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教案
关于角色游戏教案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色游戏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色游戏教案 篇1
一、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因物而引发的,因此我们会看到娃娃家妈妈不断烧着一盘又一盘菜,始终不离开煤气社;会看到理发店叔叔就在整场游戏中为娃娃理发;我们还会看到幼儿在游戏中“朝三暮四”,刚才还是娃娃家的妈妈,忙着在煤气社前摆锅弄碗的,一会儿又操起了吹风机给别人去理发了;刚才还好端端的做着幼儿园老师,弹奏着钢琴(玩具钢琴),一会儿又走进了“手术室”给娃娃开刀;我们甚至还能见到有的小幼儿会两只手握着三四样他喜欢的玩具跑东跑西,忙得不亦乐乎……玩具是幼儿游戏真正的“兴奋点”,教师面对这些情景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因为这是幼儿年龄所造成的。教师因该允许幼儿的行为,并从重不断挖掘幼儿的“闪光点”发展幼儿的游戏。
二、游戏目的
喜欢班里的角色游戏,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担任的角色,愿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投入游戏。
三、游戏准备
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玩具,尤其是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的玩具,供幼儿玩耍。要注意的是玩具不仅要保质,而且要保量,一个班级里多几样相同的玩具,可以满足较多幼儿的游戏需要。另外在选择玩具时教师也要把握好分寸,比如小班医院里可以出现听诊器,体温计、针筒等,如血压计则可暂缓出示,因为类似的经验幼儿会较少。
四、幼儿指导
观察幼儿游戏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鼓励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游戏,按意愿大胆游戏。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他们会很偶然地反映出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一会儿,脑海里什么也没有了,因此教师在和小班幼儿游戏时要及时地分享幼儿的幼儿的游戏情绪,有时甚至要去感染幼儿,如:看见娃娃家爸爸再不停的打蛋,教师说:“爸爸,真好!你在打蛋啊?孩子吃了你烧的蛋身体可好啦!”结果爸爸打蛋更起劲了。如,老师看见娃娃家妈妈弯着腰把娃娃立在地上,象在教娃娃走路,老师马上说:“你在教娃娃走路啊!真了不起!”妈妈听了带着娃娃走的更起劲了。
有很多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交流游戏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这样做,即可以让幼儿的情绪感上获得满足,也可以逐步培养起幼儿的角色意识。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适时给予幼儿一些帮助。譬如教师会在马路上问那些手上握着各种玩具的孩子:“你到底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你呀?”以帮助幼儿确定自己的游戏的身份。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提问帮助幼儿搞清玩具的使用,如教师指着吹风机问:“能用这个帮我吹吹头发吗?”“……”当教师看见出现在眼前的医生刚刚还是妈妈时,教师只要再问:“你现在真的是医生吗?”幼儿的回答只要是肯
定的,教师则可以“安安心心”地请她看病,因为随时更换角色是小班上期幼儿常见的现象。
小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还常常模仿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去做的事如发洪水、地震、喝醉酒、着火……这些再电视里看到的事搬到游戏中,他们只顾大喊大叫,只顾着将所有的东西仍在地上真是乐此不彼;这时教师的指导尤其要机智,不压制幼儿,不讲大道理,转移孩子的兴奋点,能让幼儿对其他事物有兴趣,如教师拿出一只大瓶子,用红纸一裹,“灭火器来了!”幼儿一下子注意到教师手中的这个宝贝上,教师说:“这个红瓶子送给你们,家里有它,就在也不会着火了!”
