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角色游戏教案

角色游戏教案

发布于:2021-05-02 22:37:10 作者:

关于角色游戏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色游戏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角色游戏教案集锦6篇

角色游戏教案 篇1

  活动主题超市

  活动由来

  最近常听班上幼儿说××超市怎样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我发现孩子们对超市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班开展了“超市”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担当“收银台”充满了好奇,刚好中班游戏室里有超市设备,因此我们就结合这两点开设了超市游戏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观察的细致性和敏锐性,以及在同伴面前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

  预期目标

  1、初步了解超市的食品,及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及表现力。

  3、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

  4、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表演。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超市的食品,及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结合带幼儿去超市,丰富幼儿有超市的知识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第一次游戏

  一、情景激趣引题

  老师今天想去买一些好吃的东西,但不知道要去哪里买?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谈话丰富知识:

  (1)这是什么地方?

  (2)超市出售哪些食品?

  (3)超市里面都有谁?

  (4)营业员与顾客间会说些什么呢?

  (5)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三、初次分组游戏:

  1、提醒角色分工与游戏规则:

  (1)每个小组一部分小朋友当顾客,一部分小朋友当收银员、售货员、计量师、顾客。

  (2)每一个小组开一家超市,挂好超市牌,安排好桌椅材料。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随机指导

  3、玩好角色呼唤,再玩一次。

  四、集中交流评价

  1、交流汇报:刚才玩什么?怎么玩?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

  第二次游戏

  活动目标

  1、 了解超市里工作人员的工作。

  2、 会大胆表演各个人物,服务于他人。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对超市工作人员及其特征有较全面认识,有扮演角色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旧知提出要求:

  上一次玩超市游戏,小朋友知道了超市有收银员、售货员、计量师、顾客等工作人员。懂得他们的工作内容,玩得很高兴。今天我们继续玩超市游戏,不过,玩的时候要注意

  1、顾客和售货员对话时,语言要讲清楚,要注意礼貌。

  2、顾客去超市可以坐什么车呀?去玩超市肚子饿了可以到哪里吃点心?

  3、今天玩游戏的同时,可以玩公公共汽车、的士车游戏和小吃店游戏,玩坐车、吃点心要注意什么?(让座、关心病人)

  二、分组游戏、随机指导

  幼儿分成6组,3组玩超市游戏3组分别玩的士车、公共汽车、小吃店的游戏,一轮过后相交换,教师随机介入指导,重视语言表达的示范引领和及时评价、纠正可玩3—4次。

  三、集中交流、评价激励

  1、交流汇报:今天玩什么角色最高兴,为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2、小结评价,指出下次活动注意点——去超市买东西要知道程序。

  第三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超市人员的工作职责。

  2、增强各游戏主题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已玩过几次超市游戏积累一定经验

  物质准备

  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一、反思旧知,提出要求:

  上次活动,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交往的语言也丰富了,但是,有的小朋友进入超市是没有先去买东西,有的没到售货员那边问价钱,这是不对的,今天玩超市游戏,顾客一定要按程序,同时,跟售货员一定要友好合作,有礼貌对话,售货员要热情接待顾客。

  三、分组活动,随机指导

  1、幼儿分6个小组,自由结合,自主协商角色分工,开展游戏

  2、幼儿中顾客按程序到超市买东西,售货员热情接待

  3、教师随机介入角色进行指导,重在程序和语言、态度指导

  四、交换角色,再次活动(可活动3—4次)

  五、集中交流、评价小结

  1、交流:今天顾客按什么程序到超市买东西?

  2、评价:请顾客说说最喜欢哪位售货员和收银员,为什么?喜欢他(她)什么?今天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3、小结:今天游戏开展得很好,小朋友熟悉了上超市的程序,还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但是还不敢大胆想象,材料没有创新。

  行点评,以让幼儿在下次游戏中有所进步。

  第四次游戏

  活动目标

  学习使用秤、钱等。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收银台、钱若干、食品、电子秤、标价、纸币等

  活动过程

  1、 幼儿回忆并讨论上次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师小结)。

  2、 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台示范一遍,师在旁边指导。

  3、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4、 幼儿游戏,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 结束

  师幼共同点评,并针对本次游戏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讲评,以待下次游戏中改进。

角色游戏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角色,体验生活,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和进行简单的角色对话。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游戏中能创造性使用游戏材料的行为。

  3、通过游戏对理发店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工作牌,提供角色。

  师:你们知道理发店里都有谁吗?

