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3-10 04:12:26 作者:

【热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8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感知各类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养幼儿触摸觉、嗅觉、味觉的能力,2、 幼儿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参观果园2、苹果、梨子、香蕉、柑橘、柚子、石榴等水果若干个3、塑料盘子五个,塑料刀子每人一把活动过程:

  一、引入:今天,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好多的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感知水果

  1、分组观察水果(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感受水果的色、香、)

  2、集中交流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看到、摸到、闻到的感受告诉他人。

  三、水果拼盘比赛

  1、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幼儿分组制作水果拼盘(老师帮助小朋友切好)

  3、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幼儿进行评价四、品尝水果拼盘大会引导幼儿品尝自己做的水果拼盘,并说说吃到的滋味如何

  五、游戏"运水果"结束。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动物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动物的基本概念。

  2、发展幼儿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游戏磁带;2、各种动物卡片、挂饰若干;3、动物的家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

  以幼儿喜爱的动画形象狮王辛巴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①师:小朋友,如果你是辛巴你会怎样给动物分类,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分组操作图片,尝试给动物分类。

  ③各组幼儿相互交流分类的理由,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动物的异同。

  3、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总结概括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并形成概念。

  4、幼儿操作动物图片,进行分类调整。

  5、引导幼儿根据已往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幼儿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①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属于哪一类?

  ②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

  6、游戏:动物找家:

  玩法:设置游戏场景。

  第一遍游戏:一名幼儿扮演猎人,其他幼儿挂胸饰扮演各种动物,音乐响起,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动物的模仿动作,猎人来时,"动物"赶紧跑回自己的家。

  第二遍游戏:幼儿互换胸饰,增设难以归类的动物,增加游戏难度,让幼儿来进行猜测与比赛。

  7、知识扩展观看《动物世界》多媒体课件,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8、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发展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

  2、探索复制指纹的方法,萌发多样探索的意识。

  3、初步激发对科学、创造和探索自身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小纸片、颜料、印泥、橡皮泥、镜子、抹布等。

  趣味练习 剪手指甲

  活动过程

  一、观看手指,提问交流。

  1、请大家提出自己的问题。

  2、引导幼儿观察手指,进行相关的经验交流,如:上面的线长得怎么样?

  二、操作体验

  1、讨论:怎样将指纹复制下来,让别人观看?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复制指纹,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纹等。

  三、观察比较

  1、介绍自己是怎样复制指纹的,渗透多元探索的意识。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结论。

  四、拓展内化

  1、讨论:除了指纹与别人不一样,还有什么也是与人不同的?

  2、讨论:指纹有什么用?

  五、教师介绍有关警察用指纹破案的'事和指纹锁的好处,激发幼儿对科学和创造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胎儿在母体里的生长情况,懂得妈妈孕育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正在怀孕(6-7月)的孕妇

  2.胎儿孕育成长的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孕妇老师,引起幼儿了解胎儿问题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我们看看她是一位怎样的客人呢?(引导幼儿说说孕妇一些体态特点)

  二、教师让幼儿提问的方式了解胎儿在母体里的产生及生长情况

  1.教师:小朋友看到这位怀宝宝的老师,你们一定有许多关于肚子里宝宝的问题吧?

  现在,赵老师就和这位怀孕的老师来帮助你们,好吗?

  2.幼儿提问,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来回答幼儿的不同问题

  幼儿:小宝宝在妈妈肚子的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图片.录像的方式回答,让幼儿边看边听)

  幼儿: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会动吗?

  (教师可以让幼儿用小手摸一摸,听一听感觉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活动)

  三、教师请孕妇讲述怀孕的感受,让幼儿了解孕育的艰辛。教师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妈妈,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对待妈妈。

  四、教师引导幼儿把制作好的花环,送给怀孕的张老师以及孕育过宝宝的客人老师,表达自己的妈妈的敬意。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虽然是一节科学活动,但充满亲情和感动,孩子们通过真实的接触孕妇,体会到妈妈孕育宝宝的不容易和辛苦,当老师伴随优美的音乐朗诵诗歌时,孩子们完全沉浸在诗句中,课后争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这节教学活动很符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了解了,自己在妈妈肚中的成长变化,孩子们很感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二、活动目的: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三、活动材料:

  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四、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让位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这一现象。培养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双、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铁弹珠、水彩笔、记录卡、有色橡筋。

  五、活动过程

  引入:故事《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呀飞,终于发现了一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里的水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头,放入瓶中,瓶里的水慢慢地就上来了。现场演示:让幼儿往一个装有水的杯中加入石头,看水面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一样大、一样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后,水面是一样高低。

  (2)水面一个高,一个低。

  试一试,幼儿将瓶子同时放人两个装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两个瓶子沉入水中后,两个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样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重,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取出体积不一样、重量相等的瓶子,同时放入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量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重的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大,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将两个瓶子同时放人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上升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它们是一样大的,但不一样重,重一点(装的水多一些)水面上升得高。

  想一想:如果所放的瓶子不能沉入水中,水面会不会升高呢?

