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教案
关于角色游戏教案范文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色游戏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色游戏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娃娃家,小菜场,玩具店,美容店等。
二、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
2 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三、教学准备
增添垃圾桶,热水器等物品。
四、教学指导
1游戏前简单的导入,激发兴趣
2 幼儿自主开展
观察与指导重点:
(1) 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
(2)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
(3) 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 游戏后谈话
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角色游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游戏中锻炼从高处向下跳的能力以及跨跳能力和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能够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有一定的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
1.大约50公分的塑料板凳若干、大约1.5米的皮筋绳6根、能让幼儿自己爬到高处的辅助物品若干、《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背景音乐。
2.喜羊羊、美羊羊的头饰若干,灰太狼、慢羊羊和沸羊羊的头饰各一个。配班老师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热身运动)
教师带着慢羊羊的头饰扮演村长带领着小朋友(带着喜羊羊和美羊羊的头饰)伴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出场。小朋友们跟随着教师做弯腰、转腰、蹦蹦跳跳的动作,直到音乐停止。
2.羊群练功
“羊群们,我现在给大家开个会,我们村的沸羊羊刚才不小心被灰太狼抓到了,现在被关在它的城堡里,你们现在想不想救他?到达灰太狼城堡的路很艰难。要跳过一个比一个高的山涧,跨过一条比一个条宽的小河、走过一个比一个险的石头桥,我们必须先练好本领,才能到达,现在我们开始到练功场训练。”
羊群在练功场上分两队(美羊羊队、喜羊羊队)练习爬上高山跳下山涧的动作(幼儿爬上凳子跳下)、跨过小河(两条皮筋拉直间隔一定的距离,幼儿跨过),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拼在一起排成一排,让幼儿走)。此环节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逐渐变换难度,山加高、河加宽、石头桥由直变弯,拉大距离等。村长(老师)巡回指导,鼓励羊群刻苦训练。
3、 解救沸羊羊
①村长交代规则和玩法:
“喜羊羊队、美羊羊队分两条路同时出发,到达城堡后如果看到的是沸羊羊就可以解救,看到的是灰太狼,就原路返回。如果被灰太狼发现了,灰太狼就会把路设的更加难走。养群们路上注意安全,看哪一队先到达城堡后救出沸羊羊?”
②第一次解救:
路线为1:爬上高山跳下山涧(1个凳子)、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一定距离)、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一排)。
羊群们分两队(美羊羊、喜洋洋)出发,到达城堡后看见的是灰太狼,并且被灰太狼发现了羊群按原路返回村里(终点)。灰太狼出来说(配班老师带着灰太狼的头饰):“哈哈,你们救不了他了,我会很快把他吃掉,而且我会把路设的更加难走。”
③第二次解救:
村长(老师):“虽然灰太狼把路设的更加艰难了,山坡更加高了,小河更加宽了,石头桥变的弯曲了。羊群们我们有没有信心去就沸羊羊?你们要小心啊?好了,我们每队准备出发。”
路线为2:爬上高山跳下山涧(6个凳子插在一起)、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的距离比路线1要宽)、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弯曲的一排)。
羊群到达城堡后再次看到灰太狼,又原路返回到村里(终点)。灰太狼出来生气的说(配班老师带着灰太狼的头饰):“哼,气死我了,你们竟然还敢来?这次的路比上次还险,哈哈你们不会再走过来了?”
④第三次解救:
村长(老师):“羊群们灰太狼这次可是真的生气了,他把路设的比上次还要险,你们还敢去救沸羊羊吗?高山更加的高了,你们一定要互相帮助,如果爬不过去可以借助山角下的东西爬上去(老师鼓励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跳下)。河更加的宽了,石头桥更加的难走。羊群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好了,我们准备出发吧!”