总之,小班上期幼儿的游戏是宽松的,每个幼儿都是各自的水平发展,不同的意思,不同的经验都会呈现出各种游戏内容,因此在游戏中仔细观察、适时指导,能够促进孩子的游戏发展。这里适时指导必须还游戏本色、认可幼儿年龄特点为前提。
角色游戏教案 篇2
游戏由来:
我们幼儿园地处繁华的旗汛口路口的优势,班上的孩子时常到幼儿园周边参观各种各样的建筑、店铺等,在途中孩子们看到了幼儿园周边许多福州风味的小吃店“依土捞化”“连江锅边”“汤圆”“鱼丸”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爱吃的食物。在一次角色游戏中,A小朋友加工厂里搓了鱼丸,做了油条,开心地叫卖了起来……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和兴趣需要,我们开展了“风味小吃店”的角色游戏。
游戏目标:
1、喜欢参加“小吃店”、“娃娃家”、“以的游戏,能积极参与游戏中并能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2、会根据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和角色,并明确自己扮演角色的分工和职责。
3、能较为逼真地反映出小吃店厨师、服务员、收银员等人员的工作情况。
4、娃娃家中的角色会与小吃店的角色进行游戏交往。
5、根据教师创设的环境,能将各种小吃及游戏道具分类整理、摆放。
6、在游戏评价中能用较为连贯、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游戏感受。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A、请爸爸妈妈带孩子品尝福州风味小吃店,初步了解小吃的种类、名称等。
B、教师与幼儿一起参观“老福州”风味小吃店,帮助幼儿了解小吃店的人员安排、分工职责等。
(2)材料准备:小吃店——店牌、灶具、锅、碗、收银机、各种小吃(肉燕、线面、鱼丸、什果等)。
(3)技能准备:在活动前初步学会如何煮各种小吃。
(4)环境准备:
A、运用栏杆、小桌等摆设布置小吃店
B、根据不同的店面设计不同的门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参观老福州”的照片,帮助幼儿回忆小吃店的布置和人员的分工和安排。
提问:
A、这么多的小吃店,你们想开哪些? B、小吃店是怎么布置的?
C、厨师、招待员分别是怎么工作的? D、小吃店里有哪些人?
(2)介绍游戏的材料和玩法
A、游戏材料:灶具、碗、勺子、各种小吃(如肉燕、鱼丸、什果等)C、游戏玩法:
a、厨师在厨房中根据招待员的票据煮出相应的小吃。
b、厨师应将煮好的小吃放在备用台上。
c、顾客应先到收银台选择自己要吃的小吃,再买票据交给招待员。
d、顾客要将票据交给招待员后,坐在餐桌上等小吃。
e、招待员要将顾客的票据交给厨师,并将小吃送到顾客的餐桌上。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教师以“小吃店”经理的身份介入游戏,协助幼儿布置“小吃店”场景。
B、引导幼儿能根据厨师的工作步骤和顾客的`就餐程序进行游戏。
C、提醒招待员要及时收拾餐具,并保持餐桌的整洁。
(4)游戏评价
A、引导幼儿说说今天你在“小吃店”的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工作的?
B、你最喜欢哪个小吃店的工作人员,为什么?
观察与推进:
在开展游戏前我们曾让孩子去参观了“老福州”小吃店,孩子们对小吃店的人员安排和分工以及基本的工作内容都有一定地了解,因此在开展游戏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参观经验,与教师一起回忆了小吃店的人员有哪些、他们分别是怎么工作的、就餐的程序是怎样的?在教师介绍了游戏的材料和玩法后孩子们兴奋地开始游戏。在游戏中“小厨师”会根据自己顾客的要求煮出相应的小吃;“顾客”会知道先到收银台买票,凭票吃到自己想吃的小吃;“招待员”会帮助把“厨师”煮好的小吃端给“顾客”……但是在游戏中幼儿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职责还不是十分清晰,容易出现角色分工不清,如“招待员”有时会不记得将小吃端给“顾客”,而厨师有时会跑到其他小吃店中进行游戏等,在下次的游戏中会重点指导幼儿能更加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分工和职责,并能较逼真地表现出不同角色的工作情况。
游戏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的游戏。他能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游戏,如厨师会先摆放灶具再将食品一一放置在相应的位置;招待员会先整理餐桌;收银员能将收银机摆放整齐再整理票据。孩子们十分投入于自己的角色中,虽然在游戏规则上还有些不足,但是我想,孩子们能够热情、自主地参与游戏这比强加于孩子们去掌握的规则更重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很热衷于在自己的游戏组中游戏,缺乏与其他各组之间进行的交往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只是一味地在家中整理、哄娃娃,而很少带娃娃到小吃店中去吃小吃;招待员、迎宾员与厨师、顾客的语言交流也较少,在下次的游戏中将重点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同时在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提出小吃店里的招待员都有一个围裙,这样就不会把自己的衣服弄脏了。商店的“服务员”提出要有一些袋子装货物,这样客人在买东西时比较方便。因此在下次的游戏中将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增加相应的游戏材料。
角色游戏教案 篇3
一、目标:
1、展开主题游戏帮助幼儿分配主要角色,并要求幼儿明确自己担任的角色
2、学会从并列游戏到小组游戏,联合游戏发展,逐步培养幼儿集体
3、培养幼儿交往能力,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友好相处
二、准备:
两个娃娃家:提供材料(围裙、一次性底盘)
医院:提供材料(点滴、纸药片、药方、纸、笔、医生帽)
食品店:提供材料(各种食品空盒)
小菜场:提供材料(自制各类蔬菜、称、盘子)
点心店:提供材料(皱纸、盘子、泥工)
银行:提供材料(钱币)
理发店:
三、过程
(一)小班幼儿到大班去找好朋友、结对子。
(二)教师提出游戏要求,幼儿间协商角色,分配角色。
(三)开始进入角色,教师观察指导
①观察、了解幼儿对玩具的兴趣,并使游戏动作与角色产生关系