  2、和幼儿一起回忆已有经验,商讨角色行为。

  师:理发店的老板要做什么事?理发师呢?收银员、洗发师又要做些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话?请幼儿回忆、回答。教师提示幼儿理发店一般有什么工作,让幼儿模仿各个角色的基本动作,什么角色该负责什么工作,来了客人应该如何招待。

  3、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尝试游戏。

  教师请个别幼儿分别老板、理发师、洗发师等工作,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请观众幼儿讲评这一组小朋友表演的好不好,并说明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

  可再请一组幼儿进行尝试表演。简短讲评。

  4、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老师可融入角色,扮演顾客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指导语:“哎呀,这里新开了个理发店呀,正好我要洗个头,顺便剪个新发型!”

  5、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6、游戏结束,收拾好玩具,教师进行游戏小结。

  教师播放拍摄的录像,引导幼儿观察哪个角色表演的好,为什么?表扬创造性地玩游戏的幼儿。也可以说说哪个角色需要改进,练习说其中的对话,模仿工作人员的动作。

角色游戏教案 篇3

  游戏目的:

  1、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初步学习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3、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4、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数个,奶瓶数个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鸡毛掸、抹布、扫把、簸箕等 食品: 水果、蔬菜、鸡蛋、肉、面包、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汤匙等 家具:桌、椅、床、柜等 电器:电视机、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 已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早接待,区角活动时玩过“抱娃娃”的游戏

  第一次活动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 ”,以娃娃的爸爸妈妈去上班,请小朋友帮忙照顾为题吸引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不是都参与游戏了,并以“客人”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以表扬的形式评价幼儿参加游戏的情况。

  观察与推进:

  本班的娃娃家,整个的环境布置幼儿很喜欢,参与游戏的兴趣也非常的高,由于对角色游戏没有概念,也不理解,游戏的时候只有小部分的幼儿对角色有所了解,游戏后不会将物品归位。

  第二次活动指导:

  1、出示玩具“今天老师带了几个新朋友,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好吗?”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3、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② 做到不争强玩具。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强玩具的现象,是否能正确地使用玩具。

  观察与推进:

  通过上次的游戏,部分幼儿已能对角色进行分配(如:爸爸、妈妈、阿姨等),玩具扔满地的现象已好些了,可物品整理归位还不是很好,有待加强。(今天游戏时林睿小朋友提出家里可以有小客人吗?说:小客人不可以乱动别人家的东西。)

  第三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以“娃娃的肚子饿了,谁能帮他做饭吃啊?”为题,启发幼儿模仿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 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① 请幼儿正确使用橱具。 ② 玩具要轻拿轻放,不随地乱扔。 ③ 听到讯号能马上开始收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模仿动作情况,并以“小帮手”的角色参与游戏进行间接指导。

  4、组织幼儿和教师一起收拾玩具,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5、以“玩具笑了”评价游戏情况

  观察与推进:

  幼儿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游戏时出现家里有好几个妈妈、好几个爸爸,陈悦涵、乐乐小朋友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当妈妈爸爸,并能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游戏环节比前两次好些了。

  第四次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主题: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做客的时候应该怎样?别人是怎么招待你的 3 呢?引导幼儿说出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请坐“等。

  2、教师请几位幼儿共同玩娃娃家给全体小朋友看。

  3、分配角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角色,教师适当协调。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重点知道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并根 据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b、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c、注意加强幼儿间的联系,发展交往关系。

