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教案
【热门】幼儿园优秀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知道冬天吃火锅可以暖和身体。
2、体验大家一起“吃火锅”的快乐。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墙面和语言角张贴“火锅”的图片;幼儿回家品尝“火锅”;
2。故事录音;
3。操作材料(玩具锅子、炉子、餐具、玩具菜等)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
1。冬天真冷啊,你们感到身体哪里冷啊?
2。小动物们也感觉很冷,你们快帮他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身体暖和起来?
二。吃火锅
1。听故事“吃火锅”。
2。故事后提问:
(1)现在你知道小动物们是怎么让身体暖和起来的?(吃火锅)
(2)火锅里都放了些什么呀?为什么?(重点:各动物喜欢的食物对应起来)(3)你们有谁家里也吃过火锅?你喜欢吃的是什么呢?大家一起吃火锅,感觉怎样?
小结:冬天吃火锅,大家围一桌,又暖和,又开心。
3。操作体验:
(1)我们也来“吃火锅”。(重点演示用具、“涮”菜的过程)
(2)请你选一样自己最喜欢吃的菜,和你的朋友坐到桌子边一起吃火锅。
(3)指导:a。幼儿互相讲讲说说自己喜欢的菜名称,交换;
b。引导体验吃火锅围坐在一起开心又暖和的感觉。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2
课题生成:
此次活动是把传统的教育观念手段与现代的教育观念手段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我把整个活动设计成一个动态过程,每个幼儿参与机会均等,并且穿插了游戏成分。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总的归纳概念;第二步是分层次掌握,通过自由选择,自我完善来完成;第三步是价值体现,通过玩游戏来完成。
在第二步中,我设计了相同的步骤,先选择、再观察、再思考、再操作,最后表达。层次之间还体现了递进的关系,先看一道加法或减法题,再看几个特征并多道题。当然,这里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不强求每个幼儿都能达到这个目标。最后整个游戏也形成递进关系。
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不仅要求幼儿动起来,也要求教具也动起来,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最恰当的。它可以更清晰地展示生动形象,也可以随时放大图片,正是此次活动期望达到的效果。
整个活动中我希望通过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揉和一起达到一种既注重幼儿主体学习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概念意识目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复习6的加减法,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列式计算。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软件一套、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铅笔、头饰。
活动过程:
1、出发去动物园。
要求按娃娃的某种特征排了一组6的加减题。
老师:今天我们要去游动物园,还要带上小娃娃一起去多媒体画面:穿着不同或发型不同的娃娃)。来了几位娃娃字几来表示?(老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卡片6。)这6位小娃娃有什么不同?(衣服、性别、手里的东西等。)这6位小娃娃有几种不同的特征,你能不能按照这6位小娃娃的特征排出一道算术题。(根据幼儿回答,大屏幕上出示幼儿所排的算式,如1+5=6这个特征,你还能排出另外的算式题吗?(幼儿回答,老师让幼儿的回答一一在多媒体上演示:5+1=6,6—1=5,6—5=1。是按照1个小娃娃拿汽球,5个小娃娃不拿汽球这个特征,谁还能按照别的特征排出不同的算式题?
(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2+4=6,4+2=6,6—2=4,3+3=6,6—3=3。)现在我们去动物园,出发吧。(幼儿随音乐做汽车到动物园)
2、走进动物园里。
要求复习6以内的加减法。
(1)(幼儿人手一张印有数字的门票,贴于胸前。)教师:到了,可是动物园的叔叔、阿姨要考一考你们。你们都有一张带数字的门票,先看一看票上的数字是几?再请你编一道题,数就是票上的数字,如果你编对了,就能进入动物园。
(2)幼儿操作(用数字卡排题)。
(3)教师:都排好了吗?你票上的数字是几?你用了什么方法,得数是几,和票上的数字一样吗?
教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咱们赶快进动物园吧。
3、游动物园。
要求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出6的加减式题。
(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三种动物图案:6只长颈鹿,6只狮子。)教师:看,动物园里有谁?它们各有几只?用数字几?
