋小食品

  5、大挂历纸、牛皮纸、透明胶、打孔机、塑料绳、彩笔等。

  【活动过程】

  1、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师:“他们是装什么的?有什么图案?在哪里见过?”(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食品,认识包装袋上的标志。

  (1)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食品,现在请你和身边的小朋友讲一讲:你带来的是什么食品?在哪里买的?食品包装袋上有什么图案?为什么选择这个食品?

  (2)请幼儿看挂图,教师小结:食品包装袋上有质量安全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可回收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志,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选择有以上标志的食品。

  (3)请幼儿看一看自己的小食品包装袋上有没有以上标志,有没有超出保质期

  (4)请幼儿和同伴一起品尝有以上标志没有超出保质期的食品

  3、组织幼儿讨论:白色污染的危害。

  (1)师:“小朋友,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有些包装袋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请你说一说,什么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白色的吗?他们是怎么破坏我们环境的?

  (2)播放白色污染环境的图片,教师小结:塑料袋方便而我们却不提倡使用,因为塑料袋很难降解,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4)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比如: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有绿色食品标志、可回收标志的,不使用塑料袋,要使用环保手提袋,同时争当一个环保小卫士,告诉家长也要这样做。

  4、请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环保手提袋。

  (1)请幼儿用挂历纸根据幼儿用书上提示的步骤制作环保手提袋。每人选一块大积木玩具作为模具,在上面进行包装,按提示这叠好,用透明胶粘住。注意不要包的太紧,以免积木拿不出来。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2)请幼儿装饰环保手提袋,在手提袋上栓绳、装饰花纹等。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一讲什么是在、白色污染,为什么不能使用塑料袋。

  2、制作更多的手提袋送给家人和朋友。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在一次语言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老师的挂图上破了一个洞,于是他们对那个不起眼的小洞发生了兴趣:有的认为是撕破的洞,有的觉得这个洞是小虫蛀的,还有的想办法补洞-----孩子们对洞洞的探索由此延伸到自己身体上的洞洞再到生活中的常见的洞洞,可以玩的洞洞玩具,可以吃的洞洞食品一系列话题-----看见孩子们兴趣浓厚,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目的是想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洞洞玩具世界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洞洞的奥秘。

  教学目标:

  1. 幼儿探索洞洞玩具的玩法,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地讲述玩具的玩法。

  2. 懂得爱护大家的玩具并遵守游戏规则。

  3. 体验协作的快乐以及和同伴竞赛的紧张刺激感受。

  教学准备:

  1. 事先和幼儿约定洞洞玩具约会日。

  2. 幼儿带上自己喜爱的洞洞玩具。

  3. 教师自制的洞洞玩具,玩具展示台。

  4. 音乐曲<<玩具进行曲>>,<<幸福拍手歌>>。

  5. 红色卡纸自制有洞洞的爱心卡.

  教学过程:

  一. 幼儿分男,女角色佩戴快乐,开心的图标听着欢快的<<玩具进行曲>>音乐拍手,踏步有秩序地进入活动场地。

  教师(课前设置手机铃声):快乐公主,开心王子们,今天,老师接的了洞洞玩具王国的邀请电话,请我们去和洞洞玩具约会,你们高兴吗?让我们到那个神秘的世界去遨游吧!出发喽!

  二. 随着洞洞玩具国的飞飞姐姐(教师扮演)一起进入洞洞玩具展示厅,欣赏品种繁多,千奇百怪的洞洞玩具。

  三. 飞飞姐姐:开心王子,快乐公主,欢迎你们来到洞洞玩具国。这里的洞洞玩具将会成为你们的好朋友!你们会用洞洞玩具国的动作来和新朋友交流吗?来吧!跟着音乐用你们的身体展示你身体的洞洞。这样那些洞洞玩具就会和你们一起狂欢。(孩子们在音乐声中表演身体变化出的各种洞洞形态)

  四. 智力大冲关

  飞飞姐姐:听说你们是最聪明的王子和公主,让我考考你们!