  5、结束,评价。

  阶段小结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爱模仿的特征,教师提供的外形逼真的娃娃家用具,大部分幼儿能够唯俏唯妙的模仿成人的日常生活,个别幼儿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发挥想象,但有少部分幼儿比较被动的进行游戏,教师会在下一次游戏中特别关注这些孩子,让他们能很好的进行游戏。

角色游戏教案 篇4

  【游戏主题由来】

  最近我们在开展“小司机”的主题活动,幼儿对这个职业特别感兴趣,经常将胶粒玩具搭成圆圈,装成方向盘,扮演小司机。于是,我们决定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角色游戏“乘公共汽车”。

  【游戏总目标】

  1.了解公交车司机的工作职责及乘坐公共汽车时注意事项,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2.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表现与角色相符合的语言和行为。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布置和收拾游戏材料。

  4. 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学会用“文明用语”进行交往。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公车司机的工作职责及乘坐公共汽车的方法。

  2.乐于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乘车,并向孩子介绍乘车的有关经验。 物质准备:方向盘、车头、投币箱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新材料,启发幼儿谈话,引出新的游戏主题。

  1.师:小朋友们,妈妈想带宝宝出去玩,但是去得地方比较远,可以怎么去呢?

  2.引导幼儿讨论乘坐公共汽车的方法。

  师小结:前门上车,在投币箱里投币,后门下车。

  3.介绍游戏材料,方向盘和车头,让幼儿了解游戏的地点及游戏材料的取放。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1.乘坐公共汽车的小朋友要注意遵守游戏的规则。

  2.鼓励幼儿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游戏。

  3.合理摆放、收拾材料,不随意丢弃材料。

  三、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观察司机履行职责的情况。 2.观察并提醒乘客按要求乘坐公共汽车。

  四、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1.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2.分享、评价。 师:你在游戏中扮演了谁?你是怎么做的?下次游戏我们可以增加些什么?

  第二次游戏

  【上一次游戏分析】:

  幼儿对“公共汽车”的游戏都很感兴趣,很多孩子都不玩“娃娃家”“商店”而跑去玩新的主题,并且,大家都很喜欢当司机而不喜欢当乘客,因此在本次游戏中,我会鼓励幼儿带娃娃家的宝宝乘坐汽车,让孩子体验乘车的乐趣。另外在游戏结束时孩子提到了,在街上有警察,遇到警察就要停车,显然孩子对交通规则还不是很了解。在本次游戏,我将增设红绿灯和交通警察这个角色,引导孩子了解在行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进一步丰富游戏。

  【活动目标】

  1. 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职责,尝试指挥交通,

  2. 认识交通信号灯,并按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行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增设红绿灯、岗亭、和警帽

  【活动过程】

  一、出示交通信号灯及警帽,导入游戏。

  1.出示交通信号灯,启发幼儿说一说公共汽车在行驶时要注意哪些交通规则? 师:这是什么?公共汽车要遵守什么样的交通规则? 2. 出示警帽,启发幼儿了解警察的职责 师:这是什么?这是谁用的?警察要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1.交通警察要维持好交通,控制交通信号灯。

  2.公共汽车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换。

  3.可以带宝宝一起乘坐公共汽车。

  三、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 提醒司机遵守交通规则。

  2.鼓励幼儿大胆交往,轻声交谈。

  四、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1.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2.分享、评价。 师:你在游戏中扮演了谁?你是怎么做的?

  第三次游戏

  【上一次游戏分析】: 在上次游戏中,幼儿对“警察”这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个别幼儿争抢着扮演警察的角色,但是扮演角色时,不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另外司机、乘客、警察之间的交流较少,文明用语的使用情况不佳,因此,在本次游戏我会注重幼儿用“文明用语”进行交流,并多投放几顶警帽,让孩子扮演警察,轮流上下班。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明确警察的职责,不空岗。

  2﹒喜欢参与游戏,学会用“文明用语”进行交往。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增设警帽、警笛

  【活动过程】

  一、师幼回顾上次游戏的不足,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1.师:上次游戏中,扮演警察的小朋友中途跑到商店去玩了,这样对吗?马路上如果没有警察会发生什么事?