(1)排加法题。
a、教师:请你随意选择一种动物,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征,照它们这些不同的特征排出一道加法题。
b、幼儿操作。
c、提问:你选择了哪种动物?(放大这种动物图片)哪道题,你是看了它的什么特征来排的?谁也是看了这特征排了不同的算式题?
(2)排减法题。
a、教师:刚才我们排了一道加法题,现在请你再随种动物,找出它们的特征,排出一道减法题。
b、提问:你选择了哪种动物?(放大这种动物的图片,想到了哪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3)按猴子的特征排题。
a、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子吧,(放大小猴子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动作有直立有倒立,有穿衣服有不穿衣服,有大有小,地点不同等等。)看了小猴子的不同特征,请排题,可以排一道题,也可以排多道题,可以是加法题,也可以是减法题。用铅笔把你排的题写在纸上。(可以看一个特征排题,如根据穿着排出1+5=6,5+l=6,6—1=5,6一5=1以根据不同的特征排题,如根据大小不同排出3+3=6,作不同排出一道题2+4=6等等,至于幼儿排几道算式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教师不强求。)b、幼儿操作一按猴子特征排算式题。
c、提问:你排了几道题?是哪些题?你是看了小猴子特征排的?
d、教师:大家都排了不同的算式题,请你们互相介绍了哪些题,是看了猴子的.什么特征排的,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4、乘汽车回家。
(请三名幼儿当司机戴上汽车头饰,每辆汽车发出笛笛的响声,并开到活动室里。)(1)教师:汽车开来了,我们也该回去了,这里有三辆车,每辆车上有一道题,那么你该乘哪辆车呢?你们都有一张门票,看票的反面,上面也有一道题,如果你票上这道题的得数和车上这道题的得数是一样的,你就乘这辆车。先看一看票上的题,想一想,自己应该乘几点钟开的车。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其实 对体育活动特别喜欢,户外活动时间,个个都很兴奋,在此活动中,幼儿对走平衡木愿意尝试,一个跟着一个走,还带着微笑呢,只是在走小坡时,心里存有害怕。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2.能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3.乐意参与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教学难点:分清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对话。
教学准备:图片、玻璃杯一个,PPT展示图棒棒糖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
师: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呢?
2、这根甜甜的棒棒糖是小熊的。它和小熊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大家猜猜,它和小熊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师:小熊和棒棒糖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欣赏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变化。
1、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PPT。
问:(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不想拿出来和朋友一起分享)
(2)小熊先遇到了谁?(出示小鱼图片)遇到小鱼后,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里了?(背后)小鱼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
(3)小鱼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螃蟹)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怎么样了?小螃蟹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让幼儿来学习说小螃蟹与小熊的对话)
(4)小螃蟹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乌龟图片)碰到小乌龟后,小熊又把棒棒糖怎么样了?这回,小乌龟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教师:水里的朋友都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心里怎么样了?为什么?(难过,朋友都走了,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都不和他玩了)
3、小朋友们有好东西会和大家分享吗?(会)那你们的好朋友一定很多!小熊知道自己错了,可是,怎样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尝棒棒糖的甜味呢?谁来帮帮小熊。
三、(小朋友们想了怎么多办法,小熊自己也想到了个更好的办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
(1)棒棒糖放到水里会怎样呢?(融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搅拌搅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水就变成什么味道啦?)
( 2 )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棒棒糖溶化得快一点呢?(搅拌)(河水变甜了,水里的朋友都出来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河水,它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四、分角色表演
1、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谁想来扮演这些小动物,表演给大家呢?