  1. 你们吃过哪些有洞洞的食品?

  2. 说出五种生活在洞洞里的动物。

  3. 见过哪些有洞洞的物品?

  4. 什么洞洞是有用的?什么洞洞是不好的?

  5. 你喜欢哪些洞洞玩具?

  五. 集中展示洞洞玩具,分享各种有洞的玩具.

  六. 请孩子们自己去挑选自己喜欢的洞洞玩具并向大家介绍:

  1. 这是什么玩具?玩具上哪里有洞?这些洞洞有什么作用?

  2. 请大胆的王子,公主上台做小讲解员一边示范玩具的玩法一边说出洞洞玩具的奇妙之处。

  七. 王子和公主交换玩具玩

  1. 提出要求:你们交换玩具时应该说什么?

  2. 玩玩具时应该注意哪些事?

  3. 归还时应该怎么说?

  4. 一起制定规则:友好交换,爱护玩具,礼貌用语。

  八. 修补破了的爱心

  飞飞姐姐:开心王子,快乐公主,现在洞洞玩具国有一些洞洞玩具在哭泣,它们的心破了一个洞,因为有些孩子把它们损坏了,你们愿意帮忙把它们补好吗?(齐声答:愿意!)

  九. 送爱心,同时随着音乐把洞洞玩具返还,并放回展示台。

  十. 与飞飞姐姐以及洞洞玩具联欢----告别---

  活动延伸:

  幼儿设计新奇,好玩的洞洞玩具。进一步体验和感受洞洞玩具的奥秘。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意图: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些直管玩具,孩子们用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等做实验,发现它们有的能通过直管,有的不能,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为什么”。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探究点,在玩直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究哪些材料能穿越弯管,意在通过操作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感知到身边一些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由此初步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猜想、操作验证活动中体验探索与分享成功的乐趣。

  2.能动手操作验证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3.喜欢动手操作,会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乐意将操作结果告诉同伴。

  活动重点:探究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活动难点:想办法让毛线快速通过弯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管子,是用来干什么的;活动前带幼儿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

  2.物质准备:人手一份记录表、笔、弯管,每组一筐操作材料(铅笔、石子、木棍、毛线、螺丝帽、打气筒等),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讨论的兴趣,了解管子的多样性

  1.师:刚才我们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小朋友们走得很快,可是老师觉得弯腰在管道里面走很慢,这是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管子?是干什么用的?

  二、猜想并记录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1.出示弯管,引导幼儿观察、猜测:这个管子是什么样的?猜一猜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2.引导幼儿认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猜想并记录:你们觉得哪些材料能通过弯管?请把你的猜想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上。(引导幼儿用对错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结果)

  3.幼儿猜想并记录。

  4.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想结果,教师根据情况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觉得螺丝帽(毛线)能(不能)通过弯管?还有谁的猜想结果跟他的不一样?

  5.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能通过,有的小朋友认为不能,这些物品到底能不能通过弯管?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结果呢?

  三、幼儿操作,验证哪些物品能通过弯管,哪些不能,并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每一种提供的物品都要实验,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利用弯管和各种材料做实验。

  3.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

  4.请两三个幼儿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结果引导幼儿小结:螺丝帽、石头为什么能通过去呢?(小、硬)木棍为什么不能通过去?(比管子粗)铅笔为什么不能通过弯管?(又长又直又硬)打气筒打出来的空气看不见,你是怎么知道它通过弯管了呢?毛线为什么不容易通过弯管?

  5.出示毛线:谁能想办法让毛线快速穿越弯管?幼儿讨论并示范帮助毛线通过弯管的办法。(把毛线系在螺丝帽上;用嘴吹;打气筒打气等)

  四、引导幼儿明白“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1.提问:我们每个人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吗?要想知道结果究竟怎样。应该怎么做?