  2. 与幼儿一起讨论公车上的“文明用语”。 师: “乘客上车时,司机应该怎样有礼貌的跟乘客说什么?乘客要怎么回答? 师小结:乘客上车时,司机可以说欢迎您乘坐2路公交车,请您把你的手扶好。乘客也要做文明的小乘客,要使用礼貌用语。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1.交通警察要维持好交通,不能空岗。

  2.使用文明用语进行游戏。

  三、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 观察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及轮岗的情况。

  2.重点观察幼儿文明用语的使用情况。

  四、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师提问:今天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有发现什么问题吗?我们要怎么解决?

角色游戏教案 篇5

  一、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阶段,一人一娃娃两人一娃娃学做爸爸妈妈后,幼儿的角色意识有了初步萌芽。他们开始沉浸到游戏中,有的像模像样地用奶瓶给娃娃喝牛奶,有的抱着娃娃开始“窜门”,还有的会对着娃娃小声嘀咕“宝宝乖”。同时,大部分幼儿已经知道假的勺子不能真的放进嘴里,并常会用“这是假的呀”说明自己的游戏行为与现实的区别。

  十月以来,按平均4至5人计算,开设了7个娃娃家。但是,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娃娃家挤着7、8个人,有的则只有2、3个人;有的娃娃家出现好几个爸爸妈妈;大部分娃娃家餐具物品乱摆乱放、散落满地;结束时,忙乱一片不会整理。

  说明

  这个时期,幼儿的角色意识从无到萌芽,并逐渐鲜明起来,开始能够处理真假关系,既按角色规定动作去行动,又能按事物与人物的现实特点去处理事物,但角色认知发展较慢。大多数幼儿尚不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需在此薄弱环节上采取相应措施。

  二、游戏要求

  1.愉快游戏,大胆表达“我的家……”“我真高兴……”。

  2.巩固游戏常规,学会摆放及整理物品。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7个娃娃家餐具厨具,每套放在一个小篮子中。

  说明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归类能力、整理能力都较差,因此为便于幼儿掌握物品摆放整理的常规,提供的材料应是幼儿易于取放,易于整理的。

  2.丰富经验。

  (1)观察:家里有哪些人?

  (2)讲讲做做:“我的家”,初步理解现实逻辑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一个家中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奶奶是爸爸的妈妈等等。

  说明

  当孩子还没有清晰的角色意识时,角色认知水平低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家庭人员的关系。

  (3)观察:家中物品摆放,教室物品摆放的情况,使幼儿初步知道东西要摆放整齐。

  (4)启发幼儿学会一些物品整理摆放的方法:“怎样放才稳?怎样放更干净?如:碗和碗叠起来,碟和碟叠起来;大的东西先放,小的东西后放等等。

  说明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家长在生活上包办较多,幼儿动手能力较差,教师除了在材料提供上力求简便之外,更要进行一些具体的指导,丰富幼儿的经验,并放手让幼儿尝试实践。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观察:各娃娃家人数。

  分层指导:

  A.凡对2一4人的娃娃家,引导幼儿尽快投入游戏:你们准备怎么玩?

  B.对4个以上、2个以下的娃娃家,讨论“人太多/太少怎么办?”。鼓励幼儿按商量的结果和自己的意原作出选择,如:人多可去人少些的娃娃家;人少可再请些朋友来。

  (2)观察:餐具摆放。

  指导: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搬新家了,家里的东西先要怎么样?(摆摆好)”。

  说明

  现阶段游戏中,游戏材料逐渐增多,游戏开始有了主题,有别于第一阶段的完全独自游戏。因此启动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以促使幼儿尽快投入游戏,又要启发幼儿学会一些解决矛盾的方法。

  2.自主展开。

  (1)观察:娃娃家人员情况及幼儿的角色分配情况。

  按需指导:

  A.当娃娃家又出现重叠人员时,教师可以启发:你是哪个娃娃家的?在这个娃娃家里你是谁?你们家还有谁?到底谁是这一家的爸爸?