②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和大班幼儿一起进入角色
③鼓励幼儿摆弄玩具,并使游戏动作与角色产生关系,逐步建立角色意识,提高游戏水平
四、讲评游戏
①讲讲游戏中是怎样合作的,怎样游戏的
②教师小结
角色游戏教案 篇4
游戏目标:
1、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角色,大胆表现出角色的主要特征。
2、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创设游戏场景,提高幼儿间的相互协商及配合能力。
3、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今年是祖国妈妈六十岁的生日;平时欣赏过文艺汇演节目活动。
2、物质准备:话筒、录音机、音乐磁带、工作牌、小红旗、自制彩花、条幅、气球、各种演出服装、椅子、化妆品与积木若干。
游戏过程:
一、手机铃响,激发游戏兴趣。
师:刚才中央电视台的李咏叔叔打来电话,邀请我们参加庆祝祖国妈妈60周年的文艺演出呢,小朋友们,想不想去?
二、提出游戏要求,明确游戏规则。
1、帮助孩子回忆并自由选择游戏中的多种角色。
2、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三、幼儿游戏,教师以总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游戏。
1、放音乐,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分组合作布置游戏场景。
幼儿合作搭建演播厅的大门、布置演播厅、化妆间;演员进行化妆,打扮自己。
2、幼儿合作游戏,《我为祖国来献礼》汇报演出开始。
3、教师指导:提醒观众遵守游戏规则,讲文明;
鼓励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关注演员服装到位、在舞台上大胆表现自己;
四、游戏分享活动。
1、请幼儿说一说,你在玩游戏时有什么开心的事与大家分享。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的快乐。
2、评选“最佳风采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节目奖”等多种奖项,并颁发奖状。
角色游戏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简单,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情节。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幼儿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的好办法。区域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需要,设置了本活动,提供了具有多样性,开发性,层次性的游戏材料并以伙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点拨指导。
区域预设目标:
1、知道商店的基本玩法, 通过讨论,提升幼儿对待顾客的经验与态度,能创造性地表现周围的生活。
2、通过想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不断加强各角色区的联系,丰富游戏的情节。
3、学会协商分配角色,能与同伴联合游戏,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意识。
4、巩固幼儿听到信号马上和同伴共同收拾玩具的习惯。
区域材料准备:
1、物质准备:师幼共同收集商店中所需的各种商品,电话亭,表演区中的服装、表演道具等角色所需的物品。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店、打电话、表演的生活经验。
重点指导:
1、合理使用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游戏
2、大胆想象进行游戏
3、加强各角色间的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
1、师:我们的商店在上个星期就布置好了,商店很漂亮。我们的商店今天就要开张了,如果你是商店的小老板,有顾客来了怎么办?
2、师:如果有的顾客买了东西觉得不满意,你会怎么做?
3、引导幼儿说说商店应该怎么玩。
二.引导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并引导幼儿合理的布置商店。
1、我们的商店开张了,你们想要在商店里扮演什么角色?
2、师:我们的商店需还需要什么呢?我们要怎样来布置我们的商店?
三、幼儿游戏,师参与游戏并指导。
1、师:我想买冰红茶,你们这儿有些什么品种的呀?
2、师:你的冰红茶怎么卖?可以便宜一些吗?
3、师:我昨天在你们这儿买的饼干,是过期的,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可以换吗?
四、引导幼儿加强各角色区的联系,丰富游戏的情节。
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进行游戏,加强各角色间的联系。
五、结束:收拾游戏场地,引导幼儿参与评价
你玩的开心吗?遇到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活动评价:
在本次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情景的创设。在理解新纲要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创设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活动情景,重点突出要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拥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情景,有利于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让他们通过情景的创设来探究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探究、发现、加深个人体验的过程。像我们本次的区域活动让幼儿了解商店的玩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体验和在活动中各角色间的联系。提升幼儿对生活经验与生活态度的体验,能创造性地表现周围的生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