  2.师:一些东西不容易通过管道,容易堵塞,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3.出示手电筒: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通过弯管吗?我们到科学区里再去实验探索吧!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手电筒、铁丝、弹簧等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深入探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乐于探究和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步感知比例关系。

  2、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套围兜、袖筒。

  2、足够的面粉。

  3、各种颜料水。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面粉,引出活动。

  师:这是什么?它可以做什么?(加工面条、制作饺子皮、扁食皮……)

  今天我们要用面粉来制作五颜六色的彩泥。

  (孩子们很兴奋,纷纷议论:这能做吗?怎么做呀?)

  2、出示橡皮泥,师:要把面粉变成象老师手里的橡皮泥一样软,你们想想看有什么办法?

  (相当一部分孩子能说出应给面粉加水。)

  3、师生一同探究和面的方法和技巧。

  (1)怎样合理地给面粉加水呢?如果一下子加进很多水,会发生什么事?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师演示给幼儿看,从而得出结论:一下子加太多水,会使彩泥太湿,如果没有备用的面粉添加,那么彩泥就做不成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一次加一点点水,不够时再加。)

  (2)彩泥太湿了会怎样?太干了会怎样?

  (本来我想围绕这个问题让幼儿继续讨论,之后再验证给幼儿看,但我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我提的问题上,而是急着想动手和面,于是我及时进行调整,让幼儿带着问题,先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4、幼儿动手和面。

  (孩子们很喜欢和面这个环节,他们有的搓、有的捏、有的揉,干得热火朝天的。由于脸盆不够,一桌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分工合作,如:有的负责加水,有的负责和面等,共同来完成自己小组的一团彩泥,但显然孩子的合作意识较差,有的孩子说要再加水,有的孩子说不能再加水,在意见不能统一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吵起来,结果只好由老师负责加水,才缓和了局面。)

  5、评价自己制作的彩泥,并回答制作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孩子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制作的彩泥,有的说我做的太湿了,会沾手;有的说我做的太干了,容易碎,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水分加的刚刚好,这样彩泥才容易塑造。)

  反思调整:应该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个脸盆,让幼儿独立地完成彩泥制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纸绳力量大》是一节生成活动。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开始增强,为了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有机会探索,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类型的纸,让幼儿尝试进行折、卷、撕、捏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纸的特性和玩法。顺应《纲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的要求,《纸绳力量大》通过设疑、实践,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在反复实验、动手操作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发现卫生纸里存在“纤维”这一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在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目标预设

  1.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2.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3.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活动重点是探索、感受纸绳的承重力。

  难点是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设计理念

  在玩纸时,一个孩子偶然做成的纸绳拉不断,引起了同伴的关注和模仿。我把握契机,生成了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鼓励幼儿学习做有力量的纸绳,并进行拎水桶的尝试,在游戏操作中感受纸绳力量大。

  设计思路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发现。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卫生纸”和“水桶”,让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如撕面条比赛、制作有力量的纸绳、纸绳拎一个水桶、纸绳拎两个水桶、合作用纸绳拎水桶等),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正方形卫生纸若干,篮子若干,装满水的小油桶16个。

  活动过程

  1.玩“撕面条”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卫生纸)卫生纸可以干什么?

  (2)今天,我们用卫生纸来玩“撕面条”的游戏,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谁撕的面条又快又多。快行动起来吧! (幼儿操作)

  (3)听好哦,时间马上就到了:5、4、3、2、1,停!互相看看,谁撕的面条又快又多!