路线为3:爬上高山跳下山涧(10个凳子插在一起)、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的距离比路线2要宽)、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弯曲的一排,凳子之间的距离拉大)。
羊群到达城堡后看到的是沸羊羊,成功解救。
⑤羊群放松:
村长:“羊群们你们不怕艰难困苦,勇敢的去解救了沸羊羊,表现的非常出色。现在你们的身体一定很疲劳了,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吧?”(幼儿在垫子上躺成一排,老师拿体操球往幼儿身体个部位拍)
4、羊村庆祝:
村长宣布解救成功,回村庆祝。教师带着幼儿伴随着主题曲回教室。
【效果反思】
“兴趣”是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体育活动也不例外。在本次体育活动中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游戏情节,在解救沸羊羊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从高处往下跳、跨跳及平衡能力,并且在此环节中高处往下跳、跨跳及平衡能力难度逐步加大,激起了幼儿挑战的欲望。本次活动把教育目标和喜欢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充分带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角色游戏教案 篇3
一、情况分析
1.一幼儿在游戏中做“娃娃家”的“妈妈”,她洗完衣服后想要熨衣服,她就到玩具箱里找到了一个玩具电熨斗兴高采烈地熨起了衣服。
2.一幼儿做餐厅总经理,他在材料箱里翻来找去,要为餐厅搭一个空调,他找了一块长方形的积木替而代之。
3.“医院”的配药医生,他皱着眉头在“医院”里来回走动,度图做一瓶水果药,让“病人”吃药不觉得苦,但他不知道怎么做。
4.去“理发店”的顾客反映,服务员为他洗头,可没有水龙头(自来水),感到很不舒服。
……
说明
玩具是幼儿游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玩具是幼儿的天使”。很多情况下,幼儿是因为玩具而游戏的。尤其是小年龄的幼儿。操作摆弄玩具,因玩具产生联想和游戏行为,中班上期的幼儿就是如此,“仅仅幼想虚拟的事物不能激起热烈的行为”。
二、游戏要求
在游戏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替代玩具和材料。
说明
从情况分析中不难看出,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游戏中已表现出来、替代玩具和材料的需要和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替代玩具和材料,有助于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反之,将影响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展开。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现成玩具箱:装有碗、筷、盒、篮、锤子、瓶等。
原始材料箱:积木、万能插塑、纸、笔、剪刀、浆糊等。
2.重视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观察,熟悉各物品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组合,如空调的外形、售票员的票夹等。同时要鼓励幼儿大胆自制游戏玩具,想象和发挥各种物体的功能,学会以物代物。
说明
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和提供幼儿游戏的一般环境外,还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丰富的其他材料,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并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加深幼儿的生活体验,为幼儿在游戏中享受已知奠定基础。
四、游戏指导
1.在游戏前提示:如果你在游戏中需要什么可到玩具箱寻找,也可以请同伴或老师帮忙。
观察重点:幼儿选择和使用玩具的情况。上面所例举的情况分析中的几种表现,就是教师在游戏中,重点观察所致。
游戏评价:可通过“你们是怎么做的?”提问来展现类似第1、第2种幼儿的游戏情况,强化他们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替代玩具。通过“你需要什么,可以怎么做?”来引导幼儿讨论玩具与游戏的关系,帮助类似第3、第4种情况的幼儿会选择、替代玩具,解决游戏中的困难。
说明
引导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可减少幼儿面对问题的种种质疑而影响行为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虽不应去替代幼儿解决困难,却可为幼儿指点谜津。
角色游戏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游戏,学习扮演角色,会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
2、加强各游戏主题与角色间的联系。
3、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游戏中能创造性使用游戏材料的行为。
活动准备:
铃鼓、小黑板、玩具钢琴、逼、纸、体育活动玩具等游戏的玩具材料。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主题,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园有哪些活动?老师经常带小朋友做些什么?
2、启发幼儿分配角色,先让能力强的幼儿当老师,以后可以让能力中等或较差的幼儿轮当,不要让能力强的孩子独占“老师”的角色。
3、提出游戏要求:
(1)通过协商决定要扮演的角色。(2)游戏结束后将材料分类收好。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指导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上课的程序。(2)帮助幼儿园的老师丰富游戏情节。
5、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观察与反思:
幼儿园是幼儿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我通过幼儿园这个角色游戏,创造性地表现幼儿的生活,游戏中幼儿们非常积极,但是在游戏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游戏中有争抢角色的现象。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问题1:幼儿在游戏中有争抢角色的现象。原因:很多幼儿都想扮演老师。
对策:在游戏前指导幼儿自主协商分配角色。问题2:幼儿只顾游戏,忘了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原因:幼儿的礼貌习惯还不能自如地运用到游戏中去。对策:提醒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角色游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2、学会简单人际交往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巩固已有生活经验,在游戏在进一步认识蔬菜,逐步养成爱吃蔬菜的习惯。
活动准备:1、各类蔬菜的图片,塑料袋,数字卡若干。
2、请家长带幼儿参观菜市场,了解买菜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出示图片引入主题。
导入语:今天,老师到菜市场买了很多菜,你们看老师买了什么?(萝卜、青瓜、茄子、青菜)萝卜吃了变聪明,青菜吃了会长高……老师喜欢吃这些菜。
二、交流讨论
引导语:小朋友爱吃什么菜?(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喜欢的菜)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自己喜欢吃的菜,有的菜老师还没买到,等会请小朋友自己到菜市场去看看能不能买到。
“今天爸爸妈妈上班去,老师请你们当小能手帮爸爸妈妈的忙去小菜场买菜,你们去买菜要带什么?(钱)那么今天谁来卖菜,谁来买菜”(引导幼儿分配角色)买菜要怎么买?卖菜怎么卖?