  六、注意事项

  每个小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幼儿检查量杯中的水位,要使其一致,这样便于比较实验结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反复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从幼儿生活中去发现 、去探究,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所在家庭、园所、社区文化中去提炼 。正当《纲要》的新精神渗透到我的教育观念时,我班幼儿的一件小事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天,小朋友们象平常一样到卫生间洗手准备吃点心。突然,有几个孩子慌慌张张的跑出来 ,嘴里还大喊着:“不得了了,卫生间有毒蜘蛛,会把我们咬死的!”孩子们吓得都不敢进去洗手了,后来还是保育老师把蜘蛛赶跑了,孩子们才战战兢兢的进了卫生间。孩子们对蜘蛛害怕的情绪看在我的眼里,也记在了我的心里: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用一种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蜘蛛呢?于是,我决定开展一次科学活动,让幼儿对蜘蛛有正确的认识。首先,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自主探索有关蜘蛛的知识;其次,请幼儿把收集到的资料带到幼儿园和同伴分享。在这个自主探索和准备的过程中,个别孩子居然发现科学书中的错误:“老师,书上说蜘蛛是昆虫,但是我上网查到蜘蛛根本不是虫,是节肢动物!”孩子们探索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所以在活动中我采取了小组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探索科学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蜘蛛,知道蜘蛛是节肢动物,有吐丝结网的特性。

  2、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蜘蛛,对蜘蛛不再有害怕和厌恶的情绪。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蜘蛛的幻灯片、蜘蛛结网的动画。

  2、彩条、橡皮筋、毛线、幼儿电脑、水彩笔、白纸。

  3、在活动室贴上幼儿活动前自己收集的各种蜘蛛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请幼儿观察:今天活动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幼儿自由观察贴在墙上的各种蜘蛛的图片)。

  2、 师告诉幼儿:这些图片都是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的,真能干!今天老师也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蜘蛛图片,请小朋友们来看看。然后展示各种蜘蛛的幻灯片让幼儿观看。

  3、师请幼儿讨论:

  (1) 你看到蜘蛛心里有什么感觉?

  (2) 蜘蛛是我们的朋友吗?你喜欢它吗?

  4、将幼儿分成两派:喜欢蜘蛛的坐到一边,讨厌蜘蛛的坐到一边。

  5、请幼儿分组商量:为什么喜欢(讨厌)蜘蛛?并给自己的小组取名字。

  6、请幼儿分组起来论述自己喜欢(讨厌)蜘蛛的理由,并鼓励幼儿用表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7、师小结:两组的小朋友都说得很有道理,那蜘蛛到底是不是我们的朋友呢?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它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段关于蜘蛛的小知识吧!

  8、展示课件:蜘蛛织网和捕食蚊子的过程。看完后请幼儿讨论:

  (1)蜘蛛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蜘蛛织网有什么作用?蜘蛛吃掉的蚊子是害虫还是益虫?

  (2) 你对蜘蛛有什么新的看法?有改变吗?(幼儿可以重新选择到哪组)

  9、 师小结:蜘蛛有织网的本领,蜘蛛的身体内有毒,但是它的毒是为了捕捉猎物,如果我们人类不去打扰它,它也不会攻击我们。而且蜘蛛捕食的昆虫大多数都是害虫,所以蜘蛛对我们是有益的。

  10、师请幼儿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蜘蛛捕食的大多都是昆虫,那它自己是不是昆虫?为什么

  11、开辩论会:

  (1) 幼儿分组讨论、商量。

  (2) 幼儿分组发言,讲出蜘蛛是昆虫(不是昆虫)的理由。

  12、展示蜘蛛和蚊子的放大图,师请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请幼儿想一想:蜘蛛是不是和蚊子一样属于昆虫这个大家庭呢?要是昆虫应该有什么特征?蜘蛛它有吗?要是它没有,它又是什么动物呢?

  13、 师小结:昆虫应该具有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的特征,但是蜘蛛的身体 、却只有头、腹两部分,而且有四对足,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是节肢动物。

  14、请嘉宾给两组幼儿发小礼物。

  15、请幼儿扮成好忙好忙的蜘蛛,自由组合结蜘蛛网:

  (1)把彩条摆放在地板上,用线条建构一个想象中的蜘蛛网。

  (2)用橡皮筋构成蜘蛛网

  (3)在电脑上画蜘蛛网。

  (4)用毛线粘贴蜘蛛网。

  12、请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继续收集和蜘蛛同类的节肢动物。

  2、在美工区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建构蜘蛛网。

  3、在表演区摆放蜘蛛和各种小昆虫的头饰让幼儿玩表演游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几种物体转动的动力来源,并进行分类。

  2、学习制作旋转玩具,激发探索物体转动的奥秘。

  活动准备:

  1、 照片江西“南昌之星”摩天轮,电扇,风车,呼啦圈。

  2、 彩色皱纹纸、木棍、胶带、剪刀、白纸、水彩笔、纸杯。

  3、 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幼儿用书上的南昌摩天轮并提问。

  1、这是在哪儿?

  2、谁坐过?你有什么感觉?

  3、我们用手来模仿它是怎样转的。

  二、启发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会转动。

  1、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会转动呢?

  2、完成练习册。

  三、将幼儿分组,从电扇、风车、呼啦圈中选一样物体,各自想办法让它们转起来。

  1、每组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吧你们选出的物体转动起来吧。

  2、请你们说说是什么力量让它们转动起来的?

  3、小结:电扇是靠电力、风车是靠风力的力量、呼啦圈是靠身体的摆动力量转动起来的。

  四、学习制作旋转马车。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旋转马车的制作步骤。

  2、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3、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活动反思:

  教师让幼儿自由操作、自主发现,放手给幼儿更广阔的空间,他们就会有成人意想不到的发现。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