  (4)小结:有的小朋友撕的面条很多,有的小朋友撕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卫生纸上藏着的小秘密吧。

  2.观察卫生纸的纹路,再次尝试玩“撕面条”。

  (1)请你们拿一张卫生纸看一看、找一找,发现了吗?这一条一条线就是卫生纸的纹路。试着用手摸一摸它的纹路,然后放回篮子里。(教师巡视检查)

  (2)好,谁来帮我找到这张卫生纸的纹路?画一画,按照这个方向撕一撕。撕成又细又长的面条了吗?换个方向再试试,把上面的纹路撕断。

  (3)出示两张画好纹路的纸,让幼儿明白竖线方向不容易撕,横线方向容易撕。

  (4)幼儿重新拿一张卫生纸“撕面条”。

  3.玩“纸绳拎水桶”的游戏,初步体验纸绳力量大。

  (1)刚才我们用卫生纸玩了撕面条游戏,我还想把它变成纸绳来玩游戏呢,你们会把它变成纸绳吗?谁来试试?(请一幼儿示范)

  (2)他用了什么方法把卫生纸变成了纸绳的?(先卷后拧)

  鼓励幼儿做纸绳,尝试提水桶。

  (3)(出示油桶)卫生纸做成的纸绳能拎起这桶水吗?

  (4)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到底怎样,我们来试试吧!

  (5)请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将卫生

  纸做成纸绳,然后来到这里拎起水桶。

  注意,手不能碰到桶。做好了就可以上

  来试一试了!将两边的水桶拎到中间。

  4.讨论纸绳的秘密。

  (1)请拎起水桶纸绳没有断的小朋友站这边,纸绳断了的小朋友站那边。

  (2)我给你们准备的是同样的卫生纸,为什么有的纸绳没有断,有的纸绳却断了呢?

  拿两根松紧不同的纸绳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原因。

  (3)什么原因呢?大家讨论一下。谁来说说?

  (4)究竟什么原因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从两组幼儿手中各拿一个纸绳)

  (5)你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出示两根纸绳(一根没有断,一根断的)。

  (6)我们试着按卷的方向撕一撕。

  断的纸绳撕一撕,怎样?这样做成的纸绳,看,1、2、3,纸绳断了。

  没有断的纸绳撕一撕,没有断。这样做成的纸绳怎样?不容易断。

  原来,容易撕的拧成纸绳就容易断,不容易撕的拧成纸绳就不容易断。

  (7)现在你们会做有力量的纸绳了吗?谁来告诉大家。(再次巩固)

  (8)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试。记住,找准方向,拧得越紧纸绳力量就越大。

  (9)和好朋友拉一拉,看你的纸绳是不是够力量。如果纸绳断了,赶快找出原因,重新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请幼儿用有力量的纸绳把水桶拎到活动室的两边。)

  5.尝试拎两桶水。

  (1)小小纸绳可神气啦!它说还能拎起两桶水呢!行不行?谁来试试?

  (2)一幼儿用一根纸绳拎两桶水。(如果没断,说明纸绳力量大;如果断了,说明什么?)

  小结:是啊,一根纸绳的力量有限,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会更大!

  6.经验拓展,玩“运水桶”比赛。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两队,运水桶接力比赛。

  可以增加难度——合作运水桶。(找一个好朋友,把两根纸绳变成一根,两人合作运两桶水。)

  7.活动延伸。

  师:纸绳虽小,它的力量却很大!我们带它到外面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拎起比水桶更重的东西,好吗?

  带上你的篮子,捡起地上的垃圾,拎起水桶,出发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运用了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不倒翁的秘密,制作不倒翁的玩具。

  2、激发探究,体验物体平衡现象的兴趣。

  3、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四、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人主题。

  2、让幼儿自由探索。

  (1)师: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倒和不倒。

  (2)教师让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让幼儿从中发现玩具有的不会倒,有的会倒,而且这些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体的。

  4、尝试制作不倒玩具。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5、演示对比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里面装有不同轻重的物体,重的东西滚到哪边玩具就倒向重的那一边。把橡皮泥放在玩具的中间,玩具就不倒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6、幼儿完成制作,自由的玩一玩,体验乐趣和成就感。

  7、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制作的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一看,好不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