玩法:买菜的要带好钱,可以问这是什么菜?多少钱一斤?卖菜的做好介绍:这是什么菜,多少钱一斤?还要称重量等程序。买完后与同伴交流。
规则:当买菜的顾客要有礼貌,不能把菜打翻在地。
三、操作练习
教师以平行游戏的角色身份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角色,掌握各角色的扮演。
四、讲评结束
过渡语:天快黑了,菜市场的人准备下班。
1、请幼儿介绍活动情况
引导语:现在告诉大家,你刚才演谁?玩得怎么样?为什么?
2、根据幼儿玩的情况提出进一步要求
课后反思:本堂课开展前,我问了几个幼儿哪里可以买菜,大部分幼儿说出超市,因为家里去超市买菜比较平凡,我立刻用超市和菜市场的对比让幼儿对菜市场提起了兴趣,纷纷跃跃欲试,想和爸爸妈妈去菜市场看一看。课后不少家长反馈说幼儿回家提议去菜市场买菜,我认为本堂课还是很成功的,积极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同时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
角色游戏教案 篇6
一、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因物而引发的,因此我们会看到娃娃家妈妈不断烧着一盘又一盘菜,始终不离开煤气社;会看到理发店叔叔就在整场游戏中为娃娃理发;我们还会看到幼儿在游戏中“朝三暮四”,刚才还是娃娃家的妈妈,忙着在煤气社前摆锅弄碗的.,一会儿又操起了吹风机给别人去理发了;刚才还好端端的做着幼儿园老师,弹奏着钢琴(玩具钢琴),一会儿又走进了“手术室”给娃娃开刀;我们甚至还能见到有的小幼儿会两只手握着三四样他喜欢的玩具跑东跑西,忙得不亦乐乎……玩具是幼儿游戏真正的“兴奋点”,教师面对这些情景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因为这是幼儿年龄所造成的。教师因该允许幼儿的行为,并从重不断挖掘幼儿的“闪光点”发展幼儿的游戏。
二、游戏目的
喜欢班里的角色游戏,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担任的角色,愿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投入游戏。
三、游戏准备
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玩具,尤其是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的玩具,供幼儿玩耍。要注意的是玩具不仅要保质,而且要保量,一个班级里多几样相同的玩具,可以满足较多幼儿的游戏需要。另外在选择玩具时教师也要把握好分寸,比如小班医院里可以出现听诊器,体温计、针筒等,如血压计则可暂缓出示,因为类似的经验幼儿会较少。
四、幼儿指导
观察幼儿游戏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鼓励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游戏,按意愿大胆游戏。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他们会很偶然地反映出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一会儿,脑海里什么也没有了,因此教师在和小班幼儿游戏时要及时地分享幼儿的幼儿的游戏情绪,有时甚至要去感染幼儿,如:看见娃娃家爸爸再不停的打蛋,教师说:“爸爸,真好!你在打蛋啊?孩子吃了你烧的蛋身体可好啦!”结果爸爸打蛋更起劲了。如,老师看见娃娃家妈妈弯着腰把娃娃立在地上,象在教娃娃走路,老师马上说:“你在教娃娃走路啊!真了不起!”妈妈听了带着娃娃走的更起劲了。
有很多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交流游戏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这样做,即可以让幼儿的情绪感上获得满足,也可以逐步培养起幼儿的角色意识。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适时给予幼儿一些帮助。譬如教师会在马路上问那些手上握着各种玩具的孩子:“你到底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你呀?”以帮助幼儿确定自己的游戏的身份。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提问帮助幼儿搞清玩具的使用,如教师指着吹风机问:“能用这个帮我吹吹头发吗?”“……”当教师看见出现在眼前的医生刚刚还是妈妈时,教师只要再问:“你现在真的是医生吗?”幼儿的回答只要是肯
定的,教师则可以“安安心心”地请她看病,因为随时更换角色是小班上期幼儿常见的现象。
小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还常常模仿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去做的事如发洪水、地震、喝醉酒、着火……这些再电视里看到的事搬到游戏中,他们只顾大喊大叫,只顾着将所有的东西仍在地上真是乐此不彼;这时教师的指导尤其要机智,不压制幼儿,不讲大道理,转移孩子的兴奋点,能让幼儿对其他事物有兴趣,如教师拿出一只大瓶子,用红纸一裹,“灭火器来了!”幼儿一下子注意到教师手中的这个宝贝上,教师说:“这个红瓶子送给你们,家里有它,就在也不会着火了!”
总之,小班上期幼儿的游戏是宽松的,每个幼儿都是各自的水平发展,不同的意思,不同的经验都会呈现出各种游戏内容,因此在游戏中仔细观察、适时指导,能够促进孩子的游戏发展。这里适时指导必须还游戏本色、认可幼儿年龄特点为前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