2、大家都想来表演,那我就要来看看,谁表演的好我们就请谁来表演。
3、分角色:如一组扮演乌龟,二组扮演小鱼,三组扮演螃蟹,四组扮演小熊。
4、教师讲述,幼儿角色扮演对话。
5、师: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老师准备了很多图片,你想扮演哪个角色,就选哪张图片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
6、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讲述。教师适时辅导。
7、请幼儿按自己选择的角色坐下,分组集体表演一次。
六、教师小结: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那如果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小熊会怎么做?我们下节课再来表演!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4
主题探究活动:美丽的太阳光(科学)
活动目标:
通过自主的探索、观察,发现太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学习探索发现太阳光颜色的方法:如借助吹肥皂泡、多棱面小球、CD光碟背面、透明薄膜折射等,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初步尝试记录实验结果,通过有层次的记录培养幼儿完整、系统、慎密的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实验用品:肥皂泡、多棱面小球、CD光碟、透明薄膜若干。
记录:记录表《美丽的太阳光》;含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色笔4组;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师: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你是怎样发现的?(肥皂泡、玻璃杯等)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想一想还有什么其它的方法可以看到太阳光的颜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太阳光的颜色吧!
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
1、小组活动前的准备:(交代常规、方法)
(1)出示、介绍各种实验用品:肥皂泡、多棱面小球、CD光碟、透明薄膜若干,请孩子们用这些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太阳光的颜色。
(2)分组:将幼儿分为5组,教导孩子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交代记录方法:教导幼儿正确的记录方法。
2、小组活动:(实验、观察、记录)
(1)观察太阳光的颜色:各小组拿取实验用品,分组观察太阳光的颜色。
(2)记录表格《美丽的太阳光》:将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的结论记录在表格中。(培养幼儿记录的能力和完整、系统、慎密的思维方式。)
三、结束活动:
记录完毕后,每组幼儿将实验用品、记录用具整理后交给老师。
将各组的记录表展示在黑板上,下一课时分享。
——第二课时:分享、交流记录表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熟知动物的特征和习性,用猜测身体部分图片和符号图示激发幼儿猜动物的兴趣。理清对答儿歌特点,逐步过渡到发现规律,掌握看图示朗诵猜谜歌。运用猜谜问答的形式,让孩子体验合作的快乐。通过创编环节,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讨论中,给集体活动中来不及表现的孩子机会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检验孩子对动物猜谜歌的掌握情况。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图示符号猜测动物,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运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习性。
2、熟悉儿歌内容,发现儿歌的规律,会用“脑袋圆圆,眼睛亮亮……猜猜这是谁?”“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的问答句式进行创编。
3、喜欢猜谜对答儿歌活动,能与同伴分享猜谜问答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戏剧道具 图示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盒子,叫纸戏剧,我们拍拍手,一起呼唤一下我们今天神秘的朋友。
2、和孩子一起观察动物特征,熟悉儿歌句式的特点。
(1)学习第一段小兔
抽拉出兔子,提问:谁来说一说兔子的特征。脑袋?眼睛?……
一儿歌图示: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猜猜这是谁?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兔子啊?
前面几句是用兔子的特征来问,后面这几句是什么?(答)
师幼对答一次。
:这首儿歌叫动物猜谜歌。它有一个固定的句式“脑袋圆圆,眼睛亮亮……猜猜这是谁?”“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前面四句是兔子的特征,接着问和答。
(2)既然是动物猜谜歌,除了兔子,还有……
抽拉出大象的鼻子,请你猜猜这是谁?
除了鼻子,大象最明显的特征还有什么。
看图示念一念儿歌。
(3)抽拉出画有叉叉的猫和打勾的竹子,这回是那个动物呢?
全部同意,说说理由。
同意的站在左边,不同意的站在右边,请你说说猜出来的理由?
看图示一起按句式朗读一边儿歌。
(4)依次是出示小猫图示,让孩子根据图示直接对答朗诵。
我们已经学会了三段,这一段我们直接看着图示一起来朗诵。
3、创编比赛:四人一组,每组一种动物进行创编,两组两组比赛,一方问,一方答。
用对答的方式朗诵儿歌一遍。
给我们的小诗人们颁奖。
评论