  B.当孩子们发现两个“爸爸”后,有时其中的一位会忙改称“哥哥”等角色,则游戏继续进行;如两个“爸爸”相持不下,则抓阄、猜拳或交流时讨论。

  (2)观察:幼儿游戏情况。角色行为如何?角色意识如何?有无情节展开?

  指导:

  A.扮客人:你是谁?你在做什么?还想做什么?还可以怎么做?点拨幼儿将重复的某一装扮动作发展成角色行为。同时激发幼儿产生新的角色行为。如:教师扮客人离开娃娃家时,幼儿说“再见”。教师继续引导“我有急事,你知道车站在那里吗?”幼儿:“在那里。”师:“我不认识,你送送我吧?。幼儿“好”。送出门后,因未开设汽车主题,幼儿四处环顾了以后说:“我帮你叫辆出租车吧”。就这样角色行为一点点丰富起来。

  B.对于某些游戏水平较低的幼儿,教师可参于游戏直接指导,从扮主要角色妈妈到扮次要角色阿姨等,让幼儿从有具体参照到独立游戏步步递进。

  说明

  因为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所以随机性特别强。因此教师应注重观察,以便准确把握幼儿的游戏水平,游戏意向,以捕捉指导发展游戏的契机。

  3.自发交流,巩固角色认识。

  (1)你是哪个娃娃家的?你是谁?你的家还有谁?娃娃家成员上前亮相,并一一自我介绍,“我是……”

  (2)你有什么高兴的事?营造温馨的氛围,集体分享游戏的喜悦。如有娃娃家讲到过生日,可以请小寿星上场,同唱“HPPY BIRTH-DAY”,使每个孩子如临其境,置身欢乐之中,还可以讨论“除了唱生日歌,还可以怎样祝贺生日?”。(送花、送礼物、吃蛋糕等等一连窜情节接踵而至。)

  又如,出现打电话情节可以让介绍的孩子与听讲的孩子进行对话,“喂,你们好…”“你好…”,游戏的乐趣再次激起孩子游戏的热情。

  (3)参观娃娃家,“谁的家最干净”,鼓励摆放物品、整理物品又快又好的娃娃家。

  说明

  游戏也是幼儿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快乐活动,所以教师应以共享为宗旨,注重幼儿的各种情绪体验。小班初期以愉快体验为主,教师要设法营造“你快乐,我快乐,在家都快乐”的氛围,激发幼儿再游戏的欲望。

角色游戏教案 篇6

  游戏目标:

  1、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角色,大胆表现出角色的主要特征。

  2、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创设游戏场景,提高幼儿间的相互协商及配合能力。

  3、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今年是祖国妈妈六十岁的生日;平时欣赏过文艺汇演节目活动。

  2、物质准备:话筒、录音机、音乐磁带、工作牌、小红旗、自制彩花、条幅、气球、各种演出服装、椅子、化妆品与积木若干。

  游戏过程:

  一、手机铃响,激发游戏兴趣。

  师:刚才中央电视台的李咏叔叔打来电话,邀请我们参加庆祝祖国妈妈60周年的文艺演出呢,小朋友们,想不想去?

  二、提出游戏要求,明确游戏规则。

  1、帮助孩子回忆并自由选择游戏中的多种角色。

  2、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三、幼儿游戏,教师以总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游戏。

  1、放音乐,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分组合作布置游戏场景。

  幼儿合作搭建演播厅的大门、布置演播厅、化妆间;演员进行化妆,打扮自己。

  2、幼儿合作游戏,《我为祖国来献礼》汇报演出开始。

  3、教师指导:提醒观众遵守游戏规则,讲文明;

  鼓励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关注演员服装到位、在舞台上大胆表现自己;

  四、游戏分享活动。

  1、请幼儿说一说,你在玩游戏时有什么开心的事与大家分享。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的快乐。

  2、评选“最佳风采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节目奖”等多种奖项,并颁发奖状。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儿童乐园   亲子游戏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